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对流散热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热电制冷,热管散热器,多目标优化,自然对流
对流散热器论文文献综述
师春雨[1](2019)在《热电制冷芯片热端自然对流散热器的多目标优化设计及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热电制冷技术由于无污染,无噪音的特点广受关注,但受散热的影响,热电制冷量及制冷效率仍处于较低水平。热管散热器作为一种高效传热单元,结合热电制冷技术,可解决热电芯片面积小,热流密度大的问题。然而在自然对流条件下散热器总热阻较高,限制了热电制冷性能的进一步提升。为此,本文对热电芯片热端的散热器展开数值研究,以期减小自然对流热阻,同时提升热电芯片的制冷性能。本文首先建立了热管散热器的数值模型,利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得到散热器整体在自然对流条件下的换热特性并作出分析。结果表明,受热管穿插位置的影响,散热器翅片阵列中温度分布不均匀。在翅片与空气之间的热量传递过程中,存在空气流动速度小,沿程阻力高等不足,使得翅片阵列对流换热系数较低,散热效果差。为改善热管散热器传热性能,本文提出了具有连续变化高度的非等高翅片阵列设计,并探究该设计中最大高度差p和间距s对散热器传热特性的影响。与相同条件下的等高翅片阵列相比,非等高翅片阵列在降低流动阻力方面具有优势,且随着最大高度差p的增高,优势越为明显。对非等高翅片作进一步参数研究发现,系统的传热性能和重量受翅片间距s和翅片高度差p的影响显着。在散热面积和散热强度的综合作用下,散热器传热性能呈非单调性变化。借助于多目标遗传算法与神经网络模型的优越性,本文搭建了完善的散热系统优化体系。目的在于能够综合考虑散热器的热阻与质量需求,得出不同权重值下的相对最优设计参数。结果表明,散热器在优化后换热性能提高了7.80%,成本上降低了50.72%,优化参数在设计变量范围内呈带状分布。通过神经网络模型对设计变量进行预测时,预测误差可保持在5%之内。采用优化后的散热器结构为热电制冷芯片热端散热时,热电制冷性能得到提升。以优化结果为基础,本文建立理论模型分别探讨了冷却温度T_c'和冷端热阻R_(cv)对热电制冷系统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热电制冷系统的最大制冷量Qc_(max)随T_c'和R_(cv)呈线性变化。相较于冷端热阻的影响,冷却温度对TEC性能的影响更大。(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孔永美,赵树兴,田瑞,毛前明,杜赫[2](2017)在《正交试验设计在翅片管强制对流散热器结构优化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影响翅片管强制对流散热器性能的主要结构因素,将正交试验设计引入到翅片管强制对流散热器结构优化设计中,为提高设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创造条件.以矩形双管翅片管强制对流散热器的结构优化为例,探讨了各结构因素对矩形双管翅片管强制对流散热器性能的影响程度,给出了最优的结构参数组合.(本文来源于《天津城建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田瑞,赵树兴,金阳,马巧燕,杜赫[3](2016)在《翅片管强制对流散热器散热量确定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研究分析翅片管内、外换热特性及其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对翅片管内水侧换热的理论计算和翅片管外空气侧换热的数值模拟分析,提出了一种用来确定不同结构参数时翅片管强制对流散热器散热量的有效方法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分析,同时给出了该方法的应用算例.(本文来源于《天津城建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唐长领[4](2016)在《地板管槽对流散热器施工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地板管槽对流散热器通过隐蔽安装于地沟槽内的对流换热设备,可以"隐身"地为建筑物提供过滤、加热和冷却处理过的空气,既能采暖、制冷,又美观、节省空间,适用范围较广。通过分析地板管槽对流散热器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案,结合工程实例,采用优化后的安装技术和流程,确保了工程质量和使用效果。(本文来源于《施工技术》期刊2016年10期)
李翠敏,王源,刘成刚[5](2016)在《一种低温供暖自然对流散热器的换热特性及结构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的低温热源资源非常丰富,但由于部分低温热源的温度较低,利用率不高,造成了一定的浪费。毛细管自然对流散热器是一种新型的低温供暖末端设备,以毛细管网为换热芯,以自然对流为主要散热方式,可使用不低于30℃的热水采暖,从而对其他类型供暖末端设备难以利用的低品位热源加以循环利用。本文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毛细管自然对流散热器的散热规律,得出了设备高度、厚度、进风口和送风口尺寸等几个结构因素与设备散热强度的制约关系,并根据关系曲线和数据总结出了最优结构因素的计算公式,为毛细管自然对流散热器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了依据。为保证结果的可信性,本文还通过相应样机的散热量试验结果和温度场实测数据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拟计算结果正确。(本文来源于《流体机械》期刊2016年02期)
