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灸量论文-许毅克

不同灸量论文-许毅克

导读:本文包含了不同灸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周围性面瘫,耳周疼痛,针灸,灸量

不同灸量论文文献综述

许毅克[1](2019)在《不同灸量治疗周围性面瘫伴耳周疼痛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不同灸量治疗周围性面瘫伴耳周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周围性面瘫伴耳周疼痛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每组20例。选择患侧风池、翳风、牵正、阳白、四白、太阳、地仓、颊车、下关,健侧合谷,双侧足叁里、颧髎、下关、翳风行温针灸,得气后留针40 min,期间行针2次,采用平补平泻法,针刺得气后留针灸。A组温针灸穴位1壮,每周1次;B组温针灸穴位3壮,每周3次;C组温针灸穴位5壮,每周5次。比较3组治疗前后多伦多面神经功能分级评分、耳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临床疗效、针灸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3组多伦多面神经功能分级评分均高于治疗前,A组多伦多面神经功能分级评分低于B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耳周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B组、C组VAS评分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整体疗效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未见晕针等针灸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伴耳周疼痛疗效肯定,增加灸量可以提高面瘫的治疗疗效,5壮效果最好,但对耳周疼痛治疗,3壮与5壮疗效相近。(本文来源于《中国民间疗法》期刊2019年13期)

李雷勇,翟春涛,田岳凤,贾翠娜[2](2019)在《不同灸量隔药饼灸干预免疫抑制兔免疫细胞变化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前期研究证实,隔药饼灸可拮抗环磷酰胺免疫抑制作用,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1])。为了进一步研究不同灸量隔药饼灸对免疫抑制兔机体功能影响的灸量效应之间的关系,此次研究着重观察了采用3壮、5壮、7壮的不同灸量的隔药饼灸对环磷酰胺(CTX)造成的免疫抑制模型兔之免疫细胞CD3+、CD4+、CD8+、NK细胞、B细胞的影响,分析隔药饼灸不同灸量的施灸对免疫抑制兔免疫功能产生的效应差异以及可能的机制所在。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实验动物:大耳白兔50只,3月龄,体质量(2.5±0.5)(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物与临床》期刊2019年11期)

何佳,周红娟,张焕琨,秦少福[3](2019)在《不同灸量配合齐刺法治疗第叁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不同灸量配合齐刺法治疗第叁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寻找治疗该病的优选方案,以期探讨针灸临床治疗的量效关系。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名第叁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1、试验组2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叁组均给予齐刺法治疗,随后试验组分别温针治疗40min和60min,对照组温针治疗20min,比较叁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叁组VAS评分、JOA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温针灸配合齐刺法能更有效减轻患者腰痛程度,改善患者腰椎功能;试验组1、试验组2VAS、JOA评分、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40min和60min疗效优于治疗20min;试验组1和试验组2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40min与治疗60min的疗效无差异性。结论:温针灸(治疗40min)配合齐刺法治疗第叁腰椎横突综合征疗效肯定,更宜于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陈雪玲[4](2019)在《不同灸量温和灸结合针刺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不同灸量温和灸结合针刺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差异,明确温和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的量效关系,优化温和灸结合针刺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方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治疗组30例,针刺印堂、上迎香(双)、迎香(双)、列缺(双)、气海、足叁里(双)、太冲(双),隔日针刺1次,并对印堂、迎香(双)、上迎香穴(双)行温和灸,每穴灸10min,同时患者自觉鼻周局部皮肤温热舒适后,鼻部出现由内而外的凉感,隔日艾灸1次,10次为一疗程;对照组30例,针刺选穴与操作同治疗组,并对印堂、迎香(双)、上迎香穴(双)行温和灸,每穴灸5min,同时可见患者皮肤微微潮红,隔日艾灸1次,10次为一疗程。对两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症状和体征计分,观察两组的疗效差别。结合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比较,从而进一步探究试验疗法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前后两组的症状、体征积分比较:两组组内对比,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说明两组治疗均有显着疗效;两组治疗后的积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治疗组在缓解患者症状、体征方面效果优于对照组。(2)TNNSS评分:治疗后,两组的TNNS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1)。两组间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治疗组降低TNNSS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3)总体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不同灸量温和灸结合针刺治疗过敏性鼻炎都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取得良好疗效;(2)不同灸量温和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存在差异,灸量足者疗效更佳;(3)温和灸结合针刺治疗过敏性鼻炎操作简单方便,疗效确切,易于推广应用,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山西中医药大学》期刊2019-05-19)

