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控股股东私有收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机构投资者持股,控制权私有收益,投资者保护,抑制
控股股东私有收益论文文献综述
马忠美[1](2014)在《机构投资者对控股股东私有收益抑制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隧道挖空”其控股公司的自利行为普遍存在。在经济形势动荡低迷的2013年,上市公司股价波动不断且创出新低,但控股大股东却利用其手上的控制权恶意从被控公司中谋取私利,严重损害了中小股东的合法利益,降低了被控公司的公司价值。在此背景下,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再次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研究抑制控股大股东控制权私有收益以保护中小股东合法利益成为当下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目前我国的理论研究大多从公司治理的内部监督机制来考察抑制控股大股东自利行为的力量,而对于引入公司外部监督机制来抑制其控制权私有收益的研究相对较少。已有的研究表明,独立董事比例与大股东资金占用显着负相关,有效的股权结构可以有效的改善控股大股东的自利行为。公司治理理论认为,在降低中小股东代理成本的问题方面,股权制衡是一种有效的约束机制。然而,公司内部股权制衡约束机制易使权力各方采取“协同效应”,更是加剧了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害。要解决此类代理问题,可从股权制衡的外部约束机制考察研究。机构投资者作为资本市场上一支重要的力量正不断的发展壮大,且具备了参与公司治理的能力和意愿。本文将从这一角度出发,考察研究机构投资者这一外部力量对控股大股东控制权私有收益的抑制作用。本文以中国2009—2011年间在深市A股上市的公司为样本,构建相关模型,实证检验分析控制权私有收益与公司绩效,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控制权私有收益的关系。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上市公司控股大股东的资金占用行为损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且降低了公司绩效;而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与控制权私有收益呈显着负相关,对控股大股东的自利行为起到了抑制的作用。本文所得出的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委托代理理论、公司治理理论,保护了中小股东的利益,而且了解机构投资者与公司绩效之间的中介传导机制具有较强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山东财经大学》期刊2014-05-01)
张焱[2](2012)在《控股股东卷入,掏空动机与控制权私有收益》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结合控股股东卷入影响因素,深入探究了控股股东攫取控制权私有收益的掏空动机,首次引入了"合理掏空动机"和"超额掏空动机"。以2004—2007年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结果发现:(1)控股股东的"合理掏空动机"与"超额掏空动机"伴随着控股股东的卷入程度的上升呈现的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而这两种动机都会引致控股股东对于控制权私有收益的追逐,但是二者的作用机理却是完全不同的;(2)控股股东卷入程度与控制权私有收益二者之间呈现的是一种非线性的倒U型关系;(3)伴随着控股股东卷入程度的不同,控股股东的"超额掏空动机"之于控制权私有收益的正向效应和"合理掏空动机"之于控制权私有收益的负向效应的综合作用结果是不同的。本文也为深入剖析控制权悖论和全面理解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为如何规范控股股东的投机行为提出了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南京财经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5期)
吴敏晓[3](2012)在《控股股东资本利得控制权私有收益:理论和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以市净率股票估值理论为基础,在对"资本利得控制权私有收益"概念进行界定后提出了控股股东资本利得控制权私有收益的计算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建立了回归模型对2005-2011年间控股股东二级市场的套利收益率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有控股股东在利用大盘的波动进行高抛低吸的同时还会借助手中所掌握的控制权优势操控上市公司的业绩或利用提前预知业绩的信息优势进行套利,从而达到获取超额的资本利得控制权收益的目的。(本文来源于《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9期)
李爱勇,秦江萍,连艺菲[4](2009)在《终极控股股东与控制权私有收益——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2003~2008年间发生大宗股权交易的非流通股协议转让事件124起作为样本,就我国上市公司两权分离度等因素对控制权私有收益获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得出了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私有收益成负相关关系;两权分离度越高控制权私有收益也越高,终极控制权对私有收益的影响并不显着的结论。丰富了我国控制权私有收益影响因素的理论研究,为今后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借鉴。(本文来源于《经济视角》期刊2009年11期)
郑桐海[5](2009)在《信息透明度与控股股东私有收益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据2001年普华永道以全球135个国家和地区为对象进行会计信息不透明程度的调查,中国会计信息不透明指数仅列第87位,此后,信息透明度问题引起学术界的广泛讨论和研究。新兴资本市场上,控制性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已成为主要的代理问题,而管理者与外部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成为其次,控股股东私有收益就成为全世界学者最关注的关于资本市场主要问题。因此,在完善我国证券市场和现代企业会计制度过程中,这两大问题逐渐突出出来。研究会计信息透明度与控股股东私有收益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通过会计信息了解控股股东私有收益的情况,可以使中小股东做出正确的投资判断,有利于会计信息更加透明化,最终目的是使监督机构、国家、企业和中小股东通过这些透明度中的要素信息防止控股股东私有收益的发生,以达到更好的利益分配的效果。文章主要分为五个部分:(1)绪论。首先论述选题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最后对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以及创新点进行介绍。(2)相关文献。以会计透明度和控股股东私有收益的相关理论为引导,从发展历程,观点阐述以及理论基础等方面对两者的理论以及其之间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对信息透明度与控股股东私有收益两者研究方法的回顾。(3)理论分析。分别对会计信息质量和控股股东收益进行界定,进一步阐述两者之间的联系,并进行指标分析,构建模型,建立会计信息质量和控股股东收益的假设。(4)验证假设,本文采用CCER数据库中2003-2008年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并对其进行筛选,找出满足实证条件的数据,运用对比分析、相关性分析、统计描述和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与控股股东收益进行实证分析,揭示信息透明度相关因素与控股股东私有收益之间的关系。(5)结论与局限性,对得出的结果进行说明,并对实证研究的不足进行总结,分析其局限性。(本文来源于《沈阳工业大学》期刊2009-11-17)
