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肥效率论文-赵伟,杨圆圆,蒋丽媛,张凯,陈志杰

磷肥效率论文-赵伟,杨圆圆,蒋丽媛,张凯,陈志杰

导读:本文包含了磷肥效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减施磷肥,设施番茄,养分吸收,养分分配

磷肥效率论文文献综述

赵伟,杨圆圆,蒋丽媛,张凯,陈志杰[1](2019)在《减施磷肥提高设施番茄氮磷钾生理效率并减少土壤速效磷累积》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设施蔬菜生产中过量施肥现象普遍存在,本研究针对设施番茄磷肥过量施用问题,定位研究减施磷肥对番茄产量、干物质量、养分吸收、分配及土壤速效磷状况的影响,旨在为设施栽培磷肥减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习惯施肥为对照(CK),2015年设磷肥减量50%(P1)、磷肥减量70%(P2) 2个减磷处理,2016年增设不施磷(P0)处理,共3个减磷处理。2016年在膨果期、盛果期采集植株样品,测定根、茎、叶、果干重,及各器官氮、磷、钾养分含量;在定植前、盛果期和拉秧期采集0—60 cm土层土壤样品,测定土壤速效磷含量。【结果】在基础速效磷含量较高(约220 mg/kg)的土壤,连续两年减磷70%或一年不施磷肥不影响番茄产量,2015年和2016年番茄产量分别为53.9~55.1 t/hm2和50.2~52.7 t/hm2。各减磷施肥处理与CK相比,均显着提高盛果期果实干物质量和N、P、K养分分配率,降低叶片干物质量、干物质分配率和N、P、K养分分配率。膨果期番茄植株62.8%~65.7%干物质分配于叶片,植株氮、磷、钾携出量分别为83.2~89.9kg/hm2、10.3~11.1 kg/hm2、75.0~85.9 kg/hm2,此时番茄叶片和茎杆是养分的主要累积部位,茎叶氮、磷、钾分配率之和分别为84.4%~86.4%、79.4%~83.4%、76.9%~82.3%,番茄氮、磷、钾吸收比例为1∶0.12∶0.84~0.96。盛果期43.0%~44.6%和37.0%~44.6%的干物质分配于果实和叶片,此时番茄果实和叶片为养分主要累积部位,果实和叶片氮、磷、钾分配率之和分别为84.6%~86.7%、78.5%~82.7%、81.4%~83.9%,植株氮、磷、钾携出量分别为197~226 kg/hm2、33~37 kg/hm2、200~247 kg/hm2。CK处理番茄叶片、果实全钾含量及钾吸收量显着高于减磷处理,可见减施磷肥可降低番茄对钾素的奢侈吸收。经过两年的减磷处理,表层土壤速效磷累积量显着降低,但各处理土壤剖面出现磷素向下迁移,膨果期0—20 cm土层土壤速效磷含量较种植前减少27.0~60.9 mg/kg,20—60 cm土壤速效磷增量在11.8~50.1 mg/kg,减磷处理显着降低20—60 cm土壤速效磷增加量。【结论】在基础磷素含量较高的土壤上,较农民习惯施磷连续两年减少70%的磷肥用量没有影响番茄产量,降低番茄对钾素的奢侈吸收,减缓土壤速效磷累积。两年连续减施磷肥的土壤速效磷含量仍处于较高水平,可见该研究区域设施蔬菜生产减磷潜力仍较大。(本文来源于《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陈晓影,刘鹏,程乙,董树亭,张吉旺[2](2019)在《土壤深松下磷肥施用深度对夏玉米根系分布及磷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大田试验与土柱试验相结合的方式,设置距离地表-5 cm (P5)、-10 cm (P10)、-15 cm (P15)和-20 cm(P20)施用磷肥处理,以不施磷肥为对照(CK),研究磷肥施用深度对夏玉米根系分布、干物质积累与产量形成及磷肥吸收和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磷肥施用深度显着影响夏玉米根系干重及根长,表现为P15>P10>P20>P5>CK。与常规磷肥施用深度(P5)处理相比,P15处理玉米籽粒产量两年平均提高23.1%,根干重及总根长两年平均提高13.1%、22.9%; P15、P20处理均增加了-20 cm以下土层的根干重比例及根长比例,土柱试验分别达到35.4%和36.4%、58.7%和59.3%,大田试验根干重两年均达到19.0%,根长比重分别达到39.8%和39.9%。根系分布的优化促进了植株磷素积累与转运, P10、P15、P20处理较P5处理磷积累量2年平均提高10.6%、25.2%和14.7%,磷转运量平均提高46.9%、76.6%和57.6%,籽粒产量相应增加12.9%、23.1%和10.6%。P15比P5处理的磷肥偏生产力、农学利用效率和表观利用效率两年平均值分别提高19.1 kg kg~(–1)、19.1 kg kg~(–1)和25.2%。磷肥深施能够增加深层土壤根系的分布比例,提高植株对磷肥的吸收、利用效率,显着提高夏玉米产量,在本试验条件下以磷肥集中施用在-15 cm处效果最好。(本文来源于《作物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姚珊[3](2019)在《冬小麦—夏玉米体系磷肥利用效率对塿土磷素肥力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塿土区冬小麦-夏玉米体系磷肥利用效率(PUE)和土壤磷素肥力的关系,可以界定土壤磷素的最佳管理范围及合理的施磷量,为实现作物高产和减少磷素损失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塿土冬小麦-夏玉米体系为研究对象,从控制条件(盆栽)试验和大田试验两个方面,研究磷肥利用效率与土壤磷素肥力水平的关系。控制条件(盆栽)试验采取塿土长期定位试验5个不同磷素肥力水平的土壤(F1、F2、F3、F4、F5),大田试验选取田间4个不同磷素肥力水平的土壤(F1、F2、F3、F4),每个磷素水平土壤上均设置5个施磷量(0、30、60、90、120 kg P_2O_5/ha)。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控制条件(盆栽)试验土壤速效磷含量水平较低(Olsen-P含量小于15 mg/kg)时,增施磷肥可显着提高冬小麦和夏玉米的籽粒产量;所有施磷处理较不施磷处理小麦增产52.2%~119.7%、玉米增产94.7%~212.7%。