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溶栓治疗论文-陈昶宇,叶鸣,周鸿,刘莹,刘飞

超声溶栓治疗论文-陈昶宇,叶鸣,周鸿,刘莹,刘飞

导读:本文包含了超声溶栓治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超声引导,动静脉内瘘,闭塞,经皮血管腔内技术,高压球囊

超声溶栓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陈昶宇,叶鸣,周鸿,刘莹,刘飞[1](2019)在《超声引导下置管溶栓联合高压球囊治疗动静脉内瘘急性闭塞的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置管溶栓联合高压球囊治疗动静脉内瘘急性闭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经超声检查诊断为前臂动静脉内瘘急性闭塞的10例患者(病例组),于超声引导下行置管溶栓联合高压球囊治疗;另选规律血液透析的成熟内瘘并正常使用患者20例为对照组。观察病例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内瘘通畅情况,分析病例组术前、术后及与对照组血管内径、峰值流速、肱动脉血流量等的差异。结果病例组10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后1个月、3个月10例患者动静脉内瘘均维持通畅,术后6个月1例患者动静脉内瘘吻合口发生再狭窄;无患者内瘘出现再闭塞。病例组术后狭窄处血管内径和肱动脉血流量均较术前增加,狭窄处峰值流速较术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例组术后各参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下置管溶栓联合高压球囊可有效治疗前臂动静脉内瘘急性闭塞,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临床超声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牛建伟[2](2019)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持续监测下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持续监测下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试验组(46例,TCD持续监测下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一年零九个月后,对全部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比较治疗前后NIHSS评分、血管再通情况和治疗前后生活能力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的NIHSS评分均降低,且试验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均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 <0. 05,符合统计学差异评估标准;试验组24 h再通率(90. 24%)显着高于照组(73. 17%),P <0. 05,符合统计学差异评估标准。结论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治疗中,TCD持续监测下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利于患者病情恢复,提高再通率,促使日常生活能力恢复,值得借鉴。(本文来源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姜楠,谭团团,高顺记,周桢,周青[3](2019)在《低强度聚焦超声联合全氟戊烷相变纳米粒治疗冠状动脉血栓栓塞的体外溶栓效率及安全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低强度聚焦超声(LIFU)联合全氟戊烷(DDFP)相变纳米粒靶向助溶人工血管内血栓的溶栓效率,探讨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血栓栓塞的有效性及生物安全性。方法采用声振乳化法制备DDFP脂质相变纳米粒,检测其一般性能。取家兔颈总动脉血制备成统一规格约(0.2 ml)的条形血栓,分为3组:PBS对照组(A组)、声诺维微泡组(B组)和DDFP相变纳米粒组(C组)。将各组血栓条块置入体外溶栓模拟循环装置的人工血管中,同时联合LIFU靶向辐照,优化LIFU辐照参数(时间、功率、频率、占空比),分析LIFU和纳米粒的安全性,探索最佳溶栓条件。称量溶栓前后血栓质量评价溶栓效率,观察并比较血栓HE染色内部结构;评价不同浓度纳米粒和不同强度LIFU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存活率的影响。结果制备好的DDFP相变纳米粒粒径为(542.6±28.4)nm;纳米粒在液体相时结构稳定,大小均一,分散性好。当LIFU的参数调整为辐照强度6 W、辐照时间20 min时,DDFP相变纳米粒的相变转化率、溶栓效率及HUVECs的存活率均较高,达到最优化的相变效率和溶栓效果,同时保证了其生物安全性。溶栓后C组血栓HE染色显示红细胞及血小板梁数量显着减少,质地松软,结构疏松。结论 LIFU联合DDFP相变纳米粒可有效助溶人工血管内血栓,不仅高效且具有较好的生物安全性,有望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提供一种新的方式。(本文来源于《临床超声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付宪伟,焦兴强,姜淑芹,李梅[4](2019)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及溶栓治疗效果评价应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及溶栓治疗效果评价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7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对所有患者实施抗凝治疗与溶栓治疗,并开展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准确率97.14%与深静脉造影诊断准确率100%,相比较,差距非常小(P>0.05)。实施溶栓治疗后,患者的RI、Vs、Vd指标优于治疗前,相比较,差距较大(P <0.05)。结论: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与溶栓治疗均有一定临床价值,而且诊断准确率高,利于医师制定溶栓治疗方案,保证整体治疗效果,符合临床需求。(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9年11期)

