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者文化感知论文-陈静

旅游者文化感知论文-陈静

导读:本文包含了旅游者文化感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目的地,跨文化旅游,文化旅游者,感知差异

旅游者文化感知论文文献综述

陈静[1](2019)在《跨文化旅游者的目的地感知差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跨文化旅游行为越来越普遍,但由于旅游者在旅游前后对目的地的感知存在差异,所以跨文化旅游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这与旅游者个体差异、文化背景、价值取向等问题有很大关系,因此需要旅游者、目的地和客源地之间进行自我改善与完善,共同消除目的地感知差异。(本文来源于《旅游纵览(下半月)》期刊2019年01期)

陈瑞霞,周志民[2](2018)在《文化旅游真实性感知对旅游者忠诚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旅游者幸福感的中介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往研究在文化旅游真实性感知对旅游者忠诚的影响问题上,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在存在主义真实性对旅游者忠诚的影响上存在较大分歧,内在机制尚不清晰。文章以幸福感的两个维度——享乐幸福感和实现幸福感为中介,研究文化旅游真实性感知的两种类型——客体相关真实性和存在主义真实性对旅游者忠诚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客体相关真实性对旅游者忠诚的影响被享乐幸福感和实现幸福感部分中介;存在主义真实性对旅游者忠诚的影响被享乐幸福感和实现幸福感完全中介。文章以幸福感为中介,丰富了文化旅游真实性感知对旅游者忠诚的影响机制研究,同时从享乐幸福感和实现幸福感入手,扩展了旅游者幸福感研究方向,为旅游目的地忠诚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来源于《商业经济与管理》期刊2018年01期)

谭燕娟[3](2016)在《南岳古镇文化景观基因识别与旅游者感知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南岳古镇是我国南方宗教圣地和中华求福祈寿之地,一直以来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寿岳”。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做了一定把握,辨析相关概念,这些理论研究奠定了本文的基础;其次,通过实地考察等对南岳古镇的地脉和文脉进行梳理,并对其构成和特征作了整体分析;然后运用景观基因理论,对南岳古镇的景观基因进行识别,提取出南岳古镇的主体基因和附着基因:进而尝试着建立南岳古镇景观基因指标体系,构建旅游资源客体和旅游主体的桥梁,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旅游者感知进行评价,最后根据评价结果对南岳古镇的旅游开发与规划提供可行性的对策与建议。全文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对研究背景、意义、方法、内容及有关研究综述和技术路线进行详细阐述。第二章主要对本文所涉及的概念进行论述和界定,分析景观、景观基因理论及旅游感知理论,为下文研究的开展做铺垫。第叁章概述南岳古镇景观特征,从点、线、面叁个方向解析南岳古镇景观特征。基于第叁章的研究,第四章探析了南岳古镇景观基因的识别,对主要的景观基因进行了提取,并作了深层次的分析。第五章结合模糊数学方法开展游客对南岳古镇景观基因旅游感知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解析,且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应对策略。第六章对本文的研究结论和价值进行了论述,对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论述。研究表明:(1)南岳古镇景观资源众多,品种丰富,但特色不明显;(2)南岳古镇景观基因是由寿文化景观基因、佛文化景观基因、道文化景观基因、儒文化景观基因、茶文化景观基因和抗战文化景观基因组成,主体基因是寿文化景观基因和“佛-道-儒”文化景观基因,附着基因是茶文化景观基因和抗战文化景观基因;(3)运用模糊数学方法开展旅游感知评价研究,能有效的解决感知者对感知对象的感知模糊问题;(4)游客对福寿文化景观基因的感知程度最高,佛道儒等宗教文化景观基因的感知程度次之,对茶文化景观基因和对抗战文化景观基因的感知较低,其中茶文化景观基因感知程度略高于抗战文化景观基因;(5)可以采取凸显福寿文化景观基因、提质佛道儒宗教文化景观基因、融合茶文化景观基因、延展抗战文化景观基因的办法提质南岳古镇的旅游发展现状。(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6-03-17)

白以娟[4](2016)在《旅游者感知视域下的青山沟满族文化传播场域变迁与建设》一文中研究指出青山沟旅游目的地的东道主,在推进满族文化旅游事业的过程中,构建并发展了满族文化传播场域。这种发展在旅游者看来,体现在满族文化传播场域空间的不断延伸、惯习的不断变化和资本的不断转化等方面。这些变化是由满族文化传播场域内部资本运作引起的,也受文化旅游等外部因素的冲击。应该寻找包括旅游资本在内的资本动力,推动青山沟满族文化传播场域的高层次变迁,以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前来旅游,并以此促进满族文化的传播。(本文来源于《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1期)

