嗅阈值论文-桂根生

嗅阈值论文-桂根生

导读:本文包含了嗅阈值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挥发性有机物,嗅阈值,气味溯源

嗅阈值论文文献综述

桂根生[1](2018)在《基于嗅阈值的车内气味溯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某车型量产整车进行空气采样,检测分析了其中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基于VOCs的嗅阈值对车内气味进行了溯源研究。结果表明,该车型共检出车内VOCs79种,其中烷烃和烯烃类物质47种,芳香烃类物质13种,醇酚类物质7种,醛酮类物质4种,酯类物质5种,其他物质3种;车内重点气味物质为2-乙基己醇、2-丁基-1-辛醇、磷酸叁乙酯、己醛、1-辛烯、均叁甲基苯、环己基异硫氰酸酯、苯乙醇、苯并噻唑共9种物质。(本文来源于《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期刊2018年04期)

王亘,翟增秀,耿静,韩萌,鲁富蕾[2](2015)在《40种典型恶臭物质嗅阈值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国内外文献及对各恶臭排放单位的恶臭样品分析测试结果,选取包括硫化物、含氮化合物、苯系物、烯烃及含氧有机物在内的40种典型恶臭物质进行嗅阈值测试。按照我国恶臭污染嗅觉测试的标准方法——叁点比较式臭袋法(GB/T 14675—93)对每种物质的嗅阈值进行了测定,得到了我国典型恶臭物质嗅阈值库,并对40种物质的嗅阈值(体积分数)范围进行了高、中、低区间划分,高阈值为10~(-1)×10~(-6)~10×10~(-6),中阈值为10~(-3)×10~(-6)~10~(-2)×10~(-6),低阈值为10~(-5)×10~(-6)10~(-4)×10~(-6)。分别对40种物质进行了气味品质描述,初步分析了恶臭物质分子结构与阈值的关系,不同类物质产生的气味品质有很大差异,苯系物主要呈现芳香气味,硫化物以硫化氢为代表产生臭鸡蛋气味,含氮化合物产生刺激的氨的气味,醛类和酯类以花香型或果香型气味为主,酸类以汗臭味为主。通过实例介绍了嗅阈值在恶臭污染控制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在恶臭污染防治与控制中,选择有效去除阈稀释倍数最大的恶臭物质是一种重要的恶臭防治途径。(本文来源于《安全与环境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李佳音,包景岭,邹克华,李伟芳[3](2015)在《硫醇的嗅阈值与分子结构之间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恶臭污染物硫醇为研究对象,应用minitab软件选取两组描述符建立了两个不同的定量构效关系模型来反映硫醇的嗅阈值与分子结构之间的关系,模型一表明,分子的嗅阈值主要与巯基在分子中所处的环境有关,巯基所处的分子环境越复杂,嗅阈值越高;模型二表明,分子的嗅阈值主要与碳原子数有关,碳原子数越多,嗅阈值越小.经检验,该模型具有稳健性,计算值与实验值比较吻合,能够较好地根据硫醇的分子结构来预测其嗅阈值.对于未来研究硫醇对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具有很好的参考作用.(本文来源于《环境化学》期刊2015年02期)

李佳音,包景岭,邹克华,李伟芳[4](2014)在《硫醇的嗅阈值与分子结构之间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恶臭污染物硫醇为研究对象,应用minitab软件选取两组描述符建立了两个不同的定量构效关系模型来反映硫醇的嗅阈值与分子结构之间的关系,模型一表明,分子的嗅阈值主要与巯基在分子中所处的环境有关,巯基所处的分子环境越复杂,嗅阈值越高;模型二表明,分子的嗅阈值主要与碳原子数有关,碳原子数越多,嗅阈值越小。经检验,该模型具有稳健性,计算值与实验值比较吻合,能够较好地根据硫醇的分子结构来预测其嗅阈值。对于未来研究硫醇对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具有很好的参考作用。(本文来源于《第五届全国恶臭污染测试与控制技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4-11-26)

