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啶磺酸论文-赵敏

吡啶磺酸论文-赵敏

导读:本文包含了吡啶磺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电致化学发光,铽,吡啶磺酸,3-吡啶酰胺

吡啶磺酸论文文献综述

赵敏[1](2017)在《铽—吡啶磺酸/吡啶酰胺配合物的电化学发光性质与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致化学发光(Electrogenerated Chemiluminescence,ECL)分析技术,兼有化学发光和电化学分析方法的优点如:高灵敏度、仪器操作简单、发光电位可控等,已广泛应用在生物分析、免疫分析、临床诊断等方面。早期研究较为成熟的电致化学发光试剂以联吡啶钌为代表,但其价格昂贵,因此开发新的电致化学发光试剂,拓展其应用范围尤为重要。结合稀土离子特异的发光性能,以吡啶-2-磺酸(2-p SO_3H)、吡啶-3-磺酸(3-pSO_3H)、3-吡啶酰胺(Nica)为配体,合成了对应的配合物,在合成二元配合物的基础上,以邻苯二甲酸(PA)、间苯二甲酸(IPA)和对苯二甲酸(PTA)作为第二配体合成了对应的叁元配合物,并研究了以上配合物的ECL性能。其工作分为以下叁个部分:一、以稀土铽为中心离子,吡啶-2-磺酸、吡啶-3-磺酸为配体,参照文献,采用水浴加热法合成了配合物Tb(2-ps)_2·nH_2O、Tb(3-ps)_2·nH_2O。通过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探究了其电致化学发光性能。通过实验发现,配合物Tb(3-ps)_2·nH_2O在NaAc-HAc缓冲液中,以K_2S_2O_8以共反应剂,在-1.4V左右有较好的ECL现象,同时根据配合物的荧光光谱和电致化学发光光谱对配合物的ECL机理进行了推测。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Cd~(2+)对该体系ECL强度有明显的猝灭作用,从而建立了一种测定Cd~(2+)的新方法,检测的线性范围为2.0×10-10-3.8×10-5 mol/L,检出限为1.3×10-10 mol/L.二、以稀土铽为中心离子,吡啶-3-甲酰胺(Nica)为配体,合成了配合物Tb(Nica)_2·n(H_2O),并通过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进一步探究了Tb(Nica)_2·n(H_2O)的ECL行为,通过实验发现在硼砂缓冲液中,以K2S2O8为共反应剂,Tb(Nica)_2·n(H_2O)在-1.5V处有较好的ECL性能。在优化条件下,5-甲基-2-吡嗪羧酸(MPCA)对该体系的ECL强度明显猝灭作用,基于此,建立了一种测定MPCA的ECL新方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2.0×10-10–2.0×10-4 mol/L,检出限为1.67×10-9 mol/L.叁、在铽-吡啶二元配合物的研究基础上,以邻苯二甲酸(PA)、间苯二甲酸(IPA)和对苯二甲酸(PTA)为第二配体,采用水浴加热法分别合成了稀土磺酸叁元配合物如下:Tb(3-ps)_2(PA)(H_2O)_2,Tb(3-ps)_2(IPA)(H_2O)_2,Tb(3-ps)_2(PTA)(H_2O)_2并探讨了其电致化学发光行为,对比得出初步结论:Tb(3-ps)_2(PA)(H_2O)_2和Tb(3-ps)_2(IPA)(H_2O)_2水溶性较好,而Tb(3-ps)_2(PTA)(H_2O)_2水溶性较差,叁个配合物发光强度的差异可能与羧基基团的位置有关,相对而言,在水溶液中Tb(3-ps)_2(PA)(H_2O)_2和Tb(3-ps)_2(IPA)(H_2O)_2,Tb(3-ps)_2(PTA)(H_2O)_2发光性能较差。(本文来源于《安徽师范大学》期刊2017-04-01)

