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类硅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硅烯,类硅烯,氮杂环,叁重态
类硅烯论文文献综述
朱亚南[1](2017)在《若干叁重态硅烯和类硅烯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主要研究了若干叁重态硅烯和类硅烯的结构、性质和反应。1.采用M06-2X和QCISD方法研究了若干新型含氮杂环卡宾单元的硅烯,计算了它们的单重态及叁重态的结构和能量。结果表明,这些硅烯的叁重态能量比单重态能量低,基态为叁重态,引进氮杂环卡宾骨架能够提高叁重态硅烯的稳定性。2.采用M06-2X和QCISD方法研究了若干新型含氮杂环卡宾单元的类硅烯,计算了它们的单重态及叁重态的结构和能量。结果表明,这些类硅烯的叁重态能量比单重态能量要低,基态为叁重态,引进的氮杂环卡宾骨架可以提高叁重态类硅烯的稳定性。同时研究了某些叁重态类硅烯与NH_3和H_2O的插入反应。3.采用M06-2X和QCISD方法对叁重态类硅烯RB=SiLiF(R=CH_3,C_2H_5)在气相中与HF,H_2O和NH_3的插入反应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在插入反应过程中,势能面上存在着一个叁元环结构R-Si-H(R=F,OH,NH_2)的过渡态(TS)和一个中间体(IM)连接反应物和产物。RB=SiLiF(R=CH_3,C_2H_5)与RH(R=F,OH,NH_2)发生插入反应的机理相同,但反应活性顺序并不相同,在相同反应条件下反应活性顺序都是H—F>H—OH>H—NH_2。4.采用M06-2X和QCISD方法对类硅烯H_2SiAlCl_3与RH(R=F,OH,NH_2,Cl,SH,PH_2)在气相和溶剂中的取代反应进行研究。计算结果表明,RH分子可以从两种不同的位置进攻H_2SiAlCl_3分子,从而进一步发生取代反应。而且,当RH分子从Si-Al键的上方进攻时,取代反应更加容易发生。溶剂化效应结果表明,溶剂的存在不利于取代反应的进行。(本文来源于《烟台大学》期刊2017-06-12)
李文佐,祝洪杰,程建波,李庆忠,宫宝安[2](2010)在《叁重态类硅烯HB=SiLiF的结构及其与R—H(R=F,OH,NH_2)的插入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二次组态相互作用(QCISD)方法研究了叁重态类硅烯HB=SiLiF的结构及其与RH(R=F,OH,NH2)的插入反应.计算结果表明,类硅烯HB=SiLiF有叁种平衡构型,其中四元环构型能量最低,是其存在的主要构型.HB=SiLiF与HF,H2O和NH3发生插入反应的机理相同.QCISD/6-311++G(d,p)//B3LYP/6-311+G(d,p)计算的叁个反应的势垒分别为124.85,140.67和148.16kJ·mol-1,反应热分别为-2.22,20.08和23.22kJ·mol-1.相同条件下发生插入反应时,反应活性都是H—F>H—OH>H—NH2.(本文来源于《物理化学学报》期刊2010年09期)
吴宁,解菊[3](2010)在《类硅烯H_2SiLiF二聚反应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理论上研究了类硅烯H2SiLiF的叁元环构型为反应物的二聚反应2H2SiLiF→H2SiSiH2+2LiF。在MP2/6-31G(d)和QCISD(T)/6-31G(d)水平下的计算结果表明,H2SiLiF的二聚反应经过两个阶段:阶段I,先形成过渡态TS1,经过中间体Int,形成一个四元环的中间产物Pro1,同时消去一个LiF;阶段Ⅱ,Pro1继续反应形成过渡态TS2,进而解离生成产物H2SiSiH2和一个LiF。从能量上看,反应易停留在中间产物阶段。本文对反应物、过渡态以及产物的结构、稳定性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很好解释了实验结果。(本文来源于《化学通报》期刊2010年04期)
李文佐,程建波,宫宝安,于健康,孙家钟[4](2009)在《类硅烯H_2C=SiLiBr与RH(R=F,OH,NH_2)的插入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DFTB3LYP和QCISD方法研究了类硅烯H2C=SiLiBr与RH(R=F,OH,NH2)的插入反应.在B3LYP/6-311+G(d,p)水平上优化了反应势能面上的驻点构型.结果表明,H2C=SiLiBr与HF,H2O或NH3发生插入反应的机理相同.QCISD/6-311++G(d,p)//B3LYP/6-311+G(d,p)计算的叁个反应的势垒分别为148.62,164.42和165.07kJ·mol-1,反应热分别为-69.63,-43.02和-28.27kJ·mol-1.相同条件下发生插入反应时,反应活性都是H—F>H—OH>H—NH2.(本文来源于《化学学报》期刊2009年08期)
