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农小花,梁海燕[1](2022)在《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社会在不断进步,医学模式也发生很大的变化,人们对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孕妇对分娩过程的疼痛产生恐惧心理,减少和消除孕妇分娩过程中产生的疼痛,是临床产科医护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分娩疼痛是一种剧烈的疼痛,临床上很多孕妇因害怕分娩过程中疼痛而拒绝阴道分娩,因此笔者在研究调查过程中发现没有开展镇痛分娩的医院,剖宫产率居高不下。国家卫健委于2018年11月20日发文《关于开展分娩镇痛试点工作》中提出,进一步规范分娩镇痛操作技术,提升分娩镇痛的覆盖范围,普及镇痛条件下的自然分娩,降低剖宫率,增加医疗服务舒适化程度,提高孕妇分娩过程的舒适度。现对分娩镇痛方法综述如下。
方莉,叶珊,胡燕,谢诗意,胡志英[2](2021)在《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妇产时发热及新生儿转科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观察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妇产时发热及新生儿转科的影响。方法比较80例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产妇(硬膜外分娩镇痛组)和80例未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产妇(对照组)的临床特征、分娩情况、产时体温、产前和产后炎症指标以及新生儿转科情况,分析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产时发热和新生儿转科的影响因素。结果硬膜外分娩镇痛组的孕周和分娩次数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硬膜外分娩镇痛组第一产程时间及第二产程时间延长,阴道分娩比例减少,产妇产时体温升高,产时发热率和新生儿转科率增加,产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超敏CRP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第二产程时间延长和产后中性粒细胞升高是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产时发热的危险因素(P<0.05),第二产程时间延长是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新生儿转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硬膜外分娩镇痛可引起产妇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时间延长,产时发热率及新生儿转科率增加。第二产程时间延长会增加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产时发热和新生儿转科的风险,因此对于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需重视第二产程的管理。
杨世科,刘敏,陈杰,杨园园,专方政,孙文群,毛德志[3](2021)在《右美托咪定用于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分娩疼痛对产妇的身心有极大影响。剧烈的分娩疼痛可加剧产妇情绪波动,导致过度通气,增加耗氧量,进而导致宫缩乏力、产程延长、胎儿低氧血症等不良结局,对母婴安全极为不利[1]。分娩镇痛不仅可以提高产妇舒适度,降低剖宫产率,改善新生儿结局,还可以减少产妇产后抑郁[2],对确保母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分娩镇痛的疼痛管理目标是在尽量缓解分娩疼痛的前提下,减少或避免运动阻滞,以免影响产程进展进而危及胎儿安全。右美托咪定(DEX)是高选择性的α2受体激动
黄育[4](2021)在《静脉输注纳布啡与瑞芬太尼辅佐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效果比较》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比较静脉输注纳布啡与瑞芬太尼辅佐硬膜外阻滞应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20年8-10月足月初产妇150例,随机分为3组,分为单纯硬膜外镇痛组(C组)、纳布啡辅佐硬膜外镇痛组(N组)和瑞芬太尼辅佐硬膜外镇痛组(R组),每组50例。三组均待宫口开至3cm时行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在行硬膜外穿刺前10 min内,N组予纳布啡0.1mg/kg静脉注射,R组予首量瑞芬太尼0.2μg/kg静脉注射后予瑞芬太尼(0.05μg/kg·min-1)静脉持续泵注至麻醉平面达到T10时停止泵注。三组均予0.065%罗哌卡因+0.4μg/ml舒芬太尼硬膜外持续泵注。