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序反应论文-杨蓓蓓

测序反应论文-杨蓓蓓

导读:本文包含了测序反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食管癌,抗PD-1抗体治疗,循环肿瘤DNA,TMB

测序反应论文文献综述

杨蓓蓓[1](2019)在《第一部分:应用液体活检分析晚期食管癌免疫治疗反应和潜在生物标志物 第二部分:通过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揭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在靶向治疗过程中的分子改变》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和目的:食管癌是预后较差的癌症,由于侵袭性进展和治疗耐药性,需要临床监测和及时改进治疗方案。我们的前期研究中发现检测食管癌组织的肿瘤突变负荷(TMB)有助于预测抗PD1治疗疗效。但这类患者多为晚期,较难获得组织标本。基于循环肿瘤DNA(ctDNA)的无创活检对多种肿瘤的分子诊断、监测疗效及预测复发都显示出较好效果。在肺癌等肿瘤中,基于血ctDNA的TMB(bTMB)对预测免疫治疗疗效也显示出较好效果。但迄今为止,食管癌ctDNA研究和应用均较少。本研究旨在基于ctDNA无创活检对食管癌抗PD-1抗体治疗进行bTMB评估、预后预测及疗效监测。方法:1.应用己建立的ctDNA检测新方法(MutationCapsule),可以对同一份ctDNA标本进行多基因大panel检测和若干热点突变的高特异性检测。基于此技术,我们使用覆盖1280个基因热点突变的大panel评估食管癌外周血ctDNA的bTMB,并以组织TMB(tTMB)为参照,验证bTMB作为食管癌免疫治疗生物标志物的可行性;2.对食管癌患者进行HLA I类基因分型,评估HLA杂合性与食管癌免疫治疗疗效和预后是否相关;3.监测ctDNA水平在治疗过程中的变化。结果:用组织外显子估算的tTMB和用1280panel估算的bTMB呈中度相关性(Spearman=0.5037),高 bTMB 组(bTMB>8)有效率为 61.5%(813),低 bTMB组(bTMBkkk≤8)有效率为47.1%(8/17)。HLA杂合型患者抗PD-1抗体免疫治疗有效率为85.71%(12/14),而HLA纯合型患者免疫治疗有效率只有27.27%(3/11),HLA杂合型组的中位PFS为7.683个月(95%CI:1.884-9.188)、HLA纯合型组的中位PFS 为 1.867 个月(95%CI:0.1088-0.5423),p=0.0022。25 例食管癌中 28%(7 例)患者血浆和组织测到的突变没有重迭,相比之下,另外72%(18例)的患者在组织和血液中共享了大多数TMB变异,其中,38.53%的TMB仅在血液中,26.15%的TMB仅在组织中,二者共享35.32%的TMB。大部分患者ctDNA水平变化与免疫治疗反应相关,显示出ctDNA是监测病程和疗效的有效工具。比较8例食管癌患者基线和进展后血浆中基因变化,发现31.38%的突变基因仅在基线血浆中,36.82%的基因出现在复发后,31.8%的基因在整个疾病过程中持续存在。结论:食管癌组织tTMB和血浆bTMB呈中度相关,与低TMB组相比,高TMB组中患者免疫治疗的有效率较高;与纯合型相比,HLA杂合型患者的免疫治疗有效率和生存率显着提高和延长,提示HLA分型可能是潜在的预测食管癌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疗效的生物标志物。肿瘤异质性可能是造成晚期食管癌患者组织与血浆中突变基因集差别较大的原因。大部分患者ctDNA水平变化与免疫治疗反应相关,显示ctDNA是监测病程和疗效的有效工具。研究背景和目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是一种由t(9;22)(q34;q11)相互易位引起的疾病,通过应用靶向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可获得较好疗效。然而,一些患者未能从靶向治疗中获益并且进展到晚期阶段。应答者和非应答者之间的潜在机制和免疫结构的差异尚未完全阐明。随着近年来测序的发展,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己经能够鉴定肿瘤异质性和亚克隆群体,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揭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在靶向治疗过程中的分子改变。方法:我们采用10X Genomics技术对4名不同预后的患者和1名健康志愿者的总共62914个细胞进行单细胞转录组测序,这些细胞涵盖了疾病发展期间的不同阶段。检测免疫细胞随CML进展的变化,以及患者在TKI治疗后免疫应答的特征。结果:在鉴定的所有白血病细胞群中,8个细胞群高表达红细胞标志物,并且转录物的绝对数量远高于其他细胞群。我们找到3个表现出明显样本特异性的细胞群(10,19和14),这些祖细胞群在BT细胞中表现出压倒性的富集,特别是在预后不良的患者中这些早期细胞的比例较高,表明这些祖细胞群可能与伊马替尼治疗预后相关。此外,对于所有患者,伊马替尼治疗对正常外周血功能结构的恢复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与健康供体相比,预后好的2名患者的CD8T细胞或NK细胞比例较高,而单核细胞比例较低,表明TKI治疗会导致对T细胞谱系的分化偏倚。结论:研究中4例患者的白血病细胞都表现出红细胞分化的典型特征;与应答者相比,对伊马替尼治疗反应差的患者治疗前外周血样本中原始细胞比例较高。此外,伊马替尼治疗显着改变了应答者和非应答者的细胞群组成。(本文来源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期刊2019-04-01)