姜楠[5](2019)在《不同灸量对高脂血症小鼠血脂及血管内皮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高脂血症是一种常见多发病,是引发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2012年全国31个省(区、市)范围的调查显示高脂血症患病率大幅度上升,且出现较严重的年轻化趋势,所以减缓高脂血症发病率以及防治继发病成为医学界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治疗方法的要求越来越倾向于既要有疗效又要绿色无毒副作用,艾灸是中医特色疗法之一,其作用颇多,《本草从新》曰:“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叁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现目前已有很多临床研究证实艾灸调脂疗效确切、安全无毒副作用、易操作无痛苦,越来越受到患者的关注和青睐。本研究鉴于艾灸调脂临床疗效确切,故进行相关实验研究。通过对高脂血症病因病机和艾灸作用进行相关文献查阅和临床观察,获知高脂血症的主要病因病机是阳虚气滞、血瘀痰阻,以及艾灸作用具有温补阳气、调畅气机、温化痰瘀、温通血脉等特点,能够很好地针对性治疗高脂血症,所以选择艾灸作为调治高脂血症的方法。然后基于古今医家对影响灸效的相关因素(灸感和灸量)的认识,以及对相关现代研究的盘点获知有关灸感方面的研究(尤其是不同灸温)很多,但灸量相关的研究并不多,而且现有研究多集中在不同灸时方面的比较,对于单位时间燃烧艾草多少(即不同灸疗面积以及单位时间燃烧速度)相关研究几乎没有;然后本课题还从古典文献中寻找相关理论依据,如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讲“外气务生,内气务熟”,强调病在体外浅表部,灸量宜少,病在内则灸量宜大,以及“头面目咽,灸之最欲生少……胸背腹灸之,尤宜大熟……腹藏之内,为性贪于五味,无厌成疾,风寒结痼,水谷不消,宜当熟之。”以及《针灸资生经·艾炷大小》中也说:“如腹内病,瘾瘩癖块伏梁气等,惟须大艾炷。”获知像高脂血症这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属病在内脏,故宜采用人灸量熟灸,且施灸部位宜取腹部;再加上由于腹部是循行肝脾肾叁经及任脉所在,肝、脾、肾是高脂血症的主要相关脏腑,为本实验取以神阙穴为中心的腹部大灸量治疗高脂血症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在诸多艾灸调脂的实验研究中,选用的穴位多是神阙穴由此本课题取不同灸量(即单纯的神阙穴灸疗和以神阙穴为中心的腹部的大灸量灸疗)作为本研究的不同干预因素。最后对于观察指标的选择,本研究通过对艾灸调脂相关实验研究的综合查阅,获知目前有关艾灸调脂机制及其防治的动脉粥样硬化(AS)机制的研究除了探究调节脂代谢的相关蛋白(观察血清apoA、apoB含量与脂蛋白代谢酶(LPL和HL活性)、保护血管内皮结构(电镜观察主动脉内皮细胞超微结构)、保护血管内皮功能(观察指标为血清ET-1、NO含量)、抗氧化作用(观察血清OX-LDL、LPO、SOD、GSH-px含量)、抗炎症作用(观察血清IL-6、IL-8、TNF-a等含量)以及调节相关受体表达(观察CGRP、背根神经节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lmRNA表达、施灸处皮肤缝隙连接蛋白43表达)等途径之外,其他方面的研究极少;在文献查阅中还了解到apoA-1/ABCA1通路促进胆固醇逆转运(RCT)中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路开发时细胞内多余的胆固醇外流,然后由HDL中apoA-1携带转运至肝脏降解。虽然现有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很好的阐述了艾灸调脂以及保护血管的可能机制,但并不是很全面,故本实验从不同灸量入手,观察探究艾灸在调脂方面的作用,以及从apoA-1/ABCA1胆固醇逆转运路径探究艾灸保护血管的可能作用机制。研究目的观察比较不同灸量下高脂血症小鼠模型的血脂水平、内皮功能以及apoA-1/ABCA1胆固醇逆转运通路的影响,探究艾灸发挥调脂、防治AS作用的可能机制。