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肽融合蛋白论文-刘贺煜,王莹,刘锦辉,姜媛媛,黄炎

短肽融合蛋白论文-刘贺煜,王莹,刘锦辉,姜媛媛,黄炎

导读:本文包含了短肽融合蛋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干扰素,内皮抑素,融合蛋白,抗肿瘤

短肽融合蛋白论文文献综述

刘贺煜,王莹,刘锦辉,姜媛媛,黄炎[1](2019)在《重组人干扰素内皮抑制肽融合蛋白抗肿瘤药效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考察融合蛋白I30肽抗肿瘤的效果,为I30肽后续开发提供实验支持。方法使用NIH小鼠,取4只小鼠腹腔注射H_(22)瘤株,1周时处死所有小鼠,取腹水。另取40只小鼠,每只腋下注射腹水0.2 mL,细胞浓度为1×10~6个/mL。接种后4 h开始给药。将腋下注射小鼠随机分为4组:IFN组,皮下注射干扰素9×10~5IU/只;I30高剂量组,皮下注射I30 80μg/只;I30低剂量组,皮下注射I30 30μg/只;阴性对照组,皮下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给药16 d。停药后2 h,处死所有动物,再解剖皮下瘤块称重。结果 I30给药组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且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 I30肽具有抗肿瘤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实验动物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吴姗姗[2](2018)在《JAK/STAT在Tapasin修饰的HBcAg表位肽融合蛋白介导乙肝免疫激活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抑制小鼠体内JAK/STAT信号通路,进一步探讨JAK/STAT信号通路在CTP-HBcAg_(18-27)-Tapasin诱导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反应的作用。方法:1.HLA-A2小鼠分为6组,分别为:CTP-HBcAg_(18-27)-Tapasin(50μg)、CTP-HBcAg_(18-27)(50μg)、HBcAg_(18-27)-Tapasin(50μg)、CTP-HBcAg_(18-27)-Tapasin+AG490(50μg)、AG490、空白组(PBS)。HBV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CTP-HBcAg_(18-27)-Tapasin(50μg)、CTP-HBcAg_(18-27)(50μg)、HBcAg_(18-27)-Tapasin(50μg)、CTP-HBcAg_(18-27)-Tapasin+AG490(50μg)、AG490、IFN-α(2000 IU)、PBS。融合蛋白经肌肉免疫小鼠,每周1次,共3次。AG490(5mg/kg,100ul总剂量)经腹腔注射小鼠,每天1次,直至3次融合蛋白免疫结束。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T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2及IFN-γ分泌水平;CCK-8比色法检测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内细胞因子;酶联免疫斑点(ELISPOT)法检测分泌IFN-γ的T淋巴细胞数量。2.HBV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CTP-HBcAg_(18-27)-Tapasin(50μg)、CTP-HBcAg_(18-27)(50μg)、HBcAg_(18-27)-Tapasin(50μg)、CTP-HBcAg_(18-27)-Tapasin+AG490(50μg)、AG490、IFN-α(2000 IU)、PBS。融合蛋白及干扰素经肌肉注射,每周1次,共3次。AG490(5mg/kg,100ul总剂量)经腹腔注射,每天1次,直至3次融合蛋白免疫结束。定量PCR、免疫印迹检测HBV转基因小鼠T淋巴细胞内JAK/STAT通路信号分子表达水平;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BV转基因小鼠血清中HBV DNA水平;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MEIA)检测HBV转基因小鼠血清HBsAg水平;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检测HBV转基因小鼠血清中ALT、AST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BV转基因小鼠肝脏组织HBsAg、HBcAg表达。结果:1.CTP-HBcAg_(18-27)-Tapasin融合蛋白免疫小鼠,阻断JAK/STAT信号通路后,小鼠T淋巴细胞分泌Th1型细胞因子(IL-2和IFN-γ)水平下降;分泌IFN-γ的CD8~+T和CD4~+T细胞的数量减少(**p<0.01);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下降。2.阻断JAK/STAT信号通路,HBV转基因血清HBV DNA、HBsAg水平相比CTP-HBcAg_(18-27)-Tapasin组高;同时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CTP-HBcAg_(18-27)-Tapasin+AG490和AG490组小鼠肝脏组织中HBsAg与HBcAg表达相比CTP-HBcAg_(18-27)-Tapasin组的表达量多;血清ALT与AST表达水平低;定量PCR和蛋白印迹结果显示JAK2,TYK2,STAT1和STAT4表达水平下降。结论:融合蛋白CTP-HBcAg_(18-27)-Tapasin通过JAK/STAT信号通路促进小鼠体内T淋巴细胞Th1型细胞因子分泌,增强特异性CTL反应,抑制HBV转基因小鼠病毒复制。(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8-05-01)