记录镇痛前、硬膜外穿刺即刻、镇痛后各时间点产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ing,VAS)的评分;记录产程时间、剖宫产率、器械助产率、缩宫素使用率、产妇满意度;记录新生儿Apgar评分(1min、5min、10min),抽取脐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观察分娩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与C组相比,N组和R组硬膜外穿刺即刻VAS评分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组硬膜外穿刺即刻VAS评分比N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相比,N组和R组硬膜外穿刺即刻Ramsay镇静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组镇痛硬膜外穿刺即刻Ramsay镇静评分高于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组相比,R组头晕、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相比,N组和R组头晕发生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N组和R组对比无差异(P>0.05);与N组和C组相比,R组嗜睡发生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N组和C组对比无差异(P>0.05);N和R组产妇满意度评分较C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N组和R组对比无差异(P>0.05)。三组产妇其他时间点VAS评分、产程时间、剖宫产率、器械助产率、缩宫素使用率、新生儿Apgar评分、脐动脉血气分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输注小剂量纳布啡、瑞芬太尼可以明显缓解硬膜外分娩镇痛起效前的疼痛程度,缓解产妇的紧张情绪,令其可以更好的配合麻醉医师指令,为麻醉操作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减少麻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产妇满意度,同时不影响分娩方式、不延长产程、不增加母婴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滑雪[5](2021)在《硬膜外分娩镇痛对母儿影响的探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观察分析硬膜外分娩镇痛组与正常分娩组产妇的疼痛评分、产程时限、分娩期并发症及新生儿结局指标,探索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0年11月于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住院分娩的足月初产妇,并剔除因急产或不可抵抗因素未能经阴分娩者,共140例,将按照产妇自愿接受硬膜外镇痛原则,分为镇痛组70例、对照组70例。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比较孕妇基本情况、VAS评分、改良Bromage评分、缩宫素干预与否、羊水性状、产后出血、导尿、尿潴留、新生儿Apgar评分、脐动脉血气分析和IL-6、TNF-α IL-1β等指标。绘制产程曲线研究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宫口扩张和产程时限的影响。结果:1.在进行硬膜外镇痛之前,镇痛组和对照组VAS评分分别为8(7~8)分、7(6~8)分,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给予麻醉后镇痛组在宫口开全和第二产程结束分别为3(2~3)分和(2~3)分,疼痛明显低于对照组[9(9~10)分;6(5~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镇痛组总产程[9.59(7.60~13.05)h]长于对照组[8.05(7.05~9.10)h],其中,镇痛组的第一产程[8.75(6.46~11.04)h]与第二产程[1.01(0.75~1.62)h]均长于正常分娩组[7.09(6.25~8.00)h;0.76(0.38~1.10)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组在潜伏期内每进展1cm所需时限的中位数和第95百分位数分别为1.6(3.2)h、1.4(2.7)h,对照组为1.5(3.2)h、1.2(2.6)h,宫口进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镇痛组活跃期进展[1.1(2.3)h;1.0(2.2)h;0.6(1.1)h;0.4(0.8)h;0.3(0.6)h]明显慢于对照组[1.0(2.1)h;0.8(1.7)h;0.5(1.0)h;0.3(0.5)h;0.2(0.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镇痛组缩宫素的干预率[35例(49.6%)]高于对照组[15例(2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镇痛组于潜伏期进行缩宫素干预为7例(20%),于活跃期干预为28例(80%),对照组分别为5例(33%)和10例(67%),镇痛组活跃期干预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尿率、产后尿潴留率、产后出血率、器械助产率及羊水性状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4.镇痛组的Apgar评分在1、5、10分钟分别为9.87±0.66分、9.96±0.36分、9.97±0.17 分,对照组分别为 9.97±0.17 分、9.97±0.17 分、9.97±0.24 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组和对照组脐动脉血pH分别为7.29±0.02、7.28±0.02;PCO2 分别为 46.9±7.4mmHg、46.6±5.3mmHg;PO2 分别为19.2±3.3mmHg、18.0±4.1mmHg;Lac 分别为 3.33±0.19mmol/L、3.30±0.20mmol/L;IL-6 分别为 5.67±3.86pg/ml、5.03±2.03pg/ml;TNF-α分别为 3.05±3.55pg/ml、2.17±2.06pg/ml;IL-1β分别为 2.92±0.27pg/ml、2.80±0.2pg/m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Spearman分析,脐血pH值、乳酸值与第二产程时间长短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pH值与第二产程时限成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38,乳酸值与第二产程时限成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4。但与第一产程时限、新生儿体重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1.硬膜外分娩镇痛可有效降低分娩过程中的疼痛评分。2.硬膜外分娩镇痛会影响活跃期产程进展,并延长第一产程与第二产程时限,但均未超出正常产程时限。硬膜外镇痛增加缩宫素干预率,活跃期干预率明显高于潜伏期干预率,但不会增加器械助产、产后出血和尿潴留情况的发生。3.硬膜外分娩镇痛对新生儿的Apgar评分、脐动脉血气分析和TNF-α、IL-1β、IL-6浓度均无明显影响,不会导致新生儿不良结局。
