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野战地域通信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野战地域通信网,可靠性,证据推理方法,测度指标体系
野战地域通信网论文文献综述
陈涛[1](2011)在《野战地域通信网可靠性评估指标及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战争对军事通信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军事通信网正向着数字化、综合化、智能化、宽带化等方面发展。野战地域通信网作为战役、战术级军事通信网的主体和主要发展方向,是目前军事通信网领域的研究热点,而野战地域通信网可靠性评估是研究评估野战地域通信网技术的主要手段,同时也是一项挑战。论文首先建立了野战地域通信网可靠性测度的指标体系。通过分析野战地域通信网的内外影响因素,确定可靠性测度的层次划分。在此基础上,分析各层次对应的研究内容,给出对应的测度指标及其计算方法。最后构建了完整的野战地域通信网可靠性测度指标体系框架,并对该框架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随后,针对评估野战地域通信网过程会遇到的不确定性因素,主要是对各指标评估值的模糊不确定性,包括信息的不完全性,论文应用证据推理方法来解决这种不确定性,对证据推理方法进行详细的描述和介绍,建立了野战地域通信网可靠性的证据推理方法评估模型。最后,论文以美军MSE系统作为野战地域通信网可靠性测度指标体系的应用背景,通过层次分析确定测度指标体系的权重,设计模拟数据作为各指标的取值输入。基于.net环境开发实验平台,分别计算四套模拟数据下对应的MSE系统的可靠性,并对结果进行了优劣排序分析。论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建立了一套相对比较实用且全面的野战地域通信网可靠性测度的指标体系;二是针对前面建立的指标体系,提出了基于证据推理方法的评估模型,并通过简单的实验平台,验证了模型求解的可行性。论文提出的指标体系及评估模型,为我军野战地域通信网可靠性评估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1-06-01)
朱小刚[2](2011)在《野战地域通信网拓扑层可靠性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野战地域通信网作为野战综合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干线节点、入口节点、接入设备、网络管理控制中心等构成,对上可与战略通信网互连,对下可与各接入用户互通,是当今陆军部队作战的主要通信手段,也是公认的战术通信网的主要发展方向。一个畅通的野战地域通信网是各级指挥员收集战场信息,进行分析决策和指挥军事行动的可靠保障,是维系整个作战体系高效运转、实现一体化作战的基础。因此,为适应未来高科技战争的需要,野战地域通信网的可靠性问题必然成为当今各国军事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首先针对当前野战地域通信网可靠性设计中结构层次划分模糊、内容交叉,以及可靠性测度指标不全、针对性不强且不成体系的现状,对影响野战地域通信网可靠性的因素进行归纳分析,对现有的网络结构层次进行细化,及对当前常用的可靠性测度指标体系进行补充和完善,建立了一套比较系统、科学的野战地域通信网可靠性测度指标体系。根据体系中各测度指标研究层面的不同,对现有指标进行取舍和补充,有侧重点的对各测度指标进行分析比较,得出了在不考虑外部因素影响的条件下,网络拓扑层的抗毁性和生存性是影响野战地域通信网可靠性能最为重要的因素的结论,并对其可靠性测度指标进行了具体的研究。通过学习、归纳和比较,总结提炼出了部分关于野战地域通信网拓扑层抗毁性和生存性测度的相关算法。其中,网络拓扑层抗毁性算法中重点研究了基于跳面节点和赋权图的两种算法;网络拓扑层生存性算法中重点研究了路径枚举法和网络生成树法求解端端可靠性的算法,并将这些算法运用到野战地域通信网的组网设计和实际解题之中。在探讨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得出了一些关于类似问题的分析方法和研究策略,并有针对性的进行了思考,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启发和改进方法。最后对下一步的工作进行展望。(本文来源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1-04-01)
杨志飞[3](2008)在《野战地域通信网蚁群路由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野战地域通信网是由移动节点和无线链路组成的通信网络,是战术网的移动子网。为了确保战场信息的可靠快速传输,野战地域通信网对路由算法有很高的要求。比如要能自适应网络拓扑的动态变化,快速建立路由,解决单向链路,无环路由等,尤其由于其节点能量有限,应该使各节点能量负载均衡,延长网络的整体生存时间。蚁群优化算法是一种从自然界中蚂蚁觅食行为受到启发,发展而来的一种群集智能搜索算法。由于它具有分布式计算、单个智能体实现简单、自适应性强等特点,特别适合作为野战地域通信网的路由算法。本文主要研究将蚁群优化算法应用于野战地域通信网的路由问题。针对野战地域通信网的实际需求,提出了一种主动路由和按需路由相结合的蚁群路由算法,给出了算法的理论分析,证明了算法的收敛性,对算法中参数的取值范围进行了论证,结果对实际应用中参数的选取有指导意义。针对野战地域通信网的特点,本文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首先,为了使能量消耗均衡从而延长整个网络的生存时间,把节点的剩余能量作为启发式信息。本算法在前向蚂蚁寻路时优先选择剩余能量大的节点,在逆向蚂蚁沿原路返回更新信息素时,也根据这条路径的能量值来计算要更新的信息素的变化量。