余鹏,阳琳,麦雨欣,雷博[2](2019)在《转录组测序研究内毒素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炎症反应的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转录组测序探讨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cells,ARPE-19)炎症反应的机制。方法将ARPE-19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和LPS组,Real-time PCR检测炎症因子IL-6、IL-8和MCP-1的表达,Illumina Hiseq 2500用于转录组测序,DESeq2用于差异表达基因分析,采用GOseq R package和Omicsbean软件分别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再将ARPE-19细胞和hRPE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和LPS组,Real-time PCR验证RNA-seq结果中的关键基因。结果 LPS刺激ARPE-19细胞24 h后,炎症因子IL-6、IL-8和MCP-1在mRNA水平的表达显着升高(P <0. 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LPS组有2 345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的有1 594个,下调的有751个。GO和KEGG富集分析显示LPS激活了免疫相关通路和Toll-样受体、MAPK、HIF-1、TNF、PI3K-Akt、NOD-样受体、mTOR、VEGF信号通路以及转录因子JUN、JUNB、SRF、ATF4和AKT1、SRC基因。结论 LPS诱导的ARPE-19细胞炎症反应可能与PI3K-Akt-mTOR、NOD-样受体、VEGF信号通路及转录因子FOS、JUN、JUNB、SRF和AKT1、SRC基因的激活有关。(本文来源于《第叁军医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鲍远大,易述红[3](2018)在《高通量测序分析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相关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的突变》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高通量测序分析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相关度最高的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的突变情况。方法收集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的68例受体外周血样本,根据有否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分为急性排斥组(13例)和非排斥组(55例)。通过查阅文献,最终确定与排斥反应发生相关的44个SNP突变位点。以44个SNP位点作为检测靶点,用高通量测序分析对两组受体外周血样本进行检测,经生物信息学分析出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相关基因SNP位点的突变率。结果急性排斥组中的白细胞介素(IL)-10 TT基因型、T等位基因、AA基因型、A等位基因的SNP位点突变率明显高于非排斥组;急性排斥组中的细胞趋化因子受体(CCR)5AG基因型的SNP位点突变率明显低于非排斥组,CCR5 GG基因型的SNP位点突变率明显高于非排斥组;急性排斥组中的IL-4 CT基因型的SNP位点突变率明显高于非排斥组,IL-4 TT基因型的SNP位点突变率明显低于非排斥组;急性排斥组中核因子-κB抑制因子α(NF-κBIA)C等位基因的SNP位点突变率明显高于非排斥组;急性排斥组中维生素D受体(VDR)CC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的SNP位点突变率明显低于非排斥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高通量测序分析发现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相关基因中,其SNP位点突变率较高的包括IL-10 TT基因型、T等位基因、AA基因型、A等位基因,CCR5 GG基因型、AG基因型,IL-4 CT基因型、TT基因型,NF-κBIA C等位基因,VDR CC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本文来源于《器官移植》期刊2018年03期)

