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软土中地铁隧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软土地层,迭交隧道,地表沉降,钢架支撑
软土中地铁隧道论文文献综述
崔蓬勃,沈彤,丁謇,王冰[1](2019)在《软土地层地铁迭交隧道施工加固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软土地层小净距迭交盾构施工风险较大,为了研究迭交盾构施工对隧道支护结构及地表沉降的影响,以无锡地铁3号线长-机区间隧道迭交下穿出入段线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FLAC3d有限差分程序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迭交穿越段施工影响较大,地表沉降较大,必须进行洞内外联合加固,加固方案为洞内钢架支撑配合地层注浆加固,经过联合加固后,施工结束迭交段地表沉降量为6.59 mm,符合施工规范要求.(本文来源于《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朱建峰[2](2019)在《佛山地铁盾构隧道深厚软土地层预处理方法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穿越深厚软土地层的地铁盾构隧道在长期循环荷载作用下,面临不均匀沉降、结构变形超限及其引起的渗漏水、局部结构劣化等病害难题,影响隧道结构全寿命使用功能。以佛山地铁3号线工程为背景,从施工风险、环境影响、投资及运营期结构安全角度出发,对国内地铁工程常用的软土地层土体加固工法进行分析,提出采用格栅式叁轴搅拌桩加固作为地层预处理措施。对2种叁轴深层水泥搅拌桩加固布置方案进行数值计算分析,对比管片内力与变形差异,确定推荐方案,并通过工程实践进行验证。数值计算与现场监测结果表明:1)盾构隧道穿越深厚淤泥层时的加固宽度应不小于拱腰外侧3 m,深度应进入下部较好持力层0.5 m左右; 2)与未加固地层相比,地基加固处理后隧道变形可减小30%~40%,结构未发生明显的应力集中。(本文来源于《隧道建设(中英文)》期刊2019年08期)
李永靖,马启郁,张淑坤,潘铖,张鸿达[3](2019)在《软土矩形地铁隧道地震反应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在不同类型的软土地层条件下地铁隧道的地震反应特性,本文选用El-Centro波作为隧道基岩处水平输入的地震波,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分析上海矩形地铁隧道在叁种典型场地中的地震反应特性,获得了矩形隧道在叁种场地中的地震反应规律,结果表明:处于软土地层中的矩形地铁隧道,应力的抗震薄弱位置在衬砌形状突变处,水平位移的抗震薄弱位置在隧道顶部,水平加速度的抗震薄弱位置在隧道底部,设计时应加强薄弱部位的抗震设防,这为矩形地铁隧道抗震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李强[4](2019)在《软土地区地铁隧道穿越既有桥梁工程的托换加固施工技术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某软土地区地铁隧道穿越既有桥梁工程实际情况,对其为保证施工安全,减小对既有桥梁造成的影响采取的托换加固施工技术方案进行深入分析,以此为类似情况的施工提供可靠参考依据,保证托换加固施工技术方案发挥应有效果。(本文来源于《低碳世界》期刊2019年07期)
徐中华,宗露丹,沈健,王卫东[5](2019)在《邻近地铁隧道的软土深基坑变形实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上海外滩596地块超深基坑紧邻地铁9号线区间隧道及一系列管线和建筑物。为控制基坑施工对周边环境(尤其地铁隧道)的影响,本项目设计采取分坑顺作、两墙合一地下连续墙、钢支撑轴力补偿体系、被动区加固、抽条分块开挖等系列措施。实测结果表明,远离地铁侧的地下连续墙最大变形为45.6 mm,邻近地铁侧地下连续墙最大变形为17.2 mm,邻近地铁隧道的最大隆起量为12.9 mm。所采用的设计方案满足了地铁的变形控制要求。(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S1期)
吴国荣[6](2019)在《软土条件下地铁隧道管片设计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深厚淤泥质土条件下地铁隧道结构设计是当前轨道交通设计难点之一。佛山市地铁叁号线隧道沿线涉及到典型的两类软弱地层主要为第四系海陆交互相淤泥。地铁沿线极软土和易液化土的分布范围、覆土深度及物理力学特性与国内其他软土地区相比,佛山地区地铁设计所遭遇的挑战都是鲜见的。本文对佛山深厚软土地质条件下的隧道管片结构设计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本文来源于《广东建材》期刊2019年07期)
李明,王龙,朱玉超,吕飞,焦阳[7](2019)在《软土地区深基坑施工对邻近地铁隧道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郑州地区粉土地层基坑开挖施对地铁的影响,以邻近地铁深基坑开挖工程为背景,对基坑支护结构进行了设计,并用MADIS/GTS有限元软件对深基坑邻近地铁开挖施工进行有限元分析。研究了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地面、管片位移变化规律特征;总结了深基坑施工过程中管片附加应力变化规律。(本文来源于《施工技术》期刊2019年S1期)