胡知峰[5](2019)在《超声引导下AngioJet联合置管溶栓顺行治疗急性和亚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AngioJet联合置管溶栓(CDT)治疗急性和亚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24例急性期(<14d)和15例亚急性期(15-30d)单侧LEDVT患者临床资料。评价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即时静脉通畅率、髂股静脉狭窄(>50%)的发生率、尿激酶总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出院后定期门诊或电话随访患者症状体征及生活质量,并采用Villalta及VEINES-QOL评分进行统计。结果:所有患者均行AngioJet联合CDT治疗,手术成功率100%。急性和亚急性两组患者即时静脉通畅率分别为[(73.65±9.01)%vs(62.36±16.17)%,P=0.02]髂股静脉狭窄(>50%)的发生率分别为[50%(12/24)vs 86.67%(13/15),P=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尿激酶总用量分别为(153.92±70.12)×10~4U、(207.73±169.49)×10~4U,住院时间分别为(8.67±1.55)d、(9.60±5.53)d,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2.50%(3/24)、33.33%(5/15),末次随访平均时间分别为(24.71±8.58)m、(17.91±10.30)m,末次随访Villalta评分分别为(1.43±2.44)、(2.27±2.80),末次随访PTS发生率分别为9.5%(2/21)、27.3%(3/11),末次随访VEINES-QOL生存质量评分分别为(13.52±2.77)、(12.91±3.3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超声引导下AngioJet联合CDT顺行治疗急性和亚急性LEDVT安全有效,可以高效、快速清除血栓,值得被推广。但更适用于急性LEDVT,可获得更高的即时静脉通畅率,并降低因血栓机化导致髂股静脉狭窄的发生率,从而降低血栓复发及瓣膜功能不全的发生率,获得远期较低的PTS发生率及更高的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皖南医学院》期刊2019-05-01)

庞文冲,谭茜茜,陈志强,朱义红[6](2019)在《经颅多普勒超声持续监测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高龄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持续监测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高龄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组经颅多普勒超声持续监测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比较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状况,并对两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1周后,两组NIHSS评分均显着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两组Barthel指数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8.00%)明显高于对照组(6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47,P=0.047)。治疗后,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持续监测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可有效改善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现代诊断与治疗》期刊2019年06期)

