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学困生;关爱;爱的教育
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常常发现,有好多的“道理”,几乎是每天都讲,甚至有时一天讲几遍有,但学生就是听不进。特别是学困生就是不愿意接受,或我行我素,你讲你的,我做我的;或双面人,课上一套,下课另一套。原因在哪?苏姆霍林斯基说过:“教育的全部技巧在于如何爱学生!”要真正关爱学生就必须真心诚意地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真心诚意地走进学生,了解学生,倾听他们的心声。现就自己这些年的教学工作体会,谈谈对学困生的转化一些浅薄看法。
一、爱是感化的有效良方
爱是教育的灵魂,爱是教育生命力的底线。教师的爱与一般的爱不同,这种爱是理智的、科学的,是发自内心和职业责任相结合的爱;这种爱可以感化学困生冰冷的心,并为其指引正确方向;这种爱可唤回即将步入险境的“小大人”,从而拯救一个家庭的希望。
我班曾有过这么一个“顽固分子”,在数学课上想睡就睡,想说话就说话,想吃零食就吃零食,从不顾及教师的感受,多次找其谈话都没有什么效果,有时甚至于你的谈话他从头到尾都不搭理,一副很不耐烦的样子。可这样一个“顽固分子”就是一个轻微的动作感化了他。记得那一天的早读巡堂,我走到他身边时,发现他不停地用左手揉着右手中指。我就问:“怎么啦?”他漫不经心地说“手疼”,我再一看,发现他的右手中指比旁边的大了很多。这时在我的脑海中闪出的第一个念头:“是不是打架了”?但我没有这么问,而是说:“请你到教室外面一会儿!”我在走廊外等他,当他走到我身边时,我一边抬起他的右手一边说:“让老师看看,你的手怎么啦!”他平和地说“昨晚打球不小心弄成的”,说话的语气少去了平时那种傲气。我情不自禁地用手轻抚他因挫伤而紫一块青一块的手指,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的问:“疼得厉害吗?老师家里有药,我去拿来给你擦擦。”当我抬起头时,发现他的眼眶湿润了,“老师不用了,过几天就会好的”。“你到办公室等一下,我回家给你拿药”我一边说着一边赶回家。几分钟后,我到办公室时,他已乖乖地在那里等候。我给他轻轻地擦药,还不时地问:“疼吗?”忽然滚烫的泪水滴到我的手背上,一滴、二滴……然后就是他哽咽的声音:“老师,对不起!以前数学课上这样对你,以后我再也不会那样了”。我的眼眶也湿润了,拍拍他的肩膀说:“没事,改过来就好,老师相信你!”他离开办公室的最后一句话是“老师,我不会再让你失望了!”
在那以后,每一次数学课他都很认真,成绩也慢慢提高;更让我欣慰的是:他还成为我的得力助手,我这科有什么任务,他是第一个乐意帮忙的。这么微薄的一份爱,打开了一个“浪子”的心扉,赢得了一个顽皮学困生的内心,最终通过学生对教师的了解,唤醒了学生良心发现,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理解了教师的用心良苦。这么微薄的一份爱,就改变了一个“顽固不化”的学困生。是师爱的感化,达到了转化。
教师的爱不分高低贵贱,不分成绩好坏,而是平等爱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心灵脆弱的学困生,更需要爱的满足。唯有用教师慈母般的爱去呵护他们,去感化他们,才能转化他们。
二、用心灵换取心灵
对于教师来说,“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无法赢得学生的心灵。因此,在教师的工作过程中,必须投入自身的情感,用真爱去滋润学困生的心田;用真心去维护学困生脆弱的心灵;用真情去赢取学困生纯洁的心灵。
李玲是我上一届九年级九班的一个数学学困生。她是学校出名的体育长跑健将,在校运会上多次为班级争光,出去比赛为学校赢得了不少荣誉。她的文科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对理科没有兴趣,数学成绩总在20~30分之间,也曾多次找她谈心和辅导她,但效果不佳。她脾气暴躁,是一个家庭不幸的受害者。从与她同村的一个老师得知,她母亲是一个从事不正当事业的女人。
