吴起地区论文-王朝,王冠民,杨清宇,胡津,何为

吴起地区论文-王朝,王冠民,杨清宇,胡津,何为

导读:本文包含了吴起地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浊沸石,烃源岩

吴起地区论文文献综述

王朝,王冠民,杨清宇,胡津,何为[1](2019)在《吴起—志丹地区延长组下组合浊沸石的纵向分布特征与成因》一文中研究指出吴起—志丹地区延长组下组合包括长8、长9和长10叁个油层组。在研究区中、西部,下组合油气主要来源于长7_3烃源岩;在研究区东部,下组合油气主要来源于长9_1烃源岩。624个储层样品的X衍射和薄片镜下观察表明,研究区下组合储层中普遍发育浊沸石胶结物,其体积分数在纵向上具有明显的规律性:研究区中、西部浊沸石体积分数在长8段最低,向下逐渐增高,在长10段普遍发育浊沸石胶结物;研究区东部浊沸石体积分数则在长9_1段最低,向上部长8段逐渐增高,向下部也有所增高,在长10段达到最大值。浊沸石的这种变化规律与烃源岩成熟和流体释放密切相关。浊沸石属于早成岩阶段形成的碱性低温铝硅酸盐矿物,在有机质成熟释放出的有机酸和CO_2作用下,由近及远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溶蚀作用,造成纵向上距离烃源岩越近,浊沸石残留得越少,距离烃源岩越远,浊沸石保留得越多。该分布规律可以指示烃源岩成熟后释放流体运移的距离和范围。(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索俊峰,赵法锁,祝俊华,杜长城,郭子正[2](2019)在《构造节理对黄土地区滑坡的控制作用——以陕西省吴起县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黄土滑坡是我国西部地区主要的地质灾害,正确分析其影响因素对于滑坡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构造节理对黄土地区滑坡的控制作用,以陕西省吴起县为例,首先基于详细的野外调查资料介绍了区内滑坡的分布情况及构造节理特征,然后从物理力学性质和渗流2个方面分析了构造节理对黄土滑坡的影响机制。再结合摩尔-库伦强度理论和极限平衡条件,分别建立了构造节理面倾角大于坡角和小于坡角2种情况下的边坡稳定性计算公式,定量探讨了节理倾角与黄土斜坡稳定性的变化关系。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对该县受构造节理影响的斜坡提出了一定的防治措施。该研究成果对黄土地区滑坡灾害的防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甘肃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陈世加,雷俊杰,刘春,姚泾利,李勇[3](2019)在《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吴起地区叁迭系延长组6段成藏控制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吴起地区叁迭系延长组6段紧邻长7段优质烃源岩,但油藏分布不均匀、油水分布复杂。通过大量岩心观察和裂缝统计,结合储集层物性、压汞数据、测井资料以及地球化学参数等综合分析,通过东西部含油区和中部出水区砂体发育规模、储集层物性、源储间泥质纹层和裂缝发育对比分析,明确研究区东、中和西部不同区块成藏差异,总结双物源沉积背景下的油气运移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姬塬—吴起地区东、西部区块原油姥植比和甾烷存在差异,油气主要以垂向运移为主。优质的烃源岩和有利的生储盖组合为研究区油藏大面积发育奠定了基础。垂向上,砂体发育规模与储集层物性差异控制了延长组6段不同亚段的油气富集程度;平面上,油气富集程度主要受砂体连通性、源储间泥质纹层、储集层物性以及裂缝等因素的控制。东、西部富含油区单砂体厚度大、泥质含量低、储集层物性好、非均质性弱、泥质纹层少且裂缝发育,有利于油气垂向运聚与成藏。中部物源沉积交汇区单砂体薄而多,岩性、物性变化快,储集层非均质性强,砂体连续性差,源储间泥质纹层发育,裂缝不发育,阻碍了油气垂向运移,导致油气富集程度低。对于陆相多物源复杂致密储集层而言,不应只考虑优质烃源岩和储集层,更应重点考虑源储接触关系以及裂缝对油气运移富集的影响。该认识对研究区以及类似地区油气富集带及甜点预测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本文来源于《石油勘探与开发》期刊2019年02期)

