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内皮损伤论文-苏冠羽,韦振宇,王乐滢,梁庆丰

角膜内皮损伤论文-苏冠羽,韦振宇,王乐滢,梁庆丰

导读:本文包含了角膜内皮损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动物模型,角膜,组织病理,内皮损伤

角膜内皮损伤论文文献综述

苏冠羽,韦振宇,王乐滢,梁庆丰[1](2019)在《建立在体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后再生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建立在体角膜内皮损伤动物模型的方法及其损伤后再生的潜能。方法选取2周龄的正常六角龙鱼30只。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观察组、NaOH损伤组及机械损伤组,各10只。采用活体共聚焦显微镜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茜素红-曲利苯蓝内皮染色和氯化金角膜神经染色等方法观察。对正常观察组六角龙鱼,观察其眼球和角膜正常结构;通过NaoH溶液和器械两种方法损伤角膜内皮层,建立角膜内皮细胞损伤模型,观察其角膜内皮细胞再生的情况。对4个时间点角膜内皮细胞的密度进行正态性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使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不同组别、不同时间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均值进行比较,事前进行Mauchly球形检验,如果检验结果显着,采用多元方差分析,否则选用校正自由的F检验。结果六角龙鱼角膜厚度约为(75.75±7.51)μm,角膜上皮细胞层较厚,约占角膜厚度的一半。经NaoH溶液和器械两种方法损伤其角膜内皮细胞后,六角龙鱼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明显降低。NaoH损伤组和机械损伤组在不同时间点,六角龙鱼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F=31.38,51.77;P<0.05)。而各个时间点间的差异,两组均无统计学意义(F=1.37,2.67,0.70,4.14;P>0.05)。在损伤后3 d时,NaoH损伤组六角龙鱼角膜内皮细胞的密度为(128±14)个/mm~2,机械损伤组为(113±11)个/mm~2。与损伤前比较,其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9.39,8.78;P<0.05);在损伤后7 d时,NaoH损伤组六角龙鱼角膜内皮细胞的密度为(157±20)个/mm~2,机械损伤组为(169±19)个/mm~2。与损伤后3 d时比较,其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有所恢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75,8.07;P<0.05);在损伤后14 d时,可见NaoH损伤组六角龙鱼角膜内皮细胞的密度为(198±17)个/mm~2,机械损伤组为(223±17)个/mm~2。与损伤后3 d时和7 d时比较,均有明显恢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05,8.07;P<0.05)和(t=4.94,6.70;P<0.05)。随着时间延长,两组六角龙鱼角膜内皮细胞的密度均逐渐恢复。在伤后14 d时,其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大小和密度均基本恢复正常状态。结论使用NaoH溶液和器械两种方法均可成功建立六角龙鱼角膜内皮细胞损伤的动物模型。初步观察结果表明,其角膜内皮细胞具有一定的再生潜能。此方法可为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后再生研究提供一种新的动物模型。(本文来源于《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期刊2019年05期)

陈俊,陈小娟,黄冰林,洪亮[2](2019)在《自拟益损退翳颗粒治疗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后角膜内皮损伤临床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应用自拟益损退翳颗粒治疗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后角膜内皮损伤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新的参考。方法:选取我院行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后角膜内皮损伤患者78例(78眼),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各39眼)。观察组采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碘必殊)、普拉洛芬眼液(普南扑灵)、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眼用凝胶(贝复舒)点眼,并联合自拟益损退翳颗粒剂方冲服;对照组仅以碘必殊、普南扑灵、贝复舒点眼。观察两组角膜水肿消退时间、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变化及视力提高情况,并比较其临床治疗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 43%和74. 35%;两组治疗后其他症状和体征均有改善,观察组治疗后角膜水肿消退时间明显缩短、内皮细胞密度变化明显降低、视力显着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采用自拟益损退翳颗粒治疗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引起的角膜内皮损伤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陈胡挪,庄静宜,方进为,蔡小彬,谢慧[3](2019)在《不同切口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泪液、眼压与角膜内皮损伤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不同切口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泪液、眼压与角膜内皮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依据切口的不同分为透明角膜缘切口(A)组与角巩膜缘切口(B)组,每组43例。比较两组的视力、手术前后的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实验(SIt)、环形角膜荧光染色评分、眼压与角膜内皮相关指标(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面积、变异系数、六角形细胞比例及角膜厚度)。结果 B组视力显着好于A组(P<0.05);术前两组的BUT、SIt、环形角膜荧光染色评分、眼压与角膜内皮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w及2 w B组的BUT、SIt、环形角膜荧光染色评分显着好于A组,术后3 d及7 d的眼压显着低于A组,术后2 w及4 w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显着高于A组,角膜内皮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六角形细胞比例及角膜厚度均显着低于A组(P<0.05)。结论角巩膜缘切口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且可显着改善患者的泪液、眼压与角膜内皮损伤,在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9年16期)

