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掺气论文-唐毓朔,邓军,卫望汝,龚静

自掺气论文-唐毓朔,邓军,卫望汝,龚静

导读:本文包含了自掺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明渠,自掺气发展区,掺气浓度,脉动压强

自掺气论文文献综述

唐毓朔,邓军,卫望汝,龚静[1](2019)在《明流脉动压强特性对自掺气发展影响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系列模型试验,采用脉动压强仪和针式掺气浓度仪,在不同初始流速与水深条件下详细测量了陡槽自掺气水流沿程各断面掺气浓度与脉动压强,重点分析了脉动压强与掺气浓度分布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断面平均脉动强度对掺气区气泡扩散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明渠水流自掺气沿程不断发展,同一个断面上的脉动压强从断面底部至自由面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其中最大值位于断面掺气扩散区;断面平均脉动强度呈现沿程逐渐增大的变化趋势;在不同来流流速、水深及雷诺数条件下,自掺气水流断面平均脉动强度与断面掺气扩散区域之间呈现良好的相关关系。(本文来源于《人民黄河》期刊2019年06期)

吕绪明[2](2015)在《水流自掺气与底部强迫掺气水力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速下泄水流的明渠掺气分为自掺气与强迫掺气,对于自掺气水流沿程又可分为掺气发展区和均匀区。对于均匀掺气区的水力特性,前人已有了较深入的研究,掺气发展区由于水流流速较大,其掺气浓度较为复杂,目前为止这方面仍缺乏系统而有效的研究。掺气减蚀被大量的工程实践证明是经济而有效的防空蚀破坏技术。有时自掺气并不能有效防止建筑物空蚀破坏,往往需要进行强迫掺气。强迫掺气分为很多种,对于不同的建筑物,要选取合适的掺气设施才能使建筑物减免空蚀破坏。为了研究不同情况下自掺气特性,试验采用了有压出流与无压出流,底坡分别为10度与45度。文章对自掺气点、自掺气后水流特性、掺气浓度分布、流速变化规律以及掺气浓度对流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本试验在无压出流的自掺气点附近设置叁种不同坎高的挑坎,在有压出流出口处设置叁种不同高度的跌坎。试验流量采用了五级流量,分别为Q=30、35、40、45、50L/S,通过改变流量及掺气坎体型分析掺气浓度沿程变化及沿水深变化规律。本文通过计算值与实测值对比分析,得出有压出流与无压出流掺气浓度随流量变化有着不同的规律,且自掺气强度影响水流表面流速。试验有助于了解不同流量、坡度下的自掺气以及强迫掺气的水力特性。(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15-04-15)

卫望汝,邓军[3](2014)在《明渠水流速度对自掺气发展影响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针式掺气浓度仪对有压出口后明渠水流表面自掺气的发展过程进行了详细测量,研究了不同出口流速条件下掺气发展区的掺气浓度分布及其沿程发展变化情况,分析了流速对自掺气发展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出口流速的增大,相同断面处水流平均掺气浓度不断增加,掺气区向渠道底板扩展更加充分;在断面平均掺气浓度相同的条件下,水流速度越大,水体紊动程度越高,气泡向渠道底板方向扩散越明显。结合紊动扩散理论分析,认为流速对明渠自掺气扩散的影响包括提高水流掺气浓度和增大水体紊动扩散系数两个方面。(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论文》期刊2014年11期)

卫望汝,邓军,田忠,张法星[4](2014)在《明渠水流自掺气发展区水气结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明渠水流自掺气发展区内水气结构特征,采用针式掺气流速仪对自掺气发展区内气泡尺寸与数量进行了试验研究,比较了气泡尺寸与数量随自掺气发展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同一水流断面上,随着掺气浓度的减小,气泡弦长尺寸分布范围与弦长平均值逐渐减小,掺气区内小尺寸气泡在数量上占有较大的比例,而大尺寸气泡则在含气量上占有较大的比例,分析认为从水面附近高掺气浓度区至自掺气区域底缘低掺气浓度区,明渠自掺气水流水气结构发展过程为"水面变形为主—水面变形与个体空气泡共存—个体空气泡",为进一步研究明渠自掺气形成机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水科学进展》期刊2014年05期)

张法星,许唯临,朱雅琴[5](2010)在《明渠自掺气水流气泡形成过程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高速摄像技术对陡槽内自掺气水流进行了观测,拍摄到了掺气起始区气泡在水流内部形成的完整过程,对气泡形成的过程进行了概化分析。水面附近涡体运动产生的脉动压强和水面相互作用,导致水面发生上凸下凹的变形。当这种变形达到一定程度后,受顺水流向或横向脉动压力、横向切应力的作用,深入水体凹坑的边壁在某一部位闭合,下部包裹空气形成气泡而发生自掺气。随着紊动强度进一步增大,水面变形加剧,表现为高高跃出水面的柱状突起和水滴,这些水柱的倾倒、聚并也会造成空气进入水中形成气泡。明渠水流自掺气是水体内部紊动与水面相互作用的结果。(本文来源于《水利学报》期刊2010年03期)

赵学问,徐钢,杨伟[6](2009)在《明渠自掺气水流发展区流速分布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掺气发展区流速分布的试验研究发现,将水深和流速无因次化后,该区域水流断面流速分布形态保持极高的相似性,最大断面流速对应水深沿程保持恒定,本次试验中最大流速都保持在无因次水深约为0.6处。同时发现,采用合适的常数,断面最大流速以下的流速分布可以与指数公式计算值吻合较好,即仍满足指数分布公式,而最大流速以上的流速分布亦可用修改的指数公式描述。(本文来源于《企业科技与发展》期刊2009年02期)