蒋代琴,文志刚,汤仁文,贺彤彤[4](2018)在《鄂尔多斯盆地吴起地区古地貌对侏罗系下部油藏形成和富集控制机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吴起地区侏罗系古地貌油藏成藏主控因素,采用沉积学古地貌恢复法,依据富县组+延10地层砂体厚度刻画吴起地区侏罗系古水系分布,结合鄂尔多斯盆地前侏罗纪古地质特征,对吴起地区古地貌特征及侏罗系下部油藏成藏和富集规律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油气成藏模式。研究表明:吴起地区发育下切河谷、斜坡带和河间丘叁种古地形。前侏罗纪古地形控制着侏罗纪早期地层的沉积和油藏的分布,富县组地层与延长组之间的角度不整合剥蚀面和侵蚀河谷厚层高渗砂体是石油运移的主要通道,同时高渗砂体也是侏罗系下部油藏的主要储集体。依据侏罗系下部油藏的空间分布,结合古地貌、沉积环境、微构造特征等多方面因素总结出吴起地区侏罗系古地貌油藏的3种成藏模式:斜坡式、河间丘式和古河式,其中河间丘式油藏最为发育。(本文来源于《地质力学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赵举举,谭丽娟[5](2018)在《鄂尔多斯盆地吴起——志丹地区长10油层组油源及成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油源对比、油油对比的方法,对吴起—志丹地区延长组长10油层组的油源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吴起地区长10原油主要来自长7烃源岩;志丹地区长10原油来自长9烃源岩.最后结合油源对比结果、成藏地质特征,得出研究区东西部具有不同的成藏模式:西部吴起地区由长7烃源岩向下排烃跨层输导进入长10成藏;东部志丹地区为长9烃源岩向下排烃进入长10聚集成藏.(本文来源于《河南科学》期刊2018年03期)

谢宝[6](2018)在《陕北地区吴起油田A井区长4+5储层地质建模与剩余油分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吴起油田A井区位于陕北斜坡中南部吴起县白豹乡境内,构造平缓,非均质性较强,属于低孔低渗的构造—岩性油气藏。长4+5储层是油田的主力储层,原始探明地质储量为801万吨,从投产以来,年递减率平均为21%,总体开采率为15%,油田仍然含有大量的剩余油,并且剩余油的分布特征和挖潜方向尚不明确,因此本文通过测井数据与沉积背景对长4+5储层进行地质建模,并且在此基础上利用油藏数值模拟的方法得到剩余油的分布特征,总结控制剩余油的因素,得到以下几点认识:(1)将长4+5分为长4+5_1、长4+5_2~1和长4+5_2~2叁个小层。长4+5_1和4+5_2~1主要发育分流间湾沉积微相,其间存在部分水下分流河道,长4+5_1砂体平均厚度为8.5m,长4+5_2~1砂体平均厚度为3.8m。长4+5_2~2储层主要发育两条呈现北东—南西向水下分流河道的沉积微相,储层底部发育一套连续性较好的的砂体,平均厚度达10.8m。(2)通过对层内渗透率变异系数、渗透率突进系数、渗透率极差、垂向粒序性的研究对比和层间非均质性参数计算结果显示,与长4+5_1和长4+5_2~1储层相比,长4+5_2~2储层非均质性较弱。(3)利用泥质含量建立岩相模型,采用相控的方法建立属性模型,利用模型进行储量计算得到研究区长4+5地质储量为881.824×10~4t,其中,长4+5_1储量284.31×10~4t,长4+5_2~1储量94.6×10~4t,长4+5_2~2储量502.914×10~4t.(4)利用粗化的属性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得到剩余油分布特征,整体分布特点与分流河道发育位置相同,呈现北东向的剩余油分布带,在局部的微幅构造高部位剩余油含量较高。(5)根据剩余油分布特点发现,研究区沉积微相是控制剩余油分布的宏观因素;储层非均质性是剩余分布的微观因素;局部微幅构造高部位形成大量剩余油;原始含油区域,无生产井控制的部位剩余油含量较高。(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8-03-01)

