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在时间论文-周彦

内在时间论文-周彦

导读:本文包含了内在时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内在时间,人文知识,课程教学

内在时间论文文献综述

周彦[1](2019)在《内在时间:人文知识性质审视与课程教学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时间在科学世界和人文世界中的属性有别,人文世界中的时间是一种内在的"意识时间",即"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为审视人文知识性质提供了一种视角。从时间的当代性来看,由于生活之惑具有紧迫性,解决困惑要落实为行为,因而人文知识充斥大量信念,并且指向"行事";从时间的未来性来看,人文知识的意义之源来自未来世界的美学图景;从时间的历史性来看,人文知识的意义不是永存的而是经历着不断消逝与夺回的过程。由此考察课程与教学中的人文知识学习可知,人文知识的对象世界是个多世界,它有着不同于科学知识的客观性;人文知识的本质特性在于个体性,因而对它的学习不能以普遍性为目标,而恰恰需要个人意义上的文化创作,并包容其间的差异性。(本文来源于《教育理论与实践》期刊2019年16期)

周冬莹[2](2016)在《沉寂的力量与事件的内在时间——努里·比格·锡兰影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沉寂,是为了感受每一个独特的生命瞬间的能量。生命的情感力量在这些瞬间中累积,并在某个沉默中引爆。沉默和停顿是引爆接下来的一个瞬间的引线,暗示着命运的突转。在沉寂的画面中,影像不是为了给出运动,而是为了给出时间。凝滞或者运动稀少的人和物,成为时间的承载器,他们仅有的运动,是为了呼唤深藏着的潜在记忆,让记忆降临当下,让情感和精神显现。但被显现了的情感和精神,在锡兰的电影中只是一种内在的崩溃和僵化,是"思维的无力"。每一个人都是与自身灵魂痛苦搏斗而又无力搏斗的人,每一个人都是与自身分裂而无法承担分裂的人——这种搏斗和分裂就是锡兰的悲剧所在。锡兰的影像,依循着宁静的永恒法则和命运气息的庄重节奏,需要观众拥有一种从容细致的阅读态度。(本文来源于《北京电影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高永德[3](2015)在《论现象学中内在时间观》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中试图还原胡塞尔与他的老师布伦塔诺以及胡塞尔关于时间的概念与理解,并比较人们对主、客观时间的起源的理解。(本文来源于《鸭绿江(下半月版)》期刊2015年10期)

张昌盛[4](2014)在《内在时间意识与主体间性问题的先验现象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代哲学往往从语言的角度对主体间性问题进行分析。对胡塞尔的先验现象学而言,主体间性问题要在先验现象学层面才能透彻地阐明,这也是对先验主体性哲学的彻底化的前提,意味着如何从自我的现象学走向社会的现象学。胡塞尔对先验主体间性问题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并提出了叁种主体间性的先验现象学的解决方案。本文以胡塞尔的这叁种解题方案为线索,尝试通过引入原初意向性概念,深化对内在时间意识的结构的理解,分析先验主体间性在内在时间意识之流中的最终来源和构成方式。(本文来源于《哲学研究》期刊2014年12期)

蒋开君[5](2014)在《教育的内在时间意识——儿童秘密的教育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教育的规训与监督使孩子们置身于被分割的时间中,从而忽略了教育的内在时间意识,耽搁了孩子们内在的精神成长。荷兰教育家兰格威尔德以现象学的描述方法对儿童秘密的教育意义进行了深入的探索,认为儿童秘密的体验对于儿童自我意识的形成和个体精神世界的建构都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为孩子们留出属于他们自己的空间和时间是教育的应有之义。(本文来源于《教育理论与实践》期刊2014年04期)

吴晓初[6](2013)在《时间和回忆——胡塞尔《内在时间现象学》》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胡塞尔的老师,布伦塔诺的诸理论是胡塞尔早期思想的重要来源。而胡塞尔在《1905年以来关于内在时间意识的演讲》伊初,就明确对布伦塔诺关于时间观念的心理起源学说做出了批判。本文试图从《1905》中胡塞尔对布伦塔诺的评价中入手,讨论胡塞尔哲学中时间与回忆的关系。(本文来源于《剑南文学(经典教苑)》期刊2013年04期)