在一次女生会议中,我说到了以往毕业的某些女学生,在学校没有学习目标,整天浑浑而过,不是违反这个就是违反那个,总以为毕业后,就可以去赚大钱,到时想怎么花就怎么花。但真正毕业后去找工作,才发现自己什么都不会,又怕吃苦,怕脏怕累,最后有的就选择了不正当的行业。说到这个时,大部分女同学的目光都投向了李玲,敏感的李玲马上吼起来:“看什么看,又不是我!”经她这么一吼,女同学都畏惧起来,我也一时无语了。该怎样解围呢?脑子一闪我就想到一个问题;“同学们,老师问大家一个问题,‘父亲是一个刑事罪犯,他的儿子是不是也是一个罪犯呢?’”同学们都摇摇头。我趁机说:“我们不要把某些事情强加给别人,这样会让别人很痛苦的,我们应当学会换位思考问题。”会后,李玲同学主动找到我说:“老师,谢谢你理解我!”我抓住机会,跟她谈心,分析她家里的事情,开导她,让她理解母亲的处境,引导她处理学习与家庭矛盾的关系。激励她为了自己以后有一个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现在就要确立明确目标,努力学习,多下功夫把自己的薄弱科目补上来。第二天中午,李玲再次找到了我,要求我和她一起制订数学科的学习目标。我们都知道,只要她数学成绩能提高到70~80分,她就能以体育特长考取县重点中学。因此,我给她制订了一套详细计划,并亲自为她邮订了一份资料,每到数学课下课,都去检查她的复习情况,及时地给予辅导,她的数学成绩一天天的在进步。最后她考上了心目中的理想学校。
用心灵去赢取心灵,教育就会有良好的实效;学生会自愿向教师反映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愿意与你分享心中的快乐与忧伤。才能“亲其师”而“信其道”。
三、真情的投入与心灵的征服成正比
教师讲的“理”要想学生接受,特别是“学困生”接受,必须“理”和“情”结合起来,若“理”大于“情”,或是有“理”无“情”,学生就会无动于衷,爱理不理的。只有用深情去感动,才能打动学生的心弦。他们好像可以从教师那里吸吮无尽养分,增加无穷的能量。
其实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看到,当一个学生经济上有特殊困难而走投无路时,教师发出号召并带头捐款,帮助其解决生活及学习上的困扰,师生的温暖融化了他冰冷的心田,这样的学生就会痛改前非,做个好学生;当一个不听话的学生生病没人照顾时,你去帮助他,安慰他。你会发现学生一下懂事了,对过去不听话而深感内疚自责……
我教过一个学困生何军,他父母都外出打工,是留守儿童,平时有爷爷奶奶管教,但爷爷奶奶哪里管得了他?平时经常翻围墙外出,网吧常常通宵,没钱了就想办法骗爷爷奶奶,甚至偷亲人的钱和存折。课桌里没笔和练习本,甚至有时也没有书,要想让他认真学习简直是天方夜谭。但他的改变也原于一次高烧。那天下午,我在办公室批改作业,忽然见其找班主任,正好那天班主任有事请假,我问他有什么事情要找班主任,他说他不舒服,我伸手摸了一下他的额头,“好烫”。“你发烧了,家里有什么人在家吗?”“除了年老的爷爷奶奶,家里没有什么能赶来的人。”“你在这等老师一会儿,我取车送你去看医生。”那天我把他送到医院,打了针,又帮他买了药,再把他拉回学校,让他在宿舍休息,晚上又去看他,听同学们说他没胃口,不吃饭。我又赶回家,给他熬了粥,再送去。何军捧着粥流着泪:“老师,你对我真好,以后……”病好后,何军的思想感情、精神面貌全变了,变得爱老师,爱爷爷奶奶,爱集体了,学习也有了进步。
其实学困生的这种180度的大转变,只源于教师及时的关心和照顾,这些举动撞击了学生的心灵,引起了共鸣。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以情育情,先感化,后教化。
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而微妙的工作,需要付出艰巨而独特的匠心。教育学困生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无论采用什么方法,我们都应该牢记“教育就是爱”的理念。只有把“爱心”和“真情”融入到教育的每一个细节中,才能更有效地“感化”“转化”“教化”学困生。
(作者单位:广西南宁横县陶圩完全中学53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