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异戊二烯烃论文-张春明,杨禄

类异戊二烯烃论文-张春明,杨禄

导读:本文包含了类异戊二烯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芳基类异戊二烯烃,命名

类异戊二烯烃论文文献综述

张春明,杨禄[1](2013)在《芳基类异戊二烯烃类化合物的命名》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类胡萝卜素的IUPAC命名规则及其常用的习惯命名,对地质体中典型的芳基类异戊二烯烃类化合物的命名进行了说明。(本文来源于《地球化学》期刊2013年04期)

张永东,孙永革,谢柳娟,蒋爱珠,柴平霞[2](2011)在《柴达木盆地西部新生代盐湖相烃源岩中高支链类异戊二烯烃(C_(25)HBI)的检出及其地质地球化学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发育于盐湖相环境的柴达木盆地西部第叁系渐新统下干柴沟组是该盆地西部地区的主力烃源岩层.在该组上段沉积有机质中检出了硅藻的特征性生物标志化合物——含25个碳原子的高支链类异戊二烯烃(C25HBI),该化合物的检出对于揭示区域沉积有机质发育的生物地球化学背景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下干柴沟组上段烃源岩中的C25HBI碳同位素值介于-18‰到-20‰之间,为典型硅藻生源特征.由于沉积环境中硅藻生长在大量消耗水体溶解CO2的同时,必须利用无机碳酸盐碳才能维持其快速繁殖,硅藻勃发代表了水体环境富营养、高生产率特征,因此富重碳同位素C25HBI在沉积有机质中的检出有可能成为该地区优质烃源层发育的标志之一.同时,由于硅藻发育环境水体溶解CO2处于胁迫状态,将导致沉积有机质总体以富集13C为特征,可能是造成该地区第叁系沉积有机质碳同位素偏重的原因之一.作为该套烃源岩沉积有机质的生源之一,硅藻生源高碳数正构烷烃(>n-C25)具有无碳优势分布的特点,使得该地区高碳数正构烷烃的生源和成因复杂化,在烃源岩有机质评价时应引起重视.(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2011年13期)

霍秋立,李振广,曾花森,付丽[3](2010)在《松辽盆地北部晚白垩系青一段源岩中芳基类异戊二烯烃的检出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松辽盆地晚白垩系青一段优质源岩中检测出了芳基类异戊二烯烃化合物,该类化合物以低碳数为主,主要分布在C13~C23之间,最高含量可占芳烃馏份的30%以上。该类化合物的检出以及根据饱和烃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分析,认为青一段源岩沉积时期水体具有盐度分层,湖底为微咸—半咸化、强还原的、富硫的环境,有机质除了以藻类贡献为主外,还有绿硫菌的贡献。芳基异戊二烯化合物检出和分布反映了古松辽湖在青一段沉积时期可能存在海侵,海侵方向从盆地东南向西北。(本文来源于《沉积学报》期刊2010年04期)

孙永革,肖中尧,徐世平,卢鸿,柴平霞[4](2004)在《塔里木盆地原油中芳基类异戊二烯烃的检出及其地质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表明,沉积有机质中芳基类异戊二烯烃化合物是光合绿硫细菌Chlorobiaceae的成岩转变产物,指示源岩形成于水体分层的强还原环境。塔里木盆地台盆区海相原油中普遍检出含量丰富的C10—C23系列芳基类异戊二烯烃化合物,原油沥青质裂解产物也显示出绿硫细菌来源的典型标志:C2—C5烷基苯系物中具有高丰度四甲基苯异常分布特征。这些特征揭示塔里木盆地台盆区海相主力油气源岩除了目前所认识的,以上升洋流模式为主导形成的中、上奥陶统台缘斜坡灰泥丘相沉积外,至少还存在一套水体分层厌氧沉积模式下发育的重要烃源岩。(本文来源于《新疆石油地质》期刊2004年02期)

王睿勇,周文,戴俊彪,吴庆余,盛国英[5](1999)在《盐藻热模拟产物中长链类异戊二烯烃的检出》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自然条件下培养获得的盐藻样品的热模拟成烃研究 ,首次从藻类生物的热模拟产物中发现了含量丰富的长链规则类异戊二烯烃 .特别是检出了高含量 2 ,6 ,10 ,14 ,18 五甲基二十烷 ,表明高盐环境中的规则iC2 5 有可能来源于特殊的嗜盐藻类 ,从而为沉积物中发现的长链规则类异戊二烯烃的母质来源及古环境判识提供新的参考证据(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1999年11期)

