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分枝杆菌论文-刘秉彦

海分枝杆菌论文-刘秉彦

导读:本文包含了海分枝杆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海分枝杆菌,流行病,手指腱鞘,结核分枝杆菌

海分枝杆菌论文文献综述

刘秉彦[1](2019)在《手指腱鞘海分枝杆菌病一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提高对海分枝杆菌病的认识,减少漏诊误诊。方法:通过菌属特点、病例介绍、体征图片、病变特点、超声表现、动态小视频、药物治疗、手术所见、病理报告、流行病学以及复习文献,完整阐述海分枝杆菌病的发病原因、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转归。结果:国内所有文献均未见超声、CT、MRI对海分枝杆菌病的影像学报道。文献中只有2位患者接受过超声检查,但仅在临床个案报道中以一句话带过。既往20年间,国内寥寥几篇文献共报道25例海分枝杆菌感染,其中23例病变造成皮肤红肿、硬结、溃疡、小脓肿等;未见报道手指腱鞘受累。本例与文献报道病例不同之处在于:①无皮损;②病程长,迁延3年方才就诊;③接受超声检查;④病变只累及手指屈肌腱腱鞘;⑤接受超声引导下皮质类固醇局部介入治疗并取得较好疗效;⑥最终因患者急于治愈而选择了手术治疗。结论:海分枝杆菌病是少见病。海分枝杆菌与结核分枝杆菌一样同属于分枝杆菌菌属,但人类对它的认识比结核分枝杆菌足足晚了70年的时间。海分枝杆菌感染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细菌培养或涂片、病理检查等综合判断,诊断存在困难,易导致漏诊、误诊等,不能早期做出诊断。海分枝杆菌病的治疗到目前为止仍无统一的标准,临床主要使用抗结核药等对抗分枝杆菌的药物。本例曾用倍他米松(得宝松)局封治疗并取得了很好疗效。有关海分枝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至今未见到详细完整的资料记载,已知其发病率较低,但作者认为海分枝杆菌感染未必像文献所述极为少见,对本病认识不足是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七届全国肌肉骨骼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9-11-15)