张珂[4](2018)在《基于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HSV-1感染小鼠和树鼩的免疫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不同感染时间点小鼠和树鼩HSV-1感染模型,观察小鼠和树鼩疱疹性角膜炎的的发病进程,通过对不同感染时间点叁叉神经节进行RNA-seq测序,分析HSV-1感染小鼠和树鼩后叁叉神经节中主要的涉及的免疫反应,为树鼩HSV-1感染模型的推广及HSV-1感染免疫发应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角膜划痕法接种HSV-1 17+病毒建立小鼠和树鼩感染模型。将成年树鼩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和实验组(54只),健康BALB/c小鼠10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和实验组(94只),实验组小鼠和树鼩两只眼均为手术眼,做角膜划痕病毒感染模型,对照组小鼠和树鼩两只眼睛仅做划痕不接种病毒。在 3dpi、5dpi、7dpi、10dpi、14dpi、28dpi、58dpi 7 个时间点进行角膜裂隙灯拍照和取材叁叉神经节,保证每个时间点至少有6只动物。裂隙灯拍照观察小鼠和树鼩疱疹性角膜炎的发病进程。一部分叁叉神经节取材后液氮速冻,提取组织RNA送往武汉华大公司进行RNA-seq测序,另一部分叁叉神经节提取RNA,PCR检测病毒DNA。数据分析HSV-1感染后小鼠和树鼩叁叉神经节中涉及免疫反应的基因和信号通路。[结果]PCR检测小鼠和树鼩叁叉神经节中病毒DNA结果:两对引物在小鼠和树鼩7dpi叁叉神经节中均检测到HSV-1阳性产物,确定建立了小鼠和树鼩HSV-1感染模型。裂隙灯观察小鼠和树鼩疱疹性角膜炎病变进程:HSV-1感染小鼠和树鼩后角膜观察到了树枝状和地图样溃疡病灶,小鼠疱疹性角膜炎急性期眼表的炎性反应强烈,58dpi后大部分小鼠角膜遗留瘢痕,而树鼩疱疹性角膜炎的炎性表现比较温和,两只眼睛眼表的炎性反应严重程度差别不大,58dpi后大部分树鼩角膜恢复正常。小鼠和树鼩叁叉神经节中HSV-1病毒基因表达分析结果:HSV-1感染急性期小鼠病毒基因的表达数目和表达量高于树鼩,其中在HSV-1感染小鼠急性期表达而树鼩急性期不表达的基因有ICP4、UL3、UL4等12个基因。HSV-1感染小鼠潜伏期只表达LAT,而树鼩潜伏期除了 LAT以外有ICP0、ICP22、UL6、UL34等10个病毒基因的表达。HSV-1感染小鼠TG中涉及免疫反应的宿主基因表达分析结果:大部分基因表达上调,其中 CXCL9、CXCL10、CXCL11、CD8A、CD8B、KLRD1 等基因,参与调节CD8+T细胞信号通路,活化的CD8+T细胞通过分泌颗粒酶B(GZMB)发挥细胞毒性作用,抑制HSV-1的感染和潜伏期重激活。而IL18BP、IFNG、JCHAIN等病毒基因,编码参与CD4+T细胞信号通路。HSV-1感染树鼩TG中涉及免疫反应的宿主基因表达分析结果:大部分基因表达上调,小部分基因表达下调。参与调节CD8+T细胞信号通路的基因包括CXCL9、CXCL10、CXCL11、CD8B等。而整个感染周期都表达的HLA-DPA1、HLA-DQA2、HLA-DRA、HLA-DQB1参与编码MHCⅡ类组织相容性复合物,通过CD4+T受体信号通路发挥免疫调控作用。[结论]1)小鼠HSV-1感染急性期ICP4的高表达可能是介导TG神经元死亡的主要基因;2)树鼩HSV-1感染潜伏期高表达的ICP0可能是参与潜伏期病毒重激活的重要基因;3)树鼩HSV-1感染的免疫反应表现为CD4+T细胞、CD8+T细胞的联合免疫反应;4)树鼩是优于小鼠的疱疹性角膜炎动物感染模型。(本文来源于《昆明医科大学》期刊2018-05-01)

