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二级市场交易机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地方债发行,上交所,政府债券,债券发行,债券品种,承销团,中信证券,上海证券交易所,招标发行,个人投资者
二级市场交易机制论文文献综述
朱宝琛[1](2019)在《今年上交所地方债发行已超2000亿元》一文中研究指出2月26日,重庆市256亿元政府债券成功通过财政部上海证券交易所政府债券发行系统公开招标发行。由此,今年上交所地方债累计发行规模已达2089亿元。据《证券日报》了解,本次重庆市发行债券品种为记账式固定利率附息债券,总规模256亿元,分为一般(本文来源于《证券日报》期刊2019-02-27)
李建标,杨喆,汪敏达[2](2016)在《一级市场定价机制、投资者行为与二级市场交易——一个实验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企业在上市过程中适用的4种定价机制,即统一价格拍卖、歧视性拍卖、广义VCG拍卖和累计投标制,本文开展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累计投标制下投资者更愿意搜集信息,但也更倾向于隐藏私人信息,累计投标制下的投资者对一级市场股票的需求最高,且对其所获得的股票的价值评价最准确;广义VCG机制下投资者在一级市场最有动力揭示私人信息,对其获得的股票也有较高评价,二级市场投资者买入行为也较积极;歧视性拍卖下投资者在二级市场上的买入报价揭示了最多的私人信息,统一价格拍卖下二级市场上投资者出售自有股票比例最高,表明两种机制下二级市场投资者过度乐观,对一级市场获得的股票的评价不高.总体上看,信息搜集激励较大的机制,倾向于在一级市场让利给投资者,并带来更平稳的二级市场.(本文来源于《研究与发展管理》期刊2016年02期)
陈锋[3](2015)在《重庆地票二级市场交易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一大批农村人口涌入城市,造成了城乡建设用地失衡。在城市,具体表现为城市建设用地指标不足;而农村随着常住人口的逐渐减少,直接导致大量农村土地闲置。重庆作为经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首个以省为单位的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了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重庆市政府在“占补平衡”和绝对保证18亿亩耕地红线的基础上,于2008年创造性地实施了地票交易制度。经过6年多的发展,地票交易制度日趋完善,但同时其也面临着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而地票二级市场问题就是其中之一。论文从重庆地票二级市场开放问题着手,以重庆地票交易和发展现状为基础,详细分析和论述了开放地票二级市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构建风险评价模型对开放地票二级市场风险进行了综合评价。最后,论文重点研究了地票二级市场的构建和交易机制模型。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叁个部分。第一,分析了重庆地票交易和发展现状。主要从四个方面对重庆地票交易发展现状进行论述:一是介绍了重庆地票的发展历程,以时间为轴线梳理了地票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事件;二是详细阐述了地票的交易过程,分别从重庆地票的交易量、交易均价、质押规模、需求主体、地票的供给和落地五个方面分析了重庆地票的交易实际情况;叁是分析了制约重庆地票发展的四个主要瓶颈;四是对开放地票二级市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以上四个方面的分析,为解决论文的核心问题提供论据。第二,对开放地票二级市场风险进行综合评估。论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通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初步构建了开放地票二级市场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对初步构建的指标体系进行可靠性分析,得到最终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构建的FAHP(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灰色聚类模型对开放地票二级市场风险进行了综合评价。最后计算出其综合风险的评价值,得出相应的结论。第叁,构建和设计地票二级市场交易机制。以产权交易理论、资产证劵化理论和高低匹配交易理论为基础。首先从确定了地票二级市场要素。其次分析了现阶段如何开放地票二级市场以及分阶段的开放地票二级市场。最后,分别设计了非证劵化的地票二级交易模型和证劵化的地票二级市场交易模型,并创造性地提出和分析了基于高低匹配法的地票二级市场交易方式。论文通过对以上叁个方面的详细分析研究,得出了相关的研究结论(详细见论文第6章),希望能够拓展地票的相关理论,为我国地票交易制度的发展和土地制度改革提供政策启示和实践参考。(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5-10-01)
