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直接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慢性泄泻,无极保养灸,针刺,半米粒直接灸
直接灸论文文献综述
于素丽,林莹宣,周源,尹明锡,郭义[1](2019)在《百岁韩医金南洙采用针刺与半米粒直接灸治疗慢性泄泻经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韩国百岁名医金南洙在80余年的临床经验中,形成了"针通经络、灸调阴阳"的学术思想,擅长针刺与半米粒直接灸并用施治。金南洙针灸并用,使慢性泄泻患者在短时间内达到"运脾化湿、温补肾阳兼以止泻"之功,比临床上单独应用针刺或药物治疗更具有明显优势。本文总结了金南洙治疗慢性泄泻经验,希望能为针灸医师临床工作治疗提供新思路。(本文来源于《中国民间疗法》期刊2019年15期)
陈尹剑子,陈峰,王翠娟,陈法根[2](2019)在《肉桂艾绒直接灸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30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是临床常见病,临床表现为发病时握物无力,桡骨茎突处肿胀疼痛。笔者采用肉桂艾绒直接灸,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浙江省医疗健康集团杭州医院针灸科门诊2012年8月—2018年8月期间确诊为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患者60例,均为女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本研究经过单位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患者均签署知(本文来源于《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卢璐,傅俊媚,冯福盈,梁健宁,纪素丽[3](2019)在《小艾炷直接灸治疗慢性颈痛的量效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小艾炷直接灸治疗慢性颈痛的有效性,探索不同壮数的小艾炷直接灸治疗慢性颈痛的量效关系。方法:将120例慢性颈痛患者随机分为3壮组、5壮组、7壮组和假灸组,各30例,均选取风池、天柱、颈百劳、肩中俞、肩井,分别接受小艾炷直接灸3壮、5壮、7壮及假艾灸的治疗。假灸组操作采用万花油将艾炷的下1/3(约1.5 mm)浸透。每周2次,共治疗10次。观察各组治疗前、治疗后和随访1个月的NorthwickPark颈痛量表(NPQ)评分、McGill疼痛量表(MPQ)评分及局部压痛阈值(PPT),并评定各组治疗后及随访1个月的疗效。结果:治疗后和随访1个月,3壮组、5壮组及7壮组NPQ评分、MPQ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1),PPT测量值均较治疗前升高(均P<0.01),而假灸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和随访1个月,3壮组、5壮组及7壮组NPQ评分、MPQ评分均低于假灸组(均P<0.05),PPT测量值均高于假灸组(均P<0.05);治疗后,7壮组NPQ评分、MPQ评分低于3壮组,PPT测量值高于3壮组(均P<0.05)。3壮组、5壮组和7壮组在治疗后和随访1个月的疗效优于假灸组(均P<0.05);各艾灸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壮数的小艾炷直接灸均可以有效缓解慢性颈痛,总体趋势为随着壮数增加而疗效提高。(本文来源于《中国针灸》期刊2019年07期)
李尊元,李晓燕,赵创,陈春兰,李淼[4](2018)在《悬灸与直接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小鼠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悬灸与直接灸对类风湿关节炎小鼠治疗作用的异同。方法:DBA/1J小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不治疗组、悬灸组、直接灸组和安慰治疗组。复制Ⅱ型胶原诱导的小鼠类风湿关节炎模型并予以艾灸治疗,观察悬灸与直接灸对关节肿胀、关节滑膜病理表现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分析Th17、Treg细胞变化,ELISA检测相关细胞因子IL-1β/IL-6/IL-10/IL-17/TGF-β的含量。结果:经两次免疫后,小鼠足踝关节及脚掌、足趾关节出现红肿,CIA模型成功建立。治疗15天后,悬灸组小鼠关节肿胀有明显消退,关节评分低于模型组、不治疗组、直接灸组、安慰治疗组(P <0. 05)。病理表现上,悬灸组小鼠病变关节面粗糙较前缓解,滑膜层较治疗前变厚,与正常组病理表现较为接近;直接灸组关节面有一定恢复,但较悬灸组差;不治疗组及安慰治疗组无明显变化。ELISA检测发现CIA模型小鼠脾脏中IL-1β、IL-6、IL-17等致炎细胞因子表达增高、抑炎因子IL-10、TGF-β表达降低(均P <0. 01);悬灸和直接灸治疗后致炎因子含量与模型组比较相应降低、抑炎因子含量明显提高(均P <0. 01),且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均P> 0. 05)。流式细胞术显示:与正常小鼠相比,CIA模型小鼠调节性T细胞下降,而Th17细胞则上升(均P <0. 01);治疗后悬灸组Treg细胞的数量显着上升、Th17细胞的数量显着下降(均P <0. 01);而直接灸组、不治疗组、安慰治疗组Treg细胞、Th17数量与模型组比较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 0. 05)。结论:悬灸、直接灸均能减轻CIA小鼠关节滑膜病变、下调炎症因子和上调抗炎细胞因子含量;但与悬灸治疗比较,直接灸治疗对CIA小鼠关节肿胀度和脾Treg/Th17细胞失衡状态无显着作用。直接灸治疗CIA小鼠的疗效及作用机理还需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针灸临床杂志》期刊2018年09期)