吴意,金娴,樊春卉,陆学东,赵毅[5](2018)在《单管双重巢式聚合酶链反应及基因测序技术鉴别呼吸道合胞病毒A,B亚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A,B亚型的鉴别方法,以供临床科研应用。方法运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FQ-PCR)筛选出2015~2017年50例住院儿童咽拭子RSV阳性标本;根据RSV的G蛋白编码基因核苷酸序列设计单管双重巢式PCR引物进行基因分型;其A,B亚型产物经测序与GeneBank库中核苷酸序列进行比对分析鉴定;采用卡方检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0例咽拭子RSV阳性患儿呼吸道合胞病毒A,B亚型及混合感染率分别为82.00%,14.00%和4.00%,差异有统计学显着性意义(χ2=81.06,P<0.01);RSV分型结果与基因测序结果完全符合。结论深圳东部地区以A亚型流行为主,混合感染并存;单管双重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基因测序技术适用于RSV的A,B亚型鉴别,具有灵敏度高、特异度强和准确率高的特点。(本文来源于《现代检验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01期)

项铮,刘云龙,邢晓清,初亚男,宋沁馨[6](2015)在《全血改进线性指数聚合酶链式反应用于焦磷酸测序检测基因多态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焦磷酸测序是目前基因多态性检测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是其前期的样本制备工作较为繁琐,限制了其在临床检测中的应用。为了简化焦磷酸测序的流程,本研究根据不对称PCR原理,改进了线性指数聚合酶链式反应(LATE-PCR)的引物设计方法,增加过量引物的长度和浓度,并结合全血直接扩增技术,建立了基于普通r Taq聚合酶和高p H缓冲液(Hp H Buffer)的全血改进LATE-PCR(Improved LATE-PCR,im LATE-PCR)方法。考察了方法的最优扩增体系、血液抗凝剂对其影响以及全血模板量。采用单管、一步法直接扩增出单链测序模板,成功地对24例临床血样的乙醇脱氢酶基因多态性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可用于指导临床个体化用药。24例样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DH1B位点AA纯合6例、AG杂合14例、GG纯合4例;ADH1C位点GG纯合20例、AG杂合4例、AA纯合0例。(本文来源于《分析化学》期刊2015年01期)

郑晴晴,贾伟平,张蓉,胡承,罗彦丽[7](2015)在《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的TaqMan聚合酶链反应法和DNA直接测序法检测KRAS G12D突变的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分析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的TaqMan聚合酶链反应(castPCR)法和DNA直接测序法检测肠镜活组织检查标本KRAS G12D突变的差异。方法应用活组织检查钳收集肠镜下结直肠腺瘤和结直肠癌组织,抽提组织DNA,分别采用castPCR法和DNA直接测序法获得KRAS G12D的突变情况。结果腺瘤组和腺癌组castPCR法检测的KRAS G12D突变率均显着高于同组DNA直接测序法(P值均<0.05),两组间castPCR法和DNA直接测序法检测的KRAS G12D突变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腺瘤组两种检测方法的突变型符合率为55.6%,野生型符合率为100.0%,阴性符合率为100.0%,总体符合率为87.5%,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643 5;腺癌组两种检测方法的突变型符合率为50.0%,野生型符合率为100.0%,阴性符合率为100.0%,总体符合率为85.0%,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583 3。提示两种方法检测阴性的一致性程度均较高,但检测阳性的一致性程度一般。Mutation Detector分析结果显示,castPCR法能够检测出突变量<1%的突变,灵敏度高达0.1%。检测突变量分析结果显示,当KRAS G12D突变量≥4%时,castPCR法和DNA直接测序法检测KRAS G12D均为阳性;当突变量<4%时,仅castPCR法能够检测出KRAS G12D为阳性。提示castPCR法能够检测出DNA直接测序法检测不出的KRAS G12D突变,较DNA直接测序法效率高。结论 castPCR法能够高效地检测肠镜活组织检查标本中低突变量的KRAS G12D,其临床实用价值较DNA直接测序法高。(本文来源于《上海医学》期刊2015年11期)

