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源同步论文-赵威,陆海,李泽文,赵雄,孙洁

多源同步论文-赵威,陆海,李泽文,赵雄,孙洁

导读:本文包含了多源同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授时系统,同步时钟,多源授时,数字锁相环

多源同步论文文献综述

赵威,陆海,李泽文,赵雄,孙洁[1](2019)在《基于多源授时原理的高精度同步时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智能电网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需要保证各种电力设备以及自动化系统都在同一基准时间下运行,因此保证授时系统的可靠、稳定、精确授时是当前的主要目标。针对当前所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多源授时的高精度同步时钟授时方案,在正常状态下通过北斗时钟与GPS时钟提供授时信号,并针对两者的授时信号的可靠性进行主授时源的选择,通过卫星秒时钟同步晶振秒时钟,并通过数字锁相环模块进行信号误差处理,最终实现高精度同步时钟输出。(本文来源于《软件》期刊2019年10期)

陈春宇[2](2019)在《异地多源数据读写同步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实现异地多源数据副本的读写同步,提出一种异地多源数据副本读写技术,基于数据采集和汇聚技术,针对电磁数据格式多、来源多、种类多、数量多等特点,分析多种数据读写语言,采用智能网关统一接入技术,形成一套支持异地多源数据副本读写同步技术。(本文来源于《现代计算机》期刊2019年23期)

李晶晶,李迎光,刘长青,郝小忠[3](2019)在《数控加工过程多源数据实时采集与同步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数控加工状态的实时监测是实现加工过程自动化、无人化的重要手段,多源数据的同步采集是实现状态监测的关键技术,是数控加工过程数据挖掘与预测分析的重要基础。然而,数控加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数据具有多源、多通道等特点,很难满足数据同步采集的要求。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数控加工过程多源数据实时采集与同步方法。采用锤击试验和铣削加工的方式对采集系统进行同步性测试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同步偏差在20μs以内,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和精确度。(本文来源于《工具技术》期刊2019年07期)

李永刚,王罗,李俊卿,马明晗[4](2019)在《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同步发电机转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转子绕组匝间短路是同步发电机中一种较为常见的故障,随着故障的发展会对发电机的安全运行造成威胁。针对该故障在早期时不易检测的情况,将多源信息融合理论应用到同步发电机的转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识别中。根据同步发电机特点及传感器情况,分析并选择合适的短路故障特征量作为证据体。将发电机中的多组故障特征证据体依据证据理论进行融合,得到高置信度的故障判定结论。同时进行同步发电机故障实验,与单特征量作对比验证了多源信息融合在发电机转子绕组匝间故障识别中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减少了单一传感器不确定性的影响,提高了故障识别准确性。(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期刊2019年16期)