曲勃,刘丹霞,张旺[4](2019)在《高眼压状态下角膜内皮的损伤与修复》一文中研究指出角膜内皮细胞的功能对维持角膜透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眼压损伤角膜内皮细胞,引起角膜内皮细胞数目减少,从而导致角膜通透性下降。角膜内皮在体内无法进行增殖,但在特定条件下具有增殖能力。角膜内皮细胞在高压力状态下受损后,依靠受损区周边角膜内皮细胞扩大及移行修复。本文对高眼压损伤角膜内皮及角膜内皮受损后的修复进行了综述。(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张华[5](2019)在《探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中损伤角膜内皮细胞的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中损伤角膜内皮细胞的因素。方法选择200例接受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对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的影响指标进行记录,对角膜内皮细胞损伤的高危因素进行探讨。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损伤角膜内皮细胞的因素包括核硬度、后弹力层撕脱发生率、年龄、灌注压力以及切口位置。多因素分析发现,损伤角膜内皮细胞的高危因素为核硬度高、后弹力层撕脱、切口靠前。结论在开展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时,应针对角膜内皮细胞损伤的高危因素制定有效的措施,进而使角膜内皮细胞损伤有效减少。(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41期)

周慧兰,周灵,段娜,张碧玉,戴丹[6](2019)在《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白内障手术后角膜内皮损伤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手术治疗后发生角膜内皮损伤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10月至2017年9月在惠州市第叁人民医院行白内障手术治疗的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后是否发生角膜内皮损伤分为角膜损伤组和角膜无损伤组。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资料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纳入100例患者,其中发生白内障手术后角膜内皮损伤37例,占37.0%。2组患者在角膜水肿、每天眼部休息时间、眼压、预防感染、手术时间过长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角膜水肿、每天眼部休息时间、眼压、预防感染、手术时间过长均是引起白内障手术后角膜内皮损伤的影响因素。结论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手术治疗后发生角膜内皮损伤的影响因素较多,通过合理的手术方案以及术后保护能降低角膜内皮损伤的发生率。(本文来源于《实用临床医学》期刊2019年01期)

薛伟权[7](2018)在《小切口白内障摘出术后影响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摘出术后影响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危险因素。方法 277例患者(464只眼)行小切口白内障摘出术,记录患者术后两个月的恢复情况和影响患者术后角膜细胞丢失率的指标,并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小切口白内障摘出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危险因素。结果术后两个月,患者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平均细胞面积(AVG)、细胞变异度(CV)、角膜内皮细胞密度(CECs)及六边形比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4.67、25.33、18.50、14.03、102.01、17.18,P均<0.05)。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丢失率间的年龄、切口位置、灌注压力、原角膜损伤发生率、后弹力层撕脱发生率、核硬度有明显差异(χ2分别=4.90、31.04、5.00、13.63、12.87、4.30,P均<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切口靠前、原角膜损伤、后弹力层撕脱、核硬度高为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危险因素(OR分别=1.74、1.98、1.46、2.22,P均<0.05)。结论避免切口靠前、器械入眼角度错误及术中高灌注压是降低小切口白内障摘出术角膜内皮细胞损伤的有效方法。(本文来源于《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期刊2018年01期)

刘丽,孙轶军,关玲,任凤杰[8](2018)在《房水中转化生长因子水平与角膜内皮损伤及修复的关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房水中转化生长因子水平与角膜内皮损伤及修复的关联。方法研究选取本院就诊患者102例,检测患者房水中总TGF-β2和活化TGF-β2的水平,监测分析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水平、角膜内皮六角形细胞的比例水平以及中央角膜厚度。分析讨论房水中TGF-β2水平与角膜内皮损伤及修复的关联。使用SPSS软件处理数据。结果对治疗前总TGF-β2水平与表征角膜内皮细胞损伤状态的四项指标水平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提示,治疗前研究样本总TGF-β2水平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123、于角膜内皮六角细胞水平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198,另外治疗前总TGF-β2水平与中央角膜厚度水平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254,且均P<0.05;治疗前活化TGF-β2水平与表征角膜内皮细胞损伤状态的指标水平相关分析结果也提示了类似结果,除了活化TGF-β2水平与内皮细胞密度的r为-0.145,未见统计学意义之外,活化TGF-β2水平与其他指标的相关系数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总TGF-β2水平以及活化TGF-β2水平与四项指标的相关系数也发现了类似规律,且均P<0.05。结论总TGF-β2水平以及活化TGF-β2水平增高与角膜内皮损伤有关,与内皮细胞密度、角膜内皮六角细胞比例下降,中央角膜厚度则会增加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期刊2018年01期)

