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钢琴协奏曲论文-严雅丰

第二钢琴协奏曲论文-严雅丰

导读:本文包含了第二钢琴协奏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圣桑,法派创作风格,钢琴协奏曲

第二钢琴协奏曲论文文献综述

严雅丰[1](2019)在《圣桑《g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的演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夏尔·卡米尔·圣桑(Camille Saint-Saens)不仅是一名作曲家,同时还是钢琴家,其琴技高超且才华横溢,在法国音乐节具有一定声望和地位。圣·桑利用自己技艺精湛、才学博弈的特质与其他志同道合的人士一同创建法国民族音乐协会,该协会在一定程度上使本国民族音乐艺术获得突破性发展,其对法国乐器音乐贡献诸多精力和思想,特别是钢琴协奏曲《g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被众多钢琴家不断演绎。针对该演奏曲而言,音乐主题不仅精炼而且内容简短,通过叹息式表现手法使整体结构达到均衡,演奏技巧以及织体形式的添加使曲风更加欢快,且充满情趣和意境。本文写作目的即利用以上几点内容对乐曲中演奏处理、音乐创作手法以及双钢琴配合等内容进行探析。(本文来源于《中国文艺家》期刊2019年10期)

黄晨[2](2019)在《肖斯塔科维奇《第二钢琴协奏曲》演奏版本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肖斯塔科维奇(Shostakovich,1906. 09. 25—1975. 08. 09)的《第二钢琴协奏曲》创作于1957年,是20世纪中期的一部优秀作品。这部协奏曲是为他的儿子马克西姆·德米特里耶维奇19岁生日而创作的。作品表达的是从一位孩子转变为青年的过程,所以音乐里时常表现出很多淘气顽皮的场面。这部协奏曲的创作手法很是独特,首先这部协奏曲风格是由进行曲的节奏、萨拉班德舞曲节奏、加洛普舞曲的创作手法贯穿整首作品。八度手法是这部作品采用的一个富于艺术建树的创作手法,就是两条相同的旋律(偶尔呈倒影形式)的声部,至少相隔一个八度时而在高音区、时而在低音区、时而在音区两端同步进行。这种手法对演奏者的准确率要求极高。[1]另外,我认为整部作品的一个"神来之笔"就是在协奏曲的第叁乐章中,作曲家多次采用《哈农钢琴练指法》第二条练习曲的基本音型。他这种"寓教于乐"(作品演奏)的做法,就是为了提高儿子马克西姆对哈农基本练习的重视程度,并以此提高练习效率。(本文来源于《当代音乐》期刊2019年08期)

安洋[3](2019)在《圣桑《g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演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法国作曲家卡米尔·圣桑,一生当中创作出了许许多多体现出法国音乐传统的传世之作。在他的钢琴写作生涯中,最为闻名的当属他着名的五首钢琴协奏曲,而《g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是最口碑载道的作品。作为一名19世纪末的法国作曲家,卡米尔·圣桑在钢琴音乐写作中继承了古典音乐的创作风格后,又相继融入了法国人的风趣与幽默,创造了他独有的作曲风格。(本文来源于《明日风尚》期刊2019年13期)

王佳[4](2019)在《圣桑《g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的演奏诠释》一文中研究指出《g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是圣桑的钢琴作品代表作之一,这首作品充分的体现了圣桑的创作风格与音乐特点,是一首颇具代表性的钢琴协奏曲。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与结合实际演奏经验的方法,从节奏与速度、力度与触键这几方面对作品的演奏特征进行诠释。对作品节奏与速度的诠释,主要通过对速度标记与频繁出现的音乐术语标记进行解读,从而得出应该如何在频繁的速度变化中进行科学自然的演奏。对作品力度与触键的诠释,通过作品中力度记号标记的不同、所表现的音色不同、所表达的和声色彩与音乐情绪的不同这几方面来讲解如何在弹奏中科学的触键与发力。通过对这首作品演奏诠释的研究,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这首作品,为了更好的演绎这首作品奠定了有力的基础条件。(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期刊2019-05-31)

叶佳琪[5](2019)在《肖斯塔科维奇《第二钢琴协奏曲》的演奏技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肖斯塔科维奇是一位20世纪中期前苏联着名的作曲家,属于新古典主义乐派,是一位融合现代交响乐、古典主义音乐、本土民族音乐于一体的艺术集大成者。虽然只身处复杂并且动荡政治社会中却能不为所动,坚持笔耕创作并留下大量传世音乐精品。《第二钢琴协奏曲》是肖斯塔科维奇的两部协奏曲作品之一,于上世纪中叶创作,赠与其子并进行首演。本文以肖斯塔科维奇《第二钢琴协奏曲》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研究这部协奏曲中使用的爆发与持续性的八度弹奏、悠长旋律的触键技巧、活泼诙谐的半音阶跳音、整齐又灵动的重复双音、密集的十六分音符颗粒性跑动去感受该作品每一乐章中表达出的情绪和氛围。研究分析演奏技巧方面的基本特点的同时结合作曲家的人生经历与感悟,进一步把握作品意境,为更好地演奏此作品和日后的钢琴教学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期刊2019-05-31)

