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头切花菊论文-马婉茹,房伟民,王海滨,张飞,陈素梅

多头切花菊论文-马婉茹,房伟民,王海滨,张飞,陈素梅

导读:本文包含了多头切花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多头切花菊,茎,枝特性,层次分析法,评价体系

多头切花菊论文文献综述

马婉茹,房伟民,王海滨,张飞,陈素梅[1](2019)在《多头切花菊品种茎、枝特性评价体系构建与品种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茎、枝特性是切花菊的重要商品性状,建立多头切花菊茎、枝特性评价体系,为筛选优良茎、枝特性的品种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通过对多头切花菊300个品种的9个与茎、枝特性相关的性状进行连续两个年度的观察记录,借助专家调查法、层次分析法以及K-Means聚类分析法建立评价体系,并进行品种评价。【结果】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9个性状的权重值,其中花朵横向聚拢程度和花朵竖向聚拢程度的权重值最大,均为0.219,其次是花枝角度、茎充实程度,权重值分别为0.123、0.121;综合9个评价指标,通过K-Means聚类分析法将300个品种划分为4个等级,62个品种为优秀、114个品种为良好、80个品种为一般、44个品种为较差,分别占比为20.7%、38%、26.7%、14.6%。【结论】运用专家调查法、层次分析法和K-Means聚类分析法构建出的评价体系可以有效的对多头切花菊品种茎、枝特性进行评价分级,筛选出的优良品种可以在生产中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4期)

张晓波[2](2014)在《多头切花菊新品种'荷襄'的选育及栽培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荷襄"具有株形美观,花型独特优美,花色清新,花枝紧凑均衡等特点,2014年通过辽宁省种子管理局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备案办公室备案。该品种为多头托桂型切花菊,适宜辽宁地区保护地栽培。针对该品种的选育、品种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介绍,为其推广生产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园艺与种苗》期刊2014年09期)

洪艳,伏静,戴思兰[3](2013)在《多头切花菊品种‘丽金'再生体系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头切花菊品种‘丽金'(Chrysanthemum×morifolium‘Regan')是当今菊花市场上的主销品种,并已逐渐成为菊花栽培技术、生理特性以及分子机理研究的重要试材,但至今缺乏对其高效再生体系的研究.严重阻碍了该品种优质种苗产业化周年生产的进程以及进一步开展分子育种工作。本研究就该品种组织培养过程中不同外植体来源以及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组合对其愈伤组织诱导及不定芽分化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①由叶片诱导的愈伤组织的分化率和繁殖系数均显着高于茎段:②6-BA对愈伤组织的诱导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其浓度过高时会抑制不定芽的分化;③MS+NAA 3.0mg/L+6.BA 3.0mg/L和MS+NAA2.0mg/L+6-BA 2.0mg/L分别为以叶片和茎段作为外植体的最适宜诱导和分化的培养基:④NAA对不定芽生根的长度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当浓度高于0.2mg/L后,生根数和根长均有所减小,最终确定1/2MS+NAA0.2mg/L为最佳的生根培养基。本研究以‘丽金'的叶片和茎段作为外植体,通过对比研究建立了其高效的再生体系,成功实现了离体快繁,解决了该切花菊品种产业化周年生产中种苗繁殖效率低的难题,并为利用该品种开展分子育种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3)》期刊2013-08-13)

朱珺,何俊平,仲为伟,涂小云[4](2013)在《多头切花菊品种杂交亲和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杂交育种是产生多头切花菊新品种的有效方法。采用品种间杂交,不仅得到一批良好的育种材料,通过亲和力分析,也对后续杂交育种提供有益借鉴。试验选取9个多头切花菊品种,配制25个杂交组合,共杂交181个花序,获得14 618粒种子,成苗2 169株,试验结果经统计分析表明,不同杂交亲本平均结实率和成苗率有明显差异,但无相关性;南农菲紫是亲和性较好的亲本,南农宫粉×南农菲紫、南农金柠檬×南农功勋、南农金柠檬×南农勋章等组合的亲和力较好。(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3年02期)

张黎,汪洋[5](2011)在《宁夏地区多头切花菊不同品种引种适应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8个品种切花菊多头无根苗为试验材料,进行扦插育苗试验,将培育的种苗定植后,探讨不同品种生长发育对光照处理和激素处理的反应,通过对不同品种生长发育性状和物候期等的比较,分析不同品种间的差异性,筛选出适宜本地区栽植的品种;并对其栽培管理及花期调控关键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8个切花菊多头品种扦插成活率无差异,各品种均适合宁夏地区栽培,但品种之间有差异.庞奇、粉色罗西、鲑色罗西表现最好,依次为库噶、华沙、碧松,华尔兹翎羽、沙芬.(本文来源于《农业科学研究》期刊2011年04期)

