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索尔兹伯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索尔兹伯里的约翰,双剑论,教会,国家
索尔兹伯里论文文献综述
赵卓然[1](2018)在《索尔兹伯里的约翰的“双剑论”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双剑论"是关于中世纪教会和国家关系问题的重要理论。索尔兹伯里的约翰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双剑论":神职人员引导国家,同时二者又有不同的运作体系,相互独立,为了共同的目标而相互合作,这样才能使整个国家健康有序。(本文来源于《基督教学术》期刊2018年01期)
王敏[2](2019)在《英国索尔兹伯里政府对美外交政策研究(1895-1902)》一文中研究指出罗伯特·塞西尔(1830-1903)是第叁代索尔兹伯里勋爵,曾叁次出任英国首相(1885-1886,1886-1892,1895-1902),他是最后一位来自上议院的首相。索尔兹伯里执政时期所推行的外交政策,使英国十余年未卷入欧洲的纷争当中,而且在他的第叁次任期中,英美关系有了质的飞跃。他审慎、务实的外交政策促成了英美和解。本文共分为叁个部分。第一部分总述英国对美外交政策的背景。在索尔兹伯里执政之前,因为历史遗留问题、领土和贸易纠纷等因素的影响,英美两国一直冲突不断,尤其是美国内战后,两国关系一直处于冰点。而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美又因为各自在美洲的资源和领土问题出现了纠纷,英美关系被重新提上日程。本文的第二部分,通过对英美两国集中于美洲的冲突进行分析,探讨索尔兹伯里政府对美外交政策的转变过程。首先,在委内瑞拉危机中,索尔兹伯里迫于国际环境和国内压力,从反对美国借口“门罗主义”介入委内瑞拉危机,到被迫同意美国提出的仲裁提议。索尔兹伯里对美国的态度发生转变,从美洲逐渐开始战略撤退,英美关系破冰。其次,在美国和西班牙发生冲突之初,索尔兹伯里拒绝了德国、奥匈帝国、法兰西等国提出的劝和照会,尽量避免与美国发生冲突。在美西战争爆发后,英国也一直拒绝欧洲诸国提出的“国际干预”,对美国保持友好中立,甚至在德国企图争夺菲律宾时予以美国援助。这一时期,英美两国政府官员互动频繁,民间对于英美和解的呼声很大,英美关系由此进入“热恋期”。最后,在加拿大与美国因为阿拉斯加边界发生纠纷时,索尔兹伯里一开始就与美国妥协,提议通过仲裁来划定临时分界线。期间,虽然加拿大和美国因为临时边界线的划分产生了一些分歧,但在索尔兹伯里的提议下,以牺牲加拿大部分利益为代价,划定临时边界线。在索尔兹伯里的努力下,英美和解最终达成。最后一部分是对索尔兹伯里执政时期英国对美外交政策的评析。在委内瑞拉危机、美西战争和阿拉斯加边界纠纷中,索尔兹伯里灵活务实的外交政策,不仅缓和了英美关系,促成英美和解,而且改善了英国的战略处境,为英国维持世界均势增添助力。索尔兹伯里第叁任期内的对美外交政策,是他灵活外交的顶峰,他对美国的“让步”、“偏袒”和“妥协”,维持了英美两国的友谊,而且保证了帝国的利益最大化与损失最小化。最重要的是,英美两国处理国家纠纷的方式——仲裁——为和平解决国家纠纷提供了新思路。(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期刊2019-05-27)
白刚,黄建圣,彭学涛[3](2019)在《索尔兹伯里的史料观及其缘起——以《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埃德加·斯诺1936年到陕北苏区采访,于1937年在美国出版了《红星照耀中国》(中文版译作《西行漫记》)。作为"世界上第一位实地采访红军的外国"~((1)),他在书中关于长征的描述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且深远的反响。~((2))书中预言:"总有一天有人会把这部激动人心的远征史诗全部写下(本文来源于《学术评论》期刊2019年01期)
胡琦[4](2019)在《法律与王权:中世纪英国法治观念的嬗变及其内在逻辑——以索尔兹伯里的约翰、布拉克顿和约翰·福蒂斯丘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思想史的角度来看,中世纪英国法治兼容并包,融日耳曼法、教会法、罗马法和普通法之思想精髓于一体。日耳曼的习惯法使"王在法下"观念深入人心。罗马法和教会法的传播和影响推动英国法治理性化,但带有浓厚的神权政治色彩。在普通法的影响下,英国法治思想日趋制度化。中世纪英国法治思想的演变体现了法律至上和政治民主的双重逻辑。法律至上体现了法与权的关系,规定了王权的法律边界;政治民主体现了官与民的关系,强调民主制度对王权的控制。在观念与制度的交融下,法治观念以制度为载体,制度以法治观念为灵魂,并且形成了"以司法制约权力"、"君民共治"的制度文化。这种独特的法治传统推动英国政制向议会主权和混合政体的方向演进。(本文来源于《天府新论》期刊2019年01期)
