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研究论文-崔腾飞,崔晓芳

田野研究论文-崔腾飞,崔晓芳

导读:本文包含了田野研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农地流转,农民参与,事件过程

田野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崔腾飞,崔晓芳[1](2019)在《农地流转与乡村秩序:农民参与的困境与路径探析——基于晋东南MS村的田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回溯历史,我国乡村社会经历了家族和士绅主导的内生秩序—国家意识统治的外生秩序—乡村基层组织自治管理的历史演进,其间土地问题始终是乡村秩序的核心议题。现今很多地区农村土地流转不顺畅,根本上是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处理不当,即农民参与的主体地位缺失。本研究发现农民参与能力的提升并不代表农民参与本身,改革开放后40年,农地流转的市场不断放开,土地作为农民的财产权属不断确定化,乡村事务的参与能力不断提升,然而农民参与主体仍在乡村实践过程中不在场。鉴于此本研究主张培育农民的参与意识、引入专家系统、构建制度保证,形成国家—专家—村民的联动统合机制。(本文来源于《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黄苏华,李生校[2](2019)在《转型背景下家族化民营企业破解代际传承难题路径的田野研究——基于越商的访谈案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民营企业中的家族企业为研究对象,着重从接班人培养的角度,来寻求转型背景下家族企业破解传承难题的路径。基于知识转移和学习理论,从发展经历角度对家族企业接班人的培养模式做出理论刻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和揭示接班人培养模式对传承绩效的影响机理。最后,基于理论研究成果,对处在转型期的中国家族化民营企业的传承实践提出具有建设性的管理策略。(本文来源于《绍兴文理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赵舒妮,姜平[3](2019)在《后进生学力提升“拐点”及其诱因的田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知识、能力、情意叁维度学力观,采用田野调查法,对"学习共同体"实践学校S小学非智力因素后进生进行研究。分析个案中后进生学力提升"拐点"及其诱因,讨论如何整合教师、同伴、课题等因素,引发后进生学力提升"拐点",帮助其摆脱低学力状态,更好地实现学校教育公平。(本文来源于《福建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耿亚平[4](2019)在《田野研究中的伦理困境》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者在田野工作中会遇到诸多伦理困境,这些伦理困境不可避免,并将贯穿于田野研究的全过程。如果研究者做好充分的伦理准备,带着伦理观进入田野,时刻将伦理问题的思考带入研究过程,就可以尽可能地在研究过程中最优化地处理遇到的伦理困境。(本文来源于《教育理论与实践》期刊2019年22期)

桑国元,叶碧欣,黄嘉莉[5](2019)在《社会支持视角下的乡村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基于云南省H中学的田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颁布以来,学者对于乡村教师生存状况、专业发展状况的关注越来越多。运用人类学田野研究方法,从社会支持视角探讨个案学校乡村教师在专业自主发展过程中的表现与困境。研究发现: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较高,但缺乏专业发展资源的自主支配力,且专业发展自主能力受到知识水平的限制。乡村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社会支持体系呈现出教师培训制度与考评制度的实践限制、校际合作的边缘处境、乡村教师的社会角色困境等特征。基于以上发现,主张探索提高乡村教师能动性的内生型专业发展路径,完善利于乡村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社会支持体系,从而提高乡村教育的质量。(本文来源于《教师发展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徐明强,李卓[6](2019)在《“扶贫抗争”与农村反哺资源的分配治理——基于秦巴山区T镇的田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资源反哺背景下,扶贫资源的输入对农村基层治理既是有利条件又是新的挑战。农村社会在获得扶贫资源、摆脱贫困的同时,也出现了资源分配的新问题。从秦巴山区T镇扶贫实践过程来看,扶贫抗争已经成为当前农民抗争的重要形式。与传统的日常抵抗、依法抗争相比,扶贫抗争在动因上大多起因于相对不受益,在方式上具有低烈度不满的特征,在形态上表现为弥散性氛围。对于中国农村基层治理而言,需要完善农村社会的分配治理机制,做好资源反哺的"期待控制"、协调多重面向的"分配正义"、强化基层治理的"主动回应",以此为基础提高农村分配治理能力,完善"资源反哺—资源分配—农民满意—治理有效"的逻辑链条。(本文来源于《浙江工商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周松林[7](2019)在《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评张士闪《山东村落田野研究从书——西小章村》》一文中研究指出山东大学张士闪教授一直以来致力于山东村落的田野调查研究,他通常从区域意识角度切入,逐步展开对中国乡村民俗文化的深入研究。他注重对田野材料的挖掘与分析,并上升到理论形态,以不设限的学术视野,以大见小,关注传承,着眼于乡村的动态发展。张士闪教授秉持开阔的学术眼光,在关注村落发展脉络的同时又涵括其悠久的历史,他不仅立足当下,更着眼于村落未来的发展。20世纪上半叶,以费(本文来源于《艺术百家》期刊2019年04期)

