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滥用论文-匡崇书

酒精滥用论文-匡崇书

导读:本文包含了酒精滥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佤族傣族,肝脏纤维化,酒精滥用,发生因素

酒精滥用论文文献综述

匡崇书[1](2018)在《佤族傣族肝纤维化影响因素及与酒精滥用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佤族傣族肝纤维化影响因素及与酒精滥用的相关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17年12月体检的867例佤族傣族病历资料,对所有研究对象一般资料进行收集,对比肝纤维化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情况,将有差异项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佤族傣族肝纤维化影响因素及酒精滥用的相关性,并给予针对性预防措施。结果所选取调查对象中共有37例佤族傣族人发生肝纤维化,占4.27%。在是否饮酒、饮酒时间、甘油叁酯、尿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上,发生肝纤维化与未发生肝纤维化对象对比有差异(P<0.05)。将上述因素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发现,上诉情况均是引起佤族傣族人肝纤维化的影响因素。佤族傣族人饮酒越多、饮酒时间越长、甘油叁酯越高、尿酸越高、低密度脂蛋白越高、胆固醇越高,其肝纤维化发生可能性越高,上述因素与佤族傣族发生肝纤维化之间呈正相关。结论佤族傣族有饮酒习俗,过度饮酒会增加肝脏负担,加重患者的肝脏纤维化水平,饮酒越多、饮酒时间越长,发生肝纤维化的可能性越高。(本文来源于《当代医学》期刊2018年31期)

唐华,赵曙光,窦维佳,赵丽,张哲[2](2018)在《大鼠内侧前额叶皮质5-氮杂-2’-脱氧胞苷对酒精滥用的调控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DNA甲基转移酶(DNA methyltransferases,DNMTs)的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e,5-Aza-dc)对酒精滥用的调控作用。方法建立大鼠慢性酒精暴露模型,将5-Aza-dc双边注射至大鼠内侧前额叶皮质(medial prefrontal cortex,mPFC),通过双瓶选择实验检测大鼠饮酒情况,通过旷场实验检测大鼠自主活动量和焦虑样行为;Western blot定量检测mPFC组织中DNMT1、DNMT3A和DNMT3B蛋白的表达。结果 5-Aza-dc可以降低饮酒组大鼠的饮酒量和酒精偏爱率(P<0.01);5-Aza-dc可加强饮酒组大鼠的焦虑样行为(P <0.05)。同时,5-Aza-dc逆转了酒精诱导的DNMT3A和DNMT3B的高表达(P<0.05)。酒精不影响DNMT1的表达,5-Aza-dc可降低DNMT1的表达(P<0.01)。结论 5-Aza-dc可减少大鼠的饮酒量,并不影响大鼠的自主活动量。(本文来源于《宁夏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杨毅然[3](2018)在《酒精与苯丙胺类物质滥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分析酒精与苯丙胺类物质滥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差异。方法针对调研主题针对性设计临床调研问卷,分别对酒精和苯丙胺类物质滥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进行调查,分为酒精组和苯丙胺类组两组。结果酒精组和苯丙胺类组患者精神障碍临床特征差异显着,两者对躯体造成的危害各有不同,并且前者辅助检查异常率较高、后者精神症状发生早且明显突出,P<0.05。结论酒精与苯丙胺类物质滥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临床特征差异较大,且对患者身心造成很大影响,必须加以重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和预防。(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8年02期)

林雨晨[4](2015)在《全球领先的12家酒类生产商宣布在消除酒精滥用方面取得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刊讯(林雨晨)来自全球领先的12家啤酒、葡萄酒和烈酒生产商的首席执行官近日共同发布报告宣布在消除酒精滥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包括减少未成年人饮酒,预防酒驾以及增强并拓展营销准则来推广理性饮酒。为实现全球各政府制定的"到2025年至少使酒精滥用相对减少10%"的全球性目标,包括帝亚吉欧集团在内的12家全球领先的啤酒、葡萄酒和烈酒生产商于2012年10月共同签署为期五年(2013年至2017年)的五项承诺:减少未成年人饮酒(本文来源于《食品安全导刊》期刊2015年28期)