沈秀芬[5](2018)在《论索尔兹伯里对英属印度农民政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保守党政治家,索尔兹伯里主张对殖民地实行温和的帝国主义政策,在确保英帝国根本利益的前提下,适度发展殖民地社会经济。面对19世纪中期印度民族的反抗、觉醒浪潮,索尔兹伯里在担任印度事务大臣期间,积极建议推行救灾防荒、改革租佃法、建立官方借贷机构、规范农村借贷市场等政策措施,有助于缓和印度农民与殖民统治的尖锐矛盾,也奠定此后英国对印度农民问题的政策基调。在印度农业政策改革史上,索尔兹伯里功不可没。(本文来源于《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郑鲁南[6](2018)在《索尔兹伯里与《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文中研究指出退休前,我所在的解放军出版社出版了美国《纽约时报》副总编辑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写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这本书的中译本1986年在解放军出版社出版后,一版再版,受到了读者普遍欢迎。在一次作品讨论会上,这本书被那些参加过长征的老战士称其为"孩子们了解研究历史的必读书"。一个外国人写的反映中国长征的作品,为什么能得到如此巨大的反响?可以(本文来源于《铁流(35)》期刊2018-08-01)
张飞[7](2017)在《论宪法惯例的确立与遵守》一文中研究指出英国不成文宪法本质上就是惯例宪法,脱离宪法惯例的研究所探讨的只是宪法领域的枝叶。既有对宪法惯例的规范分析较少涉及惯例的确立、遵守与违背后果等经验性问题,惯例的规范研究缺乏实证补充。故本文从经验分析着手,以惯例确立与遵守的时间轴展开,除引言外,正文共由四部分组成,结构如下:第一部分,索尔兹伯里惯例的产生背景。英国是两院制议会,分为上议院和下议院,下议院是民选议院,上议院则是世袭贵族组建而成。因此长久以来关于上议院权力限制的问题成为两院关系的主要内容。从授权理论到1911年《议会法》的试错过程也都为之后索尔兹伯里惯例的产生奠定基础。第二部分,索尔兹伯里惯例的确立。索尔兹伯里惯例是两党对两院权力关系的一种共识性规则或者说是契约性规则。而确保这种契约规则达成的根本原因则在于选民力量,即如若上议院违背索尔兹伯里惯例,阻碍竞选议案,将会导致对抗选民的后果,从而失去选民支持,甚或被废止;而下议院之所以未彻底虚置上议院,亦是基于“一院制政府”可能带来的选任独裁不为民众与政治精英所接受的考量,上议院具有宪法价值,必须保留。第叁部分,索尔兹伯里惯例的遵守。以竞选议案是否被删减和延搁作为判断惯例遵守与否的标准,则立法实践中索尔兹伯里惯例并不总是被遵守,存在例外情形,但无论是惯例的遵守,还是惯例的违背,其共识性均未被打破,依旧被普遍认为是一项必须遵守的义务。正因如此,下议院方才接受了两次惯例违背,并未带来两院危机,所以索尔兹伯里惯例的违背可以说是在特定政治背景下可以容许的例外。结语,惯例的模糊性验证了惯例与法律区分的观点。惯例所表达的主导性宪法价值观在内容上并不明确,且会随时间和形势的改变而变迁,从而导致惯例的模糊性。而这种模糊性亦使得惯例不可能为法院所直接引用或解释,惯例的模糊性更使得惯例的法律化成为英国制定成文宪法典首当其冲的难题。(本文来源于《西南政法大学》期刊2017-03-09)
吉狄马加[8](2017)在《信仰的权利——致哈里森·索尔兹伯里》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大观》期刊2017年02期)
周渊[9](2016)在《《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的作者索尔兹伯里》一文中研究指出1984年6月8日,一位瘦高个、须发花白的外国人风尘仆仆地来到当年红一方面军与陕北红军的会师之地——吴起镇,站在当年毛泽东指挥"割尾巴战斗"之处,他沉思良久,自言自语说了"伟大"二字。这位外国人是普利策新闻奖获得者、曾任《纽约时报》副总编辑的哈里森·索尔兹伯里。他回国不久,此行完成的着作《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出版并引起轰动,成为继斯诺的(本文来源于《炎黄纵横》期刊2016年12期)