李理[8](2018)在《移动互联技术下偶像与“粉丝”关系的“场景”阐释:一项网络民族志的田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鹿晗微博公布恋情"网络事件的半结构化深度访谈作为分析起点,在迷文化相关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探讨偶像与"粉丝"群体的关系。从新媒体"场景"出发,阐释移动互联技术分别从群体身份、角色转换以及权力等级叁个层面对偶像与"粉丝"关系的具体影响。本文意在以一种社会角色构成的研究思路,将"粉丝"看作与偶像相对应的社会生活构成者,通过网络民族志的田野研究对"粉丝""移动圈群"日常生活实践进行深描,并以个案呈现迷关系的理论意义,解读迷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社会文化意义。(本文来源于《新媒体与社会》期刊2018年03期)

冯济海[9](2019)在《当代中国佛教音乐的创新与跨文化传播——基于红安天台寺的田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1世纪初,国内音乐理论界曾有过一起围绕音乐是否具备教化功能的小规模学术争论。纵观当代中国佛教音乐的理念与实践,其中通常都包含着比较明确的道德教育思想。由此,基于对红安天台寺这座汉传佛教寺院发展禅乐文化的田野调查,以那起争论的核心——音乐是否承载道德担保——为逻辑起点,从田野个案中僧人的"他者"眼光出发,将"天台禅乐"这一有所创新的佛教音乐样式同世俗音乐进行再比较,发现社会现代性语境下的当代中国佛教音乐表现出区别于世俗音乐的教化观念。禅乐在僧人自身修行和寺院对外弘法两个维度上同时发挥着重要作用,进而在释、俗两种社会文化语境之间架设起一座独特的交流之桥。(本文来源于《北京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吴秀梅[10](2019)在《象生:一种新的设计史研究范式——读李立新《象生:中国古代艺术田野研究志》》一文中研究指出李立新先生的新作《象生:中国古代艺术田野研究志》一书2017年11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出版一年多来,笔者一直反复拜读,感受颇多,受益匪浅。李立新先生是我国艺术学和设计学学科理论中的重要学者,在设计艺术史论方面的研究成果丰硕,其积学博览,研究思想独辟蹊径,尤其是在设计学的理论研究方面有其独特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因此,读李先生的着作让人视野非常的开阔,常常使人产生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比如关于书中(本文来源于《艺术百家》期刊2019年03期)

田野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民营企业中的家族企业为研究对象,着重从接班人培养的角度,来寻求转型背景下家族企业破解传承难题的路径。基于知识转移和学习理论,从发展经历角度对家族企业接班人的培养模式做出理论刻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和揭示接班人培养模式对传承绩效的影响机理。最后,基于理论研究成果,对处在转型期的中国家族化民营企业的传承实践提出具有建设性的管理策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田野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1].崔腾飞,崔晓芳.农地流转与乡村秩序:农民参与的困境与路径探析——基于晋东南MS村的田野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9

[2].黄苏华,李生校.转型背景下家族化民营企业破解代际传承难题路径的田野研究——基于越商的访谈案例[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2019

[3].赵舒妮,姜平.后进生学力提升“拐点”及其诱因的田野研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

[4].耿亚平.田野研究中的伦理困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

[5].桑国元,叶碧欣,黄嘉莉.社会支持视角下的乡村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基于云南省H中学的田野研究[J].教师发展研究.2019

[6].徐明强,李卓.“扶贫抗争”与农村反哺资源的分配治理——基于秦巴山区T镇的田野研究[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9

[7].周松林.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评张士闪《山东村落田野研究从书——西小章村》[J].艺术百家.2019

[8].李理.移动互联技术下偶像与“粉丝”关系的“场景”阐释:一项网络民族志的田野研究[J].新媒体与社会.2018

[9].冯济海.当代中国佛教音乐的创新与跨文化传播——基于红安天台寺的田野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19

[10].吴秀梅.象生:一种新的设计史研究范式——读李立新《象生:中国古代艺术田野研究志》[J].艺术百家.2019

标签:;  ;  ;  

田野研究论文-崔腾飞,崔晓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