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行为论文-刘玲,江雨舟

就业行为论文-刘玲,江雨舟

导读:本文包含了就业行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兼业农民,非正规就业,空间结构,城郊村

就业行为论文文献综述

刘玲,江雨舟[1](2019)在《兼业农民非正规就业行为及其空间特征——以长沙跳马镇A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结构式访谈和深度访谈的调查方法,以长株潭绿心地带的某城郊村兼业农民为研究对象,分析其非正规就业行为及空间特征,并探讨其形成原因。研究发现,跳马镇A村农民兼业现象普遍,基本为非正规就业,其兼业行为可划分为叁种:"吃苦耐劳"型、"技术依赖"型与"资本依赖"型,并呈现一定的空间特征:资本型选择就地兼业、技术型偏向就近兼业、劳力型需长距离兼业。本文试图通过研究,判断影响兼业农民非正规就业的主要因素,在某种程度上把握转型期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趋势。(本文来源于《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城乡治理与政策研究)》期刊2019-10-19)

胡清斌[2](2019)在《“互联网+”时代高校毕业生就业行为决策的社会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校毕业生就业,是个人、家庭、社会普遍关心的大事。结合"互联网+"的社会形势和有关高校毕业生就业行为决策的社会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现代盐化工》期刊2019年05期)

胡清斌[3](2019)在《高校毕业生个人层面因素对就业行为决策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毕业生就业行为决策是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关键所在。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行为个人层面因素入手,研究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途径和方法。(本文来源于《现代盐化工》期刊2019年05期)

范海茹,曲苒[4](2019)在《师范类大学生就业行为现状分析及教育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问卷法对342名西部师范类大学生的就业行为进行调查,从就业观、就业意向、就业知识储备以及自主创业意愿等方面分析师范生就业心理与行为的现状与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教育对策: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引导大学生持有适应性的就业意向;充实大学生就业知识储备;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本文来源于《新西部》期刊2019年20期)

宋晶晶[5](2019)在《克什克腾旗农民工返乡就业行为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外出农民工越来越多选择省内流动或者返乡成为本地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其中必然有连年提出的农业发展政策和发展乡镇经济以建设新农村战略的推动。那么作为发展乡镇经济的直接一级,旗县内的制度政策、社会经济、公共服务、地理条件对农民工返乡就业行为是否有所影响以及其影响程度让人想要深入挖掘。基于此本文以克什克腾旗为主对农民工返乡就业行为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主要从理论和实证上探讨克什克腾旗的制度政策、社会经济、公共服务和地理条件对农民工返乡就业行为是否有影响,通过影响农民工返乡就业主要想追求的哪方面进而影响了农民工返乡就业行为,以及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验证理论分析中提出应该对农民工返乡就业行为产生影响的因素在现实中是否对农民工的返乡就业行为有所影响以及其影响程度,并针对现实情况与理论分析有所差距的地方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在结合前文研究的基础上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农民工个人依然是返乡就业行为影响的主要因素。第二,社会经济是影响克什克腾旗农民工返乡就业行为的重要因素。第叁,公共服务环境和地理条件对农民工返乡就业行为的影响也在逐渐显现,尤其是公共服务环境的建设能够基本满足农民工对更好的社会环境的追求,而地理条件优势的开发与利用还需要继续进行才能更好地吸引农民工返乡就业。第四,克什克腾旗的制度政策偏向于吸引返乡成为新型职业农民进行规模化生产经营的农民工,但目前为止这类农民工数量少加上制度政策建设并不完善,导致其实际效果大打折扣。并针对结论提出以下建议:完善就业政策;寻找乡村发展优势发展乡村经济以及产业;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胡晓云[6](2019)在《双重影响下返乡农民工稳定就业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农民工向中西部回归的趋势更加凸显。当前积极引导和促进返乡农民工稳定就业,对于促进本地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具有积极作用。本文以家庭禀赋、有限理性为研究视角,基于贵州、四川、河南等中西部六省市的调查数据分析得出:中西部六省市返乡农民工的家庭禀赋水平偏低,返乡农民工就业稳定性较差。稳定就业返乡农民工家庭人力资本、家庭社会资本、家庭经济资本禀赋水平高于非稳定就业返乡农民工,而家庭区位资源水平低于非稳定就业返乡农民工。返乡农民工稳定就业行为的有限理性实现程度偏低,特别是心智成本、信息成本两个维度。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家庭禀赋对返乡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的影响。个人特征中性别因素是影响返乡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女性返乡就业稳定性要高于男性。返乡农民工就业稳定性受到家庭禀赋的显着影响。返乡农民工的家庭人力资本中劳动力人数、劳均受教育程度、劳均年龄这叁个指标对就业稳定性显着影响。返乡农民工家庭社会资本的四个指标全部稳定显着,家庭社会资本是影响返乡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家庭住房状况、家庭住房市场估价、家庭经济状况对返乡农民工就业稳定性显着正影响,家庭经济资本也是影响返乡农民工稳定就业的重要因素。家庭区位资源对返乡农民工就业稳定性影响较弱,家庭住址距乡镇距离、家庭住址距最近县城距离对返乡农民工稳定就业显着负影响;家庭自然资源(土地)对返乡农民工就业稳定性影响不显着。利用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得出,认知差异、心智成本、风险偏好、信息成本对返乡农民工稳定就业行为偏差显着影响。返乡农民工的认知能力越高、风险偏好程度越低,花费的心智成本和就业信息成本越高,返乡农民工有限理性实现程度越高,进而其稳定就业行为偏差越小。基于此,文章从禀赋优化、有限理性两个角度提出促进返乡农民工稳定就业的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19-05-01)