颜冬华,陈芳,彭慧渊,邵菲,张红玉[5](2018)在《电针结合子宫穴直接灸对初产妇盆膈裂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电针结合子宫穴直接灸对初产妇盆膈裂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4月本院足月顺产分娩的初产妇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盆底肌锻炼,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电针结合子宫穴直接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对初产妇在静息状态及Valsalva动作下盆膈裂孔的各项参数。结果:治疗后,治疗组静息状态及Valsalva动作下盆膈裂孔的左右径、前后径、面积均较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结合子宫穴直接灸有利于初产妇产后盆膈裂孔的回缩,有助于产后盆底功能的恢复。(本文来源于《河南中医》期刊2018年03期)
陈春花,雷丽芳,肖芳,黄瑞,马瑞[6](2018)在《针刺结合艾炷直接灸治疗跟痛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针刺结合艾炷直接灸治疗跟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跟痛症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和药物组,每组30例。针灸组患者取阿是穴、太溪穴、昆仑穴和女膝穴,予针刺和艾炷直接灸治疗,每周5次。药物组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0.3 g/次,2次/d;骨康胶囊3粒/次,3次/d。2周后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Mc Gill疼痛量表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Mc Gill疼痛量表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灸组患者Mc Gill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Mc Gill得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3.3%,药物组总有效率为5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艾炷直接灸治疗跟痛症临床疗效确切,可缓解患者疼痛程度,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吉林中医药》期刊2018年02期)
陈金,王颖,赵万爽[7](2017)在《直接灸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查阅近10年来有关直接灸方面的文献,对直接灸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等方面进行综合论述,并对直接灸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及发展方向作简要讨论。(本文来源于《亚太传统医药》期刊2017年22期)
江满春,梁志柚,吴枝芳[8](2017)在《应用赤方老人养生直接灸治疗失眠的临床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赤方老人养生直接灸治疗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选用赤方老人养生直接灸局部取穴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65.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赤方老人养生直接灸治疗失眠疗效理想,在临床使用安全、方便、有效、无任何副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内蒙古中医药》期刊2017年20期)
兰贵芳,吴端凎[9](2017)在《张永树直接灸临床验案举隅》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只针不灸,重针轻灸"之风普遍,张永树教授经过几十年临床经验,提出"养阳育阴、通调督任、灸刺并重、针药结合"学术思想,将灸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内、外、妇、儿各科疾病,除常见温针灸外,尤擅长直接灸,该法操作简便,疗效显着,值得并适宜推广,希望更多医者能学习、继承、发扬之,为广大患者服务。(本文来源于《中医药通报》期刊2017年03期)
成宇镇[10](2017)在《小艾炷直接灸“肝俞”穴对HCC大鼠成模期TSGF、Livin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直接灸法是有着数千年历史的中医针灸特色疗法之一,方法是将从艾草中提取的艾绒纤维做成米粒大小的小艾炷,然后放在选取的穴位上点燃,小艾炷燃烧会产生一定的热度,使施灸部位发生轻微的烧伤,可直接刺激穴位,起到温通阳气、疏通经脉、软坚散结、化症止痛、活血祛瘀、促进新生、扶正祛邪等作用。近年来对直接灸法的研究发现,在防病治病方面,直接灸法能够提高人体的自身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在对肿瘤的治疗中发现,直接灸法可通过提高患者的自身免疫能力,促进癌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的生长。现代一些中医专家运用直接灸法对防治原发性肝癌(Hepatic cellular cancer,HCC)的临床实验研究表明,直接灸对乙肝、肝硬化、HCC等确有防治作用。其中从医60余年,提倡"灸科学'"的承淡安先生的弟子谢锡亮先生,在实践中发现直接灸法对防治各类重型肝病疗效显着,并总结了多例直接灸防治HCC的临床验案。