李忍[5](2019)在《风光火多源并网系统次同步振荡分析与抑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Sub Synchronous Oscillation,SSO)是电力系统稳定性研究的经典问题之一。随着大规模新能源的接入,传统电力系统SSO问题呈现出新的形式。本文从风光火多源并网系统建模和分析方法、振荡机理和特性、次同步交互作用以及振荡抑制措施等4个方面,由单源到多源,研究了多源并网系统SSO的相关问题。本文提出了适用于多源系统SSO分析的图形化建模方法以及基于图形化状态空间的阻抗分析法。图形化建模方法基于分块建模的思想,首先建立由基本元件构成的图形化模型库(状态空间形式),然后建立多源并网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图形化建模方法可由模型库中基本元件直观地构建复杂系统状态空间模型,并可在源网接口处理上提供较大便利,具有独立性强、灵活性高、可视性好和扩展性强的优点。基于图形化状态空间模型,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状态空间的阻抗分析法(Impedance-based Method Based on State-space Models,IMBSM)。IMBSM将多源并网系统中非电气元件耦合到电气元件的动态特性,以导纳函数的形式统一建模;为配合IMBSM的应用,提出了一种新的串联谐振判据,该判据通过拾取源网子系统的视在谐振点,计算系统的谐振频率,可免除复数矩阵的运算,有利于IMBSM用于复杂系统;IMBSM不仅包含了系统特征值等关键信息,并且具有比阻抗扫描法更高的精度,同时拓展了现有阻抗分析法的应用范围。采用特征值分析法研究了风电并网SSO的机理和特性,基于阻抗分析法,揭示了光伏(Photo voltaic,PV)并入弱交流电网SSO的机理和参数特性。建立了双馈风电机组(Doubly 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经串补并网的图形化状态空间模型,采用特征值分析法计算系统特征值、阻尼比和参与因子,甄选出DFIG经串补并网SSO模式。结果表明,该SSO模式是由固定串补与变频器相互作用引起的次同步控制相互作用(Sub Synchronous Control Interaction,SSCI)。变频器PI参数对SSCI频率和阻尼具有较大影响,其中电网侧变频器(Grid Side Converter,GSC)内环PI参数起主导作用;SSCI的频率受串补度的影响较大,且振荡频率在电气谐振频率附近。永磁同步风电机组(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Generator,PMSG)经串补并网也存在发生SSCI的风险,其机理和参数特性与DFIG经串补并网SSCI相近。建立了大型PV电站的序阻抗模型,基于阻抗分析法,揭示了PV并入弱交流电网SSO的机理和参数特性。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PV发电系统阻抗在次同步频域可能呈容性;随着电网强度的降低以及装机容量的增加,容性PV系统可能与感性电网发生次同步频率的电气谐振;随着光伏逆变器电流环比例增益减小,光伏发电系统次同步振荡风险增大,而增加锁相环比例增益和积分增益,可以降低这一风险。分别采用特征值分析法、阻抗分析法以及时域仿真法,分场景(2种)研究了新能源(DFIG,PV)与火电机组的次同步交互特性。建立了新能源(DFIG,PV)与火电打捆经HVDC送出系统的状态空间和时域仿真模型。当新能源机组不发生SSO,而火电机组与HVDC相互作用引起了轴系次同步扭振互作用(Sub Synchronous Torsional Interaction,SSTI)时(场景 1),DFIG 或 PV 接入能够缓解火电机组SSTI,且风电或光伏出力占比越大效果越好。对上述结果进行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新能源机组换流器的快速响应分担了火电机组与HVDC之间的次同步功率交互,从而使火电机组对SSTI的阻尼增加。采用IMBSM获取了火电机组包含轴系扭振特性的详细阻抗模型,进而分析了机组轴系扭振在电气阻抗函数伯德图上的特征,阐明了火电机组各扭振模式对新能源机组SSO的响应特征:当新能源机组(DFIG,PV)发生SSO而火电机组不发生SSTI时(场景2),若新能源机组SSO的频率与火电机组固有扭振频率相近,则火电机组轴系扭振可能会被激发;进一步研究了不同扭振模式对外部同频率功率振荡的敏感度,结果表明,不同扭振模式对外部同频率功率振荡的敏感度不同,火电机组机电耦合程度越大,对应的扭振模式对外部同频率功率振荡越敏感。研究了基于附加次同步阻尼控制器(sub synchronous damping controller,SSDC)的多源并网系统SSO抑制技术。为抑制DFIG经串补并网SSCI,从电源侧和电网侧提出了解决方案。在DFIG转子侧换流器(Rotor Side Converter,RSC)中附加了 SSDC,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均表明其可以显着增加系统对SSCI的阻尼。设计了 一种应用超导磁储能装置(Superconducting Magnetic Energy Storage,SMES)附加SSDC抑制SSCI的方法,以DFIG出口处电气量的偏差作为SMES控制器附加输入信号,控制SMES生成幅值与相位均可变化的补偿电流,提高DFIG在相应次同步频率下的电气阻尼,并利用复转矩系数法分析了其作用机理。考虑到新能源场站电网电压支撑能力较弱,当SMES只采用有功附加SSDC时,可减小抑制过程对DFIG电压动态特性的影响。考虑新能源机组SSO导致火电机组经HVDC送出系统SSTI这一场景,为提高火电机组对SSTI的阻尼,基于HVDC整流站附加SSDC,时域仿真结果表明,仅在HVDC控制中附加SSDC,可将风电振荡导致的火电机组SSTI幅值显着降低,但振荡无法彻底消除;在此基础上,采用SMES附加SSDC,可以进一步提高火电机组对SSTI的阻尼。(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期刊2019-06-01)

许寅,王思家,吴翔宇,王金丽,方陈[6](2019)在《基于同步相量测量的配电网孤岛多源协同控制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有功-相角下垂控制避免了将频率作为下垂量所引起的频率偏差问题,但同时导致了系统有功功率在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s,DGs)之间难以精确分配。基于有功相角下垂控制,提出了一种基于微型同步相量测量的有功补偿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根据量测的公共母线上电压相角信息,调节各个DG的相角参考值趋于一致,最终可以使所有DG的有功出力根据其下垂系数精确分配。为提升配电网孤岛系统的动态性能,对系统进行了小信号动态建模以对系统进行动态性能分析。此外,基于小信号模型,建立了补偿控制参数优化模型,可求解出使系统动态性能最优的控制参数。最后通过基于PSCAD/EMTDC平台的时域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网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刘鹏,李宏敏,程清,刘镇京[7](2018)在《多源异构数据库之间的实时同步复制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多源异构数据库之间的实时同步复制问题,提出基于OGG和Rabbit MQ的多源异构数据库同步复制的解决方案。在领域起到引起对MPP数据库及非关系型数据库消息队列处理关注的作用。如付诸现实将提高数据转发的效率和可靠度。(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信息》期刊2018年16期)