郑蔚[10](2016)在《索尔兹伯里夫妇:一对古稀老人的“长征路”》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1934年的长征不仅仅是象征。中国红军的男女战士用毅力、勇气和实力书写了一部伟大的人间史诗。在我们这个世纪中还没有什么其他事件能像长征一样让人如此神往,也没有什么事件像它一样如此深远地改变了世界的未来。"这是索尔兹伯里重走长征路后写下的巨着《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的开篇之语。1984年4月5日从北京飞往南昌的索尔兹伯里夫妇,老先生76岁,老太太70岁。两个半月后,他俩完成了这一壮举,哈里森·(本文来源于《大江南北》期刊2016年11期)
索尔兹伯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罗伯特·塞西尔(1830-1903)是第叁代索尔兹伯里勋爵,曾叁次出任英国首相(1885-1886,1886-1892,1895-1902),他是最后一位来自上议院的首相。索尔兹伯里执政时期所推行的外交政策,使英国十余年未卷入欧洲的纷争当中,而且在他的第叁次任期中,英美关系有了质的飞跃。他审慎、务实的外交政策促成了英美和解。本文共分为叁个部分。第一部分总述英国对美外交政策的背景。在索尔兹伯里执政之前,因为历史遗留问题、领土和贸易纠纷等因素的影响,英美两国一直冲突不断,尤其是美国内战后,两国关系一直处于冰点。而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美又因为各自在美洲的资源和领土问题出现了纠纷,英美关系被重新提上日程。本文的第二部分,通过对英美两国集中于美洲的冲突进行分析,探讨索尔兹伯里政府对美外交政策的转变过程。首先,在委内瑞拉危机中,索尔兹伯里迫于国际环境和国内压力,从反对美国借口“门罗主义”介入委内瑞拉危机,到被迫同意美国提出的仲裁提议。索尔兹伯里对美国的态度发生转变,从美洲逐渐开始战略撤退,英美关系破冰。其次,在美国和西班牙发生冲突之初,索尔兹伯里拒绝了德国、奥匈帝国、法兰西等国提出的劝和照会,尽量避免与美国发生冲突。在美西战争爆发后,英国也一直拒绝欧洲诸国提出的“国际干预”,对美国保持友好中立,甚至在德国企图争夺菲律宾时予以美国援助。这一时期,英美两国政府官员互动频繁,民间对于英美和解的呼声很大,英美关系由此进入“热恋期”。最后,在加拿大与美国因为阿拉斯加边界发生纠纷时,索尔兹伯里一开始就与美国妥协,提议通过仲裁来划定临时分界线。期间,虽然加拿大和美国因为临时边界线的划分产生了一些分歧,但在索尔兹伯里的提议下,以牺牲加拿大部分利益为代价,划定临时边界线。在索尔兹伯里的努力下,英美和解最终达成。最后一部分是对索尔兹伯里执政时期英国对美外交政策的评析。在委内瑞拉危机、美西战争和阿拉斯加边界纠纷中,索尔兹伯里灵活务实的外交政策,不仅缓和了英美关系,促成英美和解,而且改善了英国的战略处境,为英国维持世界均势增添助力。索尔兹伯里第叁任期内的对美外交政策,是他灵活外交的顶峰,他对美国的“让步”、“偏袒”和“妥协”,维持了英美两国的友谊,而且保证了帝国的利益最大化与损失最小化。最重要的是,英美两国处理国家纠纷的方式——仲裁——为和平解决国家纠纷提供了新思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索尔兹伯里论文参考文献
[1].赵卓然.索尔兹伯里的约翰的“双剑论”探析[J].基督教学术.2018
[2].王敏.英国索尔兹伯里政府对美外交政策研究(1895-1902)[D].浙江师范大学.2019
[3].白刚,黄建圣,彭学涛.索尔兹伯里的史料观及其缘起——以《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为例[J].学术评论.2019
[4].胡琦.法律与王权:中世纪英国法治观念的嬗变及其内在逻辑——以索尔兹伯里的约翰、布拉克顿和约翰·福蒂斯丘为中心[J].天府新论.2019
[5].沈秀芬.论索尔兹伯里对英属印度农民政策的影响[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6].郑鲁南.索尔兹伯里与《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C].铁流(35).2018
[7].张飞.论宪法惯例的确立与遵守[D].西南政法大学.2017
[8].吉狄马加.信仰的权利——致哈里森·索尔兹伯里[J].大观.2017
[9].周渊.《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的作者索尔兹伯里[J].炎黄纵横.2016
[10].郑蔚.索尔兹伯里夫妇:一对古稀老人的“长征路”[J].大江南北.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