马巧燕,赵树兴,田瑞,赖显明,朱龙虎[6](2015)在《用于高大空间的强制对流散热器送风角度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工程实例,以用于工业厂房冬季供暖的强制对流散热器为研究对象,采用CFD模拟软件对3种不同送风角度下厂房内空气速度和温度分布进行了模拟研究。根据模拟结果,给出了合理的送风角度。(本文来源于《暖通空调》期刊2015年12期)
王贺[7](2013)在《铜管对流散热器市场工作会议暨南方采暖市场研讨会在郑州召开》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充分发挥现有资源优势,加快铜管对流散热器市场推广,实现节能减排产品的应用,满足保障房建设的需求。争取在"十二五"期间,铜管对流散热器市场占有率从1.1%提高到4%以上。根据当前市场发展趋势,尤其是目前爆发的南方供暖市场,面对南方供暖市场的需求,采暖散热器企业应积极主动应(本文来源于《中国建筑金属结构》期刊2013年15期)
[8](2013)在《铜管对流散热器“十二五”发展规划》一文中研究指出采暖散热器委员会与国际铜业协会经历多年合作,不断推进铜管对流散热器在我国的应用,北美等国的专项考察,使我们对于产品的信心大大增强,国内四届设计大奖赛的举办,进一步促进了我国铜管对流散热器的创新和发展。目前我国佛瑞德等铜管对流散热器骨干企业,制造技术已经成熟,具备了满足市场需求的生产能力。(本文来源于《中国建筑金属结构》期刊2013年03期)
李迎新[9](2012)在《高频感应钎焊在铜管铝片对流散热器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高频感应钎焊在铜管铝片对流散热器中的应用进行了论述。(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技信息》期刊2012年33期)
李翠敏,赵加宁[10](2012)在《采用毛细管自然对流散热器的室内温度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确定毛细管自然对流散热器的供暖效果,实测了上海市某办公楼的室内温度分布,并与实验室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现场测试结果表明,距地面0.05~1.5m区域竖向温差大于3℃,但仍能满足人体热舒适性的要求,且能够满足供暖要求;房间门的渗风作用对门附近低处影响较大,同时房间的密闭性对整个房间温度场影响严重。实验室温度分布能够满足人体热舒适性的要求,但与现场测试结果相差较大,主要原因为现场渗风严重。实验室和现场测试情况下,室内水平方向温度分布均匀,竖向呈分层状态。(本文来源于《暖通空调》期刊2012年11期)
对流散热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分析了影响翅片管强制对流散热器性能的主要结构因素,将正交试验设计引入到翅片管强制对流散热器结构优化设计中,为提高设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创造条件.以矩形双管翅片管强制对流散热器的结构优化为例,探讨了各结构因素对矩形双管翅片管强制对流散热器性能的影响程度,给出了最优的结构参数组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对流散热器论文参考文献
[1].师春雨.热电制冷芯片热端自然对流散热器的多目标优化设计及性能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9
[2].孔永美,赵树兴,田瑞,毛前明,杜赫.正交试验设计在翅片管强制对流散热器结构优化中的应用[J].天津城建大学学报.2017
[3].田瑞,赵树兴,金阳,马巧燕,杜赫.翅片管强制对流散热器散热量确定方法[J].天津城建大学学报.2016
[4].唐长领.地板管槽对流散热器施工技术[J].施工技术.2016
[5].李翠敏,王源,刘成刚.一种低温供暖自然对流散热器的换热特性及结构的研究[J].流体机械.2016
[6].马巧燕,赵树兴,田瑞,赖显明,朱龙虎.用于高大空间的强制对流散热器送风角度的优化[J].暖通空调.2015
[7].王贺.铜管对流散热器市场工作会议暨南方采暖市场研讨会在郑州召开[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
[8]..铜管对流散热器“十二五”发展规划[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
[9].李迎新.高频感应钎焊在铜管铝片对流散热器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
[10].李翠敏,赵加宁.采用毛细管自然对流散热器的室内温度分布[J].暖通空调.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