刘英男,郑桐海,杨庆霞[6](2009)在《信息透明度与控股股东私有收益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引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对于有效资本市场的运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国证券管理委员会公司披露委员会(SEC)主张公司披露的目的在于确保有助于投资以及制定公司决策的重要(本文来源于《中国乡镇企业会计》期刊2009年11期)
芦丹,宋力[7](2008)在《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私有收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私有收益规模的测度,并对影响控股股东私有收益的因素进行多变量线性回归分析发现,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平均私有收益水平为26.89%,其控制权私有收益的规模较大,明显地高于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实证研究表明,股权转让比例对控股股东私有收益有正向影响,而公司规模和公司财务状况对控股股东私有收益有不同程度的负向影响,资产负债率的影响不显着。(本文来源于《商业经济》期刊2008年19期)
芦丹[8](2008)在《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私有收益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公司治理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大股东在上市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受到关注,公司治理的核心已经转变为如何处理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关系”。“控制权私有收益”就是这个问题的核心。本文第叁章介绍了实现控股股东私有收益的实现方式,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侵害公司和其他股东利益的途径有多种,最为直接的是资金占用(包括直接的资金占用、借款合同、购销性的关联交易、违规担保等形式),到关联交易转移资产,再到利用内幕信息进行二级市场套利。大股东还往往利用其他一些辅助手段来达到攫取控制权私有收益的目的,包括股权融资偏好和粉饰业绩。这些现实的行为已经严重侵害到了投资者的利益,影响到了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本文第四章分析了影响控制股东私有收益的因素。从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宏观因素包括法律制度、市场竞争、行业特性、公共媒体、政府监管、征税水平等,微观因素包括公司规模、股权结构、财务杠杆、经营状况、资产结构、股利政策等。本文通过对中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私有收益规模的测度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多变量线性回归分析,探讨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进行侵害行为的影响因素。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平均私有收益水平为26.89%左右,与新兴市场的国家相近,但明显地高于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公司规模、盈利状况对控股股东私有收益有不同程度的负向影响,而股权转让比例、资产负债率、现金流量和流通股比重都对控股股东私有收益有不同程度的正向影响。(本文来源于《沈阳工业大学》期刊2008-12-20)
张兆国,何威风,周婕[9](2006)在《中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私有收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平均私有收益水平为18%左右,与新兴市场的国家相近,但明显地高于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法律制度、公司规模、公司盈利状况、负债融资比例及结构、第二至五大股东持股比例和流通股比例都对控股股东私有收益有不同程度的负向影响,而行业保护和控股股东持股比例都对控股股东私有收益有不同程度的正向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软科学》期刊2006年11期)
控股股东私有收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结合控股股东卷入影响因素,深入探究了控股股东攫取控制权私有收益的掏空动机,首次引入了"合理掏空动机"和"超额掏空动机"。以2004—2007年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结果发现:(1)控股股东的"合理掏空动机"与"超额掏空动机"伴随着控股股东的卷入程度的上升呈现的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而这两种动机都会引致控股股东对于控制权私有收益的追逐,但是二者的作用机理却是完全不同的;(2)控股股东卷入程度与控制权私有收益二者之间呈现的是一种非线性的倒U型关系;(3)伴随着控股股东卷入程度的不同,控股股东的"超额掏空动机"之于控制权私有收益的正向效应和"合理掏空动机"之于控制权私有收益的负向效应的综合作用结果是不同的。本文也为深入剖析控制权悖论和全面理解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为如何规范控股股东的投机行为提出了政策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控股股东私有收益论文参考文献
[1].马忠美.机构投资者对控股股东私有收益抑制作用的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4
[2].张焱.控股股东卷入,掏空动机与控制权私有收益[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2
[3].吴敏晓.控股股东资本利得控制权私有收益:理论和证据[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
[4].李爱勇,秦江萍,连艺菲.终极控股股东与控制权私有收益——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经济视角.2009
[5].郑桐海.信息透明度与控股股东私有收益的关系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9
[6].刘英男,郑桐海,杨庆霞.信息透明度与控股股东私有收益的关系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
[7].芦丹,宋力.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私有收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商业经济.2008
[8].芦丹.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私有收益问题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8
[9].张兆国,何威风,周婕.中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私有收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