于杰[5](2015)在《旅游者行为、感知意向与文化旅游开发:以广州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追求物质文化的同时也越来越注重文化精神价值的满足。伴随着人们这类需求的增长,文化旅游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广州,作为一座拥有悠久文化底蕴的城市,各种文化在这里汇集。本研究运用回归分析、T检验等实证分析方法,研究广州文化旅游者的行为特征,旅游者对广州文化景观的感知意等,为广州文化旅游发展提出了建议并给出相关的政策含义。(本文来源于《商场现代化》期刊2015年Z1期)

白稚萍[6](2015)在《文化名楼景区感知形象对旅游者忠诚度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化名楼拥有浓厚的文化品位和人文情怀,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随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发展,文化名楼拥有越来越多的爱好者与追随者。但其所呈现出来的形象却并没有被旅游者所感知所接受。然而,在旅游决策和旅游行为理论中,旅游感知形象是影响旅游者做出目的地选择和再一次重游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从文化名楼的感知形象出发,研究其对旅游者忠诚度的影响,希冀能够在实践中给文化名楼管理者及相关工作人员提供管理决策和科学营销依据。本文运用案例研究方法,采用SPSS22.0统计分析工具,利用相关分析,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等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围绕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技术路线及框架和研究方法等几方面展开;第二章文献综述,从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目前旅游景区感知形象对旅游者忠诚度的影响,提出本文的研究创新点;第叁章研究设计,首先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然后阐述本文问卷设计中变量的选取,并作试调研分析,提出研究假设;第四章实证分析,以岳阳楼的景区为例,对搜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文化名楼景区感知形象维度,验证研究假设;第五章研究结论与建议,主要得出本文的研究结果,并给旅游规划者和旅游经营管理者提出相关建议,指出研究局限及对未来展望。本文主要结论有:文化名楼景区感知形象可以分为五个维度:景区景观自然特色、景区接待服务与管理、基础设施建设与服务文化环境和城市印象;文化名楼景区感知形象与旅游者忠诚度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不同人口学特征的旅游者对文化名楼的感知形象有差异。依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关建议:①深度挖掘名楼景区文化内涵;②构建自然与人文协调发展,景区内外环境和谐统一的氛围;③树立与维护和文化名楼相统一的城市印象;④加强景区员工服务意识;⑤搭建平台,提升景区整体形象。(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5-10-01)

李伟静,杨发鹏[7](2015)在《石窟文化旅游者感知价值概念模型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石窟文化是宗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旅游业中占据重要位置。通过系统确凿的数据分析游客感知价值,可为石窟资源开发给予指导。整理调查问卷,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后,确定石窟文化旅游者的感知价值模型包括情感及认知价值、资源价值、成本价值、社会价值四个维度共28个要素。从旅游者视角明确了石窟文化旅游者的旅游目的及需求,在提升旅游品质的同时促进石窟旅游的开发,为旅游业整体的健康发展提出有益的指导意见。(本文来源于《资源开发与市场》期刊2015年03期)

孙颖,薛坤,张俊艳[8](2015)在《需要层次理论视角下文化旅游者感知价值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旅游目的地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景区开始从关注自身设计与建设转向为以旅游者为中心。提升旅游者的感知价值,已经成为当前旅游目的地参与市场竞争的关键要素。要吸引和留住潜在的旅游者,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这样才能制定出让旅游者满意的营销策略。本文从需要层次理论的视角出发探讨提升旅游者感知价值的有效策略,对满足旅游者的心理需要,维系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忠诚度,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商业经济研究》期刊2015年02期)