赵倩楠[6](2019)在《浅析拉赫玛尼诺夫《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一文中研究指出《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作为拉赫玛尼诺夫最成熟的作品之一,这首协奏曲超出常规的以钢琴开始,钢琴犹如钟声般沉重而肃穆,从起初的阴郁色彩至副部主题明朗的抒情调,都带着一股浓浓的俄罗斯风味。在这里,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抒情的音符饱满、强壮、充满力量。民族性与悲剧性是拉赫玛尼诺夫作品中最重要的体现,经过风霜洗礼的拉赫玛尼诺夫将他的激情全部投入创作中,本文会以此为中心结合作品分析,论证拉赫玛尼诺夫《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的音乐风格。(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9年05期)

于佳弘[7](2018)在《门德尔松《d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Op.40)的演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德国浪漫主义作曲家门德尔松的《d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Op.40)是一部优秀的钢琴作品,完成于1837年。本文从门德尔松的音乐创作与协奏曲的起源开始,对《d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Op.40)的创作特点及其钢琴演奏技巧做了详尽的分析,并对演奏中的难点以及应该如何解决等问题做了详细的文字阐述,意图使演奏者在演奏该曲目时,更好的了解该作品,更好的掌握该作品的演奏技巧,并力图成为演奏者的演奏指南。(本文来源于《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闫铮[8](2018)在《试析肖斯塔科维奇《第二钢琴协奏曲》的音乐特色》一文中研究指出肖斯塔科维奇创作的《第二钢琴协奏曲》继承了古典主义音乐的精华,又融入了欧洲民间音乐的元素,是二十世纪别具一格的钢琴协奏曲之一。本文试图通过《第二钢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音乐形态、音乐风格的剖析,来探索肖斯塔科维奇钢琴协奏曲的创作特征及其创新性。(本文来源于《黄河之声》期刊2018年19期)

朱永新[9](2018)在《《李斯特第二钢琴协奏曲》演奏阐释》一文中研究指出弗朗茨·李斯特,着名的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伟大的浪漫主义大师,是浪漫主义前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生于匈牙利,六岁学钢琴,先后是多位钢琴名家的弟子。十六岁定居巴黎。李斯特将钢琴的技巧发展到了无与伦比的程度,极大地丰富了钢琴的表现力,在钢琴演奏中创造了管弦乐的效果。他还首创了背谱演奏法,也因此获得了"钢琴之王"的美称。(本文来源于《艺海》期刊2018年06期)

赵洺[10](2018)在《贝多芬《第二钢琴协奏曲》第叁乐章的对比性与统一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所有艺术创作形式中,对比是其中最重要的法则之一,例如戏剧需要借助矛盾冲突,来推动情节的发展与阐释人物的性格。同理,音乐作为一种艺术表演形式,也需要借助对比来推进全曲的进程与突出不同主题的音乐形象。另一方面,对比与统一又相互依存,就像俗话所说"万变不离其宗",作曲家在创作的时候,依然会保证在同一作品中的不同段落之间,至少要有材料或调性上,力度或音(本文来源于《乐器》期刊2018年06期)

第二钢琴协奏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肖斯塔科维奇(Shostakovich,1906. 09. 25—1975. 08. 09)的《第二钢琴协奏曲》创作于1957年,是20世纪中期的一部优秀作品。这部协奏曲是为他的儿子马克西姆·德米特里耶维奇19岁生日而创作的。作品表达的是从一位孩子转变为青年的过程,所以音乐里时常表现出很多淘气顽皮的场面。这部协奏曲的创作手法很是独特,首先这部协奏曲风格是由进行曲的节奏、萨拉班德舞曲节奏、加洛普舞曲的创作手法贯穿整首作品。八度手法是这部作品采用的一个富于艺术建树的创作手法,就是两条相同的旋律(偶尔呈倒影形式)的声部,至少相隔一个八度时而在高音区、时而在低音区、时而在音区两端同步进行。这种手法对演奏者的准确率要求极高。[1]另外,我认为整部作品的一个"神来之笔"就是在协奏曲的第叁乐章中,作曲家多次采用《哈农钢琴练指法》第二条练习曲的基本音型。他这种"寓教于乐"(作品演奏)的做法,就是为了提高儿子马克西姆对哈农基本练习的重视程度,并以此提高练习效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第二钢琴协奏曲论文参考文献

[1].严雅丰.圣桑《g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的演奏分析[J].中国文艺家.2019

[2].黄晨.肖斯塔科维奇《第二钢琴协奏曲》演奏版本分析[J].当代音乐.2019

[3].安洋.圣桑《g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演奏分析[J].明日风尚.2019

[4].王佳.圣桑《g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的演奏诠释[D].延边大学.2019

[5].叶佳琪.肖斯塔科维奇《第二钢琴协奏曲》的演奏技巧研究[D].延边大学.2019

[6].赵倩楠.浅析拉赫玛尼诺夫《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J].北方音乐.2019

[7].于佳弘.门德尔松《d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Op.40)的演奏研究[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8

[8].闫铮.试析肖斯塔科维奇《第二钢琴协奏曲》的音乐特色[J].黄河之声.2018

[9].朱永新.《李斯特第二钢琴协奏曲》演奏阐释[J].艺海.2018

[10].赵洺.贝多芬《第二钢琴协奏曲》第叁乐章的对比性与统一性[J].乐器.2018

标签:;  ;  ;  

第二钢琴协奏曲论文-严雅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