王慧琴,胡俊梅,肖川,王旻,周敏[5](2015)在《成都市18~34岁青年男性抑郁与酒精滥用共病的现况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四川省成都市18~34岁青年男性抑郁情绪与酒精滥用共病现况。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抽取2 151名18~34岁青年男性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 151名18~34岁青年男性中,抑郁与酒精滥用共病检出率为13.0%,且随经历负性生活事件数目增多及得到的社会支持减少有增长趋势(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发现宗教信仰、自诉存在长期心理健康问题、因心理健康问题看过医生、吸烟、暴力攻击行为、自杀企图、16岁以前曾沦为孤儿可能为抑郁与酒精滥用共病的危险因素(均有P<0.05)。结论成都市18~34岁青年男性抑郁与酒精滥用共病的情况不容忽视,早期筛检出抑郁与酒精滥用共病的高危人群并对其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对预防抑郁与酒精滥用共病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华疾病控制杂志》期刊2015年07期)

张辉,陈鹤元,杨凤池[6](2015)在《新疆克拉玛依地区酒精滥用者焦虑、抑郁症状及自杀风险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调查新疆克拉玛依地区酒精滥用者的抑郁、焦虑症状及其自杀风险,为此类精神卫生问题的预防和早期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PPS抽样调查对1992例社区居民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用酒精使用障碍筛查量表(AUDIT)筛查酒精滥用,初级保健精神障碍患者健康问卷中的抑郁分量表(PHQ-9)和焦虑分量表(PHQ GAD-7)筛查抑郁症状和焦虑症状,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MINI)自杀筛选问卷筛查自杀风险。结果:筛查出酒精滥用阳性者298例,酒精滥用比为15.1%。酒精滥用者抑郁症状阳性比53.4%、焦虑阳症状性比35.9%、自杀风险比5.7%,均高于非滥用者(阳性比分别是42.3%、27%、3.2%,均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在酒精滥用筛查时要注意对相关精神卫生问题的评估和诊断,以便采取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本文来源于《中国心理卫生杂志》期刊2015年07期)

黄慧,郝伟[7](2015)在《酒精滥用的生物学标志物》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酒精相关障碍是一个严重的医学与公共卫生问题。据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大约每年有330万人因饮酒致死,占全球总死亡人数的5.9%;造成1.39亿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DALYs),占全球疾病和伤残负担的5.1%[1]。酒精生物学标志物是与饮酒或酒滥用、酒依赖相关的生理指标,在体内存留时间长于乙(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期刊2015年03期)

李煦,汪文文,李传威,张乔阳,庄文旭[8](2015)在《苯丙胺类兴奋剂使用障碍者酒精滥用情况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我国苯丙胺类兴奋剂苯丙胺类兴奋剂(amphetamine-type stimulants,ATS)使用障碍者酒精滥用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酒精依赖识别测验(The Alcohol Use Disorders Identification Test,AUDIT)对540例ATS使用障碍者进行酒精使用障碍筛查,并收集一般人口学资料、吸毒史、ATS使用情况和酒精使用情况。结果:30.7%的ATS使用障碍患者存在酒精使用障碍。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与"嗨妹/哥"一起使用、通常在家里使用ATS与合并酒精滥用问题相关。结论:ATS使用障碍者合并酒精使用障碍者比例较高,应当关注ATS使用者中的酒精问题的防治工作,以降低多物质滥用危害。(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期刊2015年03期)

