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结构论文-王丽丽

橡胶结构论文-王丽丽

导读:本文包含了橡胶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溶聚丁苯橡胶,支化结构,线型结构,微观结构

橡胶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王丽丽[1](2019)在《溶聚丁苯橡胶结构与加工应用性能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聚合方法、微观组成、生胶门尼黏度相同的线型、两臂、叁臂、四臂结构的溶聚丁苯橡胶(SSBR),及采用不同偶联剂四氯化硅(SiCl_4)和四氯化锡(SnCl_4)制备的四臂SSBR,考察SSBR的结构与加工应用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偶联臂数的增加,SSBR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无明显变化,分子量分布逐渐加宽,对温度的敏感性逐渐下降。支化SSBR较线型SSBR具有更好的开炼机加工性、增强填料分散性及较弱的填料网络。随着支化臂数的增加,出口膨胀率增加。相对于SiCl_4,SnCl_4偶联的SSBR加工性能更佳。线型SSBR较支化SSBR具有更快的硫化速率,支化SSBR的动态力学性能更佳。(本文来源于《合成橡胶工业》期刊2019年05期)

张振山[2](2019)在《氢化丁腈橡胶结构和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水合肼/过氧化氢催化体系对丁腈胶乳进行原位加氢制得氢化丁腈橡胶胶乳(HNBR)。采用乳液法进行一步还原制备氢化丁腈橡胶/还原氧化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HNBR/RGO),NBR乳液中分子链碳碳双键和GO经水合肼/过氧化氢/硫酸铜催化体系产生的活性中心二酰亚胺被同时加氢和还原。探讨了不同的水合肼、过氧化氢以及不同的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等对HNBR合成的影响。并确定出最佳反应体系,选用低温5℃的反应温度,水合肼用量与碳碳双键摩尔比为9,过氧化氢用量与碳碳双键摩尔比为6,反应时间选择1小时。为保证GO在胶乳环境中能够均匀分散,并提前加入表面活性剂对其进行了处理,同时选择在NBR胶乳原位加氢之前加入,充分保证了GO的均匀分散。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对HNBR以及HNBR/RGO的微观结构进行分析,通过谱图中725cm~(-1)处的吸收峰可以判定加氢成功。通过TEM和马尔文粒径分析仪对HNBR的微观形貌进行分析可见胶乳颗粒完整,粒径均匀。对试样进行热失重分析和DSC分析,可知其失重速率减慢,表明材料的热稳定性提高;Tg向低温方向移动,表明其低温性能变好。根据材料的动态性能分析,HNBR的储能模量G’随外加应变振幅增大而快速下降,因为GO和RGO的片层比表面积大,所形成填料网络多,储能模量高。tanδ随外加应变的增加而增大,因为交联网络与填料网络一起作用大大削弱链运动能力,内摩擦增加。对样品进行热氧老化后,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GO和RGO的加入,使得HNBR材料的拉伸强度明显提高,热稳定性增加。同时本文采用全原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与实验结果相结合,从分子层面对NBR及HNBR的微观结构进行量化研究分析,建立NBR和HNBR分子链模型,采用Amorphous cell模块建立NBR和HNBR的无定形叁维周期性盒子,并进行结构优化、退火等弛豫过程,得到能量平衡体系。同时运用硬球探针对体系的自由体积和占有体积进行测量分析。利用NVT和NPT系综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计算,利用NBR及HNBR在玻璃态和粘弹态下不同的属性,选择曲线拐点确定玻璃化转变温度范围,并对所得参数进行分段线性曲线拟合,求得NBR及HNBR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分别为255.00K和252.42K。并与实验测得数据进行比对分析,进而确定了本次MD模拟所得结果与实验值基本吻合。(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期刊2019-04-12)

陈晓丽,苏忠魁,马松凯[3](2018)在《结构调节剂对液体聚异戊二烯橡胶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锂系阴离子聚合工艺合成液体聚异戊二烯橡胶(LIR),研究结构调节剂二硫化碳(CS_2)、二乙二醇二甲醚(2G)、四甲基乙二胺(TMEDA)、四氢呋喃(THF)和乙醚(Et_2O)对LIR分子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非极性调节剂CS_2对LIR中顺式1,4-结构摩尔分数的影响不大;极性结构调节剂2G,TMEDA,THF和Et_2O均可降低LIR中顺式1,4-结构的摩尔分数,其中,2G和TMEDA的调节作用较大,Et_2O的调节作用较小,THF的调节效果最好。(本文来源于《橡胶工业》期刊2018年11期)