孙永奇,叶琳琳,杨慧,郑永慧[7](2019)在《多普勒超声对脑梗死rt-PA溶栓患者治疗效果的诊断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多普勒超声对脑梗死rt-PA溶栓患者治疗效果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rt-PA溶栓治疗。观察在不同治疗阶段脑梗死患者超声指标、NIHSS评分的差异,分析脑梗死rt-PA溶栓患者超声指标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溶栓前脑梗死患者的TIBI分级为2.86±0.34,溶栓后2 h、24 h、72 h和溶栓后7 d,脑梗死患者的TIBI分级分别为4.38±0.51、4.38±0.51、4.89±0.38、4.95±0.97,较溶栓前明显增高(P<0.05);溶栓前,脑梗死患者的NIHSS评分为18.52±1.48分,溶栓后2 h、24 h、72 h和溶栓后7 d,脑梗死患者的TIBI分级分别为14.08±1.35分、11.21±1.37分、8.45±1.02分、5.13±0.98分,较溶栓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脑梗死rt-PA溶栓患者TIBI分级水平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显示,脑梗死rt-PA溶栓患者的TIBI分级水平与NIHSS评分呈负相关关系(r=-0.415,P<0.001)。结论多普勒超声对脑梗死rt-PA溶栓患者治疗效果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且超声指标与患者的NIHSS评分相关,随着超声TIBI分级的增加,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改善,此项技术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胡知峰,殷世武,倪才方,潘升权,项廷淼[8](2019)在《超声引导下AngioJet联合置管溶栓顺行治疗急性和亚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AngioJet联合置管溶栓(CDT)治疗急性和亚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24例急性期(<14d)和15例亚急性期(15~30d)单侧LEDVT患者临床资料。评价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即时静脉通畅率、髂股静脉狭窄(>50%)的发生率、尿激酶总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出院后定期门诊或电话随访患者症状体征及生活质量,并采用Villalta及VEINES-QOL评分进行统计。结果所有患者均行AngioJet联合CDT治疗,手术成功率100%。急性和亚急性两组患者即时静脉通畅率分别为[(73.65±9.01)%vs.(62.36±16.17)%,P=0.02]髂股静脉狭窄(>50%)的发生率分别为[50.00%(12/24)vs.86.67%(13/15),P=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激酶总用量分别为(153.92±70.12)、(207.73±169.49)×104 U,住院时间分别为(8.67±1.55)、(9.60±5.53)d,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2.50%(3/24)、33.33%(5/15),末次随访平均时间分别为(24.71±8.58)、(17.91±10.30)个月,末次随访Villalta评分分别为(1.43±2.44)、(2.27±2.80)分,末次随访PTS发生率分别为9.50%(2/21)、27.30%(3/11),末次随访VEINES-QOL生存质量评分分别为(13.52±2.77)、(12.91±3.39)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AngioJet联合CDT顺行治疗非慢性LEDVT可以高效、快速清除血栓,且获得远期较低的PTS发生率及更高的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重庆医学》期刊2019年05期)