王朝军[7](2012)在《胡塞尔的内在时间意识及其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时间对于我们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但我们真要认真思考时间是什么的话,那么我们便会陷入思维的重重困境无法自拔。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一直痴迷于借助外在的运动并通过传统的逻辑推理方法来思考时间,这样促使我们最后陷入了用“时间”来解释时间的循环定义的泥潭,这就好比骑着驴去找驴一样,离真正的时间越来越远。哲学史上对时间的研究主要从两个维度展开,即客观时间维度和主观时间维度。站在客观时间维度对时间的研究正如以上所提到的我们的传统思维方式,主要是把时间作为度量运动的一种工具,比如亚里士多德、牛顿等,这种方法在绝大程度上主宰着人们的时间观;而胡塞尔在继承了奥古斯丁、康德和布伦特诺从主观时间维度对时间的研究成果后,运用自己的现象学的特殊方法来展开对纯粹时间意识的深层次研究,在对时间的思考方式上给我们开辟了一方新的视野。本文主要通过对时间的发问来把我们引向胡塞尔的内在时间意识,旨在通过研究胡塞尔对内在时间意识的思考方式和研究过程来让我们直面自己体验时间的原初过程,从而面向时间本身,体验真正的时间;并且通过胡塞尔对内在时间意识的研究让我们更加清晰地了解到现象学“面向事实本身”的思维态度,进而引发我们对生活世界和死亡的思考。胡塞尔对内在时间意识的研究,首先是依托于其现象学的方法对于“明见性”的要求,因此,他首先要对客观世界的一切经验概念进行“悬置”,体现在对内在时间意识的研究上,便是首先要对客观时间进行排除。然后胡塞尔认为不能将时间当作一个外在的、客观的对象,而是在对我们感知声音的体验过程进行详细分析之后,认为有一种原初被经验的时间意识伴随着我们感知声音的全部过程,这就是内在时间意识。胡塞尔认为内在时间意识拥有着“滞留——原初印象——前摄”的结构,这叁个过程都发生在我们对当下时间的瞬间感知,即认为“当下”不是一个点性的存在,而是一个类似晕圈结构的“时间域”。之后胡塞尔再通过对这个“时间域”进行先验还原,最后延伸出处于一切时间意识上游的“绝对意识”——“先验自我”,给我们展示出了时间意识的整个构造过程。通过对胡塞尔的内在时间意识的研究,论文的最后探讨了其留给我们的启示。(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2-04-01)

苏蕊[8](2007)在《论胡塞尔的内在时间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西方哲学史上,对时间问题的研究基本分为客观和主观两个方向,其代表任务分别为亚里士多德和奥古斯丁。本文主要是按照主观时间的发展历史,简要陈述了康德和布伦塔诺的时间观念,并在此基础上详细地论述了胡塞尔内在时间意识的具体内容,及其对前人思想的批判与改进。胡塞尔以探讨时间的起源以及时间产生的原初形态为目的,明确区分了时间行为与时间内容之间的关系,仔细讨论了持留记忆、原初印象和连带展望作为时间意识发生的叁个环节其之所以产生的认识基础及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文中重点探讨了胡塞尔对康德时间图型说,对布伦塔诺的“原初联想”的补充和发展,以及在胡塞尔内在时间意识现象学中,内在时间与客观时间、持留记忆与连带展望之间的关系。(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07-04-15)