王平均,孙灵迪,梅传忠,武晓茜,邵先安[8](2015)在《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法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HLA-B27检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法(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sequence-based typing,PCR-SBT)检测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uman leukocyte antigen B27,HLA-B27)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PCR-SBT法和临床常用的IMS-ELISA法对120例疑似AS患者外周血进行HLA-B27检测。以SPSS17.0软件的配对χ2检验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对两种方法检测HLA-B27在AS诊断中的价值进行评价。结果 120例疑似AS患者中,PCR-SBT和IMS-ELISA法HLA-B27检测阳性率分别为45.83%(55/120),37.50%(45/120)。两种方法检测HLA-B27有统计学差异(P=0.031)。PCR-SBT法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36%,96.92%;IMS-ELISA法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9.09%,89.23%。两者的AUC分别为0.966和0.792。结论与传统的IMS-ELISA法相比,在AS的临床诊断中PCR-SBT法检测HLA-B27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更高,方法更优。(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诊断学》期刊2015年11期)

褚欣玲,冯明光,应盛华[9](2015)在《应用RNA测序技术分析球孢白僵菌多蛋白桥联因子参与氧化胁迫反应的潜在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氧化耐受力是决定昆虫病原真菌球孢白僵菌环境适应性和毒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多蛋白桥联因子1(MBF1)是进化上保守的转录共激活因子,在真核生物的发育和胁迫响应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球孢白僵菌多蛋白桥联因子1(BbMBF1)参与真菌对氧化胁迫的响应。为了获取在氧化胁迫条件下BbMBF1所调控的下游基因,利用RNA-seq技术比较分析了野生菌株和敲除菌株DBbMBF1的转录组。比较转录组分析表明BbMBF1所调控的氧化胁迫响应基因显着地富集在代谢、细胞救援(cell rescue)和运输等过程。此外,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依赖于BbMBF1表达的基因启动子区含有保守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而这些推测的转录因子均与细胞的代谢有关。同时,在DBbMBF1菌株中下调基因中,这个转录因子结合位点主要分布在与代谢和细胞解毒有关基因的启动子区域。由此推断,DBbMBF1参与真菌应对氧化胁迫的主要原因是通过介导调控代谢和细胞解毒基因的转录因子。这些结果不仅为探寻昆虫病原真菌应对氧化胁迫的新机制奠定基础,而且为提高昆虫病原真菌的应用潜力提供新的线索和功能基因。(本文来源于《中国菌物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5-09-20)