金艳方[9](2014)在《跨文化旅游者的目的地感知差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跨文化旅游已经成为当今旅游的发展趋势。跨文化的主客交往逐渐增多。跨文化旅游在给旅游业带来巨大收益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文化的差异给主客交往带来不便甚至障碍。由于文化差异和其他多方面原因,旅游者对目的地国家的旅游前的感知和旅游后的感知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影响旅游者的态度和行为,继而影响目的地的形象,影响客源国和目的国家的交往和交流。本文在符号互动论、交往假设理论和结构功能主义等理论的指导下,对跨文化旅游和旅目的地感知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并对跨文化旅游、旅游目的地感知和旅游目的地感知差异进行了新的界定;继而对旅游者目的地感知的影响因素及结果和影响、旅游者目的地感知差异形成机理进行了理论研究;接着运用田野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对中国赴泰旅游者的感知变化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旅游前和旅游后目的地感知变化的影响因子、结果。得出的结论是:(1)赴泰的中国旅游者对目的地感知的变化处于“比旅游前好”和“比旅游前好很多”之间;旅游者对目的地的感知在旅游前和旅游后有一定的差异,其中目的地资源感知差异最明显。(2)赴泰者旅游者目的地感知差异的原因包括人口统计学因素、旅游动机、出游方式、信息获取渠道、社会交往和文化差异等。(3)目的感知差异影响旅游后续关注度、旅游游后重游意愿和推荐意愿。目的地感知差异与这叁者都成正相关关系。最后为了让旅游目的地感知朝正面积极的方向转变,从而提高旅游满意度和忠诚度,增强旅游地形象,加强目的地和客源之间的交往与合作,本文提出了扩大跨文化旅游积极影响的建议。旅游者自身应多渠道了解目的地国家的信息,选择合适自身的出游方式,提高跨文化意识,并学习主观调适,与当地居民友好交往。目的地国家应该对跨文化旅游者施行跨文化关怀,提高旅游企业员工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促进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客源应加强对公民的跨文化教育,对目的国家进行多渠道的客观宣传,并提高旅游代理商服务的诚信度。(本文来源于《华侨大学》期刊2014-06-01)

唐玲萍[10](2012)在《旅游者对民俗旅游产品本真性的感知研究——以云南新平大沐浴花腰傣民族文化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真性"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旅游社会学研究中的一个核心概念,近年来这个概念被广泛地运用到了旅游研究中。对"本真性"的感知研究主要从居民感知和旅游者感知两个方面展开。本文从旅游者感知的角度,选择了新平大沐浴花腰傣民族文化村为案例地,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旅游者对民俗旅游产品的真实性感知,讨论旅游者对民俗旅游产品"本真性"的在乎程度、方式、期望、要求、追求等方面的认识,并假设旅游者对民俗旅游产品的"定制化的本真性"的感知。(本文来源于《第二届中国人类学民族学中青年学者高级研修班论文集》期刊2012-07-19)

旅游者文化感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往研究在文化旅游真实性感知对旅游者忠诚的影响问题上,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在存在主义真实性对旅游者忠诚的影响上存在较大分歧,内在机制尚不清晰。文章以幸福感的两个维度——享乐幸福感和实现幸福感为中介,研究文化旅游真实性感知的两种类型——客体相关真实性和存在主义真实性对旅游者忠诚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客体相关真实性对旅游者忠诚的影响被享乐幸福感和实现幸福感部分中介;存在主义真实性对旅游者忠诚的影响被享乐幸福感和实现幸福感完全中介。文章以幸福感为中介,丰富了文化旅游真实性感知对旅游者忠诚的影响机制研究,同时从享乐幸福感和实现幸福感入手,扩展了旅游者幸福感研究方向,为旅游目的地忠诚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旅游者文化感知论文参考文献

[1].陈静.跨文化旅游者的目的地感知差异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9

[2].陈瑞霞,周志民.文化旅游真实性感知对旅游者忠诚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旅游者幸福感的中介效应[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8

[3].谭燕娟.南岳古镇文化景观基因识别与旅游者感知评价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6

[4].白以娟.旅游者感知视域下的青山沟满族文化传播场域变迁与建设[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5].于杰.旅游者行为、感知意向与文化旅游开发:以广州为例[J].商场现代化.2015

[6].白稚萍.文化名楼景区感知形象对旅游者忠诚度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

[7].李伟静,杨发鹏.石窟文化旅游者感知价值概念模型构建[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5

[8].孙颖,薛坤,张俊艳.需要层次理论视角下文化旅游者感知价值探讨[J].商业经济研究.2015

[9].金艳方.跨文化旅游者的目的地感知差异研究[D].华侨大学.2014

[10].唐玲萍.旅游者对民俗旅游产品本真性的感知研究——以云南新平大沐浴花腰傣民族文化村为例[C].第二届中国人类学民族学中青年学者高级研修班论文集.2012

标签:;  ;  ;  ;  

旅游者文化感知论文-陈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