戚玉华[5](2009)在《类硅烯硅烯结构和反应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类硅烯和硅烯是有机硅反应的一类重要的活性中间体,其反应是合成含硅新键和含硅杂环的有效方法。理论和实验研究表明:类硅烯具有亲电和亲核的双重反应性,能进行多种化学反应,如插入反应、取代反应、加成反应等。基于类硅烯和硅烯的研究现状,本论文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章绪论对类硅烯和硅烯性质和研究现状进行了概括。第二章研究方法简介对本论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从头算法和密度泛函理论方法)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第叁章用密度泛函的方法研究了类硅烯H_2SiLiF和CH_3XH_(n-1)(X=F,Cl,Br,O,N;n=1,1,1,2,3)取代和插入反应。1) H_2SiLiF和CH_3XH_(n-1)取代反应是亲核取代的放热反应。反应有背面进攻和正面进攻两条反应路径,两条路径得到相同的最终产物H_2SiFCH_3和LiX。两条路径的反应势垒对于同一族和同一周期的X的体系,随着X原子序数的增加而降低,背面进攻的路径的势垒较低,在反应中占优势。2)类硅烯H_2SiLiF插入CH_3XH_(n-1)中C-X的反应是协同反应,反应最终可得到H_2SiCH_3X和LiF。反应的势垒,对于同一族X的体系,插入反应的势垒变化不大,对于同一周期X的体系,随着原子序数X的增加,插入反应的势垒逐渐增大。3)插入反应过渡态的总能量比相应的取代反应过渡态的能量高。因此对于H_2SiLiF和CH_3XH_(n-1)反应体系来说,取代反应比插入反应容易进行。所以在该反应体系的产物中,取代产物量会大于插入产物的量。第四章研究了类硅烯(TSi)BrSiLi_2与Me_3SiCl的反应。1) CH_3BrSiLi_2、C(SiH_3)_3BrSiLi_2以及(TSi)BrSiLi_2的构型计算表明,这一类型的类硅烯主要有p络合物、平面和折状叁种构型。一般情况下,p络合物构型的能量最高,平面构型和折状构型的能量相近。平面构型和折状构型是这类类硅烯存在的可能构型。2) H_2SiLiBr、CH_3BrSiLi_2、C(SiH_3)_3BrSiLi_2与Me_3SiCl的插入反应是一协同的反应过程,反应的实质是类硅烯硅原子的空P轨道和3S电子分别与Me_3SiCl中的正电部分Me_3Si和负电部分Cl发生作用。插入反应的势垒以H_2SiLiBr>C(SiH_3)_3BrSiLi_2>CH_3BrSiLi_2的顺序逐渐降低。对于CH_3BrSiLi_2类型类硅烯的插入反应,大的推电子取代基团C(SiH_3)_3使插入反应的势垒升高。3) H_2SiLiBr、CH_3BrSiLi_2、C(SiH_3)_3BrSiLi_2中的带负电的硅原子可以与Me_3SiCl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反应的势垒以C(SiH_3)_3BrSiLi_2>H_2SiLiBr>CH_3BrSiLi_2的顺序变化。4)从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来看,插入反应的势垒均高于取代反应的势垒。对于CH_3BrSiLi_2、C(SiH_3)_3BrSiLi_2类型的类硅烯与Me_3SiCl的反应,推电子基团C(SiH_3)_3使取代反应相对于插入反应的优势更大。5)类硅烯与Me_3SiCl插入和取代反应生成不同的产物。由于取代反应比插入反应有优势,所以在反应所生成的产物混合物中,取代产物的量大于插入产物。第五章用从头算分子轨道和密度泛函的方法研究了类硅烯H_2SiLiX(X=F,Cl)对甲醛的加成反应。1)类硅烯H_2SiLiX采用叁元环和p络合物两种构型,从加成过程的势垒上看,叁元环构型的类硅烯H_2SiLiX更容易进行与甲醛加成反应,并且卤素元素为氟的类硅烯比氯的类硅烯易与H_2CO加成。