邓军,许唯临,刚立,刘善均,王韦[7](2009)在《明渠自掺气水流气泡特性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针式掺气浓度仪对明渠自掺气水流的气泡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掺气发展区,气泡总数沿程增加;同一断面上,气泡个数从底部至水面方向先增加后减小,个数最多的点大约位于自掺气水流的两区交界面处;底部气泡尺寸的分布比较集中,愈接近水面分布愈分散;气泡平均等容直径从槽底向水面方向迅速增大;在试验的流速条件下,渠底附近2mm以下的气泡个数沿程不断增多.(本文来源于《自然科学进展》期刊2009年01期)

杨纪伟,刘晓川,付晓丽,陈俏梅[8](2008)在《明渠自掺气水流运动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两相流基本方程出发,分析了水利工程中水气两相流的特点,对明渠自由水面的掺气量进行研究,建立了适用于自掺气水流的数学模型,对明渠自掺气水流的掺气浓度和流速进行了数值计算,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较好,得出掺气浓度随水深的增加逐渐增大,流速自明渠底面向水面方向先增大,然后又逐渐减小。(本文来源于《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期刊2008年03期)

刘晓川,杨纪伟,李书芳,付晓丽[9](2008)在《阶梯溢流坝自掺气水流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两相流基本方程出发,建立了适用于自掺气水流的数学模型,用明渠自掺气水流进行验证。应用此数学模型模拟计算了阶梯溢流坝面水气两相流的流速场、初始掺气点及消能率等参数,得出了初始掺气点的位置随流量的增加而下移,消能率随流量的增加而减小的结论。(本文来源于《水利科技与经济》期刊2008年03期)

张法星,许唯临,邓军,刚立,高鹏[10](2008)在《明渠自掺气水流中气泡尺寸和个数的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有关明渠自掺气水流中气泡尺寸和个数分布的实测资料极少的现状,本文采用针式掺气流速仪在坡度为45°的陡槽上对叁种流量下自掺气水流沿程四个不同断面中部的气泡尺寸、个数进行了测量和统计分析。叁种流量下,气泡的最小弦长、最大弦长、平均弦长自槽底向上都呈增大趋势,其中最小弦长存在一上限值,靠近槽底大概10%水深范围内实测的气泡平均弦长小于1.5mm。距槽底1mm处,个数比例≥5%的气泡弦长≤1mm,而个数份额≥10%的气泡弦长≤0.5mm。气泡的弦长不同,其个数份额沿水深的变化趋势不同,弦长在0.4mm~2mm范围内的气泡的个数比例在0.09~0.15倍水深处(由槽底向上算起)达到最大值,而弦长在2mm~10mm范围内的气泡的个数比例在0.7~0.85倍水深处(由槽底向上算起)达到最大值。(本文来源于《水力发电学报》期刊2008年01期)

自掺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高速下泄水流的明渠掺气分为自掺气与强迫掺气,对于自掺气水流沿程又可分为掺气发展区和均匀区。对于均匀掺气区的水力特性,前人已有了较深入的研究,掺气发展区由于水流流速较大,其掺气浓度较为复杂,目前为止这方面仍缺乏系统而有效的研究。掺气减蚀被大量的工程实践证明是经济而有效的防空蚀破坏技术。有时自掺气并不能有效防止建筑物空蚀破坏,往往需要进行强迫掺气。强迫掺气分为很多种,对于不同的建筑物,要选取合适的掺气设施才能使建筑物减免空蚀破坏。为了研究不同情况下自掺气特性,试验采用了有压出流与无压出流,底坡分别为10度与45度。文章对自掺气点、自掺气后水流特性、掺气浓度分布、流速变化规律以及掺气浓度对流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本试验在无压出流的自掺气点附近设置叁种不同坎高的挑坎,在有压出流出口处设置叁种不同高度的跌坎。试验流量采用了五级流量,分别为Q=30、35、40、45、50L/S,通过改变流量及掺气坎体型分析掺气浓度沿程变化及沿水深变化规律。本文通过计算值与实测值对比分析,得出有压出流与无压出流掺气浓度随流量变化有着不同的规律,且自掺气强度影响水流表面流速。试验有助于了解不同流量、坡度下的自掺气以及强迫掺气的水力特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自掺气论文参考文献

[1].唐毓朔,邓军,卫望汝,龚静.明流脉动压强特性对自掺气发展影响试验研究[J].人民黄河.2019

[2].吕绪明.水流自掺气与底部强迫掺气水力特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

[3].卫望汝,邓军.明渠水流速度对自掺气发展影响的试验研究[J].中国科技论文.2014

[4].卫望汝,邓军,田忠,张法星.明渠水流自掺气发展区水气结构分析[J].水科学进展.2014

[5].张法星,许唯临,朱雅琴.明渠自掺气水流气泡形成过程的试验研究[J].水利学报.2010

[6].赵学问,徐钢,杨伟.明渠自掺气水流发展区流速分布的试验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9

[7].邓军,许唯临,刚立,刘善均,王韦.明渠自掺气水流气泡特性的试验研究[J].自然科学进展.2009

[8].杨纪伟,刘晓川,付晓丽,陈俏梅.明渠自掺气水流运动的数值模拟[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8

[9].刘晓川,杨纪伟,李书芳,付晓丽.阶梯溢流坝自掺气水流的数值模拟[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8

[10].张法星,许唯临,邓军,刚立,高鹏.明渠自掺气水流中气泡尺寸和个数的分布[J].水力发电学报.2008

标签:;  ;  ;  ;  

自掺气论文-唐毓朔,邓军,卫望汝,龚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