研究方法选用2月SPF级龄雄性C57BL6小鼠40只,适应性喂养7天后,随机分为空白正常对照组(CON组)、高脂血症模型组(MOD组)、神阙穴灸疗组(T1组)和以神阙穴为中心的腹部灸疗组(T2组),每组10只,称量并记录造模前每组小鼠的体重,在整个造模和实验过程中除CON组基础饲料正常饮食外,其余3组均高脂饲料饮食,饲养30天后,分别进行以下干预:T1组固定小鼠,用陈年艾草线香(直径2mm)悬灸于神阙穴正上方,离皮距离约(5±1)mm,每5s弹一次灰;T2组固定小鼠,艾草制的艾条(直径20mm)垂直悬于神阙穴正上方(20土5)mm处,每5s弹一次灰。T1组和T2组艾灸过程中均每隔1min用接触式测温仪监测一次神阙穴皮区温度,上下调节艾灸离皮距离将灸温控制在43-45℃,每次灸1Omin,1次/日,共灸30天,这期间饮食仍旧高脂饲料。CON组和MOD组:两组分别进行基础饲料和高脂饲料喂养,每天都常规固定1Omin,其他不做处理,1次/日,干预30天后称量并记录每组小鼠的体重以及取小鼠血清和新鲜胸主动脉。分别进行血清检测TG、TC、HDL-C、LDL-C、apoA-1、ET-1、NO和胸主动脉western Blot检测ABCA1蛋白表达含量。研究结果1.造模前各组间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结束后MOD组同CON组相比体重显着增加(P<0.05);T1组与T2组分别同MOD组相比,体重均有不同程度的显着降低(P<0.05),其中尤以T2组最为显着。2.MOD组与CON组相比,血清TG、TC、LDL-C和HDL-C含量均显着升高(P<0.05)。实验结束后,T1组、T2组分别同MOD组比较,T1组血清TG、TC、LDL-C和HDL-C含量虽均有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T2组血清TG、TC和HDL-C含量均有显着降低(P<0.05),除此之外LDL-C虽也有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结束后,MOD组经过高脂饮食喂养后与CON组相比血清apoA-1含量显着升高(P<0.05);T1组、T2组分别与MOD组相比,两组血清apoA-1含量均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T1组血清apoA-1含量显着高于CON组(P<0.05),T2组与CON组相比,apoA-1水平虽稍高于CON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4.MOD组与CON组相比,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略微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T1组、T2组分别同MOD组比较,两组NO含量均依次提高,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MOD组和CON组相比,血清内皮素-1(ET-1)含量显着升高(P<0.05);T1组、T2组分别与MOD组比较,ET-1含量均有显着下降(P<0.05),以T2组最为显着。5.使用软件对western Blot检测出的条带图片进行扫描得到灰度值,灰度值统计结果有MOD组同CON组相比,小鼠胸主动脉ABCA1的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5);不同干预后,T1组、T2组分别与MOD组比较,两组ABCA1的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显着升高(P<0.05),以T2组最为显着。研究结论1.高脂饮食能够使体重迅速增加,艾灸疗法能很好地减缓此体重增加的速度。2.以神阙穴为中心的腹部大灸量艾灸在调脂、促进胆固醇逆转运以及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方面较单纯的神阙穴灸效果好。3.艾灸调脂机制可能与介导胆固醇逆转运的apoA-1/ABCA1通路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科学院》期刊2019-05-14)