王琦,杜长军[9](2014)在《天津市城市居民对酒精滥用或依赖的认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天津市城市居民对酒精滥用或依赖的认识情况。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取720名城市社区居民,使用北京回龙观医院流行病学教研室编制的《公众自杀态度问卷》,调查居民对酒精滥用或依赖的认识。结果 520名居民完成了有效调查。其中75.9%听说过酒精滥用或依赖,43.7%认为该类患者是精神障碍,43.5%认为他们会自杀。不同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在"是否听说过酒精滥用或依赖"及"对该类患者自杀的态度"等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城市居民对酒精滥用或依赖患者自杀危险认识不足,尚未充分认识到它是一种可以治疗的精神疾病。(本文来源于《临床护理杂志》期刊2014年06期)

李煦,赵敏[10](2014)在《ATS滥用者酒精使用相关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苯丙胺类兴奋剂(amphetamine-type stimulants,ATS)包括苯丙胺、甲基苯丙胺(冰毒)、3,4-亚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摇头丸)等[1]。ATS是目前全球滥用最广泛的非法药物之一,2013年联合国毒品和犯罪办公室(UNODC)的世界毒品报告显示,2011年全球年满15岁-64岁的人群中,ATS滥用者人数约为3380万,仅次于大麻滥用者人数[2]。21世纪以来,我国ATS滥用者呈持续上升趋势,2013年中国禁毒报告显示,我国已登记在册的ATS等合成毒品滥用人数已达79.8万,较2011年底上升35.9%,合成毒品引发的自伤自残及伤害他人事件日益增多[3]。ATS滥用者经常合并酒精使(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期刊2014年04期)

酒精滥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索DNA甲基转移酶(DNA methyltransferases,DNMTs)的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e,5-Aza-dc)对酒精滥用的调控作用。方法建立大鼠慢性酒精暴露模型,将5-Aza-dc双边注射至大鼠内侧前额叶皮质(medial prefrontal cortex,mPFC),通过双瓶选择实验检测大鼠饮酒情况,通过旷场实验检测大鼠自主活动量和焦虑样行为;Western blot定量检测mPFC组织中DNMT1、DNMT3A和DNMT3B蛋白的表达。结果 5-Aza-dc可以降低饮酒组大鼠的饮酒量和酒精偏爱率(P<0.01);5-Aza-dc可加强饮酒组大鼠的焦虑样行为(P <0.05)。同时,5-Aza-dc逆转了酒精诱导的DNMT3A和DNMT3B的高表达(P<0.05)。酒精不影响DNMT1的表达,5-Aza-dc可降低DNMT1的表达(P<0.01)。结论 5-Aza-dc可减少大鼠的饮酒量,并不影响大鼠的自主活动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酒精滥用论文参考文献

[1].匡崇书.佤族傣族肝纤维化影响因素及与酒精滥用的相关性研究[J].当代医学.2018

[2].唐华,赵曙光,窦维佳,赵丽,张哲.大鼠内侧前额叶皮质5-氮杂-2’-脱氧胞苷对酒精滥用的调控作用[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8

[3].杨毅然.酒精与苯丙胺类物质滥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

[4].林雨晨.全球领先的12家酒类生产商宣布在消除酒精滥用方面取得进展[J].食品安全导刊.2015

[5].王慧琴,胡俊梅,肖川,王旻,周敏.成都市18~34岁青年男性抑郁与酒精滥用共病的现况调查[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5

[6].张辉,陈鹤元,杨凤池.新疆克拉玛依地区酒精滥用者焦虑、抑郁症状及自杀风险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5

[7].黄慧,郝伟.酒精滥用的生物学标志物[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15

[8].李煦,汪文文,李传威,张乔阳,庄文旭.苯丙胺类兴奋剂使用障碍者酒精滥用情况调查[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15

[9].王琦,杜长军.天津市城市居民对酒精滥用或依赖的认识[J].临床护理杂志.2014

[10].李煦,赵敏.ATS滥用者酒精使用相关研究进展[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14

标签:;  ;  ;  ;  

酒精滥用论文-匡崇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