彭琛[3](2018)在《MMP2/9敏感短肽串联FOXP3抑制短肽构成的融合蛋白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由MMP2/9敏感短肽串联多个FOXP3抑制短肽构成的融合蛋白,利用MMP2/9在恶性肿瘤中特异性高表达,使融合蛋白在肿瘤部位被剪切释放出FOXP3抑制短肽而发挥作用,实现靶向、高效的肿瘤治疗。方法:通过构建质粒、IPTG诱导、镍柱亲和层析和透析复性,我们纯化出融合蛋白6(P60-MMPs)。该融合蛋白是MMP2/9敏感短肽串联六段FOXP3抑制短肽-P60形成的全新蛋白分子。其中的MMP2/9敏感短肽为MMP2/9底物,能够被MMP2/9切开。我们采用胶原酶剪切实验验证融合蛋白能否被MMP2/9剪切;利用FOXP3-EGFP过表达的293T细胞,观察融合蛋白剪切产物对FOXP3核转位的影响。同时,使用融合蛋白6(P60-MMPs)和短肽P60治疗小鼠乳腺癌,观察融合蛋白在小鼠乳腺癌中的疗效,并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小鼠不同组织中免疫细胞的改变,初步研究融合蛋白的抗肿瘤机制。结果:我们通过原核表达的方式纯化出融合蛋白6(P60-MMPs)。在体外,6(P60-MMPs)能够被MMP2/9剪切为小短肽,其剪切产物能够抑制FOXP3的核转位。在荷瘤小鼠中,6(P60-MMPs)治疗组小鼠乳腺癌体积缩小,肺转移数目减少。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发现,融合蛋白能够下调肿瘤浸润的效应Treg细胞,上调CD8+T细胞。结论:融合蛋白6(P60-MMPs)能够抑制肿瘤浸润Treg细胞,增加CD8+T细胞的比例,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从而抑制小鼠乳腺癌的发展与转移,是比短肽P60更有效的肿瘤治疗方式。(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杨光勇,刘茜明,刘莉莉,王文佳,何光志[4](2018)在《抗IL-4R单链抗体与蜂毒肽融合蛋白的构建、表达与纯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重组抗白细胞介素4受体(recombinant anti-interleukin-4receptor,anti-IL-4R)单链抗体(singlechain variable fragment,scFv)与蜂毒肽(melitin,MLT)的融合蛋白。方法设计并合成抗IL-4R单链抗体基因与蜂毒肽基因,再用1.5%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鉴定;通过重迭延伸PCR(gene splicing by over lap extens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OE-PCR)技术将抗IL-4R单链抗体基因与蜂毒肽基因连接成scFv-MLT融合基因,并以1%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鉴定;scFv-MLT融合基因连接pET-32a原核表达载体以构建重组质粒,并用EcoRⅠ和XhoⅠ内切酶进行酶切鉴定;将重组质粒转入BL21(DE3)原核表达菌感受态细胞,37℃环境下培养于含有羧苄青霉素(100μg/mL)的平板TB固体培养基表面,分离出单菌落;挑取单菌落接种于含有羧苄青霉素(200μg/mL)TB液体培养基中,于通气良好的37℃环境下培养,使其A600nm值达到0.4~0.6,用浓度为1mmol/L的诱导剂IPTG诱导表达scFv-MLT融合蛋白;3h后达到表达高峰,离心沉淀菌体并将其裂解,提取所有蛋白并进行scFv-MLT融合蛋白纯化和复性;通过SDS-PAGE分析scFv-MLT融合蛋白的分子量,运用Western blot检测表达蛋白的特异性。结果 scFv-MLT基因序列大小约1 000bp,IL-4R单链抗体与蜂毒肽重组蛋白的分子量在48~63kD之间,与预期分子量52kD相符,scFv-MLT融合蛋白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结论成功制备了scFv-MLT重组蛋白,为进一步研究抗IL-4R单链抗体与蜂毒肽的融合蛋白的靶向生物治疗奠定了工作基础。(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陈庆莹,鲍鲲,王秀冬,陈金龙[5](2018)在《采用重组溶菌酶-抗菌肽融合蛋白治疗糖尿病手部感染一例报道》一文中研究指出糖尿病手部感染可导致坏疽、截肢,甚至死亡,截肢率远高于糖尿病足。本文报道1例牙签伤致2型糖尿病手部感染患者,手掌见长约8 cm不规则创口,手背见长约3、6、3 cm的3个纵行创口,符合截肢指征。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创面均匀喷洒重组溶菌酶-抗菌肽融合蛋白喷剂,1次/d。治疗后,患者创面愈合,避免了截肢。重组溶菌酶-抗菌肽融合蛋白应用于糖尿病手部感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可使部分患者免除截肢。(本文来源于《中国全科医学》期刊2018年05期)

