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工作模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振动台,基础激励,工作模态分析,固有频率
工作模态论文文献综述
杭超,燕群[1](2019)在《基于振动台基础激励的叶片工作模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发动机叶片进行模态分析可以为其高周疲劳设计提供数据支撑,有效避免叶片在实际工作中的共振。本文基于工作模态分析理论,搭建叶片工作模态分析试验系统。采用振动台对叶片进行基础激励,同时测量叶片表面的振动响应,计算测点与参考点之间的互功率谱,然后用最小二乘复频域法进行拟合,得到叶片的模态参数(包括固有频率、振型和阻尼比)。最后讨论了不同参考点对工作模态结果的影响,给出了参考点选取的合理建议。(本文来源于《实验力学》期刊2019年06期)
宋伟,邓雪飞,王肖,徐茂林,谭德力[2](2019)在《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多模态MRI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与胶质母细胞瘤鉴别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多模态MRI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和胶质母细胞瘤(GBM)的鉴别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0例PCNSL和25例GBM患者资料。患者术前均行扩散加权成像(DW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成像(DSC-PWI),测肿瘤平均表观扩散系数值(ADC_(mean))、磁敏感信号强度(ITSS)分级、脑血容量平均值比值(rCBV_(mean))。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者多模态MRI参量差异;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各参量诊断效能,获取最佳阈值、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等指标;用Z检验比较各参量间ROC曲线下面积(AUC)差异。结果 PCNSL组ADC_(mean)平均值(0.64±0.09)×10~(-3)mm~2/s,ITSS平均值(0.75±0.64)级,rCBV_(mean)平均值1.67±0.77;GBM组ADC_(mean)平均值(0.86±0.16)×10~(-3)mm~2/s,ITSS平均值(2.56±0.58)级,rCBV_(mean)平均值3.53±0.82;各参量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01)。ROC提示ADC_(mean)最佳阈值0.84×10~(-3)mm~2/s,AUC 0.902,敏感度100%,特异度72%,准确率72%;ITSS最佳阈值1级,AUC 0.967,敏感度90%,特异度96%,准确率86%;rCBV_(mean)最佳阈值2.69,AUC 0.942,敏感度95%,特异度92%,准确率87%;ADC_(mean)与ITSS分级及rCBV_(mean)联合诊断效能最优(AUC 0.996,敏感度100%,特异度96%,准确率96%),其AUC与ADC_(mean)间有差异(P=0.038),与双参量及其他单参量间无差异;双参量AUC与单参量相比,仅ADC_(mean)+ITSS、ITSS+rCBV_(mean)与ADC_(mean)(P=0.037、0.038)间有差异;双参量间AUC无差异。结论基于平扫的DWI和SWI联合对PCNSL与GBM鉴别能力与多模态MRI联合相似,且优于单模态MRI,有较高临床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临床放射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孙倩,颜王吉,任伟新[3](2019)在《基于响应功率谱传递比的桥梁结构工作模态参数识别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基于振动传递比函数的工作模态分析方法能够在任一荷载工况下识别结构模态参数,引入参考响应思路,构建响应功率谱传递比(Power Spectral Density Transmissibility, PSDT)函数。首先利用比例函数的极限定理,揭示PSDT在系统极点处的重要特性,进而根据这一特性建立PSDT驱动的峰值法;同时为解决传统传递比方法无法识别结构阻尼的问题,建立基于PSDT驱动的最小二乘复频域法(LSCF),通过参数化拟合思路识别频率、振型和阻尼比,并运用稳定图辅助剔除虚假模态。通过10层剪切型框架结构数值算例,对比研究外部激励性质对PSDT法及传统频域法(峰值法、频域分解法)识别结果的影响。最后,运用PSDT法对环境激励下的人行桥进行工作模态分析,并与传统响应传递比方法及随机子空间法(SSI)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工况下不同参考响应的PSDT函数在系统极点与外部激励性质无关,且等价于振型比值;PSDT法相比于传统频域法对外部激励具有更为良好的鲁棒性,能够降低识别谐波激励引起的虚假模态的风险;不同于传统响应传递比方法,在任一工况下基于PSDT法能够识别人行桥的包括阻尼比在内的工作模态参数,并产生更为清晰的峰值和稳定图,具有更好的可操作性;该方法识别结果与SSI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其在任一荷载工况下分析实际桥梁结构工作模态特性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公路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鄂林仲阳,杜强,王玉军,罗昭宇,魏晓贞[4](2019)在《振动-离心复合下土工离心机的工作模态试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获得离心机静止及不同运行状态下的动态特性。