2)H_2SiLiX(X=F,Cl)和H_2CO的不对称加成反应与H_2SiLiX(X=F,Cl)与乙烯、乙炔的对称性的加成反应相比,形成的前期复合物的结构不同。3)在THF和在乙醚中,在B3LYP/6-31G(D)水平下的计算表明,在极性溶剂中更易发生H_2SiLiX(X=F,Cl)和甲醛的加成反应,溶液的极性越大反应越易进行;并且在极性较大的溶剂中,产物复合物更易分解而得到硅杂环氧甲烷。第六章研究了五配位类硅烯PhCH_2(NH_2)CH_3SiLiF的结构和反应。1)类硅烯PhCH_2(NH_2)CH_3SiLiF有叁种平衡构型,叁元环构型1、p-络合物构型2和σ-络合物构型3。在溶剂THF中,类硅烯的叁种构型的结构和在真空条件下类似。它们的能量顺序在THF溶剂和真空条件下相同,均为2>1>3。2) PhCH_2(NH_2)CH_3SiLiF插入C-F的反应机理与PhCH_2(NH_2)CH_3Si相似。前者的势垒比后者高62.9kJ/mol。类硅烯PhCH_2(NH_2)CH_3SiLiF比相应硅烯PhCH_2(NH_2)CH_3Si稳定。3) PhCH_2(NH_2)CH_3SiLiF插入C-F的反应势垒比PhCH_3CH_3SiLiF的要高。表明N原子对类硅烯PhCH_2(NH_2)CH_3SiLiF的稳定性起了很重要的作用。第七章研究了硅烯与H_2B-X(X=F,Cl,Br)化合物的插入反应。硅烯插入B-X键的反应是一个协同反应过程,反应势垒分从F到Br逐渐增大。本论文的创新性成果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类硅烯和硅烯可发生类似的化学反应。在第叁章和第四章中,本文系统地研究了类硅烯和CH_3XH_(n-1)(X=F,Cl,Br,O,N;n=1,1,1,2,3)与Me_3SiCl取代和插入反应。发现类硅烯和CH_3XH_(n-1)与Me_3SiCl的取代反应比插入反应容易进行,反应以取代反应为主。而硅烯和CH_3XH_(n-1)与Me_3SiCl易发生插入反应,在这一点上,硅烯和类硅烯不同。本章的研究不仅和实验结果相吻合,并可为这一类型的实验反应设计提供理论指导。2)相对于四配位的类硅烯来说,对五配位的类硅烯的研究较少。本文首次在理论上对五配位类硅烯的结构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配位原子N对类硅烯性质的影响。这一研究结果对于进一步开展五配位的类硅烯的实验研究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3)类硅烯的加成反应是类硅烯的一种重要的反应,文献中对类硅烯加成反应的理论研究均是对称性加成反应。在第四章中,本文首次在理论上研究了类硅烯的不对称加成反应,并与对称性的加成反应进行了比较。4)硅硼类化合物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化合物,但合成方法有限。本文研究了硅烯插入硼卤键的插入反应本质和规律,为实验上利用这一方法进行硅硼类化合物的合成提供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09-04-20)
解菊,冯大诚,殷亚星[6](2008)在《类硅烯[CH(R)N]_2SiLiF(R=H和t-Bu)的构型及异构化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在B3LYP/6-31G(d)计算水平上首次研究了N-杂环类硅烯[CH(R)N]_2SiLiF(R=H和t-Bu)的构型及异构化反应。计算得到了[CH(H)N]_2SiLiF的五个平衡构型和[CH(t-Bu)N]_2SiLiF的四个平衡构型。两种类硅烯的各构型中,包含四元环结构的p-络合物构型都是最稳定的,是实验上可能存在的构型。叁元环构型、σ-络合物构型和"经典"四面体构型都是不稳定的。t-Bu基团增强了σ-络合物构型的稳定性,但减小了类硅烯的复合能,从而进一步证明了t-Bu取代的硅烯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论文在线》期刊2008年06期)
李文佐,程建波,宫宝安,于健康,孙家钟[7](2008)在《类硅烯H_2SiClBeCl的结构及异构化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用DFT和QCISD方法研究了类硅烯H2SiClBeCl的构型与异构化反应.结果表明,类硅烯H2SiClBeCl有叁种平衡构型,其中四面体构型能量最低,是其存在的主要构型.对平衡构型间异构化反应的过渡态进行了计算,求得了转化势垒.计算模拟了最稳定构型的红外光谱.(本文来源于《物理化学学报》期刊2008年05期)