而土壤速效磷含量高于15 mg/kg时施磷肥效果不显着。经过两季作物种植,除F2施磷量60 kg/ha、120 kg/ha和F5施磷量120 kg/ha较不施磷显着提高了全磷含量外,其它磷素水平土壤经过两季作物种植,均对土壤全磷无显着影响。所有磷素肥力土壤上,施用磷肥总体上可显着提高土壤速效磷含量,施磷处理较不施磷处理土壤速效磷含量依次增加-4.08~434.69%、26.49~112.77%、6.74~48.24%、4.07~43.65%和-4.84~28.29%。冬小麦磷肥利用效率(PUE)与土壤初始速效磷(Olsen-P)含量之间呈显着的正相关关系(P<0.05),土壤初始Olsen-P含量为33 mg/kg时冬小麦PUE达到100%。夏玉米PUE在P30处理下随土壤磷素水平的提高呈二次抛物线形式增加,土壤初始Olsen-P含量为12 mg/kg时玉米PUE达到100%,当土壤初始Olsen-P含量为34 mg/kg时玉米PUE达到最大值155%;在P60、P90和P120处理时,玉米PUE随土壤初始Olsen-P含量上升而直线增加,土壤Olsen-P含量分别达到12 mg/kg、17 mg/kg和14 mg/kg后保持不变。整个冬小麦-夏玉米体系PUE随土壤初始Olsen-P的变化趋势和夏玉米类似,冬小麦(P30)和夏玉米(P30)总施磷量(P_2O_5)为60 kg P_2O_5/ha,当土壤初始速效磷含量约为18mg/kg时体系PUE达到100%,当土壤初始速效磷含量约为40 mg/kg时体系PUE达到最大值。同一磷素肥力水平土壤上,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冬小麦和夏玉米的PUE均显着降低,尤其是施磷量高于60 kg/ha之后。关中塿土区冬小麦-夏玉米体系,土壤磷素(Olsen-P)管理的最佳范围为17~40mg/kg,体系总推荐施磷量为60~120 kg P_2O_5/ha。2.大田试验土壤磷素肥力水平较低时(Olsen-P 10 mg/kg),无论小麦还是玉米,施用磷肥均可明显提高籽粒产量(小麦不显着),其它磷素肥力水平土壤上磷肥无明显增产效果。两年结果显示,冬小麦磷肥利用效率(PUE)与土壤初始Olsen-P含量之间基本均呈显着的正相关关系(P<0.05);冬小麦PUE为100%时所对应的土壤初始Olsen-P为31~33 mg/kg,此时施磷量为60 kg P_2O_5/ha。两年夏玉米PUE与土壤初始Olsen-P含量的关系可用线性或线性平台模型描述,在一定Olsen-P范围内呈显着的正相关关系(P<0.05);夏玉米PUE为100%时所对应的土壤初始Olsen-P约为18 mg/kg,此时施磷量为60 kg P_2O_5/ha。两年冬小麦-夏玉米体系PUE与土壤初始速效磷的关系基本均呈显着的正相关关系(P<0.05);体系总施磷量为120 kg P_2O_5/ha,土壤Olsen-P含量达到该区夏玉米磷农学阈值(Olsen-P 13 mg/kg)时,两年小麦-玉米体系周年PUE可达80%~83%;土壤Olsen-P含量达到该区冬小麦磷农学阈值(Olsen-P 17 mg/kg)时,两年小麦-玉米体系周年PUE可达85%~87%;土壤Olsen-P含量约为28 mg/kg时,两年小麦-玉米体系周年PUE为100%;土壤Olsen-P含量达到该区磷素环境阈值(Olsen-P 40 mg/kg)时,两年小麦-玉米体系周年PUE可高达115%,此时出现磷素肥力耗竭。综上,塿土区冬小麦-夏玉米种植体系,土壤速效磷大概控制在17~28 mg/kg的范围内,体系总推荐施磷量120 kg P_2O_5/ha。在此范围内管理,既可保证作物的产量,又可提高小麦-玉米体系周年磷肥利用效率。(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张连娅,王瑞雪,郑毅,汤利[4](2019)在《不同形态磷肥对红壤玉米磷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施用不同形态磷肥对玉米干物质累积、产量、磷素吸收累积动态及磷肥利用效率的影响,探讨低磷红壤玉米对施用不同形态磷肥的响应。结果表明,在等养分施用量的条件下,与过磷酸钙(SSP)和钙镁磷肥(CMP)处理相比,施用磷酸二铵(DAP)和磷酸一铵(MAP)处理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抽穗期、成熟期的地上部干物质累积量、磷素累积量及经济学产量和玉米磷肥利用效率均较高。至成熟期,施用DAP较SSP和CMP处理玉米地上部干物质累积提高46.7%和72.9%、磷素累积增加68.8%和100.5%,其子粒磷素累积量增加88.7%和101.4%。与施用SSP和CMP处理相比,施用DAP处理玉米子粒产量依次提高47.1%和73.8%。(本文来源于《玉米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范学科,张睿[5](2018)在《磷肥对旱地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2015-2016在陕西省长武县以渭北旱地主栽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较高施肥水平下不同磷肥用量对其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效应,完善其节水栽培技术。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可显着提高旱地小麦品种产量,增产1.0%~17.2%。在较低施肥量情况下,长旱58的增产幅度较晋麦47高5.2个百分点,长旱58对肥料反应较晋麦47更敏感。在推荐施肥水平下,晋麦47对肥料反应较长旱58敏感,其增产幅度较长旱58高10.2个百分点。在高肥水平下,随着施肥量和磷肥用量增加,增产幅度降低,水分利用效率也趋于降低。施肥不利于千粒重和容重提高。旱地五氧化二磷用量不宜超过180 kg·hm~(-2)。增加磷肥用量不利于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本文来源于《陕西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8期)