耿静,李伟芳,翟增秀[5](2012)在《国内外恶臭物质嗅阈值研究状况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恶臭物质嗅阈值的测定和研究概况,分析了嗅阈值测定数据中的问题和缺陷,总结了当前环境科学中应用的复合恶臭评价模型、分子结构与嗅阈值的量效关系及其发展动态。(本文来源于《恶臭污染防治研究进展——第四届全国恶臭污染测试与控制技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2-10-11)

王元刚,邹克华,耿静,卢志强[6](2009)在《嗅阈值及其恶臭污染控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嗅阈值对恶臭污染控制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文章尝试从物质嗅阈值角度探讨恶臭污染控制中的一些关键问题。(本文来源于《恶臭污染管理与防治技术进展》期刊2009-09-01)

吴广黔,姜萤[7](2007)在《浅谈嗅阈值》一文中研究指出嗅阈值是人的嗅觉器官对某种香味物质的最低检出量或能感觉到的最低浓度,是连接化验与品评的纽带。影响嗅阈值测定的主要因素有人、标样、溶剂及其环境条件。白酒香味阈值的研究将为白酒香味成分的研究和白酒工业的发展提供基础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酿酒科技》期刊2007年12期)

刚葆琪,甘卉芳[8](2002)在《工业化学物嗅阈值用作警示指标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工业化学物嗅阈值用作警示指标的可行性。方法 以文献资料为基础 ,将我国已制订容许浓度的化学物的嗅阈值归纳、列表 ,并与其最高容许浓度做比较。结果 我国已制订容许浓度的化学物中 ,4 7种已有嗅阈值的报道 ,对其有用性和局限性进行了讨论。结论 将工业化学物的嗅阈值用作警示指标是可行的 ,但它是粗糙的 ;单纯依据气味来判断可能发生的潜在危害则必须格外谨慎(本文来源于《工业卫生与职业病》期刊2002年03期)

嗅阈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结合国内外文献及对各恶臭排放单位的恶臭样品分析测试结果,选取包括硫化物、含氮化合物、苯系物、烯烃及含氧有机物在内的40种典型恶臭物质进行嗅阈值测试。按照我国恶臭污染嗅觉测试的标准方法——叁点比较式臭袋法(GB/T 14675—93)对每种物质的嗅阈值进行了测定,得到了我国典型恶臭物质嗅阈值库,并对40种物质的嗅阈值(体积分数)范围进行了高、中、低区间划分,高阈值为10~(-1)×10~(-6)~10×10~(-6),中阈值为10~(-3)×10~(-6)~10~(-2)×10~(-6),低阈值为10~(-5)×10~(-6)10~(-4)×10~(-6)。分别对40种物质进行了气味品质描述,初步分析了恶臭物质分子结构与阈值的关系,不同类物质产生的气味品质有很大差异,苯系物主要呈现芳香气味,硫化物以硫化氢为代表产生臭鸡蛋气味,含氮化合物产生刺激的氨的气味,醛类和酯类以花香型或果香型气味为主,酸类以汗臭味为主。通过实例介绍了嗅阈值在恶臭污染控制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在恶臭污染防治与控制中,选择有效去除阈稀释倍数最大的恶臭物质是一种重要的恶臭防治途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嗅阈值论文参考文献

[1].桂根生.基于嗅阈值的车内气味溯源研究[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8

[2].王亘,翟增秀,耿静,韩萌,鲁富蕾.40种典型恶臭物质嗅阈值测定[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5

[3].李佳音,包景岭,邹克华,李伟芳.硫醇的嗅阈值与分子结构之间的关系[J].环境化学.2015

[4].李佳音,包景岭,邹克华,李伟芳.硫醇的嗅阈值与分子结构之间的关系[C].第五届全国恶臭污染测试与控制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014

[5].耿静,李伟芳,翟增秀.国内外恶臭物质嗅阈值研究状况浅析[C].恶臭污染防治研究进展——第四届全国恶臭污染测试与控制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012

[6].王元刚,邹克华,耿静,卢志强.嗅阈值及其恶臭污染控制中的应用[C].恶臭污染管理与防治技术进展.2009

[7].吴广黔,姜萤.浅谈嗅阈值[J].酿酒科技.2007

[8].刚葆琪,甘卉芳.工业化学物嗅阈值用作警示指标的探讨[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02

标签:;  ;  ;  

嗅阈值论文-桂根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