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背俞穴论文-陈剑强

针刺背俞穴论文-陈剑强

导读:本文包含了针刺背俞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脑卒中,尿潴留,背腧穴,埋线

针刺背俞穴论文文献综述

陈剑强[1](2019)在《背俞穴埋线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尿潴留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背俞穴埋线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尿潴留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8年6月该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尿潴留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背腧穴埋线治疗。比较两组首次排尿时间及疗效。结果观察组首次排尿时间(14.9±9.1)天,短于对照组的(19.4±8.1)天;观察组治愈率4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背俞穴埋线联合针刺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尿潴留,可有效改善膀胱功能及临床症状。(本文来源于《中国乡村医药》期刊2019年22期)

房涛,杜娟[2](2019)在《针刺背俞穴联合解郁安神汤治疗肝郁脾虚型抑郁症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针刺背腧穴配合解郁安神汤治疗肝郁脾虚型抑郁临床疗效,为今后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60例肝郁脾虚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自拟解郁安神汤(由柴胡12g,白芍30g,远志15g,首乌藤12g等19味中药组成),水煎服,1日一剂。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针刺肺俞、厥阴俞、心俞、肝俞等脏腑背俞穴,隔日一次,共治疗15次。两组患者均治疗30天。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DRS)、中医证候积分及中医疗效指数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HDR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显着降低(P<0.05;<0.01),两项指标治疗组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优于对照组的66.67%(P<0.05)。结论针刺背腧穴结合口服解郁安神汤治疗肝郁脾虚型抑郁症疗效显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现代中医药》期刊2019年06期)

曾庆婷,杨改琴,左甲,秦彩娟[3](2019)在《针刺背俞穴配合埋线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针刺背俞穴配合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CAG)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CAG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30例。A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B组采用针刺背俞穴治疗,C组采用针刺背俞穴配合埋线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后各项症状评分变化情况,并比较3组临床疗效。结果 A组治疗6周后脘腹胀满、嗳气泛酸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6周后脘腹胀满、胃脘疼痛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6周后脘腹胀满、胃脘疼痛、嗳气泛酸、饮食减少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6周后脘腹胀满、胃脘疼痛、嗳气泛酸、饮食减少评分与A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有效率为70.0%,B组为76.7%,C组为90.0%。C组总有效率与A组和B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背俞穴配合埋线治疗CAG疗效确切,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及单纯针刺背俞穴治疗。(本文来源于《上海针灸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万欣荣,林欢儿,李孜怡[4](2019)在《丹栀逍遥散配合针刺背俞穴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丹栀逍遥散配合针刺背俞穴治疗黄褐斑的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用丹栀逍遥散治疗,治疗组加用针刺背俞穴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3.3%,对照组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栀逍遥散联合针刺背俞穴治疗黄褐斑疗效优于单用丹栀逍遥散。(本文来源于《实用中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李青,张艺凡,张秋媛,李莲,冯媛媛[5](2019)在《补肾通痹汤联合针刺背俞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补肾通痹汤联合针刺背俞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LDH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予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补肾通痹汤联合针刺背俞穴治疗。2组均治疗3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6水平变化;比较2组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JOA下腰痛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升高更明显。2组治疗后血清IL-1β、IL-6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总有效率72.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通痹汤联合针刺背俞穴治疗LDH,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增强临床疗效,并能有效降低IL-1β、IL-6水平。(本文来源于《河北中医》期刊2019年03期)

吴钊泓,邹玉婵,黄凡[6](2019)在《针刺背俞穴联合呼吸训练对脑卒中气切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针刺背俞穴联合呼吸训练对脑卒中气切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将60例卒中后气切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基础治疗及呼吸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针刺背俞穴治疗。观察记录2组治疗前后的用力肺活量(FVC)、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呼气峰流速(PEF)、最大吸气压力(MIP)、最大呼气压(MEP)、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计数和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结果:治疗2周后,2组患者FVC、MVV、PEF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2组患者MIP、MEP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2组CRP、WBC计数、CPI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针刺背俞穴联合呼吸训练可改善脑卒中气切术后患者的肺功能,增强呼吸肌肌力,进一步改善肺部感染情况。(本文来源于《中国康复》期刊2019年04期)