李传提[2](2017)在《多羧酸/叁联吡啶磺酸镧系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配位聚合物具有可修饰和多功能性的物理化学性质,使其受到广泛的关注。镧系配位聚合物展现出了特殊的功能性应用,如磁性、发光材料、荧光传感、电子器件、药物输送等,设计合成结构多样和性质优异的镧系配位聚合物成为近些年来配位化学方面的研究热点。本文以构筑优良的发光性质、磁学性质和高稳定性的镧系金属配位聚合物为目标,采用多羧酸、叁联吡啶磺酸配体,与镧系金属离子在水热条件下,成功构筑了叁个系列20个结构新颖的配位聚合物,使用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等对它们进行表征,并研究了配位聚合物的发光和磁学性能。全文共分为叁章节,各章节内容如下:第一章概述了配位聚合物的应用前景及其研究现状。第二章利用3,3',4,4'-二苯砜四甲酸(H4dpstc)配体与镧系离子在水热条件下反应得到两个系列共12个配合物(1-8和9-12)。讨论了反应条件及辅助配体对配位聚合物结构和性质的影响。研究了配位聚合物2、4、11和12发光性质和配合物2的荧光传感性质。第叁章用4'-(2-苯磺酸基)-2,2':6',2"-叁联吡啶(HSTP)配体作为第一配体,同时引入脂肪酸或芳香酸为第二配体,与镧系离子(Eu3+、Tb3+、Dy3+、Er3+、Yb3+)反应,合成了8个共四种结构新颖的镧系配位聚合物.13-20。测定配位聚合物13-Eu、16-Tb、18-Eu、19-Tb的荧光发射光谱,它们都表现出了对应镧系离子的强的特征发射峰。配合物18-Eu和19-Tb是同构的且具有强的荧光发射,我们合成了异核的配位聚合物[EuxTb1-x(STP)(1,2-bdc)]n(0≤x≤1),并研究了它们可控的发光性质。此外,还研究了配位聚合物20-Dy的磁学性质。(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7-03-01)

李志超,王小锋,吴刚[3](2016)在《3-吡啶磺酸Cu(Ⅱ)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用配体3-吡啶磺酸和Cu(Ⅱ)盐反应合成了配合物[Cu(psa)_2(H_2O)_2](1)(Hpsa:3-吡啶磺酸),用单晶X-射线和元素分析对生成的晶体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研究表明Cu(Ⅱ)中心采取六配位的扭曲的八面体几何构型,配体psa-的磺酸基仅有一个O原子参与配位,吡啶环的N原子也参与了配位,整个psa-配体作为二齿的桥连结2个Cu(Ⅱ)离子形成二维层结构,通过O-H…O氢键将二维层结合在一起形成叁维结构.研究了1的循环伏安性质.(本文来源于《南京晓庄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王红红,栾庆洁,刘丽君,卢静,龚树文[4](2016)在《固体酸催化剂3-吡啶磺酸-磷钼酸的合成及催化酯化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一种新的固体酸催化剂3-吡啶磺酸-磷钼酸(PSA-HPM),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热重(TG)以及电位滴定等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并以油酸与甲醇的酯化反应为探针反应,考察了该催化剂对酯化反应的催化性能,系统探讨了催化剂用量、醇酸物质的量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以及催化剂重复利用等对催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PSA-HPM具有典型的Keggin结构,在T<352℃时表现出较好的热稳定性,同时具有较高的酸度;PSA-HPM在催化酯化反应中表现出了高的催化活性。当醇酸物质的量比为7∶1、催化剂用量为油酸质量的10 wt%、在80℃反应5 h后油酸甲酯产率达96.5%。PSA-HPM同时表现出好的重复利用性,4次使用后,催化剂的物相以及Keggin结构没有明显变化。(本文来源于《化学试剂》期刊2016年06期)

申飒飒[5](2015)在《基于叁联吡啶磺酸、羧酸类配体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配位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的迅猛发展,开创了创造新物质和新材料的薪新发展空间。设计和构筑结构多样的功能化配位聚合物是近年来该领域的研宄热点。本论文通过选择不同类型的磺酸、羧酸类配体,旨在构筑具有优良发光性能和高稳定性的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我们选用一种4,2':6',4"-叁联卩比卩定磺酸衍生物配体和叁种几基取代叁联批唆衍生物配体,以及不同的辅助配体,与过渡(Ag+、Cd2+、Zn2+、Mn2+、Co],或稀土(Sni3+、Pr3+d3’金属离子在水热/溶剂热条件下成功构筑了17个结构新颖的配位聚合物。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测试对化合物结构进行分析,利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焚光光谱以及热稳定性分析对其进行初步表征及研宄。本论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概述了配位化学、超分子化学及配位聚合物的定义和应用前景,详细阐述了配位聚合物的合成方法以及结构的多样性,总结了叁联批唆类和金属磺酸类配位聚合物的研宄现状。第二章利用合成的H2tbds配体作为主配体,2,2'-联耽徙为辅助配体,与过渡金属Ag+d2+n2+n2+u^+离子成功构筑了八个化合物1-8。其中化合物1和3分别是2D和3D结构,4是二重穿插的3D骨架结构,其它都是0D结构(化合物6和7同构),进一步通过氢键作用形成3D超分子结构。文中探究了pH值、辅助配体和金属离子对化合物结构的影响,表明这叁者对构筑不同结构的配位聚合物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同时研究了化合物1-8的焚光性能和热稳定性。第叁章利用合成的Hep中y、不同长度的脂肪族羧酸配体与过渡(Cd2+、Co2"^解土(Sm3+、Pr3+、Nd31金属离子,通过改变反应体系的溶剂,得到了七个化合物9-15。化合物表现出0D和2D的结构。对相应化合物的焚光和热稳定性进行了研宄,并对化合物10进行了初步的磁学性质研宄。第四章利用合成的4-Hcmopt和3-Hcmopt配体,加入辅助配体对苯二酸分别与Zn2+构筑了两个不同穿插程度的3D拓扑网络结构的新颖化合物16-17。配体不同位置的配位点导致化合物结构的不同。焚光和热重分析表明,化合物16-17都具有优良的发光性质和较高的热稳定性。(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5-03-20)