顾炯[9](2005)在《从内在时间意识到发生现象学——理解胡塞尔现象学的一条进路》一文中研究指出胡塞尔的思想可谓丰富驳杂、曲径深幽,并且就其发展历程而言更是变化繁复、主题林立。本文立足于学习和探讨的立场,对胡塞尔关于“内在时间意识现象学”和“发生现象学”的思想展开论述,进而指出一条理解胡塞尔现象学的进路。第一章主要就胡塞尔现象学所研究的领域、现象学研究的方法以及胡塞尔思想发展的过程等一系列基本问题进行了简要的论述,以期为后文的展开奠定基础。“内在时间意识”乃是胡塞尔现象学思想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在文章第二章中,我们以意识(河流)、显现(内在客体)、超越的对象这叁个层次作为内在时间意识的整体框架从而对其展开论述。其中,意识(河流)这一层作为整个意识的最为根基性的层次,它的原初功能包括滞留、原印象和前摄。显现(内在客体)这一层则是基于意识-河流层次上的原初功能得以实现出来的,在它之中包括我们一贯所认为的“回忆”、“想象”、“反思”等意识功能,伴随着它们的实现,内在客体和与之相关的“内在时间”也由此产生。与超越的对象这一层相关联的一个问题是:客观时间是什么?以及它是如何产生的?文章根据胡塞尔的有关思想进行了探讨。第叁章着力论述了胡塞尔关于发生现象学的思想,就发生现象学的方法和静态现象学的方法作了比较研究。进一步指出发生现象学的主体框架是以“生活世界”理论为开端,以“逻辑谱系学”为主要架构从而在意识上实现了从原初经验到知性思维最后到理念的整个过程。其后,我们从“单子”、“习性”、“信念”等一系列概念出发、从主动综合和被动综合的角度分别论述了发生现象学基于其主体框架是如何具体(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期刊2005-06-30)

朱耀平[10](2004)在《时间的起源与谱系——试论海德格尔对胡塞尔的内在时间意识学说的批评和改造》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胡塞尔的内在时间意识的学说 ,海德格尔既有肯定 ,也有批评。其批评主要集中在以下叁个方面 :首先 ,在海德格尔看来 ,不能像胡塞尔那样从意识现象中寻找时间的起源 ,因为时间是知觉、记忆、期望等意识行为的基础 ,而不是相反 ;其次 ,海德格尔认为胡塞尔虽然看到了时间的绽出性 ,但从总体上而言 ,他的时间概念仍然停留在传统时间观的视野之内 ;最后 ,海德格尔认为 ,在时间的本性的问题上 ,无论是牛顿式的客观主义立场还是胡塞尔等人的主观主义立场都是片面的、肤浅的。(本文来源于《求是学刊》期刊2004年04期)

内在时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沉寂,是为了感受每一个独特的生命瞬间的能量。生命的情感力量在这些瞬间中累积,并在某个沉默中引爆。沉默和停顿是引爆接下来的一个瞬间的引线,暗示着命运的突转。在沉寂的画面中,影像不是为了给出运动,而是为了给出时间。凝滞或者运动稀少的人和物,成为时间的承载器,他们仅有的运动,是为了呼唤深藏着的潜在记忆,让记忆降临当下,让情感和精神显现。但被显现了的情感和精神,在锡兰的电影中只是一种内在的崩溃和僵化,是"思维的无力"。每一个人都是与自身灵魂痛苦搏斗而又无力搏斗的人,每一个人都是与自身分裂而无法承担分裂的人——这种搏斗和分裂就是锡兰的悲剧所在。锡兰的影像,依循着宁静的永恒法则和命运气息的庄重节奏,需要观众拥有一种从容细致的阅读态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内在时间论文参考文献

[1].周彦.内在时间:人文知识性质审视与课程教学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

[2].周冬莹.沉寂的力量与事件的内在时间——努里·比格·锡兰影像研究[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6

[3].高永德.论现象学中内在时间观[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5

[4].张昌盛.内在时间意识与主体间性问题的先验现象学分析[J].哲学研究.2014

[5].蒋开君.教育的内在时间意识——儿童秘密的教育意义[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

[6].吴晓初.时间和回忆——胡塞尔《内在时间现象学》[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

[7].王朝军.胡塞尔的内在时间意识及其启示[D].吉林大学.2012

[8].苏蕊.论胡塞尔的内在时间意识[D].吉林大学.2007

[9].顾炯.从内在时间意识到发生现象学——理解胡塞尔现象学的一条进路[D].四川师范大学.2005

[10].朱耀平.时间的起源与谱系——试论海德格尔对胡塞尔的内在时间意识学说的批评和改造[J].求是学刊.2004

标签:;  ;  ;  

内在时间论文-周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