王克功[6](2021)在《罗哌卡因复合氢吗啡酮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临床有效浓度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改良序贯法测定罗哌卡因复合氢吗啡酮用于潜伏期硬膜外分娩镇痛时最低有效浓度(MLAC)和90%有效浓度(EC90)。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单胎初产妇3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年龄20~35岁,体重55~85kg。所有产妇均进入第一产程潜伏期,选择L2-3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给予罗哌卡因与15μg/ml氢吗啡酮混合液10ml,采用改良序贯法增减罗哌卡因浓度,初始浓度为0.07%,浓度梯度为0.01%,下一患者依据上一患者镇痛效果决定增加或降低一个梯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判断镇痛是否有效:给药30min后,VAS≤3分,镇痛有效,下一患者降低一个浓度梯度;VAS>3分,给予0.1%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混合液6ml补救后VAS≤3分,镇痛无效,则下一患者升高一个浓度梯度;VAS>3分且给予补救药物后VAS>3分,镇痛失败,则本例剔除,下一患者重复本浓度。采用概率单位回归分析计算罗哌卡因MLAC和EC90值及其95%置信区间(CI)。记录注药前(T0),注药后5min(T1)、15min(T2)、30min(T3)VAS疼痛评分、Bromage运动阻滞评分、麻醉平面、胎心率、血压、心率、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记录镇痛起效时间、产程时长、分娩方式、催产素使用增加例数;评定并记录胎心减速病例数及新生儿出生后1min、5min Apgar评分;记录镇痛过程中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寒战、呼吸抑制、低血压、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结果:罗哌卡因复合氢吗啡酮用于潜伏期硬膜外分娩镇痛的MLAC为0.035%(95%CI 0.026%~0.042%),EC90为0.049%(95%CI 0.042%~0.082%)。1例产妇出现下肢麻木感,3例产妇改为剖腹产,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罗哌卡因复合氢吗啡酮用于潜伏期硬膜外分娩镇痛的MLAC为0.035%(95%CI 0.026%~0.042%),EC90为0.049%(95%CI 0.042%~0.082%)。氢吗啡酮可安全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镇痛起效快,不良反应少。
马鑫[7](2021)在《不同分娩镇痛方式对足月初产妇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应用不同分娩镇痛方式对足月初产妇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4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和新疆妇幼保健院产科住院分娩的300例初产妇,按照自愿原则要求导乐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仪分娩镇痛仪的为镇痛仪组,实施硬膜外麻醉镇痛的为硬膜外组,要求常规产科自然分娩的为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三组产妇不同时点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产程时间、改良Bromage评分、分娩方式、缩宫素使用率、产后出血率、产后尿潴留发生率及胎儿和新生儿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镇痛仪组与硬膜外组镇痛后各时点VAS评分均显着低于对照组,硬膜外组镇痛后各时点VAS评分均低于镇痛仪组(P<0.05),均有统计学差异。2.镇痛仪组与硬膜外组第一产程和总产程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0.05),有统计学差异,镇痛仪组与硬膜外组第一产程和总产程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硬膜外组第二产程时间较镇痛仪组和对照组延长(P<0.05),有统计学差异,镇痛仪组与对照组第二产程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镇痛仪组与硬膜外组中转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升高(P<0.05),均有统计学差异,镇痛仪组与硬膜外组中转剖宫产率和自然分娩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4.