童文静,邱俊芬,周余旺,薛格,宁挺[9](2019)在《超声诊断肺动脉栓塞及评估溶栓治疗疗效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肺动脉栓塞及评估溶栓治疗疗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08例肺动脉栓塞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对比分析溶栓治疗前后其右心系统超声心动图各指标。结果超声检查直接征象:9例血栓位于肺动脉主干及左、右肺动脉近端内,1例血栓位于肺动脉分叉处并延续至左肺动脉起始端,4例位于右肺动脉近端,2例位于左肺动脉近端,2例于左、右肺动脉近端均见大块附壁栓子向远端延伸;超声检查间接征象:48例右心增大,肺动脉增宽,右室壁运动幅度减低,下腔静脉增宽;急诊溶栓治疗后24~48 h右心大小及右室壁运动幅度均明显回缩(均P<0.01)。血管超声检查发现静脉血栓67例,其中下肢静脉血栓56例。结论超声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及溶栓治疗疗效的评估均有重要意义,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临床超声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王芳芳[10](2018)在《诊断超声、微泡造影剂和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在血栓溶栓治疗和诊断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经静脉溶栓是目前治疗血栓的常规用药方法,但溶栓效果会受血栓形成时间及用药剂量的影响,如何提高血栓病患者的溶栓效果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超声及微泡造影剂治疗血栓的实验和研究已逐渐成为治疗各种急性、慢性血栓的新方法,其应用前景为人们所看好。随着对超声波生物效应研究的不断提高,超声不仅仅应用于诊断,超声的治疗作用亦倍受关注,而作为提高超声诊断率的微泡造影剂的发展,把超声从诊断方面推向了治疗方面的新高度。以往研究大多数集中在急性血栓上,对于慢性血栓很少问津。慢性血栓的溶栓效果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然而,临床上有很多血栓患者往往都过了急性期,对于慢性血栓的疗效急需研究解决。血栓是介于固体和液体之间的一种中间结构。不同时期的静脉血栓治疗效果不同,急性血栓不稳定,治疗效果好,慢性血栓相对稳定,治疗效果差。目前,临床急需对各种不同时期血栓的溶栓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找出最佳的治疗时期,合理用药,减少不必要的用药剂量及并发症的发生。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有系统性溶栓和经导管直接溶栓。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是一种新兴的微创血管腔内治疗技术,与外周溶栓治疗相比,提高了溶栓效率,减少了溶栓药物用量,同时既避免了外周溶栓治疗出血并发症的风险,又避免了外科切开取栓治疗的大创伤和术后切口不愈合,淋巴瘘的并发症。导管接触性溶栓目前已成为治疗血栓的常用方法。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是新推出的一项无创评价组织弹性的新技术,可用于血栓弹性的定量分析。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解决了生物组织弹性重构边界条件的统一问题,降低了组织弹性重构的复杂程度,并可近似统一不同生物组织的弹性重构方法。该技术用于血栓的弹性分析,可评估血栓的硬度,分析血栓的形成时期。~1研究方法:1、取健康志愿者静脉全血1.0ml/份,共100份,置于5ml离心管中,在37~0c水浴箱内放置,分成5组,分别于血栓形成后1天、3天、7天、14天、21天取出,称血栓的初始重量。再将每组分成尿激酶组、尿激酶加超声组、尿激酶加微泡组及对照组,分别给予不同的处理因素进行溶栓治疗,治疗后测量血栓的残余重量。计算血栓的溶栓率。溶后血栓病理分析。并分析不同时期血栓的栓龄与溶栓率的相关性。2、成年健康杂种犬45只,制备血栓动物模型。任选一侧股静脉在其近、远端分别结扎,距离约4cm,并向腔内注入用生理盐水5ml稀释的凝血酶100单位,经超声及x-线血管造影证实血栓形成。实验犬按造模时间的不同分成5组,分别为栓龄1天组、3天组、7天组、14天组、21天组。再将每组分成尿激酶组、尿激酶加超声及微泡组、对照组,分别给予不同的处理因素进行溶栓治疗,治疗后进行溶栓疗效的评估。并取血栓段血管进行病理分析。3、2011年3月-2012年2月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经临床表现、体征及彩色多普勒检查确诊,共30例,其中3天及3天以内的血栓:9例,4天-2周血栓:14例,大于2周血栓:7例。应用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进行定量分析,测量血栓的VTQ值。根据测量深度的不同分别测量≤3cm深度时的速度,>3cm深度时的速度及平均深度时的速度,即前2个速度的平均值。重复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进行不同时期血栓不同深度的VTQ值分析,找出不同时期血栓的相关性。结果:1、从整体趋势中可以看出,无论什么时期体外血栓其溶栓率在不同处理因素中从低至高分布为对照组,尿激酶组,尿激酶加微泡组,尿激酶加超声组。尿激酶加超声组溶栓效果最好。从时间的趋势上分析,7天以内的血栓溶栓效果较为理想,溶栓率在50%左右,超过7天血栓溶栓效果差,14天血栓及21天血栓的溶栓率仅在30%以下。血栓的栓龄与溶栓率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尿激酶组-0.769,尿激酶加超声组-0.706,尿激酶加微泡组-0.800及对照组-0.231。镜下观察血栓结构,未经处理的血栓红细胞分布均匀,纤维网架结构紧密。而经超声照射后的血栓内见裂隙及空泡,周边带纤维网架结构疏松,红细胞间隔增大,血栓内部结构破坏。2、彩色多普勒及X-线血管造影显示经治疗后于血栓段血管内可见不同程度的血流通过。治疗后不同时期血栓应用不同的处理方法,血流再通分级不同。1天栓龄的血栓,尿激酶组、尿激酶加超声及微泡组再通分级相同,均为100%。随着血栓形成时间的延长,尿激酶组,尿激酶加超声及微泡组血流再通分级均增加,由Ⅰ级逐渐到Ⅳ级。不同处理组血栓栓龄与再通分级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尿激酶组0.939,尿激酶加超声及微泡组0.949。1天血栓尿激酶组与尿激酶加超声及微泡组的再通分级相同,与对照组比较P=0.025,3天血栓再通分级对照组与尿激酶组、尿激酶加超声及微泡组相比,分别为P=0.003,P=0.001,7天血栓再通分级对照组与尿激酶组、尿激酶加超声及微泡组相比,分别为P=0.013,P=0.005,14天血栓、21天血栓再通分级组间比较,分别为P=0.264,P=1。3、应用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测量不同时期血栓的VTQ值,3天及3天以内的血栓(1组)的VTQ高于4天-2周的血栓(2组)及大于2周的血栓(3组)的VTQ。各组组内比较不同深度的VTQ值,1组中深度小于3cm处与平均深度处的VTQ值无明显差别。2组及3组中各深度的VTQ值均无明显差别。随着血栓形成时期的增加,VTQ值减低,两者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在各深度分别为:深度小于3cm处0.53,深度大于3cm处0.38,平均深度0.56。结论:1、在体外环境下超声介导尿激酶可明显增加血栓的溶栓率,单独应用微泡介导尿激酶增加体外血栓的溶栓效果不如应用超声波。2、超声联合微泡造影剂与尿激酶共同应用,具有一定的溶栓效应,可以起协同作用,减少尿激酶的用量,并可降低由溶栓带来的并发症,在溶解血栓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3、急性血栓溶栓效果好,慢性血栓溶栓效果差。血栓形成超过21天再进行常规药物溶栓,达不到理想的溶栓效果,反而增加副作用的风险率。4、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可准确测量血栓的弹性,对血栓的弹性进行量化分析,从而对血栓的硬度进行间接的评估。5、随着血栓形成时期的增加,血栓的弹性减低,血栓的硬度增加。血栓弹性的测量,不同深度的弹性值有所不同,故在测量时应取不同深度多次测量,求其平均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期刊2018-09-01)

