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等温线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二维流体,状态方程,热力学,模型
等温线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陈博亚,朱雨航,彭昌军,刘洪来[1](2019)在《利用二维变阱宽方阱链流体分子热力学模型计算吸附等温线》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二维硬碟流体为参考,借助现代分子热力学研究方法建立了一个二维变阱宽方阱链流体的分子热力学模型(SWCF-VR-2D),并将建立的模型用于气体在固体界面吸附的关联计算中,获得了相应吸附质和吸附剂的模型参数。发现模型能满意再现氮气、甲烷、乙烷、乙烯等气体在硅胶、活性炭、沸石、金属有机骨架(MOF)等不同固体界面上的吸附等温线,总的平均绝对偏差为3.42%,其中能量参数εw反映了吸附剂与吸附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大小。(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刘明勇,吴晨辉,刘亚东,林文干[2](2017)在《基于不同流变模型的等温线接触弹流润滑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Ree-Eyring流体、Bair-Winer流体和Carreau流体建立非牛顿流体等温弹流润滑模型,研究不同流变模型对最小膜厚和中心膜厚影响,并与Newton流体进行比较,同时讨论环境黏度对油膜压力和膜厚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Carreau流变模型得到的最小膜厚与实测结果最吻合;与Newton流体模型相比,Carreau流变模型和Ree-Eyring流变模型得到的油膜中心厚度较高,其中Carreau流变模型的油膜中心厚度最高,Bair-Winer流变模型得到的中心膜厚最小;与Roelands黏压模型相比,采用Doolittle自由体积黏压模型在中心区域产生较低的黏度;环境黏度高的润滑油油膜厚度增加,第二压力峰值也增大。(本文来源于《润滑与密封》期刊2017年09期)
高东明,黄志刚,李杰,王德成[3](2017)在《紫花苜蓿茎秆和叶片的解吸等温线模型及参数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掌握苜蓿(Medicago sativa)收获干燥过程中的解吸等温线,控制干燥过程和贮藏稳定性。文章采用镜面冷凝露点法研究了20℃,30℃,40℃条件下苜蓿顶部茎秆、中部茎秆、根部茎秆以及叶片的解吸等温线。依据5种常用等温线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了拟合,并对各拟合模型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评价,在此基础上对模型的表达式及参数进行了优化和修正,以确定最佳拟合模型及其参数。结果表明:苜蓿叶片属于Ⅱ型解吸等温线,苜蓿顶部茎秆、中部茎秆、根部茎秆都属于Ⅲ型等温线。在同一水活度条件下,苜蓿茎秆和叶片的储藏温度不同对安全含水率的要求也不同,且它们的安全含水率存在较大差异,环境温度越低对应的安全含水率越高。在20℃,30℃和40℃条件下,苜蓿叶片采用修正GAB模型拟合效果最好,顶部茎秆的最佳解吸等温线方程为GAB和Henderson模型,中部茎秆和根部茎秆适用于GAB和Oswin模型。(本文来源于《草地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李瑞,王绍金[4](2016)在《一种研究绿豆解吸-吸附等温线及其拟合模型的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室温条件(25℃)下,采用水活度测量仪Aqualab4TE测量的水分活度与平衡含水率建立绿豆的水分解吸-吸附等温线,再采用Oswin,Halsey,Hendenson,GAB和Chung-pfost五种常见模型对等温线进行非线性回归拟合分析,以确定最佳拟合模型及相关参数。结果表明:绿豆水分的解吸-吸附等温线属于第Ⅱ种类型;在整个水活度范围内,绿豆水分的解吸-吸附等温线都存在滞后现象;Halsey是最佳的解吸等温线拟合模型,其模型常数A,B分别为0.001和3.148;GAB是最佳的吸附等温线拟合模型,其模型常数A,B,C分别为11.117,1.058和0.011。本实验获得的解吸-吸附最佳模型为快速预测绿豆在干燥、贮藏和运输过程中平衡含水率的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期刊2016年03期)
陈思羽,刘春山[5](2015)在《农产品吸着等温线模型研究及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Langmuir吸附理论和BET理论基础上,综述了近些年应用最广泛的等温线模型。系统总结与分析了国内外关于农产品吸着等温线的研究进展和存在问题,旨在为农产品相对湿度和平衡水分关系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粮食加工》期刊2015年05期)
李瑜,李娜,王英丹[6](2015)在《真空干燥冬瓜片解吸和吸附等温线及其拟合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深入了解真空干燥冬瓜片解吸和吸附过程水分变化特性,确定最佳拟合模型以及参数,采用8种常见数学模型对试验得到的冬瓜片在25℃下的解吸、吸附等温线进行非线性回归拟合,得到最优模型。结果表明:冬瓜的解吸和吸附等温线类型均属于Ⅲ型,且解吸与吸附等温线间存在滞后现象。Peleg模型是最佳解吸等温线拟合模型,Hendenson模型是最佳吸附等温线拟合模型。(本文来源于《食品与发酵工业》期刊2015年10期)
