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母语者论文-王洪磊

日语母语者论文-王洪磊

导读:本文包含了日语母语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空主语,母语迁移,宽泛解读,严格解读

日语母语者论文文献综述

王洪磊[1](2019)在《日语母语者对汉语空主语结构的加工:基于跨通道词汇启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二语习得研究中通常关注发生在语法层面的母语迁移效应,但是很少关注发生在语义层面的母语迁移效应。本研究采用跨通道启动的实验范式,考察日语母语者对于汉语空主语的在线解读加工机制。尽管汉语与日语都允许空主语,但是汉语空主语只允许严格解读,不允许宽泛解读,而日语空主语则既允许严格解读,又允许宽泛解读。实验中最为重要的结果是日语母语者在加工汉语空主语时不仅激活了严格解读,而且激活了宽泛解读。这一发现表明母语迁移也会发生在语义层面,而且在在线加工任务中非常明显,同时对汉语语法教学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语言文字应用》期刊2019年04期)

陶云静[2](2019)在《藏语母语者学习日语的优势和现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分析了藏语母语者学习日语的语言优势和需求优势,并通过2016年进藏实地调查指出了目前藏语母语者学习日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通过改变教学方式方法、完善教材等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双语意愿和水平的建议。(本文来源于《新西部》期刊2019年24期)

王凤莉,高鸿韵[3](2019)在《关于中国日语学习者的附和语表现——以与日语母语者的自由会话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着眼于日语会话中的附和语这一重要应答方式,以中国日语学习者与日语母语者的自由会话为材料,将中国日语学习者与日语母语者附和语使用情况进行比较,考察了双方使用附和语的频率及其表达种类,并对其进行质性分析。同时,考查中国日语学习者日语学习经历的不同所造成的差异,从而掌握中国日语学习者附和语使用的实态以及难于使用的附和语类型,探索会话教学中应采用的方法。(本文来源于《经济师》期刊2019年06期)

张蕊[4](2019)在《在口头叙事中日语接续表达的填充词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日语中接续词和接续助词原本承担着连接句子和句子并且具有实现各种接续意义的功能。但在日语母语者的自然会话中,可以发现很多情况下这些接续表达本身在文中的接续意义发生了弱化现象。根据现有的先行研究来看,原本具有实质功能的话语在会话中逐渐向维持和形成会话的填充词转变的过程被称为“填充词化”(小出(2008))。本文将接续词以及包含接续助词的文节统称为“接续表达”,通过实际收集的日语母语者和中国人日语学习者的日语口头叙事,探讨接续表达的使用倾向和填充词化倾向,并在此基础上对二者的数据进行比较并分析其成因。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了研究动机、研究目的和意义。第二章主要介绍了与本研究相关的既有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中的问题点,从而确立本文的研究立场。第叁章主要介绍了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调查实施过程和收集到的数据情况。第四章主要从收集的数据中分析了日语母语者和中国人日语学习者这两个群体中接续表达的使用倾向,并对两个群体进行了比较。在使用倾向上主要关注接续表达的出现次数、出现率和出现位置。第五章在明确各接续表达的使用倾向的基础上,继续探讨了接续表达的“填充词化“倾向。根据第四章的分析结果,按其基本功能将接续表达分为顺接、逆接、并列、转换五类,逐个从使用动机和发话功能上,分析在这两个群体中使用的接续表达是否存在“填充词化”现象。此外,本文在总结接续表达的“填充词化”现象的基础上,分析了填充词化的成因以及两群体之间的差异。第六章总结全文的考察结果,并进一步明确今后的相关课题。本文的结论总结如下:(1)在接续表达的使用倾向上,日语母语者更多的使用“テ型”“で”“けど类”,而中国人日语学习者更倾向于使用“テ型”“から类”“でも”。在接续表达的出现位置上,在两个调查群体中均发现了不符合语法规则的使用,但日语母语者更为显着。此外,在分析接续表达的出现位置时,发现在日语母语者的会话中,经常出现接续表达和填充词连续使用以及接续表达双重使用现象,而在学习者中该现象比较少见。(2)在接续表达的填充词化现象上,日语母语者的口头叙事中“で、でー”“でも”“では?じゃあ”的使用,学习者的口头叙事中“そして”“それから”“でも”的使用有向填充词化发展的迹象。此外,日语母语者在日常会话中频繁使用的“テ型”和“けど类”中,针对不存在实质意义且连续使用的情况,本文认为其存在填充词化的迹象,并将其总结为“填充词化的习惯性表达”。而这种现象在本文收集的中国人日语学习者的会话中基本不存在。(3)在分析了母语者和学习者的会话中出现的接续语填充词化的基础上,进行了两个群体的对照分析,并简单探讨了其差异的成因。本文主要从说话速度,文化下的习惯性表达,音节要素这叁个方面进行了分析。首先,母语者的说话速度几乎是学习者的2倍,这时音节较短的接续语由于发音的便利更易向填充词化发展。而学习者语速较慢,所使用的接续表达也大多数符合日语的语法规则。在文化下的习惯表达上,母语者“テ型”和“けど类”的频繁使用就比较典型。而学习者由于受到汉语说话方式“然后”的影响,“そして”的频繁使用较为显着,并且存在向填充词化发展的迹象。(本文来源于《大连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5-01)