刘小益,高全峰,尚彩霞,彭毅,徐小龙[7](2017)在《新型堵漏剂在鄂尔多斯盆地吴起地区某井堵漏施工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堵漏钻井液的配方中加入流型调节剂的组分并引入密度调节剂,从而提高了漏失地层的胶结、封堵及承压能力。(本文来源于《石化技术》期刊2017年12期)

葛云锦,张锐,李红进,袁媛,杜克锋[8](2017)在《鄂尔多斯盆地吴起—志丹地区页岩气源储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鄂尔多斯盆地为大型富含油气盆地,发育延长组长7段、长9段等多套页岩层系,具备页岩气形成的基本地质条件。为查明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吴起—志丹地区延长组长7段页岩气的勘探潜力,利用有机地球化学和岩石学分析、场发射扫描电镜等多种手段分析了延长组长7段页岩的基本地质、地化条件,对长7段页岩气勘探前景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延长组长7段烃源岩总有机碳含量为2.01%~12.03%,暗色泥岩厚度普遍大于50 m,有机质类型以Ⅱ1和Ⅱ2型为主,镜质组反射率在0.8%~1.3%之间,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具有有机质丰度高、生烃潜力大、类型好、成熟度适中的特点。泥页岩储层伊利石和伊/蒙混层较多,利于页岩气的吸收;脆性矿物含量较高,有利于后期压裂生产。虽然储层物性较差,但孔喉比较小,利于气体渗流。分析认为,研究区具备良好的烃源岩条件和储集条件,长7段页岩气具有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本文来源于《非常规油气》期刊2017年06期)

董君妍,陈世加,邹贤利,姚泾利,李勇[9](2017)在《鄂尔多斯盆地吴起—高桥地区延长组重排类藿烷分布特征及成因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鄂尔多斯盆地吴起—高桥地区叁迭系延长组长7-长9段烃源岩中检测出异常高丰度的重排类藿烷化合物。通过对不同层段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的对比和探讨,对研究区烃源岩进行了分类并对其成因机制进行了分析。GC-MS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源岩中含17α(H)-重排藿烷、早洗脱重排藿烷以及18α(H)-新藿烷(Ts和C29Ts)这3个系列重排藿烷类化合物。根据重排藿烷相对丰度存在的差异,可以将烃源岩划为以17α(H)-C30藿烷(C30H)为主峰,以17α(H)-C30重排藿烷(C30*)为主峰和以18α(H)-C27新藿烷(Ts)为主峰的3种类型。此外,早洗脱重排藿烷常与高丰度的17α(H)-重排藿烷以及18α(H)-新藿烷相伴出现,且这3类重排藿烷富集的烃源岩中同时富含重排甾烷和重排补身烷,说明重排类化合物的形成可能受控于相似的机制。各项地球化学参数的对比分析表明,高黏土含量、氧化性淡水沉积环境和以陆源植物为主的母质来源更利于烃源岩中高丰度重排类藿烷化合物的形成,较高的热成熟度促进藿烷重排反应的发生,但要考虑高成熟度下化合物裂解速率不同而造成的含量差异。(本文来源于《石油实验地质》期刊2017年06期)