郝旭[6](2016)在《富含精氨酸短肽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可溶性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肠杆菌因其遗传图谱明确,培养费用低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外源蛋白的表达,但其所表达的蛋白经常形成无活性的包涵体。而包涵体具有很高的密度,呈非水溶性,只能溶于变性剂如尿素、盐酸胍等。然后还需要缓慢去除变性剂使目标蛋白从变性的完全伸展状态恢复到正常的折迭结构,这种变性再复性的过程并不能确保目的蛋白生物学活性的恢复。在我们实验室构建的几种PCV衣壳蛋白在大肠杆菌中均呈现了较高水平的可溶性表达。对蛋白结构分析发现其N端富含大量的精氨酸,推测这可能是导致其可溶性表达的原因。所以我们尝试将猪圆环病毒PCV2b的衣壳蛋白N端富含精氨酸的短肽(简称N41)作为蛋白抗原融合肽与表位重组蛋白进行融合表达,观察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形式。首先,我们通过PCR钓取N41编码基因,并将其与口蹄疫病毒的VP1蛋白的表位重组蛋白PO编码基因进行重组,构建p ET28a-N41-PO质粒,并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中诱导表达。结果发现N41-PO在大肠杆菌中呈部分可溶性表达。通过镍亲和层析分离纯化得到目的蛋白N41-PO后将其与水包油乳化剂1:1混合免疫ICR小鼠,采用间接ELISA检测其血清中的抗体发现N41-PO免疫小鼠血清能够识别灭活口蹄疫病毒。初步说明N41短肽可以增强外源蛋白在大肠杆菌中可溶性表达,并且表达的融合蛋白具有较好的活性。为了进一步验证N41促进外源蛋白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中的可溶性表达的作用,我们构建了N41融合蛋白可溶性表达系统,将实验室中两种已经确定包涵体表达的New VP1和VP1OK93分别与N41进行融合表达,结果发现N41-VP1和N41-VP1 OK93均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中实现了部分可溶性表达,且因未经历包涵体变性复性的纯化过程,外源蛋白可具有更好的免疫活性。以上结果说明N41确实可以促进外源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可溶性表达,且表达的融合蛋白具有更好的免疫活性。但是分析N41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量可知,几种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量均不超过20%,并且N41-PO的表达量比PO降低了约50%。FMDV缅甸98株自2010年以来开始在亚洲多个国家开始大流行,被联合国粮农组织称为是近50年来最严重的一次,严重危害到我国养猪业的健康发展。为了能够获得针对FMDV缅甸98株的活性较好、安全性较高的疫苗,我们通过PCR获取了FMDV缅甸98株VP1蛋白的表位肽基因,利用N41融合蛋白可溶性表达系统构建了表位肽疫苗N41-H1。N41-H1在大肠杆菌中呈完全可溶性表达,纯化后免疫ICR小鼠,检测其免疫活性。结果显示N41-H1免疫小鼠血清对灭活口蹄疫病毒的识别作用较弱。为了增强构建的表位肽疫苗的免疫原性,我们将H1基因3次串联重复后,亚克隆至N41融合蛋白可溶性表达质粒中,构建新的表位肽疫苗N41-H3。免疫小鼠后检测其血清中抗体水平发现N41-H3免疫的小鼠血清可以更好地识别灭活口蹄疫病毒。综上所述,富含精氨酸短肽N41能够促进外源蛋白在大肠杆菌实现可溶性表达,并且表达的外源蛋白具有较好的活性,但是N41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量偏低,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6-04-01)