李瑞,史亚歌,令博,侯莉侠,王绍金[7](2015)在《大豆水分解吸-吸附等温线拟合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给在干燥、贮藏及运输过程中保证大豆的品质提供理论依据,实验测定了大豆在室温(25℃)条件下的水分解吸-吸附等温线。采用非线性回归分析,应用常见的5种模型Oswin、Halsey、Hendenson、GAB、Chung-Pfost对大豆在室温条件下测得的水分进行解吸-吸附等温线拟合分析,以确定最佳拟合模型及其参数。结果表明:大豆的解吸等温线属于第Ⅱ种类型;吸附等温线属于第Ⅲ种类型;在整个水分活度范围内,大豆的解吸-吸附等温线均存在着滞后现象;最佳的解吸-吸附等温线拟合方程都是Oswin模型,它们的决定系数均高于0.993;Oswin模型拟合大豆解吸等温线的参数A和B分别为0.075和0.500,吸附等温线的参数A和B分别为0.075和0.498。(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5年11期)
吴绍锋,彭桂兰,邱兵涛,王彩霞[8](2015)在《基于不同数学模型的魔芋水分吸湿等温线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吸附原理,采用静态调整环境湿度法,测定了魔芋在20、30、40℃3个温度下,0%~98%水活度范围内的平衡含水率,绘出魔芋的吸湿等温线。结果显示,魔芋的吸湿等温线属于II型等温线;在一定的水活度下随着温度的升高魔芋的吸附能力下降。并以平均相对误差和决定系数为评价指标,用八种数学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Peleg模型对魔芋的吸湿等温线拟合效果最好。(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5年02期)
刘成梅,周国辉,万婕,罗舜菁,艾亦旻[9](2014)在《大米淀粉解吸等温线与吸附等温线的拟合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吸附原理,在环境温度25℃下,水分活度0.11~0.90范围内,采用重量法对大米淀粉的吸附/解吸等温线进行测定。用7个非线性回归方程对吸附及解吸等温线进行描述,以决定系数(R2)、残差平方和(RSS)、平均相对误差(MRD)和均方根误差(RMSE)为评价指标,确定最佳拟合模型及其参数。结果表明,根据国际理论和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的分类,大米淀粉的吸附和解吸等温线都属于第Ⅱ种类型,在实验水分活度范围内等温线存在一个明显的滞后现象,该滞后现象属于H3型。Henderson模型、Oswin模型、GAB模型均适合描述大米淀粉的吸湿等温线,其中GAB模型为最佳模型。GAB拟合解吸等温线的参数X0、C、K分别为0.0800、36.43、0.7646,拟合吸附等温线的参数分别为0.0743、26.87、0.7842。(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4年10期)
杨峰,宁正福,孔德涛,彭攀,赵华伟[10](2013)在《页岩甲烷吸附等温线拟合模型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四川南部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页岩样品进行了甲烷等温吸附试验,测定了35、65℃下页岩甲烷吸附等温线,采用Langmuir、Freundlich、Langmuir-Freundlich、D-R、Toth方程对吸附等温线进行拟合,检验了各模型的拟合精度。结果表明:这些模型都能较好地拟合页岩甲烷吸附平衡数据,模型的参数越多拟合精度越高,叁参数的Toth方程和Langmuir-Freundlich方程的拟合结果比两参数的Langmuir方程、Freundlich方程和D-R方程拟合结果要好;页岩组成非常复杂,表面吸附位的能量分布不均匀,这影响吸附模型在低压下的拟合效果,采用Toth方程可以较为准确地模拟甲烷在页岩不均匀表面上的等温吸附行为。(本文来源于《煤炭科学技术》期刊2013年11期)
等温线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选取Ree-Eyring流体、Bair-Winer流体和Carreau流体建立非牛顿流体等温弹流润滑模型,研究不同流变模型对最小膜厚和中心膜厚影响,并与Newton流体进行比较,同时讨论环境黏度对油膜压力和膜厚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Carreau流变模型得到的最小膜厚与实测结果最吻合;与Newton流体模型相比,Carreau流变模型和Ree-Eyring流变模型得到的油膜中心厚度较高,其中Carreau流变模型的油膜中心厚度最高,Bair-Winer流变模型得到的中心膜厚最小;与Roelands黏压模型相比,采用Doolittle自由体积黏压模型在中心区域产生较低的黏度;环境黏度高的润滑油油膜厚度增加,第二压力峰值也增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等温线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陈博亚,朱雨航,彭昌军,刘洪来.利用二维变阱宽方阱链流体分子热力学模型计算吸附等温线[J].化工学报.2019
[2].刘明勇,吴晨辉,刘亚东,林文干.基于不同流变模型的等温线接触弹流润滑分析[J].润滑与密封.2017
[3].高东明,黄志刚,李杰,王德成.紫花苜蓿茎秆和叶片的解吸等温线模型及参数优化[J].草地学报.2017
[4].李瑞,王绍金.一种研究绿豆解吸-吸附等温线及其拟合模型的方法[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6
[5].陈思羽,刘春山.农产品吸着等温线模型研究及应用进展[J].粮食加工.2015
[6].李瑜,李娜,王英丹.真空干燥冬瓜片解吸和吸附等温线及其拟合模型[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5
[7].李瑞,史亚歌,令博,侯莉侠,王绍金.大豆水分解吸-吸附等温线拟合模型[J].食品科学.2015
[8].吴绍锋,彭桂兰,邱兵涛,王彩霞.基于不同数学模型的魔芋水分吸湿等温线模拟[J].食品工业科技.2015
[9].刘成梅,周国辉,万婕,罗舜菁,艾亦旻.大米淀粉解吸等温线与吸附等温线的拟合模型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4
[10].杨峰,宁正福,孔德涛,彭攀,赵华伟.页岩甲烷吸附等温线拟合模型对比分析[J].煤炭科学技术.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