马智利,陈锋,马敏达[4](2014)在《重庆地票二级市场交易机制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2008年底,重庆市率先在全国实施了地票交易制度,这项新举措的实施,对我国的土地制度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简述了目前地票交易的过程,论述了开放地票二级市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最后构建了地票二级市场交易机制模型,并分析了地票二级市场交易模型的各种路径。(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4年10期)
马智利,陈锋,马敏达[5](2014)在《重庆地票二级市场的开放与交易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票作为权利价值凭证,具备可流动性;地票二级市场的开放,有利于地票市场的发展、交易体系的完善以及地票持有者和需求者的利益保障,也符合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和目标。近年来,重庆地票交易量逐年扩大,交易均价稳步上升,质押规模也越来越大,基本具备了开放地票二级市场的条件。开放地票二级市场,还需要进一步培育地票一级市场,控制不合理的市场炒作,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并建立有效的交易信息平台和严格的监督制度。目前重庆可以先开放非证券化的地票二级市场,并积极为开放证券化的地票二级市场做准备。(本文来源于《西部论坛》期刊2014年03期)
陈源[6](2013)在《基于双向拍卖交易机制的股票二级市场成交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研究的目的及意义股票二级市场中成交量的研究目的是探究成交量的形成机理及其富有一定规律性变化的成因,而其中文包含着成交量与价格、信息的相关关系。为了达到该目的,对于成交量的研究需要回答以下叁个基本问题:1、在股票二级市场中被广泛运用的双向拍卖交易机制对成交量形成的作用机理是什么?2、投资者异质性的假设与观测到的正的成交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3、成交量与信息之间的相关关系是怎样的,换句话说,信息如何影响成交量,成交量又向投资者暗示了怎样的市场信息?以上叁个问题相互关联、层层递进。第一个问题是研究成交量形成机理的基础,不同的交易机制安排了不同的投资者报价之间的配对方式。究竟是先将投资者进行一对一的随机配对后再行报价,还是所有投资者先行报价后再将这所有的报价进行统一的撮合成交?不同的交易机制将产生不同的市场结果,之后对成交量与价格和信息的进一步分析的结论自然就可能会有所差别。不先确定市场的交易机制,对后两个问题的探讨也就无从展开。本文选取了当今世界各股票二级市场所广泛采用的双向拍卖交易机制作为研究的前提,着重探讨了在这一市场制度之下的成交量的形成及其与价格和信息的相关关系。第二个问题实际上是一系列命题的集合。在确定了交易机制之后,接下来需要迫切探讨的问题就是市场中的投资者有着怎样的特征,这种特征又是如何形成相应的成交量的。本文与以往的大多文献不同,并不认为市场中的投资者均是同质的,而是假定他们具有流动性、投机或缘于生命周期对资产组合进行重新配置的需要,这导致了即便没有新的信息进入市场,交易仍然可能发生。围绕着异质的交易者这一假设进一步研究可以发现,成交量并非是一成不变的,除了信息之外,诸多市场要素都能影响到成交量的变化,对它们的探讨构成了对第二个问题的延伸。对前两个问题的探讨是进入第叁个问题的必要条件,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它们共同框定了模型中的诸多变量,或者说将其外生化了,使得研究能够专着于信息这作用于成交量的单一变量。第叁个问题回答的是一个被广泛探讨过的命题,其中一些研究试图去推断成交量和信息之间的稳定的相关关系,但另外一些人却认为它们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模糊不清的。本文建立了两种不同的信息影响成交量的途径,它们分别为由新进信息引发的所有投资者之间以及买卖双方之间的分歧。也由此,本文为源自实证数据的事件具有信息含量的逻辑推断建立了一种基本原理。然而这种模糊性并没有被完全消除,因为成交量的变化既可能是两种途径之一作用的结果,也可能是它们的综合。在明确了研究目的之后,需要解决的是研究的意义究竟是什么。虽然在历史上对股票二级市场的研究之初,成交量并未得到相应的重视,但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资本市场不断地发展完善以及交易数据的不断积累,自Osborne首次于1959年发表论文对其进行研究以来,已经有众多的学者带着其研究成果在这一研究领域内涌现。