于雷,范文红,王兰,周长明,王军志[7](2016)在《报告基因法检测促胰岛素分泌肽融合蛋白生物学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报告基因法检测促胰岛素分泌肽融合蛋白(Exendin-4-HSA,Byetalog)生物学活性。方法:将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ucagon-likepeptide 1 receptor,GLP-1R)表达载体和c AMP反应元件(c AMP response element,CRE)报告基因载体共转染CHO-K1细胞,经加压筛选和单克隆分离培养获得稳定的单克隆细胞株;使用药物反应强的单克隆细胞株建立报告基因方法;对新建方法进行条件优化,并用优化的方法对促胰岛素分泌肽融合蛋白原液和成品进行生物学活性测定。结果:经加压筛选和单克隆分离培养后获得对Byetalog强反应性的细胞株CHOglpar/crec14;新建方法剂量反应曲线符合四参数方程,R~2大于0.99;对促胰岛素分泌肽融合蛋白的原液和成品分别测定3次,RSD值均低于5.0%,回收率在70%~130%之间。结论:报告基因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和准确性都较高,有望作为替代方法应用于促胰岛素分泌肽融合蛋白的生物学活性测定。(本文来源于《药物分析杂志》期刊2016年03期)

兰希[8](2016)在《细粒棘球蚴Eg95表位短肽Eg95-1、Eg95-2、Eg95-3的rPIII融合蛋白诱导小鼠免疫应答特点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课题旨在研究细粒棘球蚴Eg95表位短肽Eg95-1、Eg95-2、Eg95-3的rPIII融合蛋白的潜在功能及对继发性细粒棘球蚴感染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及其机制,希望能为包虫病的防治寻找到更有效的保护性抗原,为今后开展棘球蚴病的特异性疫苗免疫预防和免疫干预研究奠定基础,对开拓包虫病的防治新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潜在的应用前景。方法:本课题组前期已经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并获得Eg95蛋白的T-B细胞联合表位信息,应用噬菌体展示系统对预测得到的T-B联合表位进行鉴定和筛选,成功构建出Eg95-1、Eg95-2、Eg95-3原核表达载体,得到并纯化Eg95-1、Eg95-2、Eg95-3的rPIII融合蛋白。动物实验第一部分:将小鼠随机分为4组,前叁组分别将Eg95-1、Eg95-2、Eg95-3的rPIII融合蛋白与弗氏佐剂混匀免疫BALB/c小鼠,第4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组,通过ELISA检测0周、2周、4周、6周、8周、10周各组小鼠体内IgG和IgE水平,检测0周、第10周脾淋巴细胞上清细胞因子IL-2、IL-4、IL-10、TNF-α和IFN-γ水平,MTT法检测第10周脾淋巴细胞增殖;动物实验第二部分:将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将Eg95-1、Eg95-2、Eg95-3的rPIII融合蛋白与弗氏佐剂混匀免疫BALB/c小鼠,第4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在第8周用细粒棘球蚴原头蚴腹腔攻击感染,并通过ELISA检测未免疫、免疫后、免疫并攻击感染后(0周、8周、10周、32周)各组小鼠体内IgG和IgE水平及细胞因子IL-2、IL-4、IL-10、TNF-α和IFN-γ水平,CCK法检测第32周脾淋巴细胞增殖。结果:成功表达和纯化了Eg95-1、Eg95-2、Eg95-3的rPIII融合蛋白。动物实验第一部分:细粒棘球蚴Eg95-1、Eg95-2、Eg95-3的rPIII融合蛋白免疫小鼠后,随着免疫次数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从第4周开始小鼠体内IgG和IgE水平均逐渐升高,IgE在第8周达到高峰,然后呈下降趋势,但与0周相比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Eg95-1组、Eg95-2组、Eg95-3组脾淋巴细胞被Eg95抗原刺激后上清细胞因子IL-2、IL-4、IL-10、TNF-α和IFN-γ水平在第10周明显比0周高(P<0.05),生理盐水对照组脾淋巴细胞在Eg95抗原刺激下细胞因子均则无明显变化。