汪梦婧[5](2019)在《浅谈汉语母语者如何正确习得日语助词「まで」、「までに」——基于认知界限性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王忻的论着《「まで」、「までに」偏误与界理论》为依据,以语言的认知界限性理论为基础,帮助汉语母语者正确习得日语助词「まで」、「までに」。汉语母语者初学「まで」、「までに」时,大多是机械式记忆「までに」与「する、した」搭配使用,「まで」与「している」搭配使用,却不知其原因。本文将基于界理论深入探究"在深层结构中,持续体要求「まで」格,完成体要求「までに」格"这一规则。(本文来源于《科教导刊(下旬)》期刊2019年02期)

李瑛[6](2019)在《日语母语者会话中的“中途终了型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日语初次见面的对话中出现的“中途终了型表达”为对象,考察了母语场面和接触场面中日语母语者的该表达的使用情况。收集了母语场面和接触场面的共12个对话的音频?视频,选取出日语母语者的“中途终了型表达”,将“中途终了型表达”分为“意志型中途终了型表达”(言いよどみタイプ、言い尽くしタイプ、理解の确认要求タイプ)和“非意志型中途终了型表达”(同时発话によるもの、相槌によるもの、割り込みによるもの)两大类。母语场面和接触场面中日语母语者的“中途终了型表达”使用情况的分析结果如下。共同点为:(1)比起“非意志型中途终了型表达”,“意志型中途终了型表达”更多,(2)「言いよどみタイプ」和「同时発话によるもの」相对较少。不同点为:比起母语场面,在接触场面(1)「理解の确认要求タイプ」和「相槌によるもの」使用更多,(2)以接续助词「から」和格助词结束的「言い尽くしタイプ」使用更多,以「~と思って」和暧昧表现「みたいな」结束的「言い尽くしタイプ」使用更少,(3)使学习者产生“中途终了型表达”的「割り込み」中,「先取り」的「割り込み」使用更多。从以上结果来看,日语母语者在接触场面对“中途终了型表达”的使用进行了调整。在接触场面,以内容的传达为优先,减少了暧昧表现和习惯性表达。另外,在接触场面,日语母语者对对方的简短发言也做出反应,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对话当中。(本文来源于《天津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1-01)

楚明仟[7](2018)在《日语母语者汉语单、双字调习得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日语母语者的汉语习得分为语音、词汇、语法、文字、修辞、语用等多个部分。在其汉语习得的过程中,第一个接触的便是汉语的语音。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习得汉语语音的过程,既包括汉语声母、韵母发音的习得,也包括声调的习得。声调对汉语词义的区分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汉语语音系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实际的对日语音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忽视声调教学的情况。而与此情况相对应的是,日语母语者的声调习得存在着很多特有的偏误。本文就声调发音最基础的单、双字调发音展开研究,从听辨和发音两大方面对单、双字调习得存在的问题进行对比,以期找到较好的办法辅助对日语音教学。通过听辨和发音两方面的对比实验,本文研究发现,日语母语者的声调偏误具有一定的共性。即母语负迁移影响着日语母语者汉语单双字调的习得。同时日语母语者对汉语单双字调的感知与其单、双声调发音相关性较高;且对日语母语者而言,各声调习得难度存在差异。故对日语母语者的汉语声调教学,一方面应该根据其特有的偏误特点进行区分性教学;另一方面则需要参照习得难度顺序,设定科学的教学顺序,不应只根据四声顺序展开教学。为此本文特设计日语母语者声调区分练习词表,以期帮助日语母语者更好地习得汉语声调。(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18-12-01)

