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靶向微泡造影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SMMC(7721,裸鼠,纳米微泡,siRNA
靶向微泡造影剂论文文献综述
吴博林,尚海涛,董婧,梁锡天,程文[1](2019)在《载基因肝癌靶向纳米微泡造影剂的制备及裸鼠体内抑癌能力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载siRNA的新型肝癌靶向纳米微泡造影剂的制备方法,并评价其在裸鼠体内对肝癌细胞的靶向抑制能力。方法①针对NET-1mRNA序列,设计、合成、筛选有效的NET-1siRNA,并进行生物素化和荧光修饰。②以DSPC、DSPE(PEG2000、DSPE(PEG2000(biotin为原料,利用薄膜水化配合机械振荡法制备生物素化纳米微泡。③利用生物素亲和素系统,将生物素化NET-1siRNA、生物素化GPC(3和生物素化纳米微泡偶联,制备成肝癌靶向载NET-1siRNA纳米微泡。④动物实验采用6(8周龄的雌性BALB/c裸鼠,以SMMC(7721肝癌细胞建立荷瘤鼠模型。⑤实验分组分为6组(每组8只裸鼠):A组:阴性对照;B组:空白纳米微泡;C组:寡链NET-1 siRNA;D组:NET-1 siRNA+空白纳米微泡;E组:肝癌靶向载NET-1siRNA纳米微泡;F组:肝癌靶向载NET-1siRNA纳米微泡无低频超声辐照组。经鼠尾静脉注射各实验组的样品后,除F组外,以低频超声照射各组裸鼠30秒。⑥使用CarestreamFX(PRO小动物活体成像仪扫描各实验组裸鼠,观察裸鼠肿瘤的荧光强度。⑦处死各实验组裸鼠后,取瘤,以流式细胞仪检测NET-1siRNA转染率。结果 C、D、E、F组中裸鼠的肿瘤部位呈现红色荧光,D、E组荧光较其余组显着增强,其中E组中裸鼠肿瘤的荧光最为明显。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E组荷瘤鼠的干扰基因转染率高达79.77±1.72%,显着高于其他组(P<0.01)。结论在低频超声辐照下,GPC(3靶向纳米微泡可成为一种安全理想的高效介导RNA转染的载体。该技术作为一种非病毒转染技术,未来可用于肿瘤的基因治疗。(本文来源于《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五届全国介入超声医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08-23)
Li-ying,WANG,Shu-sen,ZHENG[2](2019)在《肿瘤靶向治疗中低频超声联合微泡造影剂的研究新进展(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超声影像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超声造影剂制备技术的不断改进,低频超声和超声造影剂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日趋重要。利用超声波与微泡造影剂的相互作用及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可实现微泡携的基因、药物等向靶目标组织的转移释放,介导肿瘤细胞的凋亡及肿瘤微血管的栓塞阻断等,从而起到靶向治疗的作用。随着超声波参数的优化和靶向微泡造影剂的研制,以及各种兼具诊治功能的复合型应用探头的面世,低频超声联合微泡造影剂介导肿瘤靶向治疗将为临床肿瘤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期刊2019年04期)
凌茜,袁韵,江峰[3](2019)在《前列腺癌PC3细胞靶向纳米微泡造影剂的制备及体外寻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前列腺癌PC3细胞的纳米级靶向超声造影剂,观测其物理性质,并检测体外寻靶能力。方法采用旋转蒸发法、机械震荡法制成普通纳米微泡和生物素化纳米微泡,通过生物素-亲和素法将生物素化抗6次跨膜前列腺上皮抗原(six transmembrane epithelial antigen of the prostate,STEAP-1)抗体与生物素化纳米微泡连接制成靶向前列腺癌PC3细胞的纳米微泡造影剂,并利用免疫荧光观察结合情况;观察及检测微泡的形态、分布、粒径及一周内粒径的变化情况;利用显微镜观察纳米靶向微泡对前列腺癌PC3细胞的体外靶向效果。结果成功制备空白纳米造影剂及载STEAP-1抗体的靶向纳米微泡造影剂;两种超声纳米微泡呈圆形,分布均匀,无聚集;一周后两种微泡粒径的变化无显着性差异(P>0.05)。