本研究在其基础上,以HCC成模期大鼠为研究对象,艾灸"肝俞穴"后,通过重点观察模型大鼠肝组织病理形态、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umor specific growth factor,TSGF)、凋亡抑制因子Livin的含量变化,深入探讨了直接灸"肝俞穴"防治HCC的效应及作用机理。目的本实验采用HCC成模期大鼠为研究对象,采用腹腔注射二乙基亚硝(Dieth ylnitrosamine,DEN)的方法建立大鼠病变模型。通过给予对象在肝俞穴上不同程度施灸治疗,观察直接灸肝俞穴对大鼠血清TSGF、肝组织中Livin的影响,探究直接灸肝俞穴对大鼠HCC发生发展的作用和机理。方法将70只雄性Wistar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10只)、HCC模型组(15只)、直接灸1组(15只)、直接灸2组(15只)及隔姜灸组(15只),其中,模型组、施灸组通过在腹腔部位注射DEN诱导产生HCC模型,方法为每周注射2次,以10周为期;从造模开始同时给予大鼠施灸肝俞穴进行干预,具体为:3壮/直接灸1组,6壮/直接灸2组,3壮/隔姜灸组,每隔一天施灸1次,以10周为期。空白组无治疗。待造模完成,先大鼠尾静脉采血后,在大鼠腹腔注射10%的水合氯醛溶液麻醉,进行取肝组织检测。称肝质量,计算肝指数;用HE染色法,对大鼠肝脏的病理形态学进行观察;ELISA法检测血清TSGF,免疫组化法检测Livin在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1.肝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HE染色显示,模型组,肿瘤灶诱导形成,小叶结构完全破坏,核/质比增大,细胞核深染,异型性增加,肝细胞坏死;直接灸1组,核/质比略增大,癌细胞数量较少,细胞核异型性低,有少量结节形成;直接灸2组,细胞核深染、核/质比增大,肝细胞有双核;隔姜灸组,细胞核深染、核/质比略增大,未发现结节。空白组肝细胞的形态正常,肝排列、肝小梁均没有异常变化。2.血清TSGF的表达情况:造模结束后,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TSGF含量均显着增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直接灸1组、直接灸2组TSGF含量无显着性改变(P>0.05),但有降低趋势;与模型组相比,隔姜灸组TSGF含量均显着降低(P<0.05)。3.肝组织中Livin表达情况:造模结束后,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施灸组Livin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直接灸1组Livin表达均有降低趋势,但无显着性改变(P>0.05);直接灸2组和隔姜灸组Livin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1.本实验所用的HCC大鼠模型是通过在其腹腔注射DEN的方法获得,所采用的造模方法可靠。2.在肝俞穴上直接灸和隔姜灸治疗方法对HCC模型大鼠可改善肝脏病理形态,减轻细胞癌变程度。但直接灸法和隔姜灸法改善程度无明显差异3.直接灸肝俞穴和隔姜灸可有效降低血清TSGF,肝组织中Livin的表达水平。4.直接灸肝俞穴对HCC模型大鼠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其能延缓癌变进程,但不能完全阻止,由此认为:直接灸肝俞穴可以下调血清TSGF,肝组织中Livin的表达水平,与抑制癌变细胞的形成有关。(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17-05-01)
直接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是临床常见病,临床表现为发病时握物无力,桡骨茎突处肿胀疼痛。笔者采用肉桂艾绒直接灸,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浙江省医疗健康集团杭州医院针灸科门诊2012年8月—2018年8月期间确诊为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患者60例,均为女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本研究经过单位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患者均签署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直接灸论文参考文献
[1].于素丽,林莹宣,周源,尹明锡,郭义.百岁韩医金南洙采用针刺与半米粒直接灸治疗慢性泄泻经验[J].中国民间疗法.2019
[2].陈尹剑子,陈峰,王翠娟,陈法根.肉桂艾绒直接灸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30例[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
[3].卢璐,傅俊媚,冯福盈,梁健宁,纪素丽.小艾炷直接灸治疗慢性颈痛的量效关系研究[J].中国针灸.2019
[4].李尊元,李晓燕,赵创,陈春兰,李淼.悬灸与直接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小鼠的对比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8
[5].颜冬华,陈芳,彭慧渊,邵菲,张红玉.电针结合子宫穴直接灸对初产妇盆膈裂孔的影响[J].河南中医.2018
[6].陈春花,雷丽芳,肖芳,黄瑞,马瑞.针刺结合艾炷直接灸治疗跟痛症[J].吉林中医药.2018
[7].陈金,王颖,赵万爽.直接灸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7
[8].江满春,梁志柚,吴枝芳.应用赤方老人养生直接灸治疗失眠的临床效果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7
[9].兰贵芳,吴端凎.张永树直接灸临床验案举隅[J].中医药通报.2017
[10].成宇镇.小艾炷直接灸“肝俞”穴对HCC大鼠成模期TSGF、Livin的影响[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