王奋举,戴琰,顾丹颖[8](2018)在《汉语母语者日语语用偏误的整体性考察——以中级日语学习者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具备中级水平的汉语母语者日语习得过程的历时性研究,明确了习得过程中词汇和语法两个层面各错误类型的整体分布情况,比较了从初级阶段到中级阶段各错误类型的变化情况,并据此提出了学习者日语学习策略及教学者日语教学策略改进的相关思考。(本文来源于《黑河学刊》期刊2018年06期)

李琳[9](2018)在《茂名地区各方言母语者日语习得难易点及其成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茂名地区主要存在粤、闽、客叁种方言,各方言母语学习者在日语习得中均受到来自母语的影响,表现为日语拨音、促音及拗音易于学习,辅音及前、后鼻音学习难度较大;词汇方面由于茂名各方言与日语均受到来自古代汉语的影响,存在相似之处而易于学习,在日语习得过程中应针对各方言的特点,利用各方言与日语的相似之处提升学习效果,同时也应注意克服来自方言的干扰。(本文来源于《南方论刊》期刊2018年06期)

韩玉婷[10](2017)在《汉语零基础日语母语者猜测汉日同形词词义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要求没有汉语学习经历的日语母语者(以下称汉语零基础日语母语者)对《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不同词汇等级,和汉日词义对比中不同语义类别的汉日双音节同形词进行猜测,考察词汇等级和词汇语义类别对汉语零基础日语母语者猜测汉日同形词词义的作用。结果显示:汉语零基础日语母语者对甲、乙、丙、丁四个等级词汇的猜测效果呈现递减的趋势,即对甲级词的猜测效果最好,依次递减。其次,汉语零基础日语母语者对汉日同义词、汉日类义词、汉日异义词的猜测效果也依次出现递减的趋势。但比较以上两个方面的具体数据可知,比起词汇等级,词汇的语义类别对汉语零基础日语母语者猜测汉日同形词词义的影响更加明显。(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电大学刊》期刊2017年06期)

日语母语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分析了藏语母语者学习日语的语言优势和需求优势,并通过2016年进藏实地调查指出了目前藏语母语者学习日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通过改变教学方式方法、完善教材等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双语意愿和水平的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日语母语者论文参考文献

[1].王洪磊.日语母语者对汉语空主语结构的加工:基于跨通道词汇启动的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19

[2].陶云静.藏语母语者学习日语的优势和现状分析[J].新西部.2019

[3].王凤莉,高鸿韵.关于中国日语学习者的附和语表现——以与日语母语者的自由会话为中心[J].经济师.2019

[4].张蕊.在口头叙事中日语接续表达的填充词化研究[D].大连外国语大学.2019

[5].汪梦婧.浅谈汉语母语者如何正确习得日语助词「まで」、「までに」——基于认知界限性理论[J].科教导刊(下旬).2019

[6].李瑛.日语母语者会话中的“中途终了型表达”[D].天津外国语大学.2019

[7].楚明仟.日语母语者汉语单、双字调习得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8

[8].王奋举,戴琰,顾丹颖.汉语母语者日语语用偏误的整体性考察——以中级日语学习者为例[J].黑河学刊.2018

[9].李琳.茂名地区各方言母语者日语习得难易点及其成因分析[J].南方论刊.2018

[10].韩玉婷.汉语零基础日语母语者猜测汉日同形词词义研究[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7

标签:;  ;  ;  ;  

日语母语者论文-王洪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