舒琬,于潇,戴云峰[6](2019)在《周围性面瘫给予温针灸不同灸量配合西药治疗的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周围性面瘫给予温针灸不同灸量配合西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7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抗炎、营养神经治疗,对照组给予温灸针1壮进行治疗,研究组给予温灸针2壮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总有效率均为100%,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 0.05);在痊愈率的比较上,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温灸针2壮配合西药治疗效果较为显着,患者症状缓解率高,适合于临床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9年10期)

王宁,谭丽,侯中伟[7](2018)在《不同灸量小艾炷灸肝俞穴对原发性肝癌模型大鼠癌前病变期TNF-α、AFP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同灸量的小艾炷灸肝俞穴对原发性肝癌(HCC)模型大鼠癌前病变期TNF-α、AFP及肝脏组织形态的影响。方法:将5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10只)、模型组(15只)、艾灸1组(15只)、艾灸2组(15只)。除对照组,其余3组均采用腹腔注射二乙基亚硝胺法制备HCC模型,为期10周;其中,艾灸1组、艾灸2组在造模的同时分别给予小艾炷灸肝俞穴3壮/穴、6壮/穴干预,隔日1次,连续10周。造模结束后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甲胎蛋白(AFP)的含量,用HE染色观察大鼠肝脏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造模结束后,与模型组相比,艾灸1组TNF-α、AFP含量均显着降低(均P <0. 05),艾灸2组TNF-α、AFP含量降低(P> 0. 05);模型组小叶结构完全破坏,部分出现核固缩和核碎裂现象;艾灸1组存在少量肝板,细胞核异型性低;艾灸2组,细胞核深染、出现核固缩现象。结论:直接灸能够适当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且灸量对肝癌细胞的影响存在差异。(本文来源于《针灸临床杂志》期刊2018年12期)

田岳凤,贾翠娜,翟春涛,邱桥[8](2018)在《隔药饼灸不同灸量对免疫抑制兔体质量及细胞因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在前期证实隔药饼灸对免疫抑制调节作用的基础上,继续观察不同艾灸量对免疫抑制兔体质量及细胞因子IFN-γ、IL-2及IL-4的影响变化,以探索该项研究中灸量的最佳效应。方法 50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隔药饼灸3壮组、隔药饼灸5壮组和隔药饼灸7壮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经磷酰胺腹腔注射造成免疫抑制模型,造模结束后第2天,3个治疗组分别给予隔药饼灸3壮、5壮及7壮的治疗,隔日施灸,共灸10次。结束治疗后第2天动物称质量、麻醉,解剖取脾脏匀浆,酶联免疫法检测上清液中IFN-γ、IL-2、IL-4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隔药饼灸3壮组、5壮组、7壮组实验前后体质量差值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与3壮组比较,5壮组、7壮组体质量差值升高明显,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隔药饼灸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3壮组、5壮组、7壮组组织IL-4含量明显升高(P<0.01,P<0.05),5壮组、7壮组IFN-γ含量明显升高(P<0.01),3壮组组织IFN-γ含量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3壮组比较,5壮组、7壮组IL-4、IFN-γ含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不同灸量对环磷酰胺所致动物体质量减轻均有程度不同的改善;隔药饼灸5壮组、7壮组对组织中细胞因子IFN-γ、IL-4含量均有明显提升作用。(本文来源于《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曹虹,林云志,高晓燕,闵利时,黄晓刚[9](2018)在《不同灸量艾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不同灸量艾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A组36例、B组36例、C组33例和D组35例。4组取穴相同,均采用灸法治疗。其中A组治疗15 min,B组治疗30 min,C组治疗45 min,D组治疗60 min。4组治疗前后分别采用WOMAC指数评价膝关节功能,并比较各组临床疗效。结果 4组治疗后WOMAC指数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和D组治疗后WOMAC指数评分与A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WOMAC指数评分与D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有效率为94.4%,B组为88.9%,C组为100.0%,D组为100.0%。4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是一种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以治疗45 min为宜。(本文来源于《上海针灸杂志》期刊2018年12期)