陈桂花,束长龙,李颖,宋福平,郭媛媛[10](2014)在《基于聚合酶链式反应-高通量测序(PCR-HTS)联用的cry2A基因鉴定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cry2基因对多种鳞翅目害虫具有高毒力,且与cry1A类基因无交互抗性,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为了提高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cry2杀虫基因资源的筛选和鉴定效率,本研究分析了所有已报到的cry2A基因的保守区,设计了4对通用引物,对2000株Bt菌株基因组DNA混合样品进行了PCR扩增,并利用454高通量测序仪对这些混合扩增产物进行了测序。测序总量有280704条Read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这些Bt菌株中含有已知的所有9类cry2类基因,其中包括cry2Ae和cry2Ai这2类在国内Bt菌株中未见报道的基因;同时,发现了新型cry2类基因的片段;随后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获得了半长基因片段cry2-1和cry2-2,进一步利用重迭PCR法获得了全长新基因cry2X,该基因的编码区为1902 bp,编码633个氨基酸;其氨基酸序列与Cry2Ab13蛋白的相似性最高,为93%,属于第叁等级的模式基因。建立聚合酶链式反应-高通量测序(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high throughput sequencing,PCR-HTS)联用的基因鉴定方法,具有快速、灵敏、准确、高通量、覆盖范围广等优点,不仅可以对Bt菌株中已知杀虫基因进行鉴定,而且能够发现新的基因,将在Bt基因鉴定、发掘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期刊2014年05期)

测序反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转录组测序探讨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cells,ARPE-19)炎症反应的机制。方法将ARPE-19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和LPS组,Real-time PCR检测炎症因子IL-6、IL-8和MCP-1的表达,Illumina Hiseq 2500用于转录组测序,DESeq2用于差异表达基因分析,采用GOseq R package和Omicsbean软件分别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再将ARPE-19细胞和hRPE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和LPS组,Real-time PCR验证RNA-seq结果中的关键基因。结果 LPS刺激ARPE-19细胞24 h后,炎症因子IL-6、IL-8和MCP-1在mRNA水平的表达显着升高(P <0. 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LPS组有2 345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的有1 594个,下调的有751个。GO和KEGG富集分析显示LPS激活了免疫相关通路和Toll-样受体、MAPK、HIF-1、TNF、PI3K-Akt、NOD-样受体、mTOR、VEGF信号通路以及转录因子JUN、JUNB、SRF、ATF4和AKT1、SRC基因。结论 LPS诱导的ARPE-19细胞炎症反应可能与PI3K-Akt-mTOR、NOD-样受体、VEGF信号通路及转录因子FOS、JUN、JUNB、SRF和AKT1、SRC基因的激活有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测序反应论文参考文献

[1].杨蓓蓓.第一部分:应用液体活检分析晚期食管癌免疫治疗反应和潜在生物标志物第二部分:通过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揭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在靶向治疗过程中的分子改变[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9

[2].余鹏,阳琳,麦雨欣,雷博.转录组测序研究内毒素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炎症反应的机制[J].第叁军医大学学报.2019

[3].鲍远大,易述红.高通量测序分析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相关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的突变[J].器官移植.2018

[4].张珂.基于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HSV-1感染小鼠和树鼩的免疫反应[D].昆明医科大学.2018

[5].吴意,金娴,樊春卉,陆学东,赵毅.单管双重巢式聚合酶链反应及基因测序技术鉴别呼吸道合胞病毒A,B亚型[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8

[6].项铮,刘云龙,邢晓清,初亚男,宋沁馨.全血改进线性指数聚合酶链式反应用于焦磷酸测序检测基因多态性[J].分析化学.2015

[7].郑晴晴,贾伟平,张蓉,胡承,罗彦丽.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的TaqMan聚合酶链反应法和DNA直接测序法检测KRASG12D突变的对比分析[J].上海医学.2015

[8].王平均,孙灵迪,梅传忠,武晓茜,邵先安.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法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HLA-B27检测中的应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5

[9].褚欣玲,冯明光,应盛华.应用RNA测序技术分析球孢白僵菌多蛋白桥联因子参与氧化胁迫反应的潜在机制[C].中国菌物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5

[10].陈桂花,束长龙,李颖,宋福平,郭媛媛.基于聚合酶链式反应-高通量测序(PCR-HTS)联用的cry2A基因鉴定方法[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4

标签:;  ;  ;  ;  

测序反应论文-杨蓓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