Eg95-1组、Eg95-2组、Eg95-3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在体外均能被ConA刺激诱导发生增殖,且Eg95-1组、Eg95-2组、Eg95-3组也能被Eg95抗原刺激诱导发生增殖,且第10周时,叁组实验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物实验第二部分:Eg95-1组、Eg95-2组、Eg95-3组的IgG和IgE以及IL-2、IL-4、IL-10、TNF-α和IFN-γ水平在第8周、第10周、第32周与第0周比较均增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g95-1组、Eg95-2组、Eg95-3组的IL-2、TNF-α和IFN-γ均在第10W达高峰,在第32W逐渐下降,但仍高于其组第0W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盐水对照组IL-2、TNF-α和IFN-γ水平在第10W达高峰,在第32W逐渐下降,与0W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g95-1组、Eg95-2组、Eg95-3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的IL-4和IL-10均呈增长趋势,在第8周、第10周、32周均有统计学意义。经Eg95抗原刺激后,Eg95-1组、Eg95-2组、Eg95-3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脾淋巴细胞均发生显着增殖,与无刺激物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细粒棘球蚴Eg95表位短肽Eg95-1、Eg95-2、Eg95-3的rPIII融合蛋白免疫小鼠后可诱导以IgG为主的体液免疫应答。细粒棘球蚴Eg95表位短肽Eg95-1、Eg95-2、Eg95-3的rPIII融合蛋白免疫小鼠后能诱导小鼠产生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细粒棘球蚴Eg95表位短肽Eg95-1、Eg95-2、Eg95-3的rPIII融合蛋白能诱导继发性细粒棘球蚴感染小鼠产生较强的保护力,可通过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发挥免疫保护作用。细粒棘球蚴Eg95表位短肽Eg95-1、Eg95-2、Eg95-3的rPIII融合蛋白可以作为终末宿主犬用候选疫苗分子,作为我们后期将有效地抗原表位连接起来,开发MAP,为研究出预防棘球蚴病更强、更有效的疫苗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新疆医科大学》期刊2016-03-01)

王琥,柳长柏[9](2016)在《绿色荧光蛋白-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宫颈癌细胞特异性穿膜肽融合蛋白的表达及其体外穿膜活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获得具备从内含体逃逸的宫颈癌特异性穿膜肽GFP-HA-PTP融合蛋白,探讨其在宫颈癌细胞中的靶向穿膜效应。方法构建p ET15b-GFP-HA-PTP融合原核表达质粒,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经IPTG诱导和NI-NTA树脂纯化得到融合蛋白,经Western blotting分析确认后,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GFP-HA-PTP的靶向穿膜活性。结果大肠杆菌高效表达了经Western blot鉴定正确的FP-HA-PTP融合蛋白,且此融合蛋白能够靶向宫颈癌细胞株Siha和Caski,并高效地从内含体中逃逸进入胞浆。结论 GFP-HA-PTP融合蛋白能够高效靶向穿膜进入培养宫颈癌细胞。(本文来源于《中国药学杂志》期刊2016年03期)