体外寻靶实验中,靶向纳米微泡聚集在前列腺癌PC3细胞表面,预先用生物素化STEAP-1抗体处理的PC3细胞表面没有靶向纳米微泡聚集。结论通过旋转蒸发法、机械震荡法和生物素-亲和素法可成功制备载STEAP-1抗体的靶向纳米微泡造影剂,此造影剂能够在体外与前列腺癌PC3细胞特异性靶向结合。(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汤阳,张小龙,徐亚丹,王文平[4](2018)在《靶向VEGFR2微泡造影剂早期评价抗血管治疗效果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靶向VEGFR2超声造影评价贝伐单抗抑制肿瘤新生血管早期疗效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生物素-亲和素"桥接法制备靶向VEGFR2超声微泡,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微泡与抗体的结合。裸鼠肩背部皮下注射HepG2人肝癌细胞构建皮下种植瘤模型,荷瘤鼠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n=7)于第0天、第3天给予贝伐单抗10mg/kg腹腔注射,对照组(n=7)于第0天、第3天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腹腔注射。第0天、给药第3天、给药第7天应用靶向VEGFR2微泡造影剂行造影检(本文来源于《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全国腹部超声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8-10-12)
赵越[5](2018)在《靶向载药聚乳酸超声造影剂微泡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和表征氧化石墨烯(GO)修饰的载阿霉素(DOX)聚乳酸(PLA)微泡,考察此药物递送体系体内外超声显影效果、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体外活性影响以及在小鼠体内急性毒性情况。方法采用改良的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烯,合成氧化石墨烯与聚乙烯醇(PVA)的偶联物(GO-PVA)并进行表征。以阿霉素(DOX)作为模型药物,采用复乳化-溶剂挥发法联合酰胺反应制备叶酸(FA)修饰的载阿霉素PLA复合微泡超声造影剂(FA-DOX/GO-DOX/PLA)。以PLA浓度、PVA浓度、PVA用量、异丙醇浓度为考察对象,以微泡的外观形态、粒径、稳定性为评价指标,通过L9(3~4)正交试验筛选制备微泡的最优处方,以初乳和复乳的制备超声功率、磁力搅拌时间、离心转速为考察对象,以微泡的外观形态、粒径、稳定性为评价指标,通过L9(3~4)正交试验筛选制备微泡的最佳制备工艺。随后,对FA-DOX/GO-DOX/PLA复合微泡的外观形态、粒径、Zeta电位以及复合微泡中DOX和GO的负载率进行表征。采用CCK-8法检测FA-DOX/GO-DOX/PLA复合微泡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体外增殖抑制情况。采用吖啶橙染色观察药物作用后乳腺癌MCF-7细胞的活性。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复合微泡的方式进行染毒观察KM小鼠毒性反应及死亡情况,寇氏法计算LD_(50)及95%置信区间。采用多普勒彩色超声成像系统观察复合微泡体内外超声显影效果。结果FA-DOX/GO-DOX/PLA复合微泡的最优处方为PLA浓度0.06 g·mL~(-1)、PVA浓度3.50%、PVA(3.50%)用量40 mL、异丙醇浓度5.50%;最佳制备工艺为初乳制备超声功率120 W、复乳制备超声功率210 W、磁力搅拌时间2.5 h、离心转速2400r·min~(-1)。根据筛选出的最优处方及最佳制备工艺制备的FA-DOX/GO-DOX/PLA复合微泡呈规则圆整的球形,粒径分布集中,平均粒度为600 nm左右,Zeta电位为(-37.50?10.00)mV,复合微泡中DOX负载率为(7.42?0.62)%,GO负载率为(19.56?0.27)%。