李景贵,范璞,崔明中,李振西[6](1995)在《青海湖沉积物支链和环烷烃组分中C_(20),C_(25)和C_(30)高度支链类异戊二烯烯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青海湖不同盐度的四孔近代沉积物岩芯(Q-16A,QH,QE和QG)(图1)抽提物支链和环烷烃组分中检出了非常丰富的C20,C25和C30高度支链类异戊二烯烯烃(highlybranchedisoprenoidalkenes),简称HBI烯烃。这是在我国近代湖泊沉积物发现这类化合物的首次详细报导。由于C20,C25和C30HBI烯烃比正构烷烃具有较强的抵抗生物降解的能力(RobsonandRowland,1988b),因此,它们广泛分布于各种近代环境中,如湖泊、海洋和高盐环境的近代沉积物中(RowlandandRobson,1990)。并且,具有1~6个双键的C20,C25和C30烯烃经常是现代沉积物中丰富的烃类。最近在印度洋现代沉积物中又发现了一个新的具有7个双键的C35HBI烯烃(Hoefsetal,1995)。全饱和的C20(I,附图)、C25(Ⅱ,附图)和C30(Ⅲ,附图)HBI烷烃已通过标样的合成确切地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在青海湖QG孔(尕海,咸水)和QE孔(耳海,淡水)抽提物中发现了C20单烯(1号峰,图2a)。C25烯烃(2号峰,图2a、2b)和C30烯烃(主要是3号和8号峰,图2a、2b)存在?(本文来源于《沉积学报》期刊1995年04期)

王丕新,金鹰泰,裴奉奎,景凤英,孙玉芳[7](1994)在《镧系金属化合物催化苯乙烯和双烯烃的共聚──苯乙烯和异戊二烯共聚合制备高顺式-1,4嵌段共聚物》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稀土催化体系Nd(F_3CO_2)_3-BrC_5H_(11)-R_mAlH_(3-m)(Nd-Br-Al),以甲苯为溶剂,在50℃恒温水浴中进行苯乙烯(St)和异戊二烯(Ip)共聚合。结果表明,由Al(Oct)-3组成的催化体系可制备以顺式-1,4结构为主的共聚物;在后者组成的催化体系中,当Al/Nd=5(摩尔比,下同),Br/Nd=5时,聚合活性最高。经IR,NMR检测表征了共聚物的微观结构。同时,用π-烯丙基型配位机理和返扣配位机理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定性解释。(本文来源于《合成橡胶工业》期刊1994年04期)

李凤富,金鹰泰,裴奉奎,王佛松[8](1994)在《π-烯丙基稀土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其催化烯烃聚合反应机理的研究 Ⅲ.LiLn(π-C_3H_5)_4·nD催化异戊二烯和苯乙烯均聚合反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LiLn(π-C_3H_5)_4·nD(Ln=La、Tb,n=3;Ln=Ce、Pr、Nd、Sm、Gd、Er,n=2;Ln=Y、Dy,n=2.5;D为二氧六环)催化异戊二烯和苯乙烯的均聚合反应.其中,钇配合物的催化活性为最高.聚异戊二烯顺式-1,4链节含量在43-81%.聚合体系内少量给电子体的加入使聚合物中3,4-链节含量高达84%.所得聚苯乙烯为无规结构.(本文来源于《高分子学报》期刊1994年03期)

李凤富,金鹰泰,裴奉奎,张喜田,王佛松[9](1991)在《π-烯丙基稀土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其催化烯烃聚合反应机理的研究——Ⅱ.LiY(π-C_3H_5)_4·2.5D催化异戊二烯聚合反应机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稀土配位共轭双烯烃聚合反应机理的研究中,一般认为按π-烯丙基机理进行,但迄今为止尚缺乏足够的实验证据。我们曾用~1H-NMR、一维~(13)C-NMR和二维~(13)C-NMR系统地研究了(CF_3COO)_2LnCl·EtoH-(i-Bu)_2AIH-共轭双烯烃(Ln=La、Pr、Nd、Sm、Tb、Ho、Sc和Y)均相聚合体系的聚合机理,提出了η~4-共轭双烯(顺式-反式-)和η~3-烯丙基(同式-对式-)机理。但由于广烯丙基稀土配合物稳定性差,难于合成,加之聚合体系中很难直接分离出π-烯丙基稀土配合物活性体,为此,至今尚未能用模型π-烯丙基稀土配合物对上述机理进行研究。我们已合成一系列π-烯丙基稀土配合物LiLn(本文来源于《高分子学报》期刊1991年05期)