王淑英,樊廷录,丁宁平,赵刚,张建军[6](2018)在《黄土旱塬黑垆土长期肥料试验土壤磷素和磷肥效率的演变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托甘肃平凉定位试验(1979年—),分析长期不同施肥下土壤磷素和磷肥效率的演变特征,为黄土旱塬雨养农田合理施用磷肥提供参考。试验包括6个处理:不施肥(CK)、单施氮肥(N)、氮磷配合(NP)、秸秆还田加氮和隔年施磷(SNP)、单施农家肥(M)和农家肥加氮磷(MNP),种植制度为4年冬小麦-2年春玉米的一年1熟轮作制。结果表明,试验进行38年后,长期无磷投入(CK、N)处理耕层土壤全磷和Olsen-P含量及磷活化系数比试验开始时下降,而施磷处理(NP、SNP、M和MNP)土壤全磷分别增加22.8%、14.0%、38.6%和56.1%,Olsen-P相应提高99.1%、48.4%、206.4%和375.6%,磷活化系数分别是开始时的1.7倍、1.3倍、2.2倍和3.1倍。随试验年限延长,CK处理耕层土壤全磷基本不变;N和SNP耕层土壤全磷呈下降趋势,每年下降速率为1.9 mg·kg~(-1)和2.6 mg·kg~(-1);NP、M和MNP处理呈增加趋势,每年增加速率分别为1.2 mg·kg~(-1)、1.9 mg·kg~(-1)和2.8 mg·kg~(-1)。CK和N处理Olsen-P呈下降趋势,年下降速率分别为0.03 mg·kg~(-1)和0.09 mg·kg~(-1);NP、SNP、M和MNP处理土壤Olsen-P呈增加趋势,年增量分别为0.29 mg·kg~(-1)、0.24 mg·kg~(-1)、0.46 mg·kg~(-1)和0.89 mg·kg~(-1)。作物产量与耕层土壤Olsen-P含量呈极显着正相关(小麦R~2=0.116 9,n=132;玉米R~2=0.332 4,n=54)。施磷处理(NP、SNP、M和MNP)玉米的磷肥回收率、利用率和农学效率大于小麦,而生理效率小麦大于玉米;各处理磷肥效率4个指标的大小顺序均为SNP>NP>MNP>M,玉米磷肥效率的4个指标都随试验年限延长而提高。M较MNP处理P投入减少了14.2%,小麦、玉米磷素效率降低14.3%~69.5%、0.8%~75.5%。总之,有机无机结合是黄土旱塬区培肥地力、提高作物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的施肥措施。(本文来源于《中国生态农业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于铁峰,刘晓静,郝凤[7](2018)在《施用磷肥对紫花苜蓿营养价值和氮磷利用效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施磷对紫花苜蓿增产效应、营养价值及氮、磷利用率的影响,探明施磷对紫花苜蓿蛋白质合成、积累影响的原因,选用品种甘农3号,在田间小区条件下优化氮肥基础上研究了不同磷素水平(P_0:0 kg·hm~(-2);P_1:126 kg·hm~(-2);P_2:252 kg·hm~(-2))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营养价值、氮、磷利用率及氮代谢关键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适宜的氮肥施用量的基础上,126 kg·hm~(-2)处理紫花苜蓿年总产量最高,为33312.3 kg·hm~(-2),显着高于0和252 kg·hm~(-2)处理(P<0.05),126和252 kg·hm~(-2)处理的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粗蛋白含量和总蛋白产出量、氮素吸收效率和氮素生产效率均显着高于0 kg·hm~(-2)处理(P<0.05),且各指标均在126 kg·hm~(-2)处理达最大值,252 kg·hm~(-2)处理反而下降,说明对紫花苜蓿施用磷肥可显着增产,提升品质及提高N、P利用率;磷肥的施用量在紫花苜蓿的产量、品质和利用率的角度均表现为报酬递减规律,说明在紫花苜蓿的生产中磷肥的施用量存在阈值。在施磷水平中表现最优的是126 kg·hm~(-2)。适宜的磷素主要通过激发NR和GS活性,加强自身的氮代谢能力促进对氮素的吸收和同化,从而提高紫花苜蓿产量、品质及氮素利用效率。(本文来源于《草业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李青军,张炎,哈丽哈什·依巴提,冯固[8](2018)在《膜下滴灌棉花对3种水溶性磷肥的利用效率和产量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膜下滴灌条件下不同磷肥品种在棉花上的肥效及其利用率的差异,以选择合适的磷肥品种,提高磷肥利用率和效益。【方法】2015―2016年连续2年进行了田间试验。试验共设4个处理:不施磷肥(P0)、施用磷酸一铵(MAP)、施用磷酸二铵(DAP)和施用重过磷酸钙(TSP),磷肥全部基施。各处理的氮钾用量相同,氮肥除了磷肥所含的氮外,其余以尿素施入,其中10%氮素在播种前作底肥基施,90%氮素作追肥随水滴施,钾肥全部基施。于棉花成熟期测定棉株生物量、皮棉产量、磷素吸收量和土壤有效磷。【结果】与不施磷相比,MAP、DAP和TSP处理的皮棉产量分别增加11.01%、6.97%和8.51%,地上部干物质质量分别增加10.96%、4.86%和8.36%。MAP比DAP显着增加了棉花干物质质量和产量,分别增加5.82%和3.78%,但与TSP没有显着差异。施用磷肥显着增加棉花的磷素吸收量,MAP、DAP和TSP的磷肥平均利用率分别为26%、22%和24%。施用磷肥能够提高植棉效益,其中施用MAP的收益最高,比施用DAP和TSP分别增加1 261元·hm~(-2)和580元·hm~(-2)。但施用MAP、DAP和TSP的土壤有效磷(收获后)没有显着差异。【结论】施用MAP、DAP和TSP都能够显着提高棉花产量,增加植棉效益,其收益大小为MAP>TSP>DAP。(本文来源于《棉花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丁效东,张士荣,娄金华,魏立兴,王凯荣[9](2017)在《有机肥与磷肥配施对滨海盐渍化水稻产量、磷素周转及农学效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2015-2016年采用2年微区试验研究了有机肥和磷肥配施对滨海盐渍化土壤水稻产量、有效分蘖、净光合速率、磷素周转及农学利用效率的影响。本试验设磷肥与有机肥两因素,叁个磷(P_2O_5)水平:P0:0 kg/hm~2(无磷);P1:64 kg/hm~2;P2:128 kg/hm~2。3个有机肥(碳)水平:C0:无碳(有机肥0kg/hm~2);C2:450 C kg/hm~2(有机肥1000 kg/hm~2);C2:900 C kg/hm~2(有机肥2 000 kg/hm~2)。结果表明,低碳低磷处理水稻产量(9 900.5±682.1 kg/hm~2)与高碳高磷处理(10 133.8±260.3 kg/hm~2)无显着差异,而两者显着高于其他处理;低碳低磷与高碳高磷处理其肥料农学利用效率无差异,但两者显着高于其他处理;低碳低磷处理其磷肥农学利用效率最高,高碳高磷处理次之,其它处理农学利用效率无显着差异;低碳低磷处理分蘖效率为700%,而高碳高磷处理分蘖效率为680%,两者无显着差异,而有效分蘖数有相同趋势,各处理有效分蘖效率无显着差异(81%~88%,2015年);而2016年无碳低磷、高碳高磷处理为78%、75%;其他处理无显着性差异(82%~88%,2016年);低磷处理时,低碳添加土壤全磷显着低于无碳或高碳时,后两者无显着差异;且低碳低磷时在生育期内无显着变化;高磷处理时,低碳或高碳添加土壤全磷与无碳时无显着差异,且随生育期降低,表明该磷肥水平下,磷有较强淋洗风险。无论低磷或高磷处理,相对分蘖期,孕穗期或齐穗期时高碳添加土壤有效磷含量降低,且在低碳高磷时表现相同趋势,而低碳低磷处理在后两个生育期内无显着差异,整个生育期内土壤有效磷为22 mg/kg(2015年)、24 mg/kg(2016年);不施磷时土壤微生物量磷降低,在齐穗期时低碳低磷及高碳高磷土壤微生物量磷为17.8 mg/kg、19.6mg/kg,但两者无显着差异,且高于低碳高磷或高碳低磷处理时,表明碳添加能够对各生育期内土壤微生物量磷进行调节。在滨海盐渍化土壤水稻种植中,施用有机肥450 C kg/hm~2及磷肥(P_2O_5)64 kg/hm~2(碳/磷=15.1)时水稻产量最优、磷淋洗风险低。(本文来源于《全国第十七届水稻优质高产理论与技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7-08-17)