硬膜外组缩宫素使用率高于镇痛仪组和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镇痛仪组与对照组缩宫素使用率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5.三组产妇镇痛前VAS评分、第三产程时间、产钳助产率、改良Bromage评分、产后出血率、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和产后尿潴留的发生率之间两两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导乐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对足月初产妇进行镇痛分娩与硬膜外自控镇痛分娩相比,在缩短总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及提高自然分娩率等方面效果相当。两者均不会增加产钳助产率、产后出血率、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和产后尿潴留的发生率,对母婴近期无不利影响。虽然导乐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仪分娩镇痛效果较弱,但仍能显着减轻产妇在分娩过程中所承受的巨大痛苦,且不增加缩宫素的使用。故两种分娩镇痛方式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石庆科[8](2021)在《腰-硬联合麻醉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目的:近年来,随着分娩镇痛的开展普及,如何提升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舒适度及满意度成为了目前比较重要的研究课题。本研究旨探讨一种更加优化的分娩镇痛方案,使产妇获得一个舒适快乐的分娩体验。方法:选择年龄2035岁之间、ASAⅠ-Ⅱ级、无产科相关并发症拟行自然分娩的单胎足月初产妇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分别为硬膜外麻醉(EA)组70例,腰-硬联合麻醉(CSEA)组70例。EA组行单纯硬膜外麻醉后连接一次性使用电子控制镇痛泵,CSEA组行腰-硬联合麻醉后连接一次性使用电子控制镇痛泵。观察并记录产妇分娩期间的各个产程时间、镇痛(VAS)评分、下肢肌力评分(改良Bromage评分)、新生儿Apgar评分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所选取的140例产妇中,5例因中途改为剖宫产手术被排除本次研究,最终纳入统计共135例产妇。EA组67例,CSEA组68例。1.宫口分别开至3cm、6cm、8cm、10cm时,CSEA组在各个阶段的VAS评分明显低于E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采用改良Bromage评分对两镇痛组产妇分娩过程的下肢肌力情况进行比较,CSEA组有98.5%患者评分为0,EA组有89.6%评分为0,CSEA组评分明显低于E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CSEA组与EA组在产程时间比较上,CESA组产程时间相对EA组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之间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比较,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5.两镇痛组不良反应比较,CSEA组(29.4%)出现产时发热发生率明显高于EA组(7.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的其他不良反应,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两种常用的分娩镇痛方法中,腰-硬联合麻醉(CSEA)组的分娩镇痛效果优于硬膜外麻醉(EA)组,安全性良好,可作为一种拥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分娩镇痛方法推广使用。
金楠,叶少方,靳永强,赵年章,宗银东,施亚琴[9](2020)在《瑞芬太尼持续静脉自控泵注给药用于产科分娩镇痛的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瑞芬太尼持续静脉自控泵注给药用于产科分娩镇痛的最佳安全有效剂量。方法选择2018年11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拟于分娩镇痛下经阴道分娩的300例孕足月初产妇,随机分为硬膜外镇痛组(EA组)、瑞芬太尼小剂量组(RL组)和瑞芬太尼中剂量组(RM组),各100例。持续监测、记录并比较3组产妇在镇痛实施前(宫口开2~3 cm时)、镇痛后5 min、宫口开全、胎儿娩出时MAP、HR、VAS评分及Ramsay评分;记录并比较3组产妇各产程时间、转剖宫产率及分娩后产妇对镇痛的满意度;记录并比较3组新生儿娩出后1 min、5 min时Apgar评分及胎儿娩出时脐动脉血血气分析的乳酸指标。结果 3组产妇各时间点MAP、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产妇镇痛实施前VAS评分、Ramsay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L组及RM组镇痛后5 min、宫口开全时及胎儿娩出时VAS评分、Ramsay评分均高于EA组(均P<0.05);RL组镇痛后5 min、宫口开全时及胎儿娩出时VAS评分高于RM组(均P<0.05),Ramsay评分均低于RM组(均P<0.05);与EA组比较,RL组及RM组的第一产程活跃期相对延长(均P<0.05),第二、三产程及转剖宫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L组、RM组镇痛满意度均低于EA组(均P<0.05);3组新生儿Apgar评分及脐动脉血乳酸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瑞芬太尼中剂量持续静脉自控泵注用于分娩镇痛效果安全有效,对母婴均无不良影响。