仿真结果表明,本算法的网络节点能量消耗比AODV算法更加均衡。其次,野战地域通信网路径中断频繁,因此数据传输的丢包率和重传率很高。本算法用两节点之间的距离来预测链路的稳定性,距离越短稳定性越强。在前向蚂蚁寻路时,把链路的稳定性作为启发式信息,选择稳定性强的链路,延长了新建路径的生存时间。并且针对链路的不稳定性,提出了链路中断检测和路由修复机制。仿真结果表明,本算法的平均时延优于AODV算法。最后,野战环境下各个节点受发送功率或地形的影响,存在着大量的单向链路。本算法在邻居节点管理过程中主动探测单向链路,把存在单向链路的节点剔除在邻居节点表之外。解决了在单向链路上前向蚂蚁找到路径后,逆向蚂蚁无法沿原路返回的问题,提高了算法建立路由的效率。本文在完成算法设计之后,在网络仿真工具NS-2中实现了上述基于蚁群优化的路由算法,命名为AntRoute。并在多个场景下对该算法进行仿真实验,验证了算法设计的正确性,与AODV算法的比较结果显示了所设计算法的良好性能,更适合用于战场环境下的无线移动通信。(本文来源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08-11-01)
郝明[4](2007)在《基于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估的野战地域通信网作战效能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野战地域通信网作战效能评价中评估指标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采用模糊综合评估的方法对其进行评估。步骤包括:建立野战地域通信网作战效能评估体系、确定评估指标权重、构建一级模糊评估矩阵及进行二级综合评估。结果表明,模糊综合评估方法不仅能将半定性、半定量的问题转化为定量的问题进行分析,而且使用简单,科学合理。(本文来源于《兵工自动化》期刊2007年11期)
王永州,李红领[5](2007)在《一种野战地域通信网网络节点和链路重要性的评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评估网络节点和链路的重要性,是研究野战地域通信网网络可靠性的重要内容。在采用节点收缩法判断网络节点重要性的基础上,结合实例,提出了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连接于核心节点的各条链路权重值的方法,进而得出野战地域通信网网络节点和链路重要性的评估方法,为野战地域通信网的可靠性研究和电子对抗作战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现代电子技术》期刊2007年01期)
魏福林[6](2006)在《野战地域通信网拓扑层抗毁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信息作战能力是反映现代军事实力的第一战斗力,野战地域通信网作为信息战的主要载体,成为各国军方研究的焦点。本文针对野战地域通信网拓扑层抗毁性进行了研究。 文章第一章,介绍了野战地域通信网的概况和抗毁性的基本概念,对抗毁性的研究层次进行了划分,介绍了全文的研究内容。 文章第二章,介绍了与野战地域通信网拓扑层抗毁性相关的图论及通信基础知识。 文章第叁章,介绍了野战地域通信网拓扑层抗毁性测度的研究现状、野战地域通信网拓扑层抗毁性提高方法的研究现状以及野战地域通信网重要节点判别方法的研究现状。 文章第四章,给出了一种基于野战地域通信网干线节点网的抗毁性测度。在充分分析野战地域通信网拓扑结构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合理简化,此外,提出了信息数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用户的抗毁性测度。在基于用户的抗毁性测度,对备份机制法中备份干线节点的布设方法进行了分析,通过算例分析了用户的布设对野战地域通信网抗毁性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增强网络的抗毁性的一些措施。 文章第五章,首先根据进攻能力的大小以连接度为界将其划分为低强度攻击能力和高强度攻击能力。在低强度攻击能力条件下,给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最短路来判断节点重要性的方法;在高强度攻击能力条件下,给出了一种简单有效的判断节点重要性的方法。 文章最后对全文作了总结,指出了有待研究的问题及下一步的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期刊2006-04-01)
田园[7](2006)在《野战地域通信网可靠性评估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战争对信息传递的要求,使军事通信系统成为军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野战地域通信网作为战术(役)通信网的主体和主要发展方向,是目前世界各国在军事通信领域的研究重点。本文针对野战地域通信网的可靠性测度及评价方法进行研究。 本文首先建立了野战地域通信网的可靠性测度指标体系。通过分析影响野战地域通信网可靠性的多种因素,明确可靠性研究体系的层次划分。在此基础上,分析各层次的研究内容及层次间的相互关系,确定对应的测度指标和计算方法。最后综合各层次的测度指标,构建完整的野战地域通信网可靠性测度指标体系,并对体系中的各指标的实际意义给出了说明。 针对野战地域通信网可靠性评估的模糊性,本文提出了基于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估和多目标模糊优化理论的模糊综合评估模型。以野战地域通信网可靠性测度指标体系为基础,构建多层次因素集。通过分析各指标的特点,建立针对不同类型指标的两类隶属函数,以此计算待评估网络的可靠性从优隶属度。最后给出了模型的算法流程。 以美军MSE系统为例,本文通过模拟得到了5套MSE系统的网络运行数据。利用第叁章建立的野战地域网可靠性模糊综合评估模型,对5套系统进行可靠性排序,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 本文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指出了尚未解决的问题和下一步的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期刊2006-04-01)