方法通过离心机常规模态试验,采用SIMO识别方法,利用力锤产生瞬态激励,计算出激励点与响应点之间的频响函数,通过模态拟合,得到结构的模态参数(频率、阻尼和振型)。进行离心机工作模态试验,测量结构响应并经放大变换,选择2个以上参考点进行互谱分析,获得工作模态参数。结果离心机静止时前两阶模态为绕y轴和绕x轴偏摆,频率分别为3.23、9.94 Hz,本身一阶弯曲频率为11.17 Hz。不同转动加速度下,离心机一阶工作频率为转动频率;二阶工作模态振型为绕y轴偏摆,频率随着转速的升高而增大。结论通过模态试验分析,获得了该离心机静止及不同运行状态下的模态参数,可为有限元模型修正、结构设计及优化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装备环境工程》期刊2019年10期)
刘蕴,刘全兴,殷鸣,殷国富[5](2019)在《基于半互功率谱密度及响应面法的干气密封系统工作模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干气密封装置的动态特性会直接影响密封的可靠性,针对具有复杂结构的干气密封装置,实现对其工作模态的研究。基于多参考点最小二乘复频域法(PolyLSCF),分别采用互功率谱函数(Cross Power Spectra)和半互功率谱密度函数(Cross Half PSD)实现对装置系统的工况模态分析及识别,并通过数学指标:模态置信度(MAC)、平均相位偏差(MPD)、模态相位线性度(MPC)、模态复杂性(MOV)以及模态指示函数(MIF)对两个函数的模态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半互功率谱密度函数的模态分析结果好于互功率谱函数,半互功率谱密度函数更适用于此类复杂结构系统的工作模态分析;不同操作条件下的模态结果表明:转速对于系统模态的影响大于介质压力;同时建立了一种基于响应面方法的时变模态参数识别模型,以不同的操作条件(介质压力与转速)、方向和模态阶数为响应面变量,通过Box-Behnken试验设计选取合适的变量样本点,建立系统模态参数的完整二次多项式工作模态响应面模型并验证了其有效性,为实现时变模态的辨识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9年19期)
李启行,褚福磊[6](2019)在《环境激励下的旋转机械工作模态参数辨识》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高速透平机械向大跨度、柔性结构方向发展,转子-轴承系统的稳定性将面临着严峻考验。在出厂测试阶段,确保机组转子系统具有足够稳定性裕度是降低生产现场机组发生失稳故障风险的重要手段。采用适用于随机平稳环境激励下的随机子空间法,对机组的模态参数进行辨识,可规避在转子非驱动端增设电磁激振器的传统测试方法。通过分析转子振型进动方向,区分一阶正反进动的模态参数。结合3-σ统计聚类算法,剔除非稳定的噪声或物理极点,形成了区分转子系统的正反进动的稳态图。数值仿真表明,随机子空间法可以有效地辨识系统的模态参数,利用旋转机械的振型进动方向分析方法可以区分正反进动。此外,通过传统扫频激励模态参数辨识试验,验证了随机子空间方法的辨识精度和工程测试可行性。研究结果可为透平机组的稳定性测试提供技术和理论支撑。(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9期)
薛占璞[7](2019)在《矿用挖掘式装载机工作机构模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矿用挖掘式装载机工作机构振动问题,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叁维结构模型,进行振动特性分析,得到模态振型图。结果表明,挖掘式装载机工作机构的前八阶非零模态振型图满足力学性能要求,符合动力学变化规律。该结果为挖掘式装载机的正常运行提供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内燃机与配件》期刊2019年18期)
李星占,岳晓斌,黄文,董兴建,彭志科[8](2019)在《振动响应传递率及其工作模态分析方法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振动响应传递率的工作模态分析方法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类新的频域工作模态分析方法。由于振动响应传递率独特的动力学特性,该类方法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从以下叁个方面对振动响应传递率及其工作模态分析方法进行综述:振动传递率的概念、振动传递率的估计方法和基于振动传递率的工作模态辨识方法。在对各种辨识方法原理介绍的基础上,分析其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结合多自由度系统模型,采用四种具有代表性的辨识方法对不同激励情况下的工作模态进行辨识,并对辨识结果以及方法的局限性进行了分析比较。(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9年18期)