杨娜布齐[10](2020)在《蒙医传统针灸结合电针疗法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蒙医传统针灸结合电针疗法用于分娩镇痛进行临床疗效观察,从而为产科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方法:产妇均来自2018年10月到2019年12月期间在乌海市妇幼保健医院住院的自愿参加本次临床研究(观察)的头位足月临产的阴道分娩的符合研究标准的初产妇,选择150名,随机分组为A组(行蒙医传统针灸结合电针);B组(椎管内阻滞麻醉镇痛);C组为不使用任何镇痛方式的空白组,每组50人。A组产妇宫口开至2~3cm时进行针灸,在针柄的上1/3分处夹电子针疗仪进行刺激,直到宫口开到10 cm;B组行椎管内麻醉至分娩结束,C组产妇不使用任何镇痛措施。在三组镇痛前到宫口开10 cm期间,记录疼痛评分(VAS视觉模拟评分)、催产素使用率、分娩持续时间、助产情况、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出血和尿潴留情况等,并进行两两对比。结果:1.三组VAS视觉模拟评分比较:(1)镇痛前三组VAS评分进行对比H=1.62,P=0.45,无显着差异;(2)三组宫口开10 ccm时的VAS评分经统计分析结果示H=139.20,P<0.001,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两两对比A组的VAS评分高于B组,低于C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内进行比较:A组宫口开10cm时的VAS评分小于镇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产程时间方面进行比较:(1)第一产程时间比较:A组时间明显短于B组和C组,统计分析H=23.95.P<0.001,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2)第二产程时间的比较:A组的时间明显短于B组和C组,统计分析H=12.64,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第三产程时间对比:统计分析H=0.31,P=0.86,无显着性差异。(4)总产程时间对比:A组的时间明显短于B组和C组,统计分析结果H=30.25,P<0.001,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3.产后尿潴留情况:A组的发生率为8.00%,B组36.00%,C组为32.00%,A组明显低于B组和C组,统计分析结果示X2=12.39,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三组缩宫素使用率:A组使用率18.00%,B组使用率50%,C组42.00%,经X2检验分析结果X2=11.94,P=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助产率、产后出血、新生儿Apgar评分等指标进行两两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蒙医传统针灸结合电针疗法的分娩镇痛效果明显。(2)蒙医传统针灸结合电针明显缩短总产程及第一产程时间和第二产程时间,对第三产程无显着影响。(3)蒙医传统针灸结合电针明显降低产后尿潴留的发生率。(4)蒙医传统针灸结合电针不会增加产后出血率、助产率等,对新生儿Apgar评分无影响,无母婴并发症
二、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分娩镇痛的产生机制 |
2 分娩镇痛对产妇及胎儿的不利影响 |
3 分娩镇痛方法 |
3.1 药物性分娩镇痛 |
3.2 非药物性分娩镇痛 |
3.2.1 导乐分娩 |
3.2.2 分娩球分娩 |
3.2.3 自由体位分娩 |
3.2.4 镇痛呼吸技术 |
3.2.5 音乐疗法 |
3.2.6 水中分娩 |
3.2.7 水针注射法 |
4 分娩镇痛的展望 |
5 小结 |
(2)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妇产时发热及新生儿转科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一、一般资料 |
二、硬膜外分娩镇痛置管及用药 |
三、观察指标 |
四、统计学处理 |
结 果 |
一、两组产妇临床特征 |
二、两组产妇分娩情况、产时体温和产前、产后炎症指标 |
三、两组新生儿结局 |
四、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产时发热的单因素分析 |
五、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产时发热的多因素分析 |
六、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新生儿转科的单因素分析 |
七、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新生儿转科的多因素分析 |
讨 论 |
一、硬膜外分娩镇痛与产时发热 |
二、硬膜外分娩镇痛与新生儿结局 |
三、硬膜外分娩镇痛与产程时间 |
四、硬膜外分娩镇痛与分娩次数及孕周 |
五、硬膜外分娩镇痛与炎症指标 |
(3)右美托咪定用于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椎管内分娩镇痛 |
1.1 硬膜外注射 |
1.1.1 主要研究内容 |
1.1.2 相关研究结果 |
1.2 蛛网膜下腔注射 |
1.2.1 主要研究内容 |
1.2.2 相关研究结果 |
1.3 临床关注 |
2 静脉分娩镇痛 |
2.1 主要研究内容 |
2.2 相关研究结果 |
2.3 临床关注 |
3 小 结 |
(4)静脉输注纳布啡与瑞芬太尼辅佐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效果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前言 |
二、资料与方法 |
三、结果 |
四、讨论 |
五、结论 |