梁玲玲,袁进,幸正茂,廖洪斐[9](2018)在《高压力对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微观机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高压力对兔角膜内皮细胞损伤的微观机制。设计实验研究。研究对象仿生培养的兔角膜内皮细胞。方法将体外培养的第一代兔角膜内皮细胞(rabbit corneal endothelial cells,RCEC)分为五组:A组30 mm Hg压力组,B组压力波动组,将压力设为15~25~20~10 mm Hg,每个压力持续6小时,C组50 mm Hg压力组,D组正常压力组,E组无压力组。免疫法鉴定原代角膜内皮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活性;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细胞中蛋白Bc L-2和P~(53)表达;RT-PCR检测Fas/Fas L的表达;免疫荧光检测细胞胞浆细胞色素C(Cytc)的表达。主要指标兔角膜内皮细胞蛋白Bc L-2、P~(53)表达以及Fas/Fas L和Cytc的表达。结果获取的所有细胞证实为角膜内皮细胞表型,无角膜上皮细胞及基质细胞污染。细胞分别培养24 h后,流式细胞术分析发现高压力组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而受损的细胞大部分处于凋亡状态;Western蛋白印迹法结果显示:在30 mm Hg组、50mm Hg组和压力波动组中蛋白P53相对表达量(OPTDI_(P53)/OPTDI_(actin))分别为(0.253±0.014)、(0.670±0.019)、(0.474±0.016),明显高于正常压力组(0.009±0.003)(F=1210,P=0.000);RT-PCR检测各组中各时间段Fas/Fas L的表达均为阴性;在高压力组中,免疫荧光检测发现细胞胞浆中Cytc呈阳性表达。结论高压力对角膜内皮细胞损伤是通过细胞凋亡介导,而压力调控下细胞凋亡途径的启动是角膜内皮细胞Cytc从线粒体释放入胞浆,通过激活凋亡的内源性途径实现。(本文来源于《眼科》期刊2018年01期)

王丽丽[10](2016)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和修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后患者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和修复情况。方法 87例(患眼87只)白内障患者,均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不同时期的角膜内皮细胞直径和密度变化情况。结果患者术前细胞直径为(69.8±3.5)μm;术后1周、1、2、3、6个月分别为(79.8±8.5)、(75.6±4.4)、(78.6±5.4)、(69.3±6.2)、(70.5±4.6)μm。患者术前细胞密度为(2987.3±289.6)个/mm2;术后1周、1、2、3、6个月分别为(2278.2±498.5)、(2480.5±279.5)、(2283.5±292.5)、(2968.6±474.8)、(2920.1±289.2)个/mm2。与术前比较,术后1周、1、2个月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直径明显增加,细胞密度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患者的细胞直径、细胞密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手术治疗白内障后,短期内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受损严重、密度下降,3个月后损伤细胞得到修复。(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期刊2016年21期)

角膜内皮损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应用自拟益损退翳颗粒治疗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后角膜内皮损伤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新的参考。方法:选取我院行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后角膜内皮损伤患者78例(78眼),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各39眼)。观察组采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碘必殊)、普拉洛芬眼液(普南扑灵)、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眼用凝胶(贝复舒)点眼,并联合自拟益损退翳颗粒剂方冲服;对照组仅以碘必殊、普南扑灵、贝复舒点眼。观察两组角膜水肿消退时间、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变化及视力提高情况,并比较其临床治疗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 43%和74. 35%;两组治疗后其他症状和体征均有改善,观察组治疗后角膜水肿消退时间明显缩短、内皮细胞密度变化明显降低、视力显着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采用自拟益损退翳颗粒治疗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引起的角膜内皮损伤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角膜内皮损伤论文参考文献

[1].苏冠羽,韦振宇,王乐滢,梁庆丰.建立在体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后再生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J].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2019

[2].陈俊,陈小娟,黄冰林,洪亮.自拟益损退翳颗粒治疗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后角膜内皮损伤临床疗效观察[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

[3].陈胡挪,庄静宜,方进为,蔡小彬,谢慧.不同切口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泪液、眼压与角膜内皮损伤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

[4].曲勃,刘丹霞,张旺.高眼压状态下角膜内皮的损伤与修复[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9

[5].张华.探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中损伤角膜内皮细胞的因素[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6].周慧兰,周灵,段娜,张碧玉,戴丹.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白内障手术后角膜内皮损伤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2019

[7].薛伟权.小切口白内障摘出术后影响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因素分析[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8

[8].刘丽,孙轶军,关玲,任凤杰.房水中转化生长因子水平与角膜内皮损伤及修复的关联分析[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8

[9].梁玲玲,袁进,幸正茂,廖洪斐.高压力对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微观机制的研究[J].眼科.2018

[10].王丽丽.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和修复的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

标签:;  ;  ;  ;  

角膜内皮损伤论文-苏冠羽,韦振宇,王乐滢,梁庆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