朱志彪,邓兆鹏,高山[6](2014)在《基于吡啶磺酸建构的金属有机主客体网络的结构与荧光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基于磺酸分子建构的金属有机晶态网络化合物的研究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由于磺酸基配位形式的多样性和作为良好氢键受体的能力,使得它在构筑具有超分子结构的化合物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有机桥配体分子建筑块与金属节点连接形成的化合物,不仅具有丰富的拓扑结构类型,而且作为一种新型分子功能固体材料在选择性催化、分子识别、吸附分离、生物医药、传感器和光、电、磁器件等方面中有着诱人的潜在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第十八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4-08-19)

霍艳[7](2012)在《金属铜吡啶磺酸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配合物以其结构的多样性及在光、电、磁、催化、离子交换、生物模拟、分子筛吸附等诸多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价值,已成为当今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吡啶磺酸配体构筑的微孔叁维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是新型功能材料,具有良好的气体吸附、发光性质、磁学性质,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1.采用水热法,以4-羟基-3-吡啶磺酸配体与金属铜离子自组装,合成了一种新颖的金属铜吡啶磺酸配合物[Cu(C5H3NSO4)(H2O)](1)。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差热、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同时,研究了其磁学性质。结果表明,配合物1属正交晶系,空间群是Pbca。每个Cu(Ⅱ)离子分别与来自4-羟基-3-吡啶磺酸配体中-S03的两个O原子、-OH的O原子、吡啶基团的N原子和一个水分子的O原子配位,形成五配位的变形四方锥构型。4-羟基-3-吡啶磺酸以η4,μ3的方式作为桥连配体,连接相邻的叁个Cu(Ⅱ)离子,形成二维层状结构。层状结构中存在大量的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使得结构更稳定。层与层之间通过氢键连接形成超分子网络结构。磁性结果表明配合物中存在反铁磁相互作用。2.采用水热法,4-吡啶乙磺酸为主配体,以含氮杂环分子1,10-邻菲罗啉、2,2’-联吡啶、4,4’-联吡啶为辅助配体,合成了叁种金属铜配合物,[Cu(phen)(SO4)(H2O)2](2)、[Cu(2,2'-bipy)(SO4)(H2O)2](3)、[Cu(4,4'-bipy)2(H20)4](3-OH-4-pyS03H)2(4)。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差热-热重、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同时,研究了它们的磁学性质。结果表明,配合物2和3的配位模式相同,每个Cu(Ⅱ)离子分别与来自1,10-邻菲罗啉或2,2’-联吡啶的两个N原子、两个S042-的两个O原子和两个水分子的O原子配位,形成六配位的八面体配位环境。相邻的两个Cu离子通过SO42-互相连接延伸成一维链状结构,而链与链之间又通过SO42-和H2O分子之间的氢键作用连接形成二维层状结构,层与层之间通过C-H…O氢键连接形成叁维超分子网络结构。配合物4的配位模式与前两者不同,每个Cu(Ⅱ)离子分别与来自两个4,4'-bipy的两个N原子和四个水分子的O原子配位,形成六配位的八面体配位环境。而3-羟基-4-吡啶磺酸分子以游离的形式存在于配合物中。分子间通过氢键形成超分子结构。磁性结果表明配合物2、3、4中均存在反铁磁相互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12-05-01)

杨光,张晓雷,王同许[8](2011)在《羟基吡啶磺酸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4-羟基吡啶为原料,合成了4-羟基吡啶-3-磺酸及其金属配合物Cd2(C5H4NSO4)2(H2O)6(NO3)2,并通过元素分析,FT-IR和X-射线衍射仪对其组成及结构进行了表征。(本文来源于《精细石油化工进展》期刊2011年04期)