魏福林,韩中庚,田园,杜剑平[8](2006)在《野战地域通信网拓扑结构生存性的一种评价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野战地域通信网的拓扑结构复杂和随战场环境变化而变化的特点,提出了一种评价野战地域通信网的拓扑结构生存性的方法,给出了生存性指标定量计算的数学表达式,该方法简便、可操作性强,能够较好地反映野战地域网的拓扑结构的生存性。(本文来源于《信息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06年01期)
吕久明,吕翠英,张玉[9](2003)在《对野战地域通信网无线传输的干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简介地域通信网的构成、特点的基础上 ,着重分析了地域通信网的关键技术 :MAC协议。而野战地域通信网网络性能主要取决于所采用的无线传输媒体的MAC(信道接入控制 )有关协议 ,重点介绍CSMA CD、CSMA CA协议 ,分析对其采用的干扰方法(本文来源于《航天电子对抗》期刊2003年01期)
郭伟[10](2000)在《野战地域通信网可靠性的评价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野战地域通信网网络拓扑复杂并随战场环境发生变化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快速评价野战地域通信网可靠性的方法,给出了可靠性定量计算的数学解析式,该方法简单、直观,能反映网络拓扑的可靠性和抗毁性.(本文来源于《电子学报》期刊2000年01期)
野战地域通信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野战地域通信网作为野战综合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干线节点、入口节点、接入设备、网络管理控制中心等构成,对上可与战略通信网互连,对下可与各接入用户互通,是当今陆军部队作战的主要通信手段,也是公认的战术通信网的主要发展方向。一个畅通的野战地域通信网是各级指挥员收集战场信息,进行分析决策和指挥军事行动的可靠保障,是维系整个作战体系高效运转、实现一体化作战的基础。因此,为适应未来高科技战争的需要,野战地域通信网的可靠性问题必然成为当今各国军事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首先针对当前野战地域通信网可靠性设计中结构层次划分模糊、内容交叉,以及可靠性测度指标不全、针对性不强且不成体系的现状,对影响野战地域通信网可靠性的因素进行归纳分析,对现有的网络结构层次进行细化,及对当前常用的可靠性测度指标体系进行补充和完善,建立了一套比较系统、科学的野战地域通信网可靠性测度指标体系。根据体系中各测度指标研究层面的不同,对现有指标进行取舍和补充,有侧重点的对各测度指标进行分析比较,得出了在不考虑外部因素影响的条件下,网络拓扑层的抗毁性和生存性是影响野战地域通信网可靠性能最为重要的因素的结论,并对其可靠性测度指标进行了具体的研究。通过学习、归纳和比较,总结提炼出了部分关于野战地域通信网拓扑层抗毁性和生存性测度的相关算法。其中,网络拓扑层抗毁性算法中重点研究了基于跳面节点和赋权图的两种算法;网络拓扑层生存性算法中重点研究了路径枚举法和网络生成树法求解端端可靠性的算法,并将这些算法运用到野战地域通信网的组网设计和实际解题之中。在探讨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得出了一些关于类似问题的分析方法和研究策略,并有针对性的进行了思考,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启发和改进方法。最后对下一步的工作进行展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野战地域通信网论文参考文献
[1].陈涛.野战地域通信网可靠性评估指标及模型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
[2].朱小刚.野战地域通信网拓扑层可靠性算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
[3].杨志飞.野战地域通信网蚁群路由算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
[4].郝明.基于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估的野战地域通信网作战效能评估[J].兵工自动化.2007
[5].王永州,李红领.一种野战地域通信网网络节点和链路重要性的评估方法[J].现代电子技术.2007
[6].魏福林.野战地域通信网拓扑层抗毁性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6
[7].田园.野战地域通信网可靠性评估方法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6
[8].魏福林,韩中庚,田园,杜剑平.野战地域通信网拓扑结构生存性的一种评价方法[J].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06
[9].吕久明,吕翠英,张玉.对野战地域通信网无线传输的干扰[J].航天电子对抗.2003
[10].郭伟.野战地域通信网可靠性的评价方法[J].电子学报.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