结合他们的成果,可以将对股票二级市场成交量的研究意义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点:其一,有助于了解股票市场的微观结构;其二,对于事件研究有着重要意义;其叁,为技术分析提供理论依据。二、主要内容及观点本文的主要内容分为七章。第一章是绪论,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和方法以及内容和结构。第二章为文献综述。理论上对于股票二级市场成交量的研究主要(但不仅仅)集中在以下叁个方面:成交量和买卖价差之间的关系,成交量和信息之间的关系,以及成交量和价格变化之间的关系。这叁对关系之间的划分在一定程度上是人为的,并且它们所要研究的问题有时候是重迭甚至是无法割裂的,在诸多前人所提出的模型中就分别包含了信息对成交量的影响以及成交量和价格之间的关系。本文也同样不例外,在所构建的基本模型和其后对成交量的定性分析中均包含了这叁个方面的要素。本部分依次对这叁者以及本文所要引入的双向拍卖交易机制的相关文献进行回顾。第叁章为对基本模型的建立。在提出了诸如投资者分为持票者和持币者两类,每个投资者只能持有一单位资产且不能持有空头头寸,市场中的每个参与者都是异质的等众多假设后,本部分将市场制度的核心——交易机制确定为了双向拍卖的撮合方式,进而改进了Karpoff(1986)所采用的投资者之间随机配对的交易机制,以更好地拟合现实中的资本市场。在此基础上,本部分运用数理推导的方式确定了成交量在模型中的具体函数值,为之后的定性分析提供了必要的条件。第四章定义了“正常”成交量,并对其进行了比较静态分析。所谓“正常”成交量是指在没有意料之外的信息进入市场的情况下所形成的成交量。之所以对此种情况加以着重的说明是为了排除进入市场的外生信息对成交量所可能产生的干扰,进而在一种最一般的且数学上较为简化的情况下,对其他变量进行比较静态分析。这种分析从市场深度、报价差距和对公共信息的分歧叁个方面逐步展开。第五章对基础模型进行了扩展,也即对量价关系的经典命题进行了探讨。如同在第二章中提到的那样,历史上对股票和期货等金融资产的交易市场中所呈现出的一些具有统计规律性的量价关系有过大量的实证和理论分析。该部分试图通过基本模型及其扩展对股票二级市场中一些有关量价关系的经典命题做出解释和分析。这里的经典量价关系分别为高位放量、低位缩量以及价升量增、价跌量减。本章以羊群效应等行为金融视角的假设为基础对基本模型进行了深化并对这两个命题做出了解释。第六章探讨了投资者行为和成交量。这一章主要解决的问题是成交量与信息的关系,系统地描述了两种独立的信息事件影响成交量的路径:其一是与经验研究的推测相一致的观点,即投资者的分歧导致了成交量的增长;其二是由买卖双方在某个时期开始前相异的预期所形成的成交量的变化,即便此时两个类群内投资者之间的分歧程度并未发生改变。通过了这样的分析,本章运用基本模型的框架,较为完整地解决了之前提出的第叁个问题。在此基础上,文章建立了一个关于投资者行为与成交量的逻辑框架,进一步阐述了预期、价格的信息含量与成交量的关系,并以拍卖学的视角讨论了套牢盘的形成机理。第七章总结了全文,并提出了对未来研究的展望。叁、主要贡献1、过往对成交量进行分析的文献大多关注于实证层面,本文从理论层面上分析了股票二级市场中成交量的形成机制,并以当今主流的交易机制为进行了研究,且进一步对经典的量价关系的成因以及成交量与信息的关系等多方面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为认识股票二级市场提供了一种全新视角。2、模型的假设暗示着,成交量与信息的关系受到市场交易机制的影响。如果市场参与者报价的撮合方式不再是双向拍卖,那么包括成交量与成交价格在内的市场结果也许将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特征,尤其是围绕在信息事件之间的量价关系。在有显着摩擦的市场环境中(如指令流的积压),交易需要序贯地被完成,而这期间市场随时可能受到新进信息的干扰;而在无摩擦的情况下,交易只被某个时期的信息所影响,并且这种影响不会延续到下一个时期。3、模型的结论与一些既定的经验发现相一致:成交量会随着市场深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报价差距的增大而减小;成交量会因为异质的投资者对需求价格的调整而在下一个时期内为正;股市中常常出现“赢者灾难”。这些结论为经验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4、本文区分了两种不同的信息影响成交量的路径,并提供一种有关信息事件影响成交量的基本原理以确定一个事件是否有信息含量。然而成交量的反应是否暗示了投资者对于信息评价的分歧却是模糊不清的:异常高的成交量能够由投资者对信息的异质的反应所引起,但这未必反映了投资者之间的分歧;它同样可由买卖双反之间对报价均值不同程度的修订而引起。这意味着如果经验研究者试图通过检验成交量数据以推断投资者之间的共识程度,那么他们必须设定更多的限制条件。(本文来源于《西南财经大学》期刊2013-03-01)
吴昊[7](2011)在《关于欧元债券场外二级市场交易架构和交易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欧元债券市场发展迅速,欧元债券规模已超过美元和英镑债券,居世界第一位。文章对欧元债券场外二级市场交易架构和交易机制进行了研究,从市场分层的角度,对欧元债券场外交易商间电子平台和交易商与买方间的电子平台的现状与特征分别进行了梳理,并从中探寻欧元债券二级市场交易架构的发展新趋势。(本文来源于《中国货币市场》期刊2011年11期)