陈家杰,关钰,王静,褚贵新[10](2016)在《新疆农田施磷量、磷肥效率及磷肥品种长期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新疆农田磷肥施用量与新疆主要农作物磷肥利用率的长期演变,为新疆农田合理施用磷肥与磷素养分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1949~2012年新疆统计年鉴及中,有关新疆农田作物产量、施磷量、磷肥利用率及磷肥品种的数据资料,对其随年代演变进行统计分析,并对磷肥利用率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新疆小麦、玉米和棉花的单位面积产量均随年代推移而增加,且明显表现为稳步上升(1949~1980)、快速上升(1981~1997)和缓慢上升(1998~2012)叁个阶段。化肥和磷肥的施用量均随施肥年代推移而逐步增加,化肥(N+P2O5+K2O)和磷肥(P2O5)施用量分别从1979年的35.4和8.3 kg/hm2增加到2012年的376.1和95.5 kg/hm2,年递增率则分别为7.4%及7.7%。小麦、玉米和棉花的化肥和磷肥的偏生产力均随着年代推移而逐渐降低,化肥偏生产力从1979年的44.2 kg/kg(小麦)、61.2 kg/kg(玉米)和9.3 kg/kg(棉花),分别降低到2012年的14.2、18.4和5.5 kg/kg。3种作物的磷肥偏生产力从1979年的189.1、262.0和39.8 kg/kg分别降低到2012年的72.5、55.9和21.5 kg/kg。Meta分析表明磷肥利用率随年代呈现微弱递增趋势,32年(1981~2012)磷肥利用率的平均值是18.2%(n=334)。【结论】新疆磷肥施用量随施磷年代明显增加,但磷肥增产效益却随年代推移而下降。磷肥利用率随着年代推移呈现微弱递增趋势,磷肥占施肥总量的比例随着年代推移而增加。同时施用磷肥品种随着年代推移呈现由低浓度向高浓度演替,施用方法表现为由以基肥为主逐渐转变为基肥与追肥相结合的施磷方式。(本文来源于《新疆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10期)