粟胜勇,李妮娜,黄霞,赵骏,陈霞[10](2018)在《不同灸量麦粒灸对CSR大鼠PGE2、COX-2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观察不同灸量麦粒灸对CSR大鼠PGE2、COX-2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麦粒灸干预CSR的量效关系。方法:(1)采用SPF级雌雄各半Wistar大鼠60只,随机平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麦粒灸3壮组、麦粒灸6壮组、麦粒灸9壮组5组各12只;(2)造模成功后,选用直径约0. 5 cm,高约0. 5 cm的圆锥形艾炷分别对3、6、9壮组大鼠大椎穴进行施灸,1次/d,连续施灸7 d后处死大鼠;(3)取大鼠颈动脉血、脊髓及神经根组织,采用放射性免疫分析血浆PGE2含量,并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及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大鼠脊髓及神经根组织COX-2mRNA及COX-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大鼠压线处脊髓、神经根组织COX-2、COX-2mRNA表达及血浆PGE2浓度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 <0. 01);(2)干预后,麦粒灸组大鼠血浆PGE2浓度、组织COX-2mRNA及其蛋白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均P <0. 01);(3)麦粒灸6壮组PGE2浓度、COX-2mRNA及其蛋白表达与3、9壮组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 01)。结论:不同灸量的麦粒灸对颈椎病神经根损伤后PGE2含量、COX-2mRNA及其蛋白表达具有调节作用,其中6壮组的调节作用优于3、9壮组。(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杂志》期刊2018年10期)

不同灸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前期研究证实,隔药饼灸可拮抗环磷酰胺免疫抑制作用,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1])。为了进一步研究不同灸量隔药饼灸对免疫抑制兔机体功能影响的灸量效应之间的关系,此次研究着重观察了采用3壮、5壮、7壮的不同灸量的隔药饼灸对环磷酰胺(CTX)造成的免疫抑制模型兔之免疫细胞CD3+、CD4+、CD8+、NK细胞、B细胞的影响,分析隔药饼灸不同灸量的施灸对免疫抑制兔免疫功能产生的效应差异以及可能的机制所在。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实验动物:大耳白兔50只,3月龄,体质量(2.5±0.5)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不同灸量论文参考文献

[1].许毅克.不同灸量治疗周围性面瘫伴耳周疼痛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19

[2].李雷勇,翟春涛,田岳凤,贾翠娜.不同灸量隔药饼灸干预免疫抑制兔免疫细胞变化的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

[3].何佳,周红娟,张焕琨,秦少福.不同灸量配合齐刺法治疗第叁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

[4].陈雪玲.不同灸量温和灸结合针刺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研究[D].山西中医药大学.2019

[5].姜楠.不同灸量对高脂血症小鼠血脂及血管内皮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9

[6].舒琬,于潇,戴云峰.周围性面瘫给予温针灸不同灸量配合西药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

[7].王宁,谭丽,侯中伟.不同灸量小艾炷灸肝俞穴对原发性肝癌模型大鼠癌前病变期TNF-α、AFP的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2018

[8].田岳凤,贾翠娜,翟春涛,邱桥.隔药饼灸不同灸量对免疫抑制兔体质量及细胞因子的影响[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

[9].曹虹,林云志,高晓燕,闵利时,黄晓刚.不同灸量艾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8

[10].粟胜勇,李妮娜,黄霞,赵骏,陈霞.不同灸量麦粒灸对CSR大鼠PGE2、COX-2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18

标签:;  ;  ;  ;  

不同灸量论文-许毅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