马文强[10](2017)在《鄂尔多斯盆地吴起—志丹地区延长组长7段页岩气形成条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鄂尔多斯盆地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盆地延长组长7段发育于湖盆鼎盛时期。吴起-志丹地区作为本次研究区,其长7沉积期处于湖盆中心,为了明确研究区长7段页岩气形成条件,本论文在收集大量地质、测井、分析化验等资料及现场岩心观察的基础上,对采集样品进行了烃源岩、储层物性等方面的分析测试,其中包括薄片鉴定、有机地化测试、孔渗分析、X衍射分析、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含气性分析。对吴起-志丹地区长7段页岩气形成条件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以下新认识:研究区长7时期以深湖相为主,泥页岩厚度达90m,分布连续稳定。TOC含量高,介于2.01%-12.03%之间。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建立了吴起-志丹地区的TOC测井解释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应用该模型能够较为准确评价研究区有机质丰度的平面变化。有机质以II型为主,成熟度较高,Ro介于0.7%-1.2%之间,热解峰温主要分布于440-460℃之间。研究表明吴起-志丹地区长7段泥页岩段有机质丰度高,厚度大,且热演化达到生油气阶段,具有形成页岩气的物质条件。研究区泥页岩矿物组成主要为石英和黏土矿物。石英含量平均为31.11%,黏土矿物含量平均为28.98%,主要由绿泥石、伊利石和伊蒙混层组成。泥页岩脆性指数分布于0.53-0.75之间,孔隙度平均为2.82%,渗透率平均为0.028×10-3μm2。场发射扫描电镜等分析表明研究区泥页岩微孔类型主要以粒间孔和晶间孔为主,有机质孔发育差。孔径主要分布于30-300nm,以中孔-宏孔为主,微孔基本不发育。页岩喉道半径分布在10.79nm-190nm,主要分布在15nm-30nm之间,为纳米级孔喉,页岩储层孔渗条件较差。通过气测数据可知研究区含气量分布区间为2.6m3/t-5.5m3/t,大于页岩气开发标准的下限值。研究发现泥页岩含气量受泥岩厚度、TOC、石英和黏土矿物含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根据泥页岩的烃源岩生气潜力、储集特征,结合实测泥页岩含气情况制定了适合研究区的页岩气评价标准,预测了长7段页岩气有利勘探区。(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7-06-01)

吴起地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黄土滑坡是我国西部地区主要的地质灾害,正确分析其影响因素对于滑坡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构造节理对黄土地区滑坡的控制作用,以陕西省吴起县为例,首先基于详细的野外调查资料介绍了区内滑坡的分布情况及构造节理特征,然后从物理力学性质和渗流2个方面分析了构造节理对黄土滑坡的影响机制。再结合摩尔-库伦强度理论和极限平衡条件,分别建立了构造节理面倾角大于坡角和小于坡角2种情况下的边坡稳定性计算公式,定量探讨了节理倾角与黄土斜坡稳定性的变化关系。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对该县受构造节理影响的斜坡提出了一定的防治措施。该研究成果对黄土地区滑坡灾害的防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吴起地区论文参考文献

[1].王朝,王冠民,杨清宇,胡津,何为.吴起—志丹地区延长组下组合浊沸石的纵向分布特征与成因[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9

[2].索俊峰,赵法锁,祝俊华,杜长城,郭子正.构造节理对黄土地区滑坡的控制作用——以陕西省吴起县为例[J].甘肃科学学报.2019

[3].陈世加,雷俊杰,刘春,姚泾利,李勇.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吴起地区叁迭系延长组6段成藏控制因素[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9

[4].蒋代琴,文志刚,汤仁文,贺彤彤.鄂尔多斯盆地吴起地区古地貌对侏罗系下部油藏形成和富集控制机制分析[J].地质力学学报.2018

[5].赵举举,谭丽娟.鄂尔多斯盆地吴起——志丹地区长10油层组油源及成藏分析[J].河南科学.2018

[6].谢宝.陕北地区吴起油田A井区长4+5储层地质建模与剩余油分布研究[D].西北大学.2018

[7].刘小益,高全峰,尚彩霞,彭毅,徐小龙.新型堵漏剂在鄂尔多斯盆地吴起地区某井堵漏施工中的应用[J].石化技术.2017

[8].葛云锦,张锐,李红进,袁媛,杜克锋.鄂尔多斯盆地吴起—志丹地区页岩气源储特征分析[J].非常规油气.2017

[9].董君妍,陈世加,邹贤利,姚泾利,李勇.鄂尔多斯盆地吴起—高桥地区延长组重排类藿烷分布特征及成因探讨[J].石油实验地质.2017

[10].马文强.鄂尔多斯盆地吴起—志丹地区延长组长7段页岩气形成条件研究[D].西北大学.2017

标签:;  ;  ;  ;  

吴起地区论文-王朝,王冠民,杨清宇,胡津,何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