体外细胞实验表明在同一药物浓度水平下,不同给药组对肿瘤细胞均呈剂量依赖性,且FA-DOX/GO-DOX/PLA微泡、载药GO修饰复合PLA微泡(DOX/GO-DOX/PLA微泡)、载药PLA微泡(DOX/PLA微泡)、载药GO修饰空白PLA微泡(DOX/GO-PLA微泡)和free DOX组对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依次递减,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采用吖啶橙(AO)荧光染色后观察发现,不同给药组均对细胞活性产生抑制作用,诱导凋亡,但FA-DOX/GO-DOX/PLA复合微泡对细胞的抑制作用强于其他各给药组。小鼠急性毒性试验中,采用寇氏法计算复合微泡的半数致死量,小鼠经腹腔注射复合微泡的LD_(50)为87.53 mg·kg~(-1),95%置信区间为(74.25~103.19)mg·kg~(-1)。体内外超声显影评价中,采用多普勒彩色超声成像系统检测到复合微泡超声造影剂体外成像效果显着强于对照组,复合微泡超声造影剂在新西兰兔主要器官中具有良好的超声显影效果,且能够安全顺利的在体内进行循环。结论通过复乳化-溶剂挥发法、L9(3~4)正交试验制备的FA-DOX/GO-DOX/PLA复合微泡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载药量及稳定性较好。体外细胞实验表明,与其他给药组相比,FA的修饰可以通过与细胞表面FA受体特异性结合极大提高阿霉素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细胞毒性。一次性腹腔注射复合微泡后,复合微泡对KM小鼠的精神状况、行为动作均无明显毒性,具备生物安全性。复合微泡体内外超声造影效果显着增强。因此,本课题初步证实FA-DOX/GO-DOX/PLA复合微泡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靶向递药系统。(本文来源于《佳木斯大学》期刊2018-06-02)
苏西西,杨晓峰,张帆,罗芳,贾凡[6](2016)在《膀胱癌BIU-87细胞靶向超声纳米脂质微泡造影剂的制备及体外超声成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具有膀胱癌BIU-87细胞靶向结合的超声纳米脂质微泡造影剂,并观察体外靶向能力、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和体外超声成像效果。方法通过机械振动法制备纳米脂质微泡,用生物素-亲和素桥接法将NYZL1连接到纳米脂质微泡的表面制备靶向纳米脂质微泡造影剂,利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其一般特性,Zate检测仪检测粒径大小和表面电荷,使用倒置显微镜来观察其体外靶向效果,用MTT法检测其不同浓度对细胞增殖的影响,使用超声诊断仪观察体外显影效果。结果膀胱癌BIU-87细胞靶向超声纳米脂质微泡呈圆形,分布均匀,无聚集;在体外靶向实验中,靶向纳米脂质微泡造影剂能高效特异性的结合在膀胱癌BIU-87细胞表面并沿细胞表面规则排列;不同浓度下两种微泡对细胞增殖无明显变化(P>0.05);体外超声成像实验中,靶向纳米微泡呈点状细密高回声。结论本实验成功制备膀胱癌BIU-87细胞超声纳米脂质微泡造影剂,能够在体外与膀胱癌BIU-87细胞特异性地靶向结合,两种微泡对细胞生长无明显影响且体外超声显像效果良好。(本文来源于《现代泌尿外科杂志》期刊2016年07期)
张阳,米成嵘,王文[7](2016)在《靶向微泡超声造影剂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造影在临床诊断和治疗方面都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尤其在肿瘤诊疗方面,以超声靶向微泡造影剂为基础的超声靶向转运系统显露出显着的优势。常规的给药途径使化疗药物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本文来源于《宁夏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苏西西[8](2016)在《膀胱癌BIU-87细胞靶向超声纳米脂质微泡造影剂的制备及体外超声成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具有膀胱癌BIU-87细胞靶向特异结合的超声纳米靶向脂质微泡,并观察其体外靶向结合能力、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和体外超声成像显影效果。方法:通过机械振动法制备普通超声纳米微泡,用生物素-亲和素桥接法将生物素-NYZL1分子导向肽连接到普通纳米微泡表面从而制备具有靶向特异结合BIU-87癌细胞的纳米微泡,利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其一般特性,ZATE检测仪测量微泡的大小和电荷,倒置显微镜来观察其体外靶向效果,用MTT法检测其不同浓度对细胞增殖的影响,运用logic E9超声诊断仪观察微泡体外显影成像效果。