六、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椎管内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5)硬膜外分娩镇痛对母儿影响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硬膜外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6)罗哌卡因复合氢吗啡酮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临床有效浓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
一、引言 |
二、资料与方法 |
1.一般资料 |
2.麻醉方法 |
3.观察指标 |
4.统计学方法 |
三、结果 |
四、讨论 |
五、结论 |
六、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氢吗啡酮用于椎管内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不同分娩镇痛方式对足月初产妇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3 质量控制 |
4 统计学方法 |
5 技术路线图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分娩镇痛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8)腰-硬联合麻醉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蒙医传统针灸结合电针疗法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技术路线 |
2.2 研究对象 |
2.2.1 研究对象来源 |
2.2.2 研究病例选择标准 |
2.2.3 研究对象病史采集 |
2.3 医院技术考核 |
2.4 伦理委员会讨论 |
2.5 主要使用器材及药品 |
2.6 研究方法 |
2.6.1 分组 |
2.6.2 蒙医针灸选穴原则及取穴分寸 |
2.6.3 分娩镇痛实际操作 |
2.6.4 观察指标 |
2.7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一般信息的统计与分析 |
3.2 专科查体资料统计与分析 |
3.3 疼痛评分对比 |
3.3.1 三组VAS评分比较 |
3.3.2 蒙医传统针灸结合电针疗法的镇痛效果对比 |
3.4 缩宫素使用率的分析 |
3.5 产程时间对比 |
3.6 助产率比较 |
3.7 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 |
3.8 产后出血量比较 |
3.9 产后尿潴留发生率对比 |
4 讨论 |
4.1 蒙医传统针灸在妇产科的应用 |
4.2 一般信息与专科差异检查结果讨论 |
4.3 蒙医传统针灸结合电针的分娩镇痛作用 |
4.4 对产后出血的影响 |
4.5 对产程时间的影响 |
4.6 对助产率的影响 |
4.7 对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 |
4.8 对产后尿潴留的影响 |
4.9 缩宫素使用情况 |
5 不足之处及展望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常用的非药物性分娩镇痛的临床应用及研究现状 |
1 常用的非药物性分娩镇痛方法 |
1.1 导乐分娩镇痛法 |
1.2 拉玛兹呼吸镇痛 |
1.3 自由体位分娩镇痛 |
1.4 分娩球 |
1.5 水中分娩镇痛 |
1.6 穴位灸法 |
2 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附录 |
附表1: 蒙医针灸结合电针分娩镇痛的观察表 |
附录2: 蒙医针灸结合电针分娩镇痛知情同意书 |
四、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J]. 农小花,梁海燕.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2(03)
- [2]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妇产时发热及新生儿转科的影响[J]. 方莉,叶珊,胡燕,谢诗意,胡志英. 江苏医药, 2021(11)
- [3]右美托咪定用于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J]. 杨世科,刘敏,陈杰,杨园园,专方政,孙文群,毛德志. 临床医药实践, 2021(11)
- [4]静脉输注纳布啡与瑞芬太尼辅佐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效果比较[D]. 黄育. 广州医科大学, 2021(02)
- [5]硬膜外分娩镇痛对母儿影响的探讨[D]. 滑雪. 山东大学, 2021(11)
- [6]罗哌卡因复合氢吗啡酮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临床有效浓度研究[D]. 王克功. 湖北医药学院, 2021(01)
- [7]不同分娩镇痛方式对足月初产妇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D]. 马鑫.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9)
- [8]腰-硬联合麻醉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D]. 石庆科.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9]瑞芬太尼持续静脉自控泵注给药用于产科分娩镇痛的临床应用[J]. 金楠,叶少方,靳永强,赵年章,宗银东,施亚琴.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0(24)
- [10]蒙医传统针灸结合电针疗法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疗效观察[D]. 杨娜布齐. 内蒙古民族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