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语义的扩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日语,多义动词,语义扩张
语义的扩张论文文献综述
刘钦[1](2019)在《关于日语多义动词“切る”语义扩张的认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现象中,一个词语可拥有多种语义,且大部分词语能延伸出一张复杂的语义结构网。文章通过认知语言学的原型理论、意象图式、隐喻、转喻分析动词"切る"的语义结构网,得出以下结论:①当动作行为被凸显时,动词"切る"语义原型"通过道具等工具把连续的某物断开";②能通过想象图式原型衍生出其他语义;③当动作结果被突显时,会衍生出"切口儿"和"整体的变化"等四种含义;④当原型与动作结果同时被关注时,会产生复合语义。(本文来源于《教师》期刊2019年26期)
陈玉洁,吴越[2](2019)在《显赫语义和语义扩张——以吴语间接题元标记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赢家算法",考察了吴语34个方言点中受益、处置等10类间接题元及其形式标记间的内在关联,发现受益义和处置义都可能是具有隐性控制中心地位的核心语义。基于"显赫范畴"理论,本文认为瑞安方言中的显赫范畴标记"代"和"丐"经历了两种类型的语义演变:链条型演变和放射型扩张。"代"的多功能语义是以受益义为中心经过链条型演变和放射型扩张共同作用的结果。瑞安方言"代"的核心语义受益义经过放射型扩张产生了处置义,处置义继续进行放射型扩张,成为新的核心语义,由此出现"处置义"和"受益义"的"双核显赫"现象。由于处置义比受益义具有更高的可及性,瑞安方言的"代"可命名为处置范畴。(本文来源于《当代语言学》期刊2019年03期)
王梦颖[3](2019)在《中韩温感词的语义扩张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温感词是温度感觉词的缩略语,是指因为温度刺激,身体体验的感觉。温感属于人类基本的感觉领域,温度词汇是将温度概念用语言来表现,不仅指物理感知现象,而且包含了人类的感情、性格、态度等心理精神层面的现象。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来看,温度域是人类最早的认知领域之一。温度词不仅表示基本的温度义,还有非常丰富的引申义。因此,本研究以汉语和韩语的温感语为中心,以中文的基本温感词“冷、热、凉、温”类和对应韩语中'(?)(?)'类温感词为对象。在汉语和韩语两种语言体系中,温感词虽然被用于表现物理上的温度和心理现象,但具体观察发现这类词语使用时在语义上有共同点也存在不同点。而且中韩两国民众在使用语言时,身心受外部环境影响而将语言概念化的认知和思考方式也有异同。因此为了考查中韩两国民众的认知方式级思考方式,本文将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中韩两语言体系进行对比分析。本文主要由以下组成:第一章引言部分主要介绍研究对象、理论方法、采用语料以及先行研究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不足;第二章讨论中韩温感词的概念和范围;根据语料库使用频率,确定本文围绕汉语的“冷、热、凉、温”类温感词和韩语的'(?)(?)'类的温感词进行进一步分析;第叁章具体分析中韩的温感词的使用样式;第四章对中韩感词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中韩这类温感词的异同,并探讨其形成原因;第五章结论部分对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本文来源于《大连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5-18)
芜崧[4](2019)在《“折迭”语义的扩张》一文中研究指出"折迭"的传统用法有叁个:(1)描写人的自主行为——弯屈。《金瓶梅词话》第二一回:"西门见月娘脸儿不瞧,就折迭腿装矮子,跪在地下。"(2)描写对物体的处置——把物体的一部分翻转和另一部分贴拢。《清平山堂话本·简贴和尚》:"再把一张纸摺迭了,写成封家书。"(3)描写景物的一种美态——曲曲折折;重迭起伏。清·赵庆熺《香遍满·春晓》套曲:"婀趖杨柳红楼靠,摺迭阑干赤石雕。"碧野《我们的力量是无敌的》第一章:"那深红的落日把遥远的(本文来源于《语文月刊》期刊2019年05期)
刘燕[5](2019)在《基于认知视角探析日语多义语的语义扩张——以形容词「明るい」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多义语的研究方法主要是从语义学的角度,而认知语言学的出现则给多义语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点和方法。本文基于先行研究,以BCCWJ语料库的语料为中心,运用认知语言学相关理论对「明るい」的语义扩张过程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文化创新比较研究》期刊2019年12期)
项往[6](2018)在《关于日语多义动词“飞ぶ”语义扩张的认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义动词是外语学习者学习的难点。有关多义词意义用法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对基本动词"飞ぶ"进行分析的研究还是很少。本文以多义动词"飞ぶ"为研究对象,考察其语义扩张的认知过程,分析"飞ぶ"的语义结构。并得出"飞ぶ"从"离开原场所向空中移动"的基本义扩张出5个语义的结论。本研究结果对日语学习者对多义动词的理解具有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8年19期)
张昆[7](2018)在《「痛い」的语义扩张》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认知语言学的不断发展,逐渐讨论了在统一的框架中具有多义性的词语。本文以日语形容词「痛い」为对象对其语义变化过程和多义性机制进行简单探讨。(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8年18期)