磷肥效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大田试验与土柱试验相结合的方式,设置距离地表-5 cm (P5)、-10 cm (P10)、-15 cm (P15)和-20 cm(P20)施用磷肥处理,以不施磷肥为对照(CK),研究磷肥施用深度对夏玉米根系分布、干物质积累与产量形成及磷肥吸收和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磷肥施用深度显着影响夏玉米根系干重及根长,表现为P15>P10>P20>P5>CK。与常规磷肥施用深度(P5)处理相比,P15处理玉米籽粒产量两年平均提高23.1%,根干重及总根长两年平均提高13.1%、22.9%; P15、P20处理均增加了-20 cm以下土层的根干重比例及根长比例,土柱试验分别达到35.4%和36.4%、58.7%和59.3%,大田试验根干重两年均达到19.0%,根长比重分别达到39.8%和39.9%。根系分布的优化促进了植株磷素积累与转运, P10、P15、P20处理较P5处理磷积累量2年平均提高10.6%、25.2%和14.7%,磷转运量平均提高46.9%、76.6%和57.6%,籽粒产量相应增加12.9%、23.1%和10.6%。P15比P5处理的磷肥偏生产力、农学利用效率和表观利用效率两年平均值分别提高19.1 kg kg~(–1)、19.1 kg kg~(–1)和25.2%。磷肥深施能够增加深层土壤根系的分布比例,提高植株对磷肥的吸收、利用效率,显着提高夏玉米产量,在本试验条件下以磷肥集中施用在-15 cm处效果最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磷肥效率论文参考文献