朱志彪[9](2008)在《吡啶磺酸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与结构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设计合成了四种取代的吡啶磺酸:2-羟基吡啶磺酸,4-羟基吡啶磺酸,2-氨基吡啶磺酸,4-氨基吡啶磺酸。以其为配体,采用自组装法与碱(土)金属和银离子反应,合成出11个具有单核、双核、四核、一维、二维及超分子网状结构的吡啶磺酸金属配合物,其中2(4)-羟基吡啶磺酸碱(土)配合物7个,2(4)-氨基吡啶磺酸银配合物4个,且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IR、荧光和晶体结构表征,研究了磺酸基与金属离子的配位行为及其配位模式等。结果表明:四种吡啶磺酸配体均以内盐形式存在,且通过分子间氢键作用形成超分子网状结构;吡啶磺酸在多种官能团协同作用下使磺酸基的配位模式具有多样性;在羟基吡啶磺酸碱(土)金属配合物中,除Mg离子外,磺酸基都参与了配位,且半径较大的金属离子易于形成高维配合物;在氨基吡啶磺酸银配合物中,银离子呈现出2、3、4、5四种配位数和线型、T型、四面体、四角锥四种配位构型,同时2-氨基吡啶磺酸配体易于形成二维层状结构,而4-氨基吡啶磺酸配体易于形成一维链状结构;在室温固态时,吡啶磺酸和羟基吡啶磺酸碱(土)配合物呈现出荧光发射,氨基吡啶磺酸银配合物由于重原子效应出现不同程度的荧光降低,甚至淬灭。(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大学》期刊2008-11-15)

吡啶磺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配位聚合物具有可修饰和多功能性的物理化学性质,使其受到广泛的关注。镧系配位聚合物展现出了特殊的功能性应用,如磁性、发光材料、荧光传感、电子器件、药物输送等,设计合成结构多样和性质优异的镧系配位聚合物成为近些年来配位化学方面的研究热点。本文以构筑优良的发光性质、磁学性质和高稳定性的镧系金属配位聚合物为目标,采用多羧酸、叁联吡啶磺酸配体,与镧系金属离子在水热条件下,成功构筑了叁个系列20个结构新颖的配位聚合物,使用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等对它们进行表征,并研究了配位聚合物的发光和磁学性能。全文共分为叁章节,各章节内容如下:第一章概述了配位聚合物的应用前景及其研究现状。第二章利用3,3',4,4'-二苯砜四甲酸(H4dpstc)配体与镧系离子在水热条件下反应得到两个系列共12个配合物(1-8和9-12)。讨论了反应条件及辅助配体对配位聚合物结构和性质的影响。研究了配位聚合物2、4、11和12发光性质和配合物2的荧光传感性质。第叁章用4'-(2-苯磺酸基)-2,2':6',2"-叁联吡啶(HSTP)配体作为第一配体,同时引入脂肪酸或芳香酸为第二配体,与镧系离子(Eu3+、Tb3+、Dy3+、Er3+、Yb3+)反应,合成了8个共四种结构新颖的镧系配位聚合物.13-20。测定配位聚合物13-Eu、16-Tb、18-Eu、19-Tb的荧光发射光谱,它们都表现出了对应镧系离子的强的特征发射峰。配合物18-Eu和19-Tb是同构的且具有强的荧光发射,我们合成了异核的配位聚合物[EuxTb1-x(STP)(1,2-bdc)]n(0≤x≤1),并研究了它们可控的发光性质。此外,还研究了配位聚合物20-Dy的磁学性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吡啶磺酸论文参考文献

[1].赵敏.铽—吡啶磺酸/吡啶酰胺配合物的电化学发光性质与应用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7

[2].李传提.多羧酸/叁联吡啶磺酸镧系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D].西北大学.2017

[3].李志超,王小锋,吴刚.3-吡啶磺酸Cu(Ⅱ)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质[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6

[4].王红红,栾庆洁,刘丽君,卢静,龚树文.固体酸催化剂3-吡啶磺酸-磷钼酸的合成及催化酯化反应[J].化学试剂.2016

[5].申飒飒.基于叁联吡啶磺酸、羧酸类配体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D].西北大学.2015

[6].朱志彪,邓兆鹏,高山.基于吡啶磺酸建构的金属有机主客体网络的结构与荧光性能[C].第十八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4

[7].霍艳.金属铜吡啶磺酸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性质研究[D].中南大学.2012

[8].杨光,张晓雷,王同许.羟基吡啶磺酸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11

[9].朱志彪.吡啶磺酸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与结构化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8

标签:;  ;  ;  ;  

吡啶磺酸论文-赵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