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非绝热近似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绝热消除法,非绝热消除法,奇异扰动法,马尔科夫近似法
非绝热近似论文文献综述
雷文琴[1](2016)在《非绝热近似下的多光子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一些物理系统中,存在着能量或时间尺度上有很大差异的情况。针对这类系统中所要讨论的问题,研究者对该系统的低能量部分采取了一种近似而有效的描述方法,绝热消除法就是量子光学中对此类问题所普遍采用的标准方法。但是,量子光学中的热消除法往往要求系统的有效哈密顿量具有厄米性、非相关态比较稳定等条件。对于不满足上述条件的系统,人们采用了一些非绝热消除法,如马尔科夫近似法、奇异扰动法等方法来进行研究。本文首先简要简介了研究多光子过程的两种方法:绝热消除法与非绝热消除法;接着讨论了与外场耦合的Λ型三能级原子系统多光子过程的精确解法,再介绍了奇异扰动法的主要思路与过程,然后详尽地推导了一个具有Λ型三能级的原子系统中线性、非厄米有效哈密顿量的二级与四级哈密顿量;接下来利用该三能级系统的二级与四级哈密顿量,计算了原子处于基态和激发态的粒子布居数随时间的演化,并将用奇异扰动法计算的结果与精确解进行了比较,发现利用奇异扰动法计算的结果与精确解具有很好的近似程度;论文还将奇异扰动法推广到两个Λ型三能级的全同性原子系统,计算了原子处于基态和靶态的粒子布居数随时间的演化,并将结果与马尔科夫近似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发现这两种方法具有较好的近似程度。(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6-05-01)
兰峥岗,邵久书[2](2012)在《多原子体系非绝热动力学的近似理论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非绝热动力学普遍存在于光物理和光化学过程中。描述非绝热跃迁需要处理电子-原子核间的相互耦合运动。由于计算量随体系尺度增大剧烈增长,准确的量子动力学计算目前只适用于描述小分子体系。为了研究多原子分子体系的非绝热过程,近年来发展了一些基于量子-经典动力学近似方法。本文将对典型的这类方法包括经典Ehrenfest方法、面跳跃方法、基于Wigner表示的混合量子-经典方法进行简要的介绍,并讨论如何将量子-经典动力学方法与电子结构从头算手段相结合,模拟非绝热过程。重点阐明各种方法的基本思想和优缺点,并对该领域的发展进行展望。(本文来源于《化学进展》期刊2012年06期)
钟知敏,谢璎,卢翠萍,江逢霖[3](1996)在《氧在银表面吸附的非绝热近似动态学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用非绝热近似含时薛定格方程对O2在Ag(110)表面上的吸附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较低温度时,主要呈现氧的分子态吸附,氧处于电荷转移状态O2-;较高温度时,主要呈现氧的原子态吸附,吸附过程可能经历电荷转移状态O2-;氧分子的振动激发,有利于分子态吸附,但对原子态吸附无影响.(本文来源于《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96年03期)
朱公先[4](1990)在《用非绝热近似下的自组织理论探讨非线性光学中谐波的产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论证了非线性光学中谐波的产生问题。我们指出,如应用H.Haken的自组织理论来分析不是很恰当的,而应用不久前我们提出的非绝热近似下的自组织理论来研究较为妥善。(本文来源于《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90年06期)
蔡政亭,居冠之,邓从豪[5](1985)在《H+H_2(v=0,1)→H_2(v′)+H反应截面的电子非绝热叁维量子散射近似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把电子非绝热一维量子散射反应几率和叁维量子散射反应截面的近似公式结合起来,对于反应物分子(H_2)不同的量子振动态(v=0,1)分别计算了H+H_2(v=0)→H_2(v′=0,1)+H和H+H_2(v=1)→H_2(v′=0,1)+H的平均反应截面。和,并同文献上用电子绝热理论计算的结果作了比较,表明对这类中性原予-分子反应碰撞的过程,特别是当反应物分子处于振动激发态时,电子非绝热效应是存在的。(本文来源于《物理化学学报》期刊1985年02期)
非绝热近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非绝热动力学普遍存在于光物理和光化学过程中。描述非绝热跃迁需要处理电子-原子核间的相互耦合运动。由于计算量随体系尺度增大剧烈增长,准确的量子动力学计算目前只适用于描述小分子体系。为了研究多原子分子体系的非绝热过程,近年来发展了一些基于量子-经典动力学近似方法。本文将对典型的这类方法包括经典Ehrenfest方法、面跳跃方法、基于Wigner表示的混合量子-经典方法进行简要的介绍,并讨论如何将量子-经典动力学方法与电子结构从头算手段相结合,模拟非绝热过程。重点阐明各种方法的基本思想和优缺点,并对该领域的发展进行展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绝热近似论文参考文献
[1].雷文琴.非绝热近似下的多光子过程[D].华中师范大学.2016
[2].兰峥岗,邵久书.多原子体系非绝热动力学的近似理论方法[J].化学进展.2012
[3].钟知敏,谢璎,卢翠萍,江逢霖.氧在银表面吸附的非绝热近似动态学计算[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
[4].朱公先.用非绝热近似下的自组织理论探讨非线性光学中谐波的产生[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
[5].蔡政亭,居冠之,邓从豪.H+H_2(v=0,1)→H_2(v′)+H反应截面的电子非绝热叁维量子散射近似计算[J].物理化学学报.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