嵇显忠,逄束芬,孙涛,单成基,杨继华[10](1991)在《稀土-其它过渡金属混合催化剂用于共轭双烯烃的聚合——Ⅳ.(NdCl_3+FeCl_3)·nphen-HAI(i-Bu)_2体系对异戊二烯的聚合》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报道由(NdCl_3+FeCl_3)·nphen-HAl(i-Bu)_2催化体系引发异戊二烯聚合的结果。在适当Nd/Pe比下,该体系对异戊二烯聚合的活性可超过单一钕或铁催化剂的活性,同时随催化剂中钕和铁含量的不同,所得产物的微观结构变化很大,当体系中钕含量由100%→0时,产物的顺-1,4结构含量由94.4%→22.1%,而3,4结构含量由5.6%→77.9%。Al/M(N=Nd+Fe)比、单体浓度和聚合温度不仅对聚合活性有影响,对产物的微观结构影响也较大。事实表明,该聚合体系中存在着两种过渡金属(Nd和Fe)活性中心,它们按各自的机理进行异戊二烯的聚合。(本文来源于《高分子学报》期刊1991年02期)

类异戊二烯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发育于盐湖相环境的柴达木盆地西部第叁系渐新统下干柴沟组是该盆地西部地区的主力烃源岩层.在该组上段沉积有机质中检出了硅藻的特征性生物标志化合物——含25个碳原子的高支链类异戊二烯烃(C25HBI),该化合物的检出对于揭示区域沉积有机质发育的生物地球化学背景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下干柴沟组上段烃源岩中的C25HBI碳同位素值介于-18‰到-20‰之间,为典型硅藻生源特征.由于沉积环境中硅藻生长在大量消耗水体溶解CO2的同时,必须利用无机碳酸盐碳才能维持其快速繁殖,硅藻勃发代表了水体环境富营养、高生产率特征,因此富重碳同位素C25HBI在沉积有机质中的检出有可能成为该地区优质烃源层发育的标志之一.同时,由于硅藻发育环境水体溶解CO2处于胁迫状态,将导致沉积有机质总体以富集13C为特征,可能是造成该地区第叁系沉积有机质碳同位素偏重的原因之一.作为该套烃源岩沉积有机质的生源之一,硅藻生源高碳数正构烷烃(>n-C25)具有无碳优势分布的特点,使得该地区高碳数正构烷烃的生源和成因复杂化,在烃源岩有机质评价时应引起重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类异戊二烯烃论文参考文献

[1].张春明,杨禄.芳基类异戊二烯烃类化合物的命名[J].地球化学.2013

[2].张永东,孙永革,谢柳娟,蒋爱珠,柴平霞.柴达木盆地西部新生代盐湖相烃源岩中高支链类异戊二烯烃(C_(25)HBI)的检出及其地质地球化学意义[J].科学通报.2011

[3].霍秋立,李振广,曾花森,付丽.松辽盆地北部晚白垩系青一段源岩中芳基类异戊二烯烃的检出及意义[J].沉积学报.2010

[4].孙永革,肖中尧,徐世平,卢鸿,柴平霞.塔里木盆地原油中芳基类异戊二烯烃的检出及其地质意义[J].新疆石油地质.2004

[5].王睿勇,周文,戴俊彪,吴庆余,盛国英.盐藻热模拟产物中长链类异戊二烯烃的检出[J].科学通报.1999

[6].李景贵,范璞,崔明中,李振西.青海湖沉积物支链和环烷烃组分中C_(20),C_(25)和C_(30)高度支链类异戊二烯烯烃[J].沉积学报.1995

[7].王丕新,金鹰泰,裴奉奎,景凤英,孙玉芳.镧系金属化合物催化苯乙烯和双烯烃的共聚──苯乙烯和异戊二烯共聚合制备高顺式-1,4嵌段共聚物[J].合成橡胶工业.1994

[8].李凤富,金鹰泰,裴奉奎,王佛松.π-烯丙基稀土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其催化烯烃聚合反应机理的研究 Ⅲ.LiLn(π-C_3H_5)_4·nD催化异戊二烯和苯乙烯均聚合反应的研究[J].高分子学报.1994

[9].李凤富,金鹰泰,裴奉奎,张喜田,王佛松.π-烯丙基稀土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其催化烯烃聚合反应机理的研究——Ⅱ.LiY(π-C_3H_5)_4·2.5D催化异戊二烯聚合反应机理的研究[J].高分子学报.1991

[10].嵇显忠,逄束芬,孙涛,单成基,杨继华.稀土-其它过渡金属混合催化剂用于共轭双烯烃的聚合——Ⅳ.(NdCl_3+FeCl_3)·nphen-HAI(i-Bu)_2体系对异戊二烯的聚合[J].高分子学报.1991

标签:;  ;  

类异戊二烯烃论文-张春明,杨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