林丽君,刘蕴,刘全兴,殷国富[9](2019)在《螺旋槽型干气密封系统轴向工作模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干气密封系统的轴向动态特性会影响密封气膜的密封特性,从而影响机械密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采用高灵敏加速度传感器和数据采集装置,设计螺旋槽型干气密封装置轴向振动测试试验,采用半互功率谱密度函数实现对干气密封装置的工作状态模态分析,分别利用平均相位偏差、模态相位线性度、模态复杂性和模态指示函数4个数学指标对模态参数辨识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半互功率谱密度函数的模态分析验证结果较好,适用于干气密封组合型装置的环境激励工作状态模态分析。(本文来源于《测控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李星占,董兴建,岳晓斌,黄文,彭志科[10](2019)在《振动响应传递率的动力学特性研究及其在工作模态分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振动响应传递率描述了多自由度系统中各自由度响应之间的关系,近年来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工作模态分析方面,获得了瞩目的应用成果。但对于振动响应传递率的动力学特性,一直缺乏完整的、系统的分析。为此,将从振动响应传递率的基础概念出发,对不同输入情况下,振动响应传递率在系统零极点的特性和对系统输入的依赖性进行解析推导分析;然后,通过数值算例对振动响应传递率的特性进行仿真验证;最后,应用振动响应传递率对非白噪声激励下梁结构的工作模态进行了辨识,表明基于振动响应传递率的工作模态分析方法能够避免虚假模态对辨识结果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9年09期)
工作模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多模态MRI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和胶质母细胞瘤(GBM)的鉴别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0例PCNSL和25例GBM患者资料。患者术前均行扩散加权成像(DW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成像(DSC-PWI),测肿瘤平均表观扩散系数值(ADC_(mean))、磁敏感信号强度(ITSS)分级、脑血容量平均值比值(rCBV_(mean))。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者多模态MRI参量差异;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各参量诊断效能,获取最佳阈值、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等指标;用Z检验比较各参量间ROC曲线下面积(AUC)差异。结果 PCNSL组ADC_(mean)平均值(0.64±0.09)×10~(-3)mm~2/s,ITSS平均值(0.75±0.64)级,rCBV_(mean)平均值1.67±0.77;GBM组ADC_(mean)平均值(0.86±0.16)×10~(-3)mm~2/s,ITSS平均值(2.56±0.58)级,rCBV_(mean)平均值3.53±0.82;各参量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01)。ROC提示ADC_(mean)最佳阈值0.84×10~(-3)mm~2/s,AUC 0.902,敏感度100%,特异度72%,准确率72%;ITSS最佳阈值1级,AUC 0.967,敏感度90%,特异度96%,准确率86%;rCBV_(mean)最佳阈值2.69,AUC 0.942,敏感度95%,特异度92%,准确率87%;ADC_(mean)与ITSS分级及rCBV_(mean)联合诊断效能最优(AUC 0.996,敏感度100%,特异度96%,准确率96%),其AUC与ADC_(mean)间有差异(P=0.038),与双参量及其他单参量间无差异;双参量AUC与单参量相比,仅ADC_(mean)+ITSS、ITSS+rCBV_(mean)与ADC_(mean)(P=0.037、0.038)间有差异;双参量间AUC无差异。结论基于平扫的DWI和SWI联合对PCNSL与GBM鉴别能力与多模态MRI联合相似,且优于单模态MRI,有较高临床实用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工作模态论文参考文献
[1].杭超,燕群.基于振动台基础激励的叶片工作模态分析[J].实验力学.2019
[2].宋伟,邓雪飞,王肖,徐茂林,谭德力.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多模态MRI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与胶质母细胞瘤鉴别诊断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9
[3].孙倩,颜王吉,任伟新.基于响应功率谱传递比的桥梁结构工作模态参数识别方法[J].中国公路学报.2019
[4].鄂林仲阳,杜强,王玉军,罗昭宇,魏晓贞.振动-离心复合下土工离心机的工作模态试验分析[J].装备环境工程.2019
[5].刘蕴,刘全兴,殷鸣,殷国富.基于半互功率谱密度及响应面法的干气密封系统工作模态分析[J].振动与冲击.2019
[6].李启行,褚福磊.环境激励下的旋转机械工作模态参数辨识[J].机械工程学报.2019
[7].薛占璞.矿用挖掘式装载机工作机构模态分析[J].内燃机与配件.2019
[8].李星占,岳晓斌,黄文,董兴建,彭志科.振动响应传递率及其工作模态分析方法综述[J].振动与冲击.2019
[9].林丽君,刘蕴,刘全兴,殷国富.螺旋槽型干气密封系统轴向工作模态研究[J].测控技术.2019
[10].李星占,董兴建,岳晓斌,黄文,彭志科.振动响应传递率的动力学特性研究及其在工作模态分析中的应用[J].振动与冲击.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