王振垚,张虎,杨洋,张允岭,杨靖义[7](2019)在《头针结合针刺背俞穴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清APP、Aβ1-42水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经头针结合针刺背俞穴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及其对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诊治的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7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5例。全部患者均接受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头针治疗,观察组在头针治疗基础上结合针刺背俞穴治疗,对比两组治疗4周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血清学指标水平变化情况、各量表评分变化情况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证候总积分、血清淀粉样前体蛋白(APP)、β-淀粉样蛋白(Aβ)1-42水平、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MB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证候总积分较治疗前降低,血清APP、Aβ1-42水平较治疗前下降,MoCA评分和MBI评分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且观察组治疗后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接受头针结合针刺背俞穴治疗,患者各临床症状的缓解和各血清学指标的改善明显,利于提升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无不良反应,安全可靠。(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张明明,高希言,李潇,杜美璐,刘聪瑛[8](2019)在《针刺背俞穴结合透灸法治疗安眠药物依赖性失眠23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治疗安眠药物依赖性失眠的较佳疗法。方法:23例安眠药物依赖性失眠患者,采用针刺背俞穴结合透灸法治疗,穴取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太冲,留针加透灸40min。每日治疗1次,6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1 d,治疗5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分。结果:痊愈12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1.3%(21/23);PSQI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针刺背俞穴结合透灸法治疗安眠药物依赖性失眠疗效较好。(本文来源于《中国针灸》期刊2019年03期)

曾庆婷,杨改琴,左甲,秦彩娟[9](2019)在《针刺背俞穴配合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针刺背俞穴配合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纳入患者随机分为常规针刺组、针刺背俞穴组和针刺埋线组,每组30例。常规针刺组选穴为中脘、足叁里(双)、内关(双)、公孙(双),针刺背俞穴组选穴为胃管下俞(双)、肝俞(双)、胆俞(双)、脾俞(双)、胃俞(双),针刺埋线组在针刺背俞穴的同时,配合穴位埋线。分别于治疗3周末、6周末观察叁组患者症状积分的改变,并评价叁组证候疗效。结果①叁组总有效率方面比较,针刺埋线组90.0%,明显高于常规针刺组的70.0%和针刺背俞穴组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叁组症状积分方面比较,常规针刺组可有效改善胃胀、嗳气泛酸(P<0.05),对胃痛、饮食减少有缓解趋势;针刺背俞穴组可有效改善胃痛、胃胀(P<0.05),对嗳气泛酸、饮食减少有缓解趋势;针刺埋线组对胃胀、胃痛、嗳气泛酸、饮食减少均可显着改善(P<0.05)。结论针刺背俞穴与穴位埋线相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显着,总有效率高于常规针刺组与针刺背俞穴组。(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12期)

宋宸宇[10](2019)在《针刺背俞穴治疗放化疗所致顽固性呃逆》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主要观察针刺背腧穴在治疗放化疗造成的顽固性呃逆的诊疗效果。采用的方法为用针刺病患的膈俞、胃俞、脾俞、肝俞、肾俞以及肺俞这几个穴位。经过诊疗发现,此种诊疗方法的治愈率高达95%以上,因此得出结论,运用针刺背俞穴来诊疗放化疗造成的顽固性呃逆,效果显着。(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针刺背俞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针刺背腧穴配合解郁安神汤治疗肝郁脾虚型抑郁临床疗效,为今后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60例肝郁脾虚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自拟解郁安神汤(由柴胡12g,白芍30g,远志15g,首乌藤12g等19味中药组成),水煎服,1日一剂。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针刺肺俞、厥阴俞、心俞、肝俞等脏腑背俞穴,隔日一次,共治疗15次。两组患者均治疗30天。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DRS)、中医证候积分及中医疗效指数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HDR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显着降低(P<0.05;<0.01),两项指标治疗组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优于对照组的66.67%(P<0.05)。结论针刺背腧穴结合口服解郁安神汤治疗肝郁脾虚型抑郁症疗效显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针刺背俞穴论文参考文献

[1].陈剑强.背俞穴埋线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尿潴留效果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2019

[2].房涛,杜娟.针刺背俞穴联合解郁安神汤治疗肝郁脾虚型抑郁症临床观察[J].现代中医药.2019

[3].曾庆婷,杨改琴,左甲,秦彩娟.针刺背俞穴配合埋线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9

[4].万欣荣,林欢儿,李孜怡.丹栀逍遥散配合针刺背俞穴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9

[5].李青,张艺凡,张秋媛,李莲,冯媛媛.补肾通痹汤联合针刺背俞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9

[6].吴钊泓,邹玉婵,黄凡.针刺背俞穴联合呼吸训练对脑卒中气切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9

[7].王振垚,张虎,杨洋,张允岭,杨靖义.头针结合针刺背俞穴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清APP、Aβ1-42水平的影响[J].中国临床研究.2019

[8].张明明,高希言,李潇,杜美璐,刘聪瑛.针刺背俞穴结合透灸法治疗安眠药物依赖性失眠23例[J].中国针灸.2019

[9].曾庆婷,杨改琴,左甲,秦彩娟.针刺背俞穴配合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10].宋宸宇.针刺背俞穴治疗放化疗所致顽固性呃逆[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

标签:;  ;  ;  ;  

针刺背俞穴论文-陈剑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