杨国威,彭世泽,赵建元,张永欣,岑山[2](2019)在《基于表达荧光蛋白的海分枝杆菌感染斑马鱼模型的抗结核药物评价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了提高基于荧光检测的海分枝杆菌-斑马鱼感染模型的灵敏度和准确度,我们构建了毒力较弱的可以表达红色荧光蛋白的重组菌Mm927-pR2HYG,建立了斑马鱼感染模型,用于抗结核药物的药效评价和筛选。方法重组菌Mm927-pR2HYG经受精卵卵黄囊注射感染斑马鱼幼鱼,通过测定斑马鱼致死率确定其对斑马鱼的感染性,并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其在斑马鱼体内的分布。同时应用荧光像素计数法对异烟肼和利福平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成功构建了表达荧光蛋白的重组海分枝杆菌Mm927-pR2HYG感染斑马鱼模型。异烟肼和利福平两种抗结核药物在该模型中均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应用荧光像素计数法和q PCR计数法进行的药效评价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重组海分枝杆菌Mm927-p R2HYG感染斑马鱼模型结合荧光像素计数法是一种快速、高效、直观的药物体内评价系统,可以用于抗结核药物的高通量筛选。(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生物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杨国威,彭世泽,张永欣,赵建元,岑山[3](2019)在《海分枝杆菌感染斑马鱼成鱼模型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海分枝杆菌感染斑马鱼模型,对先导化合物的有效性及其代谢衍生物进行检测,以有效降低药物体内筛选的成本。方法采用海分枝杆菌感染斑马鱼成鱼,测定斑马鱼的存活率,用HE以及Ziehl-Neelsen染色的方式,观察斑马鱼体内肉芽肿形成情况,并对形成的肉芽肿数进行计数,用于评价抗结核药物利福平对斑马鱼成鱼结核病的治疗效果,结合细菌菌落定量PCR计算利福平给药的IC_(50)值。结果成功构建了海分枝杆菌感染斑马鱼的抗结核药物筛选模型。利福平可以减少海分枝杆菌感染斑马鱼体内的肉芽肿数目和细菌数,对照组肉芽肿数目平均有28个,200μmol/L利福平给药组有5.6个,而利福平高剂量组未发现肉芽肿,两个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着性差异(P <0.05)。利福平成鱼给药的IC_(50)值为52.5μmol/L。结论海分枝杆菌-斑马鱼感染模型结合细菌菌数定量PCR分析方法是一种简单、高效的抗结核药物体内筛选模型,可用于抗结核药物的筛选与评价。(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生物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杨国威,彭世泽,赵建元,张永欣,岑山[4](2019)在《基于海分枝杆菌感染斑马鱼模型的抗结核药物评价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结核病(tuberculosis, TB)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导致的一种严重感染性疾病。近年来随着耐药结核菌不断出现,发展新型抗结核药物迫在眉睫。本研究利用与结核分枝杆菌高度类似的海分枝杆菌为模式生物,建立了海分枝杆菌-斑马鱼幼鱼感染模型和细菌菌数定量PCR (quantitative PCR, qPCR)分析方法。研究表明,卵黄囊注射海分枝杆菌是一种高效、便捷的感染斑马鱼胚胎方式。通过测定感染的斑马鱼存活率、斑马鱼体内细菌数目和ZiehlNeelsen抗酸性染色指标,对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和利福平的药效、药物之间的协同作用等多个参数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3种评价方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本研究证实了海分枝杆菌-斑马鱼感染模型结合细菌菌数qPCR分析方法是一种简单、高效的抗结核药物体内筛选和评价系统。本研究依据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实验动物管理条例》中相关伦理规定,开展动物实验。(本文来源于《药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刘红旭,何树梅,张舒林[5](2019)在《海分枝杆菌-斑马鱼模型的抗结核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斑马鱼(Danio rerio,Zebrafish)模型是研究宿主-病原体相互作用的有力平台。因为其光学透明特性,斑马鱼幼虫感染模型有利于探索在活脊椎动物体内实时观察海洋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marinum, M. marinum)感染的早期阶段的发病机制。此外,斑马鱼幼虫免疫系统提供了探索海洋分枝杆菌与宿主免疫作用机制的条件。还因斑马鱼发育周期短、繁殖产量高、饲养条件低而备受欢迎,而海分枝杆菌因其实验环境要求低,基因相似性与结核分枝杆菌高而作为研究结核的备选细菌。因此,斑马鱼-海分枝杆菌感染模型的使用成为揭示结核病发病机制并研发药物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动物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蔡露霞[6](2018)在《海分枝杆菌分泌蛋白的筛选及其对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结核分枝杆菌能够逃避宿主细胞的免疫防御并在宿主细胞内长期潜伏,是结核病难以被检测和治疗的根本原因。结核分枝杆菌的分泌蛋白是其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重要媒介,在结核分枝杆菌的感染、复制、存活、潜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阐明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机制及免疫逃逸机制,本文通过筛选模式生物海分枝杆菌的分泌蛋白,研究其分泌蛋白影响巨噬细胞免疫应答的功能作用,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蛋白质组学测定海分枝杆菌上清滤液蛋白,得到356个响应双氧水胁迫的蛋白,821个响应缺铁胁迫的蛋白,其中201个蛋白同时响应双氧水胁迫和缺铁胁迫;(2)分析蛋白质组学测定结果,鉴定到204个蛋白为分泌相关的蛋白,其中PE/PPE家族蛋白和膜蛋白/跨膜蛋白占据了大部分的比例,约60%;(3)通过鉴定10个表达差异较大的分泌蛋白的功能,发现MMAR_0071既能够刺激巨噬细胞TNF-α的转录,同时也能够抑制IL-1β的转录,其作为转录因子可能参与了细胞炎症反应信号通路的调控;MMAR_1515(广谱应激蛋白)和MMAR_2272(复苏促进因子)具有较高的细胞毒性;而MMAR_2272和MMAR_2882(MCE家族蛋白Mce3A)能够抑制巨噬细胞中ROS水平的升高,且有利于海分枝杆菌在巨噬细胞内的存活。由此可见,本研究所筛选的表达差异较大的分泌蛋白MMAR_0071、MMAR_1515、MMAR_2272和MMAR_2882具有能够影响巨噬细胞功能的作用,可能为分枝杆菌侵染宿主的重要因子,为后续研究细菌的致病机制以及免疫逃避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8-12-01)

田瑞卿,陈爱地,王卫红[7](2018)在《海分枝杆菌引起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血流感染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海分枝杆菌自然栖息于水中,对人类为条件致病菌~([1])。通过接触海水、淡水、水产品等途径引起皮肤和软组织感染,是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所致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海分枝杆菌感染很少引起系统播散,但在免疫缺陷的患者可侵犯黏膜下组织、骨骼、关节等深部组织~([2])。2017年7月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血液中分离出一株海分枝杆菌,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基本资料患者,女性,46岁,20年前诊断为再(本文来源于《国际检验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17期)