龙小滨[10](2015)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GDS肽融合蛋白的表达、纯化及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人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属于丝氨酸蛋白酶家族。它能将纤溶酶原转换成纤溶酶,在临床用于血栓性疾病的治疗。通过原核表达和纯化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RGDS肽融合蛋白,并初步鉴定其生物学活性,为靶向性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1)设计引物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使基因重组获得目的基因片段tPA-RGDS,插入带有His标签的高效可溶性表达载体pQE30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QE30-tPA-RGDS;将重组表达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E.coli) BL21,经自诱导方法诱导目的基因表达;对融合蛋白His-tPA-RGDS用Ni-NTA亲和层析柱纯化;最后用纤维蛋白平板法评价其生物活性。2)利用PCR方法使基因重组获得目的基因片段3C-tPA-RGDS,优化原核表达条件(表达载体、表达菌、诱导温度),插入带有His标签的原核高效可溶性表达载体pW28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W28-3C-tPA-RGDS,将重组表达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Origami 2,经自诱导方法诱导目的基因表达;对融合蛋白His-3C-tPA-RGDS用Ni-NTA亲和层析柱和DEAE阴离子交换层析柱纯化,再用PreScission蛋白酶切3C蛋白从而切除His标签,用分子筛纯化和分析融合蛋白tPA-RGDS聚集状态,以SDS-PAGE分析其表达量和纯度,用Western blot鉴定tPA-RGDS,最后用纤维蛋白平板法评价其生物活性。结果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QE30-tPA-RGDS和pW28-3C-tPA-RGDS经PCR、双酶切鉴定及基因测序证实构建成功;His-tPA-RGDS和His-3C-tPA-RGDS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获得可溶性上清表达;His-3C-tPA-RGDS融合蛋白在原核表达体系(pW28载体、Origami 2菌株及37℃诱导温度)得到了最优的表达;通过PreScission蛋白酶成功去除His标签,得到tPA-RGDS融合蛋白,SDS-PAGE显示其相对分子质量约为70000 Da,分子筛显示其在溶液中以单聚体形式存在;从上清中获得了纯度较高的tPA-RGDS融合蛋白,体外实验显示其纤溶活性为2.5×105IU/mg。结论1)首次使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通过自诱导方法得到可溶性表达,为tPA工业和制药水平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2)获得了纯度和活性较高的tPA-RGDS融合蛋白,为下一步进行融合蛋白的靶向性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重庆医科大学》期刊2015-05-01)