[1].赵伟,杨圆圆,蒋丽媛,张凯,陈志杰.减施磷肥提高设施番茄氮磷钾生理效率并减少土壤速效磷累积[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9

[2].陈晓影,刘鹏,程乙,董树亭,张吉旺.土壤深松下磷肥施用深度对夏玉米根系分布及磷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J].作物学报.2019

[3].姚珊.冬小麦—夏玉米体系磷肥利用效率对塿土磷素肥力的响应[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4].张连娅,王瑞雪,郑毅,汤利.不同形态磷肥对红壤玉米磷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J].玉米科学.2019

[5].范学科,张睿.磷肥对旱地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效应[J].陕西农业科学.2018

[6].王淑英,樊廷录,丁宁平,赵刚,张建军.黄土旱塬黑垆土长期肥料试验土壤磷素和磷肥效率的演变特征[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8

[7].于铁峰,刘晓静,郝凤.施用磷肥对紫花苜蓿营养价值和氮磷利用效率的影响[J].草业学报.2018

[8].李青军,张炎,哈丽哈什·依巴提,冯固.膜下滴灌棉花对3种水溶性磷肥的利用效率和产量响应[J].棉花学报.2018

[9].丁效东,张士荣,娄金华,魏立兴,王凯荣.有机肥与磷肥配施对滨海盐渍化水稻产量、磷素周转及农学效率的影响[C].全国第十七届水稻优质高产理论与技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2017

[10].陈家杰,关钰,王静,褚贵新.新疆农田施磷量、磷肥效率及磷肥品种长期演变[J].新疆农业科学.2016

标签:;  ;  ;  ;  

磷肥效率论文-赵伟,杨圆圆,蒋丽媛,张凯,陈志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