唐明赞,钟睦,熊小慧,朱亮[4](2018)在《基于强耦合的U型橡胶结构风致振动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软件STAR-CCM+和Abaqus对U型橡胶结构风致振动现象进行流固耦合数值模拟。在协同仿真中,STAR-CCM+将压力和壁面剪切应力传递给Abaqus并施加在固体结构的表面上,Abaqus将位移传递到STAR-CCM+作网格变形的输入,SIMULIA协同仿真引擎在两个软件之间以耦合步间隔自动交换数据,这种协同仿真技术相对于文件交换方法的耦合更强。本文采用有限体积法及叁维非稳态粘性不可压缩k-omega湍流模型,并利用有限元方法离散结构动力学方程,结合机械式强耦合协同仿真数值计算方法,研究U型橡胶结构在固定支座情况下,空气流速对于结构变形和结构振动频率的影响,并分析了结构风致振动与漩涡脱离频率的相互关系,通过风洞试验验证数值算法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在20m/s风速时,U型橡胶结构在气动力、弹性力和惯性力的作用下发生弯曲振动,且振动频率为7Hz,当橡胶结构弯曲变形趋于平稳,振幅逐渐衰减。当风速提高至30m/s与40m/s时,U型橡胶结构在弯曲振动阶段频率与20m/s风速时相同,振幅逐渐衰减,随后维持一定弯曲状态下,由涡旋脱落激发结构振动,振动频率与涡旋脱落频率相接近,并随风速增加而增加。(本文来源于《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下)》期刊2018-11-23)

匡锐[5](2018)在《一种橡胶结构的缓冲制动吸能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某水缸动力装置中,活塞运动末程冲击振动较大,因此对原有缓冲结构进行改进,并提出了使用紫铜垫与橡胶组合的缓冲制动吸能机构的改进方案。以Mooney-Rivlin模型为基础,建立了接触式的橡胶有限元叁维模型,对比了不同橡胶高度下的橡胶应力、形变及接触反力情况,建立了以功为主指标的评价体系。通过与原有结构的缓冲效果进行对比,证明了采用紫铜垫与橡胶组合的缓冲制动吸能结构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机电设备》期刊2018年06期)

楼峥芳[6](2018)在《国内外顺丁橡胶结构与性能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以市场上在用主流顺丁橡胶(BR)产品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其结构、组成、加工性能以及应用性能的特点,并总结出了结构与性能的关联关系。结果表明,进口A厂稀土顺丁橡胶由于其具有高顺式、高线性、高分子量、窄分子量分布的结构特点,加工性能功率消耗大,温升高,但其应用于胎面胶中能提升物理机械性能,改善滚动阻力性能。镍系顺丁橡胶中,进口G厂和新疆E厂镍系顺丁橡胶的分子量分布较宽,低分子量部分含量较高,支化程度较高,因此,其加工过程中能耗低,加工性能好;国内各厂家镍系顺丁橡胶结构与性能相近。(本文来源于《石化技术》期刊2018年08期)

张志辉,吴晓辉,沈家锋,王益庆,张立群[7](2018)在《喷雾干燥方式对粉末橡胶结构和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热空气和过热蒸汽喷雾干燥法制备粉末橡胶,并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热空气喷雾干燥制得的粉末橡胶相比,过热蒸汽喷雾干燥制得的粉末橡胶表面存在些许分布均匀的微孔,相对分子质量保持较好,硫化胶的物理性能相当,气密性较好。(本文来源于《橡胶工业》期刊2018年04期)

韩青源,孙钲,李旭,吴友平[8](2018)在《集成橡胶结构组成对其白炭黑补强胶料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集成橡胶(SIBR)的结构组成对其白炭黑补强胶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IBR的1,4-结构[1,4-丁二烯(Bd)和1,4-异戊二烯(Ip)]含量大、非1,4-结构(苯乙烯、1,2-Bd和3,4-Ip)含量小,生胶的玻璃化温度低,胶料的硫化速率快,白炭黑分散性好,硫化胶的撕裂强度高,0和60℃时的损耗因子小,抗湿滑性能差,滚动阻力低;SIBR相对分子质量大,硫化胶的拉伸强度高、耐磨性能好;SIBR分子链自由末端含量小和分子链偶联效应强,硫化胶的滚动阻力低;SIBR中Ip含量越大,分子链间的摩擦和内耗小,硫化胶的压缩疲劳温升低。(本文来源于《橡胶工业》期刊2018年04期)

刘晓媛,王超,吴爱芹,刘爱芹[9](2017)在《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表征氟橡胶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XPS对氟橡胶结构进行了鉴定,针对不同单体结构碳元素所呈现的化学态的差异,通过C元素高分辨窄谱分峰分析,并根据不同碳元素对应的特征结合能,得到氟橡胶的结构单元。结果表明,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度高。(本文来源于《特种橡胶制品》期刊2017年06期)