杨明[8](2018)在《多源异构数据库之间的实时同步复制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传统数据库同步复制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多源异构数据库之间的实时同步复制技术,首先对这一技术进行了简单介绍,最后分析了具体的方案设计。(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产品与流通》期刊2018年08期)

庞秋奔,李银[9](2018)在《基于Web Service多源异构系统增量同步的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系统集成环境中,各异构系统之间数据同步交互频繁且数据量大的背景下,针对如何在多源异构系统之间实现增量同步的问题,提出通过设计一种结合数据库日志分析与Web Service技术来实现。重点研究如何在面向对象Caché数据库大日志文件中下载相应日志,结合Caché数据库与正则表达式解析日志,捕获变化数据。选用Ensemble平台集成各异构系统,使用Web Service+XML的方式推送增量数据到各目标系统,实现主库到各异构分库同步增量数据的目的。该方法应用到某医疗环境的信息系统中,实现了多源异构系统的增量同步,在增量数据不含大对象情况下,增量同步获得较好效果。(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期刊2018年05期)

李志杰[10](2018)在《多源信息融合中时间同步及信息分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促使导航系统种类不断增多。不同导航系统有着各自的优点和固有缺陷,INS的导航解存在时间积累误差特性,而GNSS信号易受遮挡、干扰影响而不能提供连续导航。因此需要利用各导航系统的优点进行数据融合,旨在最大化导航精度和鲁棒性、最小化复杂性及其最优化处理效率。本文介绍了在导航领域使用广泛的KF及EKF滤波的基本原理;阐述了INS导航的基本原理,并仿真验证了INS导航解误差随时间积累的特性。推导了GNSS的单点导航定位解算和基于滤波形式的导航定位解算的数学模型,仿真验证了基于滤波形式的导航定位解算所得导航解相对单点导航定位解算所得解更为平滑与准确。论文研究了信息融合领域中系统间时间同步问题,以INS/GNSS组合导航为例对其存在的时间同步问题进行了建模。分析了系统间产生时间同步问题的原因及其对状态估计的影响,针对基于位置域耦合的INS/GNSS松组合导航,仿真对比分析了有无补偿时间同步误差所得导航解的性能,其次对比了有无使用补偿时间同步误差后的速度作为测量输入对导航解性能的影响。对于基于距离域耦合的INS/GNSS紧组合导航,使用所建模型仿真分析了有无补偿时间同步误差所得导航解的性能。解决INS/GNSS系统间时间同步问题的方法也适用于其它组合导航系统。论文研究了信息融合领域中使用广泛的分散化联邦滤波的信息分配方法。阐述了信息分配方法对于联邦滤波器的重要性;介绍了目前现有的信息分配方法及其设计理念,指出了基于固定标量、动态标量和动态矢量信息分配方法的联邦滤波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基于状态可观测阶数、系统可观测矩阵奇异值以及系统状态协方差矩阵的动态矢量信息分配方法,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联邦滤波估计精度,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导航性能。为削弱系统动力学模型误差的影响,本文设计了一种抗差自适应的联邦滤波信息分配算法,最后仿真验证了该算法能够有效抵抗动力学模型误差的影响,从而能提高整个联邦滤波的系统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多源同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实现异地多源数据副本的读写同步,提出一种异地多源数据副本读写技术,基于数据采集和汇聚技术,针对电磁数据格式多、来源多、种类多、数量多等特点,分析多种数据读写语言,采用智能网关统一接入技术,形成一套支持异地多源数据副本读写同步技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源同步论文参考文献

[1].赵威,陆海,李泽文,赵雄,孙洁.基于多源授时原理的高精度同步时钟研究[J].软件.2019

[2].陈春宇.异地多源数据读写同步技术[J].现代计算机.2019

[3].李晶晶,李迎光,刘长青,郝小忠.数控加工过程多源数据实时采集与同步方法[J].工具技术.2019

[4].李永刚,王罗,李俊卿,马明晗.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同步发电机转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识别[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9

[5].李忍.风光火多源并网系统次同步振荡分析与抑制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9

[6].许寅,王思家,吴翔宇,王金丽,方陈.基于同步相量测量的配电网孤岛多源协同控制方法[J].电网技术.2019

[7].刘鹏,李宏敏,程清,刘镇京.多源异构数据库之间的实时同步复制技术[J].中国科技信息.2018

[8].杨明.多源异构数据库之间的实时同步复制技术研究[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8

[9].庞秋奔,李银.基于WebService多源异构系统增量同步的实现[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8

[10].李志杰.多源信息融合中时间同步及信息分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

标签:;  ;  ;  ;  

多源同步论文-赵威,陆海,李泽文,赵雄,孙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