超声溶栓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持续监测下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试验组(46例,TCD持续监测下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一年零九个月后,对全部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比较治疗前后NIHSS评分、血管再通情况和治疗前后生活能力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的NIHSS评分均降低,且试验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均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 <0. 05,符合统计学差异评估标准;试验组24 h再通率(90. 24%)显着高于照组(73. 17%),P <0. 05,符合统计学差异评估标准。结论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治疗中,TCD持续监测下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利于患者病情恢复,提高再通率,促使日常生活能力恢复,值得借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超声溶栓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1].陈昶宇,叶鸣,周鸿,刘莹,刘飞.超声引导下置管溶栓联合高压球囊治疗动静脉内瘘急性闭塞的价值分析[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9

[2].牛建伟.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持续监测下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评价[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9

[3].姜楠,谭团团,高顺记,周桢,周青.低强度聚焦超声联合全氟戊烷相变纳米粒治疗冠状动脉血栓栓塞的体外溶栓效率及安全性研究[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9

[4].付宪伟,焦兴强,姜淑芹,李梅.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及溶栓治疗效果评价应用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

[5].胡知峰.超声引导下AngioJet联合置管溶栓顺行治疗急性和亚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皖南医学院.2019

[6].庞文冲,谭茜茜,陈志强,朱义红.经颅多普勒超声持续监测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高龄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

[7].孙永奇,叶琳琳,杨慧,郑永慧.多普勒超声对脑梗死rt-PA溶栓患者治疗效果的诊断价值分析[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9

[8].胡知峰,殷世武,倪才方,潘升权,项廷淼.超声引导下AngioJet联合置管溶栓顺行治疗急性和亚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J].重庆医学.2019

[9].童文静,邱俊芬,周余旺,薛格,宁挺.超声诊断肺动脉栓塞及评估溶栓治疗疗效的研究[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9

[10].王芳芳.诊断超声、微泡造影剂和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在血栓溶栓治疗和诊断中的应用[D].中国医科大学.2018

标签:;  ;  ;  ;  ;  

超声溶栓治疗论文-陈昶宇,叶鸣,周鸿,刘莹,刘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