刘梓健,彭宝洲,粟海波[8](2018)在《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海分枝杆菌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结核病是目前全世界最具威胁性的细菌感染病,迫切需要新型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手段。在研究中,为了更直接方便地探究结核发病机制以及研制新型疫苗,故需获得能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海分枝杆菌。通过PCR方法,以pEGFP-N1为模版扩增出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序列,将扩增产物克隆到载体pMV261上,成功构建出重组质粒pMV261-EGFP。利用电穿孔技术将pMV261-EGFP转化入海分枝杆菌,并用卡那霉素抗性筛选重组海分枝杆菌克隆,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能正确观察到EGFP的表达。能自发释放荧光的海分枝杆菌的成功构建,将为研究结核发病机制以及研制新型疫苗奠定实验基础。(本文来源于《生物化工》期刊2018年04期)

赵静,潘锋君,朱延焱,周岳娟[9](2018)在《1例海分枝杆菌感染患者的药学监护》一文中研究指出临床药师通过参与一例海分枝杆菌感染患者的治疗,协助医生制定及优化抗感染治疗方案,实施药学监护。经过积极、合理、抗感染治疗后,患者感染得到有效控制。临床药师的积极参与为罕见菌感染的治疗积累了临床经验。(本文来源于《中国药师》期刊2018年05期)

王嫩寒,代小伟,陈昊,赵琰枫[10](2018)在《波纹唇鱼组织中发现海分枝杆菌和溃疡分枝杆菌的病例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波纹唇鱼(Cheilinus undulatus)又名苏眉,为脊椎动物门、硬骨鱼纲,鲈形目,隆头鱼科。波纹唇鱼分布于红海至非洲南部海域、西太平洋印度尼西亚、中国南海黄岩岛海域,以及琉球群岛至澳大利亚东部海域。其体型巨大味道鲜美,被作为名贵食用鱼,在海洋馆或大型展示鱼缸中亦可作为观赏鱼。波纹唇鱼是世界名贵鱼类。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本文来源于《中国防痨协会第32届全国学术大会暨首届中国防痨科技奖颁奖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8-04-25)

海分枝杆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为了提高基于荧光检测的海分枝杆菌-斑马鱼感染模型的灵敏度和准确度,我们构建了毒力较弱的可以表达红色荧光蛋白的重组菌Mm927-pR2HYG,建立了斑马鱼感染模型,用于抗结核药物的药效评价和筛选。方法重组菌Mm927-pR2HYG经受精卵卵黄囊注射感染斑马鱼幼鱼,通过测定斑马鱼致死率确定其对斑马鱼的感染性,并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其在斑马鱼体内的分布。同时应用荧光像素计数法对异烟肼和利福平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成功构建了表达荧光蛋白的重组海分枝杆菌Mm927-pR2HYG感染斑马鱼模型。异烟肼和利福平两种抗结核药物在该模型中均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应用荧光像素计数法和q PCR计数法进行的药效评价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重组海分枝杆菌Mm927-p R2HYG感染斑马鱼模型结合荧光像素计数法是一种快速、高效、直观的药物体内评价系统,可以用于抗结核药物的高通量筛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海分枝杆菌论文参考文献

[1].刘秉彦.手指腱鞘海分枝杆菌病一例[C].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七届全国肌肉骨骼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9

[2].杨国威,彭世泽,赵建元,张永欣,岑山.基于表达荧光蛋白的海分枝杆菌感染斑马鱼模型的抗结核药物评价方法的研究[J].中国医药生物技术.2019

[3].杨国威,彭世泽,张永欣,赵建元,岑山.海分枝杆菌感染斑马鱼成鱼模型的构建[J].中国医药生物技术.2019

[4].杨国威,彭世泽,赵建元,张永欣,岑山.基于海分枝杆菌感染斑马鱼模型的抗结核药物评价方法研究[J].药学学报.2019

[5].刘红旭,何树梅,张舒林.海分枝杆菌-斑马鱼模型的抗结核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19

[6].蔡露霞.海分枝杆菌分泌蛋白的筛选及其对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8

[7].田瑞卿,陈爱地,王卫红.海分枝杆菌引起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血流感染1例[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8

[8].刘梓健,彭宝洲,粟海波.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海分枝杆菌的构建[J].生物化工.2018

[9].赵静,潘锋君,朱延焱,周岳娟.1例海分枝杆菌感染患者的药学监护[J].中国药师.2018

[10].王嫩寒,代小伟,陈昊,赵琰枫.波纹唇鱼组织中发现海分枝杆菌和溃疡分枝杆菌的病例报告[C].中国防痨协会第32届全国学术大会暨首届中国防痨科技奖颁奖大会论文汇编.2018

标签:;  ;  ;  ;  

海分枝杆菌论文-刘秉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