韩勇,叶燕萍,陈发棣,房伟民,陈素梅[6](2011)在《多头切花菊品质性状综合评价体系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多头切花菊品质综合评价综合体系,为快速筛选优良品种和新品种引进与选育提供技术支撑。【方法】2009年和2010年通过大田试验对收集保存的160个多头切花菊品种主要品质性状进行观察统计,并应用专家咨询法、层次分析法和K-Means聚类法建立评价体系。【结果】应用专家咨询法并结合其它观赏植物评价体系,筛选出11个对多头切花菊品质性状影响较大的因子。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各影响因子的权重进行定量评价,其中株型对多头切花菊品质影响最大,其权重为0.228;花色次之,其权重为0.150;分枝长度居第3位,其权重为0.132。对160个多头切花菊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的结果为,优等级品种41个,占25.63%;良等级品种71个,占44.38%;中等级品种35个,占21.88%;差等级品种13个,占8.13%。【结论】品种评价结果与实际生产经验相符,表明应用专家咨询法、层次分析法和K-Means聚类法建立的评价体系可以很好地对多头切花菊品种进行评价和分级。(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11年20期)

涂小云,周艳宝,何俊平,陈发棣,房伟民[7](2011)在《多头切花菊新品种的引种筛选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筛选性状优良,适合在连云港地区推广的多头切花菊品种。[方法]引进39个多头切花菊新品种试种,并根据切花菊评价标准和菊花DUS测试技术,对主要性状进行测试,最后建立一个综合评分模型来评价。[结果]筛选出得分在2.5(含2.5分)以上的18个优良品种,得分在2.0~2.5(含2分)的17个保留品种和低于2.0分的4个品种。[结论]筛选出的18个优良品种可在连云港地区根据花色和瓣型的不同需求组合进行商品生产和种苗繁育。(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1年19期)

吕国胜[8](2011)在《木质素与多头切花菊弯颈及蚜虫抗性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菊花[Chrysanthemum grandiflorum (Ramat.) Kitamura]是我国十大传统名花、世界四大切花之一,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和商业价值。花颈是自茎顶端叶片到花朵基部的茎段,其硬度是多头切花菊的重要分级指标之一。另外,切花在采后要经过集货、批发、运输、零售等环节,都不可避免要经受水分胁迫。当胁迫达到一定程度时,花颈弯曲,导致品质下降,同时也严重减少了切花菊的瓶插寿命。蚜虫是切花菊生产中的主要虫害,其防治已成为切花菊产业化生产中的一大难题,抗蚜虫机理的探讨是培育抗蚜虫切花菊新种质,最终提高其产量、品质和推动切花菊产业化的基础。本研究拟通过分析花颈和蚜虫抗性表现优良的品种‘H5’和不抗品种‘QX101’的差异,通过比较分析不同切花菊品种花颈相关结构特征、木质素合成路径关键基因克隆及表达特性、木质素含量变化;及蚜虫接种和茉莉酸甲酯处理后木质素合成、防御酶活性变化及木质素合成路径相关基因的表达,阐述木质素与切花菊弯颈和抗蚜虫性的相关,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GenBank上登录的其它植物COMT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简并引物,利用RT-PCR和RACE等技术克隆到了切花菊COMT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命名为CgCOMT,登录号为AB500859。序列分析显示,CgCOMT全长为1301bp,开放阅读框(ORF)为1065bp,编码355个氨基酸。(2)花颈的硬度是决定多头切花菊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将‘H5’和‘QX101’两个品种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花颈的形态学指标、生理性状以及解剖结构进行对比发现,耐弯颈品种‘H5’的维管束结构比例、木质素含量、花颈CgCOMT基因表达量和相对含水量都比易弯颈品种'QX101’要高。花颈硬度与维管束结构比例、相对含水量以及木质素含量呈正相关,这可能是因为木质素提供了水分运输能力和机械强度支撑的功能特性。同时,CgCOMT基因的表达进一步证明木质素含量与花颈硬度直接相关。(3)以抗性品种‘H5’和不抗品种‘QX101’为试验材料,比较了两者PAL活性、POD活性、木质素含量、组织化学染色分析、木质素合成路径中关键基因表达等指标,结果发现,蚜虫接种后,PAL和POD酶活性水平、木质素含量、木质素合成路径中关键基因PAL、COMT、F5H、POD变化均存在显着差异,其中抗性品种响应快,上升幅度大,且接种后期保持较高的活性水平。说明蚜虫接种前后切花菊抗感材料叶片木质素积累与抗虫性密切相关。同时,用MeJA做外源诱导处理,木质素合成路径中的关键基因迅速响应,木质素大量积累,从而提高了材料本身的抗蚜虫性,从侧面进一步证明提高木质素含量是提高切花菊抗蚜虫性因子之一。(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1-06-01)