结果:膀胱癌BIU-87细胞靶向超声纳米脂质微泡呈现圆形,分布匀称,无堆积现象;在体外靶向实验中,靶向纳米脂质微泡造影剂能高效特异性的结合在膀胱癌BIU-87细胞表面并沿细胞表面规则排列;不同浓度下两种微泡对细胞增殖无明显变化(P>0.05);体外超声成像实验,靶向纳米脂质微泡显影成像效果良好。结论:本实验成功制备膀胱癌BIU-87细胞超声纳米脂质微泡造影剂,能够在体外与膀胱癌BIU-87细胞特异性的靶向结合,两种微泡对细胞生长无明显影响且体外超声显像效果良好。(本文来源于《山西医科大学》期刊2016-04-12)
陈芸[9](2016)在《载抗ICAM-1单抗微泡造影剂体内、外靶向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制备的载抗ICAM-1单抗的靶向微泡造影剂在体外及体内的靶向能力。方法构建ICAM-1质粒,对其进行扩增以及提取之后检测提取质粒的浓度、进行酶切电泳并对构建质粒进行测序;体外培养Hela细胞,脂质体转染法将ICAM-1质粒转染进细胞,使Hela细胞表达ICAM-1表面抗原;并在显微镜下观察转染成功后Hela细胞与靶向微泡的结合情况。通过对家兔左侧跟腱注射Ⅰ型胶原酶制造家兔跟腱模型,另一侧跟腱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1周后观察家兔的大体情况,10天后超声观察双侧跟腱情况并用第一部分制备成功的叁种微泡对跟腱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对比双侧跟腱超声造影增强情况;对双侧跟腱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免疫组化法观察跟腱病理情况。结果 ICAM-1质粒的酶切电泳以及测序正确,提取到的质粒浓度为592.8ng/μl;荧光下可见转染后的Hela细胞表达绿色荧光;显微镜下可见到靶向微泡与转染后的Hela细胞结合,靶向微泡环绕在Hela细胞周围。家兔造模1周后,左侧跟腱出现红肿以及左下肢跛行,右侧跟腱未见明显异常;造模10天后进行超声检查,家兔左侧跟腱内部回声不均,左侧跟腱厚约(2.23±0.15)mm,右侧跟腱回声尚均匀,右侧跟腱厚度约(1.77±0.08)mm;超声造影观察:普通脂质微泡造影剂、生物素化脂质微泡造影剂对家兔双侧跟腱造影均呈微弱增强,载抗ICAM-1单抗的靶向超声微泡造影剂对家兔右侧跟腱呈微弱增强,对左侧跟腱呈高增强;跟腱病理显示左侧跟腱新生血管增多,胶原纤维排列疏松、紊乱,左侧跟腱表达ICAM-1细胞数目达(34.8±3.9)个,右侧跟腱血管无明显增多,胶原纤维排列整齐,表达ICAM-1细胞数目为(6.2±1.8)个,两者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生物素-亲和素桥接法制备的载抗ICAM-1单抗的靶向微泡造影剂在体外能够靶向黏附在表达ICAM-1的Hela细胞表面;在体内能够靶向黏附并显影家兔跟腱炎症区域,为以后靶向诊断和治疗跟腱炎提供了实验基础。(本文来源于《第叁届全国暨国际超声分子影像及生物效应和治疗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6-04-08)
段云友[10](2016)在《靶向链接黏附分子A微泡造影剂鉴别兔颈动脉易损斑块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关于易损斑块成像特征的研究近年来越来越多。连接黏附分子A(JAM-A)参与白细胞迁移的调控及单核细胞的募集,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中具有潜在的作用。然而对JAM-A成像后是否能够识别易损斑块,该领域的研究还处于空白。本研究拟通过设计合成靶向JAM-A的微泡造影剂(MBJAM-A),以期观察其在识别易损斑块中的应用研究。方法通过颈动脉分支部分结扎法联合高脂饮食诱导,制备出兔颈动脉的稳定、易损斑块模型。应用qPCR、western blotting、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等方法分析了JAM-A及易损性斑块标志物的表达。MBJAM-A及对照微泡造影剂(MBIgG)通过静脉注射入兔体内,超声观察造影成像特征。同时,在体外实验中,我们对比了JAM-A在叁类细胞(内皮细胞、巨噬细胞及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差异。