张强,慈勤英[7](2019)在《“成家”会促使“就业”吗——婚姻对城市低保对象就业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婚姻通过提升个体、改善家庭条件、积累家庭资本责任从而影响就业选择的研究假设,本文以城市中已达法定婚龄且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为研究对象,分析婚姻状态对其就业选择的影响。研究表明:婚姻显着地影响低保对象就业情况、再就业行为和再就业意愿。已婚低保对象的再就业情况好于未婚者,其再就业行为、意愿更积极。与已婚的低保对象相比,未婚的低保对象更容易失业,而在失业后再就业的意愿和积极性都更低。家中有老人的低保对象,就业和再就业的可能性降低。建议社会救助中对受助者的就业政策应兼顾个体激励和家庭帮扶。(本文来源于《南方人口》期刊2019年01期)

罗锋,黄丽,刘红梅[8](2018)在《发达地区失地青年就业行为分化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广东佛山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广东省佛山市典型镇街失地青年的就业调查数据,综合考虑影响失地青年就业的宏观和微观因素构建Logit和Multinomial logit模型,探讨发达地区失地青年被雇佣、灵活就业和失业行为选择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非劳动收入不是影响失地青年就业的首要因素,不能简单地将该群体的失业问题归类为自愿失业;区位因素、年龄、性别、婚姻与失地青年被雇佣和灵活就业行为同时显着相关;但是,学校教育和家庭规模仅对失地青年被雇佣行为具有明显影响,父母教育程度和非劳动收入则仅与失地青年灵活就业行为呈显着正向相关。(本文来源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杜亚倩[9](2018)在《配偶特征、代际支持与退休老年人再就业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家庭视角下,老年人自身的退休及再就业行为并不是单独的,除了受到个体特征的影响之外,还会受到配偶特征、子女结构以及家庭代际支持行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使用CHARLS2011和2013年数据,构建二元Probit模型,基于STATA14统计分析软件,主要研究家庭视角下配偶、子女结构特征及代际支持行为对退休老年人再就业的影响。考察配偶特征和子女结构对城市退休老年人再就业的影响发现,夫妻双方的就业状况趋于同步,双方更倾向于一起工作或退休即存在“夫妻联合劳动力决策行为”,存在于夫妻之间的相互约束和激励因素不可忽视;子女数量的增多明显促进了退休老年人的再就业,且儿子比重越大,其再就业概率越高;子女数量对退休老年人再就业的影响随着子女的性别、婚姻状况、与父母同住情况的不同而存在异质性的作用。进一步基于代际支持的视角,对子女结构对退休老年人再就业的作用机理进行探讨。研究发现子女结构通过对中间变量—“代际支持的方式和强度”发挥作用,进而对退休老年人的再就业产生影响:(1)子女总数量与经济支持行为及额度呈显着的正相关,且儿子的增多会明显增强该效应;(2)子女总数量的增加会显着降低老年父母照看(外)孙子女的可能性,相对于儿子,女儿数量的增加会削弱该效应;(3)老年父母对子女的经济支持明显促进了自身的再就业,而时间支持则会降低其再就业率。此外,老年人的再就业选择与子女向其提供的经济支持呈显着的正相关,而与其具体额度呈负相关,家庭中向下的代际转移会明显提高老年父母的再就业率。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本文认为从年轻一代和幼儿入手,缓解年轻人的经济生活压力、健全社会化幼儿托管和儿童教育服务体系,对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增强其劳动参与选择的自主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期刊2018-04-20)

王瑛,杨清,安琦丽,张鹏鹏[10](2018)在《兰州市安宁区城乡边缘区农户家庭就业行为空间选择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城乡边缘区为地理单元,以农户这一微观主体的就业空间行为作为研究的主要内容,在对兰州市安宁区4个村220家农户的访谈和问卷调查基础上,分析了失地农户过去、现在以及将来的就业行为选择和目前影响失地农户就业行为空间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就安宁区来说,农户家庭因为征地而获得的补偿收入相对较少,安置小区的基础服务设施水平相对较低,而使安置小区一部分农户家庭对征地政策略有微词。征地前以土地为生的农户,在征地后更倾向于在市区发展。就影响就业行为的主导因素来说,收入一直是最重要的。其次,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交通、教育以及医疗等基础服务设施的完善程度都对就业行为空间选择有较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科技》期刊2018年01期)

就业行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个人、家庭、社会普遍关心的大事。结合"互联网+"的社会形势和有关高校毕业生就业行为决策的社会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就业行为论文参考文献

[1].刘玲,江雨舟.兼业农民非正规就业行为及其空间特征——以长沙跳马镇A村为例[C].活力城乡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城乡治理与政策研究).2019

[2].胡清斌.“互联网+”时代高校毕业生就业行为决策的社会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盐化工.2019

[3].胡清斌.高校毕业生个人层面因素对就业行为决策的影响分析[J].现代盐化工.2019

[4].范海茹,曲苒.师范类大学生就业行为现状分析及教育对策[J].新西部.2019

[5].宋晶晶.克什克腾旗农民工返乡就业行为影响因素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9

[6].胡晓云.双重影响下返乡农民工稳定就业行为研究[D].贵州大学.2019

[7].张强,慈勤英.“成家”会促使“就业”吗——婚姻对城市低保对象就业行为的影响[J].南方人口.2019

[8].罗锋,黄丽,刘红梅.发达地区失地青年就业行为分化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广东佛山的证据[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9].杜亚倩.配偶特征、代际支持与退休老年人再就业行为[D].暨南大学.2018

[10].王瑛,杨清,安琦丽,张鹏鹏.兰州市安宁区城乡边缘区农户家庭就业行为空间选择调查[J].甘肃农业科技.2018

标签:;  ;  ;  ;  

就业行为论文-刘玲,江雨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