胡昕婷[8](2018)在《空间词汇的语义扩张》一文中研究指出日语的「前」和中文的“前”同为空间词汇。在认知语言学看来,人的认知过程是先拥有一种概念,再通过隐喻、转喻等认知另一种不同领域的概念。在本文的讨论中,就是对空间词汇「前」和“前”进行语意扩张来认知时间概念。尽管理解空间看似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实际上空间里包含着意识不到的复杂性,同样是“前”,有很多种空间的认知模式。人们认识的空间是在所有这些模式的总和之上进行选择和理解的。同样,由构成复杂的空间投射出来的时间并不是对应所有空间的认知模式。本文旨在探讨对时间概念的认知是如何从空间词汇投射形成的,中日两种语言中的“前”和「前」在此方面又有着怎样的共同点和相异之处。要探讨空间词汇的意义扩张,首先要探明作为典型用法、投射起点的空间认知的构成。笔者从语料库中抽取具代表性的实例,将其分类归纳,诠释空间语义的认知内涵,寻出典型用法。随后,笔者同样从语料库中收集实例,归纳时间用法,分别分析中日两个语言中的概念投射方式。为了提高研究的实证性,笔者还加入部分问卷调查,考察中日两国母语者的思维方式差异,并进行对比。最后,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笔者对中日两语言中“前”和「前」的语义拓展方式的异同进行分析和总结。最终结论如下。关于空间用法向时间用法投射的认识角度,笔者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不同的认识模式。此前的研究均认同ME和MT这两种投射的模式,而笔者认为还可以看作是同样一个认知图示下本质相同的模型,由于被插入观察者而产生一个主观视角,因此出现两种不同的时空对应模式。(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18-05-01)
杨亚梅[9](2018)在《从认知角度考察日语「先」的语义扩张》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常常见到「先送り」「后回し」两个词语,「先」和「后」表示相反的意思,但为何两者都有"拖延,延迟"之意呢。另例句「先のことは心配しないで、今を楽しみましょう。」中,「先」是表示过去还是将来呢,很让人费解。故本文将从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和意象图式角度对「先」的语义扩张进行考察,意图利用认知语言学的方法简单解释「先」的基本义到延伸义的过程。(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8年11期)
杨棋,杨瑀,代玥[10](2017)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语义的再扩张——以“拼车”现象为切入》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叁条第二项将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作为抢劫罪的加重情节,而在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文件中将小型出租车排除在刑法二百六十叁条中的公共交通工具之外。2016年7月28日交通部发布《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明确网约车合法地位鼓励私人小客车合乘。网约出租汽车成为日常出行的一种普遍选择,由于在网约车的条件下可以选择与他人一起拼车出行,在实践中,如果是一人乘坐则最多可以与另外叁位不确定的乘客同行,因此,在拼车状态下的网约出租汽车已经不再具有传统意义上小型出租车的排他性以及乘坐乘客的确定性。更多的具备了刑法意义上公共交通工具的特征,因此,在对于抢劫罪的"公共交通工具"的语义做出解释时应当适当考虑扩张。(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期刊2017年06期)
语义的扩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通过"赢家算法",考察了吴语34个方言点中受益、处置等10类间接题元及其形式标记间的内在关联,发现受益义和处置义都可能是具有隐性控制中心地位的核心语义。基于"显赫范畴"理论,本文认为瑞安方言中的显赫范畴标记"代"和"丐"经历了两种类型的语义演变:链条型演变和放射型扩张。"代"的多功能语义是以受益义为中心经过链条型演变和放射型扩张共同作用的结果。瑞安方言"代"的核心语义受益义经过放射型扩张产生了处置义,处置义继续进行放射型扩张,成为新的核心语义,由此出现"处置义"和"受益义"的"双核显赫"现象。由于处置义比受益义具有更高的可及性,瑞安方言的"代"可命名为处置范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语义的扩张论文参考文献
[1].刘钦.关于日语多义动词“切る”语义扩张的认知研究[J].教师.2019
[2].陈玉洁,吴越.显赫语义和语义扩张——以吴语间接题元标记为例[J].当代语言学.2019
[3].王梦颖.中韩温感词的语义扩张对比研究[D].大连外国语大学.2019
[4].芜崧.“折迭”语义的扩张[J].语文月刊.2019
[5].刘燕.基于认知视角探析日语多义语的语义扩张——以形容词「明るい」为中心[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
[6].项往.关于日语多义动词“飞ぶ”语义扩张的认知研究[J].科技风.2018
[7].张昆.「痛い」的语义扩张[J].长江丛刊.2018
[8].胡昕婷.空间词汇的语义扩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8
[9].杨亚梅.从认知角度考察日语「先」的语义扩张[J].青年文学家.2018
[10].杨棋,杨瑀,代玥.“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语义的再扩张——以“拼车”现象为切入[J].法制博览.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