吕工兵[10](2017)在《木质素改性丁基橡胶结构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充分利用木质素、减少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带来良好的经济效应为主要目的,研究了木质素对填充丁基橡胶的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实验中使用腰果壳油(NC700)对木质素进行改性研究,后采用湿法浸泡的木质素填充丁基橡胶的方式对比采用腰果壳油改性的木质素填充丁基橡胶的方式,表征改性木质素的粒径大小,并研究不同品种与不同用量的木质素对丁基橡胶的性能影响,发现:腰果壳油改性后的木质素的粒径变小,具有更好的分散性能。经腰果壳油改性后的木质素填充的丁基橡胶,邵氏硬度、定拉伸应力都有明显的下降,而其断裂强度、撕裂强度都在改性木质素量为40~60份时候出现峰值;永久变形会变大。对比湿法浸泡的木质素填充的丁基橡胶的各项性能都随着木质素的用量增加而不断增大。(本文来源于《橡塑技术与装备》期刊2017年21期)

橡胶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采用水合肼/过氧化氢催化体系对丁腈胶乳进行原位加氢制得氢化丁腈橡胶胶乳(HNBR)。采用乳液法进行一步还原制备氢化丁腈橡胶/还原氧化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HNBR/RGO),NBR乳液中分子链碳碳双键和GO经水合肼/过氧化氢/硫酸铜催化体系产生的活性中心二酰亚胺被同时加氢和还原。探讨了不同的水合肼、过氧化氢以及不同的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等对HNBR合成的影响。并确定出最佳反应体系,选用低温5℃的反应温度,水合肼用量与碳碳双键摩尔比为9,过氧化氢用量与碳碳双键摩尔比为6,反应时间选择1小时。为保证GO在胶乳环境中能够均匀分散,并提前加入表面活性剂对其进行了处理,同时选择在NBR胶乳原位加氢之前加入,充分保证了GO的均匀分散。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对HNBR以及HNBR/RGO的微观结构进行分析,通过谱图中725cm~(-1)处的吸收峰可以判定加氢成功。通过TEM和马尔文粒径分析仪对HNBR的微观形貌进行分析可见胶乳颗粒完整,粒径均匀。对试样进行热失重分析和DSC分析,可知其失重速率减慢,表明材料的热稳定性提高;Tg向低温方向移动,表明其低温性能变好。根据材料的动态性能分析,HNBR的储能模量G’随外加应变振幅增大而快速下降,因为GO和RGO的片层比表面积大,所形成填料网络多,储能模量高。tanδ随外加应变的增加而增大,因为交联网络与填料网络一起作用大大削弱链运动能力,内摩擦增加。对样品进行热氧老化后,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GO和RGO的加入,使得HNBR材料的拉伸强度明显提高,热稳定性增加。同时本文采用全原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与实验结果相结合,从分子层面对NBR及HNBR的微观结构进行量化研究分析,建立NBR和HNBR分子链模型,采用Amorphous cell模块建立NBR和HNBR的无定形叁维周期性盒子,并进行结构优化、退火等弛豫过程,得到能量平衡体系。同时运用硬球探针对体系的自由体积和占有体积进行测量分析。利用NVT和NPT系综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计算,利用NBR及HNBR在玻璃态和粘弹态下不同的属性,选择曲线拐点确定玻璃化转变温度范围,并对所得参数进行分段线性曲线拟合,求得NBR及HNBR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分别为255.00K和252.42K。并与实验测得数据进行比对分析,进而确定了本次MD模拟所得结果与实验值基本吻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橡胶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王丽丽.溶聚丁苯橡胶结构与加工应用性能的关系[J].合成橡胶工业.2019

[2].张振山.氢化丁腈橡胶结构和性能的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9

[3].陈晓丽,苏忠魁,马松凯.结构调节剂对液体聚异戊二烯橡胶结构的影响[J].橡胶工业.2018

[4].唐明赞,钟睦,熊小慧,朱亮.基于强耦合的U型橡胶结构风致振动数值模拟[C].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下).2018

[5].匡锐.一种橡胶结构的缓冲制动吸能有限元分析[J].机电设备.2018

[6].楼峥芳.国内外顺丁橡胶结构与性能对比分析[J].石化技术.2018

[7].张志辉,吴晓辉,沈家锋,王益庆,张立群.喷雾干燥方式对粉末橡胶结构和性能的影响[J].橡胶工业.2018

[8].韩青源,孙钲,李旭,吴友平.集成橡胶结构组成对其白炭黑补强胶料性能的影响[J].橡胶工业.2018

[9].刘晓媛,王超,吴爱芹,刘爱芹.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表征氟橡胶结构[J].特种橡胶制品.2017

[10].吕工兵.木质素改性丁基橡胶结构与性能研究[J].橡塑技术与装备.2017

标签:;  ;  ;  ;  

橡胶结构论文-王丽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