李文佐,肖翠平,宫宝安,程建波[8](2008)在《不饱和类硅烯H_2CSiNaCl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在B3LYP/6-311G(d,p)水平上研究了不饱和类硅烯H2CSiNaCl的结构.结果表明,不饱和类硅烯H2CSiNaCl共有4种平衡构型,其中非平面的p-配合物型构型能量最低,是不饱和类硅烯H2CSiNaCl存在的主要构型.对平衡构型间异构化反应的过渡态进行了计算,求得了转化势垒.计算预言了最稳定构型的振动频率和红外强度.(本文来源于《分子科学学报》期刊2008年01期)
李文佐,宫宝安,程建波,肖翠平[9](2007)在《不饱和类硅烯H_2C=SiMBr(M=Li,Na)的DFT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在B3LYP/6-311G(d,p)水平上研究了不饱和类硅烯H2C=SiMBr(M=Li,Na)的结构.结果表明,不饱和类硅烯H2C=SiLiBr与H2C=SiNaBr各有叁种平衡构型,其中非平面的p-配合物型构型能量最低,是这两种不饱和类硅烯存在的主要构型.对平衡构型间异构化反应的过渡态进行了计算,求得了转化势垒.计算预言了最稳定构型的振动频率和红外强度.(本文来源于《化学学报》期刊2007年16期)
李文佐,宫宝安,程建波[10](2006)在《不饱和类硅烯H_2C=SiNaF的DFT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在B3LYP/6-31+G(d,p)水平上研究了不饱和类硅烯H2C=SiNaF的结构.结果表明,不饱和类硅烯H2C=SiNaF共有四种平衡构型,其中非平面的p-配合物型构型能量最低,是不饱和类硅烯H2C=SiNaF存在的主要构型.对平衡构型间异构化反应的过渡态进行了计算,求得了转化势垒.计算预言了最稳定构型的振动频率和红外强度.(本文来源于《物理化学学报》期刊2006年06期)
类硅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二次组态相互作用(QCISD)方法研究了叁重态类硅烯HB=SiLiF的结构及其与RH(R=F,OH,NH2)的插入反应.计算结果表明,类硅烯HB=SiLiF有叁种平衡构型,其中四元环构型能量最低,是其存在的主要构型.HB=SiLiF与HF,H2O和NH3发生插入反应的机理相同.QCISD/6-311++G(d,p)//B3LYP/6-311+G(d,p)计算的叁个反应的势垒分别为124.85,140.67和148.16kJ·mol-1,反应热分别为-2.22,20.08和23.22kJ·mol-1.相同条件下发生插入反应时,反应活性都是H—F>H—OH>H—NH2.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类硅烯论文参考文献
[1].朱亚南.若干叁重态硅烯和类硅烯的理论研究[D].烟台大学.2017
[2].李文佐,祝洪杰,程建波,李庆忠,宫宝安.叁重态类硅烯HB=SiLiF的结构及其与R—H(R=F,OH,NH_2)的插入反应[J].物理化学学报.2010
[3].吴宁,解菊.类硅烯H_2SiLiF二聚反应的理论研究[J].化学通报.2010
[4].李文佐,程建波,宫宝安,于健康,孙家钟.类硅烯H_2C=SiLiBr与RH(R=F,OH,NH_2)的插入反应[J].化学学报.2009
[5].戚玉华.类硅烯硅烯结构和反应的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9
[6].解菊,冯大诚,殷亚星.类硅烯[CH(R)N]_2SiLiF(R=H和t-Bu)的构型及异构化反应[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08
[7].李文佐,程建波,宫宝安,于健康,孙家钟.类硅烯H_2SiClBeCl的结构及异构化反应[J].物理化学学报.2008
[8].李文佐,肖翠平,宫宝安,程建波.不饱和类硅烯H_2CSiNaCl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J].分子科学学报.2008
[9].李文佐,宫宝安,程建波,肖翠平.不饱和类硅烯H_2C=SiMBr(M=Li,Na)的DFT研究[J].化学学报.2007
[10].李文佐,宫宝安,程建波.不饱和类硅烯H_2C=SiNaF的DFT研究[J].物理化学学报.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