结果 JAM-A在易损斑块中(4.633±0.3844)的表达明显高于稳定斑块(3.000±0.3125)(P=0.0311)。且JAM-A主要在CD68阳性区域表达,而在α-SMA表达区域表达量很低。通过造影软件分析后得出,MB_(JAM-A)在易损斑块处的信号强度(57.63±12.65)明显高于MBIgG组(24.88±6.228)(P=0.0385),同时MB_(JAM-A)在易损斑块处的滞留时间也明显长于稳定斑块组。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沉积在斑块处的MB_(JAM-A)与CD68有共定位的现象,体外实验证实巨噬细胞能够吞噬更多的MB_(JAM-A)。另外,在mRNA及蛋白水平均证实JAM-A在巨噬细胞中(与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相比)的表达具有主导地位(P=0.0244、0.0042)。结论我们成功构建了靶向JAM-A的微泡造影剂,通过无创的成像方法来判断斑块的易损性。同时靶向JAM-A微泡或许能够成为未来阻止斑块进程的有效治疗手段。(本文来源于《第叁届全国暨国际超声分子影像及生物效应和治疗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6-04-08)
靶向微泡造影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超声影像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超声造影剂制备技术的不断改进,低频超声和超声造影剂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日趋重要。利用超声波与微泡造影剂的相互作用及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可实现微泡携的基因、药物等向靶目标组织的转移释放,介导肿瘤细胞的凋亡及肿瘤微血管的栓塞阻断等,从而起到靶向治疗的作用。随着超声波参数的优化和靶向微泡造影剂的研制,以及各种兼具诊治功能的复合型应用探头的面世,低频超声联合微泡造影剂介导肿瘤靶向治疗将为临床肿瘤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靶向微泡造影剂论文参考文献
[1].吴博林,尚海涛,董婧,梁锡天,程文.载基因肝癌靶向纳米微泡造影剂的制备及裸鼠体内抑癌能力的实验研究[C].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五届全国介入超声医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2019
[2].Li-ying,WANG,Shu-sen,ZHENG.肿瘤靶向治疗中低频超声联合微泡造影剂的研究新进展(英文)[J].JournalofZhejiangUniversity-ScienceB(Biomedicine&Biotechnology).2019
[3].凌茜,袁韵,江峰.前列腺癌PC3细胞靶向纳米微泡造影剂的制备及体外寻靶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9
[4].汤阳,张小龙,徐亚丹,王文平.靶向VEGFR2微泡造影剂早期评价抗血管治疗效果的实验研究[C].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全国腹部超声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2018
[5].赵越.靶向载药聚乳酸超声造影剂微泡的研究[D].佳木斯大学.2018
[6].苏西西,杨晓峰,张帆,罗芳,贾凡.膀胱癌BIU-87细胞靶向超声纳米脂质微泡造影剂的制备及体外超声成像[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16
[7].张阳,米成嵘,王文.靶向微泡超声造影剂的研究进展[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6
[8].苏西西.膀胱癌BIU-87细胞靶向超声纳米脂质微泡造影剂的制备及体外超声成像[D].山西医科大学.2016
[9].陈芸.载抗ICAM-1单抗微泡造影剂体内、外靶向实验研究[C].第叁届全国暨国际超声分子影像及生物效应和治疗学术会议论文集.2016
[10].段云友.靶向链接黏附分子A微泡造影剂鉴别兔颈动脉易损斑块的研究[C].第叁届全国暨国际超声分子影像及生物效应和治疗学术会议论文集.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