李玉发,房伟民,陈发棣,石常磊[9](2010)在《日光温室多头切花菊品质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不同品种和定植期试验,根据温光对菊花Dendranthema×grandiflora品质的影响,初步建立了以生理辐热积(PTEP)为尺度的日光温室多头切花菊外观品质预测模型,并用独立的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模型对日光温室多头切花菊株高、展叶数、单株叶面积、茎粗和花径的模拟值与实测值的符合度较好,模拟值与实测值基于1∶1线的决定系数(R2)和相对预测误差(ERP)分别为0.99,0.99,0.94,0.87,0.92和7.2%,6.9%,10.2%,5.6%,18.2%,模型预测精度较高。(本文来源于《浙江林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3期)

李玉发[10](2009)在《定植期对日光温室多头切花菊生育期和品质的影响及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菊花(Dendranthema×grandiflora Tzvel.)为世界四大切花之一,其中多头切花菊已成为欧美及日本切花市场的主要产品之一,在国内也具有极大市场潜力。温光条件和栽培措施是影响切花菊发育和品质的主要因素。本研究以5个多头切花菊品种为试验材料,于2008年3-10月,在宿迁市日昌升园艺有限公司日光温室内进行了不同定植期的栽培试验,分析了不同定植期光温条件对多头切花菊生育期和品质的影响,明确了江苏北部地区多头切花菊夏季生产适宜的定植期;并以生理辐热积为尺度,初步建立了多头切花菊生育期和品质预测模型。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定植期对多头切花菊生育期和品质的影响分析。不同定植期对多头切花菊生育期和外观品质影响显着,5月初定植的多头切花菊开花最快;品种之间有差异,从定植到开花,‘清露’在5月初定植只需85 d,而‘白蜂窝’在6月初定植需108 d。4月初定植的切花品质最高,随定植期的推迟,株高降低、冠幅缩小、茎粗和节间长减少,但花径变化因品种不一。本研究表明,江苏北部能够实施优质多头切花菊的夏季生产,而最适定植期应在4-5月间。(2)以生理辐热积为基础,初步建立了日光温室多头切花菊发育期预测模型。经检验,从扦插至定植、短日处理、现蕾和采收期的预测值与实测值基于1:1线的回归估计标准误差RMSE分别为1.48、3.05、3.44和1.38 d,预测精度明显高于基于有效积温的发育模型(RMSE分别为4.89、14.37、17.12和19.52 d)。(3)初步建立了基于生理辐热积的日光温室多头切花菊外观品质预测模型。株高(H)、展叶数(N)、单株叶面积(A)、茎粗(Ds)、花冠直径(Df)与生理辐热积(PTEP)的关系式分别为:H=-0.12+104.08/(1+exp(-(PTEP-66.88)/21.71))N=-1.22+59.81/(1+exp(-(PTEP-61.16)/27.96))A=19.05+1821.09/(1+exp(-(PTEP-62.44)/19.88))Ds=-0.0002×PTEP2+0.056×PTEP+2.40经检验,模型对日光温室多头切花菊株高、展叶数、单株叶面积、茎粗和花径的模拟值与实测值的符合度较好,模拟值与实测值基于1:1线的决定系数(R2)和相对预测误差(RSE)分别为:0.99,0.99,0.94,0.87,0.92和7.2%,6.9%,10.2%,5.6%,18.2%。(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09-06-01)

多头切花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荷襄"具有株形美观,花型独特优美,花色清新,花枝紧凑均衡等特点,2014年通过辽宁省种子管理局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备案办公室备案。该品种为多头托桂型切花菊,适宜辽宁地区保护地栽培。针对该品种的选育、品种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介绍,为其推广生产提供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头切花菊论文参考文献

[1].马婉茹,房伟民,王海滨,张飞,陈素梅.多头切花菊品种茎、枝特性评价体系构建与品种评价[J].中国农业科学.2019

[2].张晓波.多头切花菊新品种'荷襄'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园艺与种苗.2014

[3].洪艳,伏静,戴思兰.多头切花菊品种‘丽金'再生体系的建立[C].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3).2013

[4].朱珺,何俊平,仲为伟,涂小云.多头切花菊品种杂交亲和力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3

[5].张黎,汪洋.宁夏地区多头切花菊不同品种引种适应性研究[J].农业科学研究.2011

[6].韩勇,叶燕萍,陈发棣,房伟民,陈素梅.多头切花菊品质性状综合评价体系构建[J].中国农业科学.2011

[7].涂小云,周艳宝,何俊平,陈发棣,房伟民.多头切花菊新品种的引种筛选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

[8].吕国胜.木质素与多头切花菊弯颈及蚜虫抗性的相关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

[9].李玉发,房伟民,陈发棣,石常磊.日光温室多头切花菊品质模拟[J].浙江林学院学报.2010

[10].李玉发.定植期对日光温室多头切花菊生育期和品质的影响及模拟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

标签:;  ;  ;  ;  ;  

多头切花菊论文-马婉茹,房伟民,王海滨,张飞,陈素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