李涛[8](2008)在《矿业权二级市场建设模式与交易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矿产资源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基础保障的自然资源,不仅是国计民生的根本依托,也是兴国富民的重要条件。我国是矿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但因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局限,我国现今的矿业商业化和市场化程度不够,与社会发展的要求存在明显的差距。经过30年的改革,我国矿产资源的配置一直是在政府的强势控制力下,市场化进程推进缓慢,以政府为主导的招拍挂不可能永远代替矿业权交易的市场机制。因此,必须从解放思想开始,通过学习和借鉴国外较成熟的矿业权流转机制,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逐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矿业权二级市场,这是落实矿产资源市场化配置的必由之路。矿业权是一种特殊的“用益物权”,在一级市场由政府采用招拍挂出让后,必须向二级市场让渡,使矿业权在市场中流转。矿业权二级市场的建设对于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管理有着极大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通过将矿业权纳入市场公开交易,利用交易市场发现价格,明晰产权,可以使资源的综合使用效益达到最优,使资源管理秩序得到改善。本文对矿业权的法律属性及特殊性进行分析,并针对我国矿业权市场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从不同角度对矿业权二级市场建设的必要性进行分析,从我国国情出发,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进一步规范了矿业权二级市场的结构、建设模式、交易机制和制度框架。通过研究,确认我国的矿业权二级市场应当及早进入完全竞争市场领域,以促进矿业权交易的市场化模式形成。同时,论文将市场理论、资本市场理论、投融资理论、我国现阶段的实际国情与作者的实际工作认识相结合,初步系统地确立了适合我国实际国情的矿业权二级市场的模式、体系、机制、业务流程及制度框架。对我国矿业权市场与矿业资本市场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08-04-01)
二级市场交易机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企业在上市过程中适用的4种定价机制,即统一价格拍卖、歧视性拍卖、广义VCG拍卖和累计投标制,本文开展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累计投标制下投资者更愿意搜集信息,但也更倾向于隐藏私人信息,累计投标制下的投资者对一级市场股票的需求最高,且对其所获得的股票的价值评价最准确;广义VCG机制下投资者在一级市场最有动力揭示私人信息,对其获得的股票也有较高评价,二级市场投资者买入行为也较积极;歧视性拍卖下投资者在二级市场上的买入报价揭示了最多的私人信息,统一价格拍卖下二级市场上投资者出售自有股票比例最高,表明两种机制下二级市场投资者过度乐观,对一级市场获得的股票的评价不高.总体上看,信息搜集激励较大的机制,倾向于在一级市场让利给投资者,并带来更平稳的二级市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二级市场交易机制论文参考文献
[1].朱宝琛.今年上交所地方债发行已超2000亿元[N].证券日报.2019
[2].李建标,杨喆,汪敏达.一级市场定价机制、投资者行为与二级市场交易——一个实验比较[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6
[3].陈锋.重庆地票二级市场交易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5
[4].马智利,陈锋,马敏达.重庆地票二级市场交易机制探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4
[5].马智利,陈锋,马敏达.重庆地票二级市场的开放与交易机制研究[J].西部论坛.2014
[6].陈源.基于双向拍卖交易机制的股票二级市场成交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
[7].吴昊.关于欧元债券场外二级市场交易架构和交易机制研究[J].中国货币市场.2011
[8].李涛.矿业权二级市场建设模式与交易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
标签:地方债发行; 上交所; 政府债券; 债券发行; 债券品种; 承销团; 中信证券; 上海证券交易所; 招标发行; 个人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