白洋,杨乐,崔蓬勃,李进[8](2019)在《软土地层地铁盾构隧道施工引起衬砌结构变形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无锡地铁3号线一期工程04标盛岸站至吴桥站区间盾构隧道为背景,基于海瑞克S-729土压平衡式盾构机掘进数据建立模型模拟盾构隧道开挖、同步注浆、管片拼装的流程。分析在软土地层中隧道衬砌结构的应力分布规律及拱顶、拱底与两侧拱腰在x, y, z方向的位移变化趋势,绘制在开挖过程中管片的变形分布曲线,结果表明盾构在软土地区掘进时,管片在拱顶、拱底与两侧拱腰处出现较大应力,同时拱顶与拱底处均在隧道竖直方向出现较大位移,而拱腰在隧道纵向位移达到最大值,须及时监控管片变形。(本文来源于《建筑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田元昊[9](2019)在《天津软土地层双线地铁盾构隧道施工地层变形研究及风险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地层变形在地铁隧道施工中难以避免,如果不及时控制将会造成严重后果。尤其是软土地层条件下的双线盾构隧道,由于双线之间的互相影响,地层变形将更加复杂。天津软土地层具有厚度大、承载力低等不良特性,在开挖过程中易产生不均匀沉降,地铁隧道修建难度较大。因此,如何有效地保障双线隧道在软土地层中施工的安全性成为了工程控制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基于天津地铁5、6号线双线盾构隧道工程,重点从地表沉降规律、影响分区划分以及风险评估等方面做了分析,并得到了相应的结论。此外对于天津地铁5、6号线的四线迭落区间隧道的施工过程进行了研究,同时验证了所研究结论在天津软土地层的适应性,以便为今后在天津市区内双线地铁盾构隧道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通过对天津地铁隧道大量实测地表沉降数据的统计分析,研究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的地表沉降规律,考虑双线隧道施工所造成的地表沉降为先行隧道和后建隧道所造成地表沉降的迭加,计算Peck公式的两个参数地层损失率V1及沉降槽宽度系数k在天津软土地层的适用范围,以预测天津软土地层双线盾构隧道的地表沉降。(2)确定了适用于天津软土地层新建隧道施工影响分区的划分准则,以幸福公园站-靖江路站-成林道站两个区间作为研究依据,根据实际工程地质情况,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确定在综合判定准则条件下强、弱、无影响区划分,并对立交隧道的合理间距做了研究。(3)建立了适用于天津软土地层双线盾构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包括6个一级因素,23个二级因素和5个叁级因素。同时建立了模糊层次分析模型,使得风险评价结果能够直观化和数量化。(4)以天津地铁5、6号线迭落区间工程为背景,从施工顺序、盾构间净距及注浆影响对地铁隧道施工过程进行分析。并通过本文方法、实测数据以及数值模拟叁者之间的对比,验证了在复杂迭落区间内的地表沉降规律、影响分区和风险评估方法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9-05-01)
崔俊平[10](2019)在《软土地区地铁隧道穿越既有桥梁桩基的施工要点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迅速,但由于施工特殊性和所处区域环境的复杂性,其施工难度日益增大,其中较突出问题表现在施工中经常遇到穿越既有建筑物、既有桥梁的情况,这时往往需要考虑采取桩基托换技术解决难题。本文对软土地区地铁隧道穿越既有桥梁桩基的施工要点进行了详细分析,可为类似项目施工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资源信息与工程》期刊2019年02期)
软土中地铁隧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穿越深厚软土地层的地铁盾构隧道在长期循环荷载作用下,面临不均匀沉降、结构变形超限及其引起的渗漏水、局部结构劣化等病害难题,影响隧道结构全寿命使用功能。以佛山地铁3号线工程为背景,从施工风险、环境影响、投资及运营期结构安全角度出发,对国内地铁工程常用的软土地层土体加固工法进行分析,提出采用格栅式叁轴搅拌桩加固作为地层预处理措施。对2种叁轴深层水泥搅拌桩加固布置方案进行数值计算分析,对比管片内力与变形差异,确定推荐方案,并通过工程实践进行验证。数值计算与现场监测结果表明:1)盾构隧道穿越深厚淤泥层时的加固宽度应不小于拱腰外侧3 m,深度应进入下部较好持力层0.5 m左右; 2)与未加固地层相比,地基加固处理后隧道变形可减小30%~40%,结构未发生明显的应力集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软土中地铁隧道论文参考文献
[1].崔蓬勃,沈彤,丁謇,王冰.软土地层地铁迭交隧道施工加固技术研究[J].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2].朱建峰.佛山地铁盾构隧道深厚软土地层预处理方法探究[J].隧道建设(中英文).2019
[3].李永靖,马启郁,张淑坤,潘铖,张鸿达.软土矩形地铁隧道地震反应特性分析[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9
[4].李强.软土地区地铁隧道穿越既有桥梁工程的托换加固施工技术方案[J].低碳世界.2019
[5].徐中华,宗露丹,沈健,王卫东.邻近地铁隧道的软土深基坑变形实测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19
[6].吴国荣.软土条件下地铁隧道管片设计探讨[J].广东建材.2019
[7].李明,王龙,朱玉超,吕飞,焦阳.软土地区深基坑施工对邻近地铁隧道的影响研究[J].施工技术.2019
[8].白洋,杨乐,崔蓬勃,李进.软土地层地铁盾构隧道施工引起衬砌结构变形规律研究[J].建筑技术.2019
[9].田元昊.天津软土地层双线地铁盾构隧道施工地层变形研究及风险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9
[10].崔俊平.软土地区地铁隧道穿越既有桥梁桩基的施工要点分析[J].资源信息与工程.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