短肽融合蛋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通过抑制小鼠体内JAK/STAT信号通路,进一步探讨JAK/STAT信号通路在CTP-HBcAg_(18-27)-Tapasin诱导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反应的作用。方法:1.HLA-A2小鼠分为6组,分别为:CTP-HBcAg_(18-27)-Tapasin(50μg)、CTP-HBcAg_(18-27)(50μg)、HBcAg_(18-27)-Tapasin(50μg)、CTP-HBcAg_(18-27)-Tapasin+AG490(50μg)、AG490、空白组(PBS)。HBV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CTP-HBcAg_(18-27)-Tapasin(50μg)、CTP-HBcAg_(18-27)(50μg)、HBcAg_(18-27)-Tapasin(50μg)、CTP-HBcAg_(18-27)-Tapasin+AG490(50μg)、AG490、IFN-α(2000 IU)、PBS。融合蛋白经肌肉免疫小鼠,每周1次,共3次。AG490(5mg/kg,100ul总剂量)经腹腔注射小鼠,每天1次,直至3次融合蛋白免疫结束。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T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2及IFN-γ分泌水平;CCK-8比色法检测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内细胞因子;酶联免疫斑点(ELISPOT)法检测分泌IFN-γ的T淋巴细胞数量。2.HBV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CTP-HBcAg_(18-27)-Tapasin(50μg)、CTP-HBcAg_(18-27)(50μg)、HBcAg_(18-27)-Tapasin(50μg)、CTP-HBcAg_(18-27)-Tapasin+AG490(50μg)、AG490、IFN-α(2000 IU)、PBS。融合蛋白及干扰素经肌肉注射,每周1次,共3次。AG490(5mg/kg,100ul总剂量)经腹腔注射,每天1次,直至3次融合蛋白免疫结束。定量PCR、免疫印迹检测HBV转基因小鼠T淋巴细胞内JAK/STAT通路信号分子表达水平;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BV转基因小鼠血清中HBV DNA水平;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MEIA)检测HBV转基因小鼠血清HBsAg水平;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检测HBV转基因小鼠血清中ALT、AST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BV转基因小鼠肝脏组织HBsAg、HBcAg表达。结果:1.CTP-HBcAg_(18-27)-Tapasin融合蛋白免疫小鼠,阻断JAK/STAT信号通路后,小鼠T淋巴细胞分泌Th1型细胞因子(IL-2和IFN-γ)水平下降;分泌IFN-γ的CD8~+T和CD4~+T细胞的数量减少(**p<0.01);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下降。2.阻断JAK/STAT信号通路,HBV转基因血清HBV DNA、HBsAg水平相比CTP-HBcAg_(18-27)-Tapasin组高;同时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CTP-HBcAg_(18-27)-Tapasin+AG490和AG490组小鼠肝脏组织中HBsAg与HBcAg表达相比CTP-HBcAg_(18-27)-Tapasin组的表达量多;血清ALT与AST表达水平低;定量PCR和蛋白印迹结果显示JAK2,TYK2,STAT1和STAT4表达水平下降。结论:融合蛋白CTP-HBcAg_(18-27)-Tapasin通过JAK/STAT信号通路促进小鼠体内T淋巴细胞Th1型细胞因子分泌,增强特异性CTL反应,抑制HBV转基因小鼠病毒复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短肽融合蛋白论文参考文献

[1].刘贺煜,王莹,刘锦辉,姜媛媛,黄炎.重组人干扰素内皮抑制肽融合蛋白抗肿瘤药效的研究[J].实验动物科学.2019

[2].吴姗姗.JAK/STAT在Tapasin修饰的HBcAg表位肽融合蛋白介导乙肝免疫激活中的作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8

[3].彭琛.MMP2/9敏感短肽串联FOXP3抑制短肽构成的融合蛋白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8

[4].杨光勇,刘茜明,刘莉莉,王文佳,何光志.抗IL-4R单链抗体与蜂毒肽融合蛋白的构建、表达与纯化[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

[5].陈庆莹,鲍鲲,王秀冬,陈金龙.采用重组溶菌酶-抗菌肽融合蛋白治疗糖尿病手部感染一例报道[J].中国全科医学.2018

[6].郝旭.富含精氨酸短肽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可溶性表达[D].吉林大学.2016

[7].于雷,范文红,王兰,周长明,王军志.报告基因法检测促胰岛素分泌肽融合蛋白生物学活性[J].药物分析杂志.2016

[8].兰希.细粒棘球蚴Eg95表位短肽Eg95-1、Eg95-2、Eg95-3的rPIII融合蛋白诱导小鼠免疫应答特点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6

[9].王琥,柳长柏.绿色荧光蛋白-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宫颈癌细胞特异性穿膜肽融合蛋白的表达及其体外穿膜活性分析[J].中国药学杂志.2016

[10].龙小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GDS肽融合蛋白的表达、纯化及鉴定[D].重庆医科大学.2015

标签:;  ;  ;  ;  

短肽融合蛋白论文-刘贺煜,王莹,刘锦辉,姜媛媛,黄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