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顺荟(四川绵竹紫岩雨润中学绵竹618200)
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新的课程标准,通过几年对新课标数学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对新课标的感悟。
一、数学教育的价值观
数学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逐步革除应试教育造成的急功近利的弊端,转变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的思想,树立数学教育“社会性.生命性.未来性”的价值观念。
1、数学教育的社会性在于数学的社会应用
数学是应用科学的基础。因此,数学教学应在增强学生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的同时,努力培养他们应用数学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数学类容中删除那些无趣.无用.与社会生活不密切的陈旧内容,注入有趣.有用.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新信息和新动态,加强实践环节的教育,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强化数学的应用意识。如在“黄金分割”的教学中,让学生思考;拍照时,为什么常把景物放在画面的黄金分割点处,并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植物叶子在它的茎上的排列顺序,量出上下两层相邻的两片叶子(平移到同一平面内)所成的夹角α与(360°-α)的比。
2、数学教育的生命性在于以人为本
数学教育是“人”的素质的教育,应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培养既是全面发展又具有健康个性的人。不仅要求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认识改造世界,还要求学生怎样做人,以适应未来社会对人的素质的要求。、以牺牲学生素质为代价.换取高分的做法应彻底废除。
3、数学教育的未来性应在于使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学习,是现代人应具备的素质。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确立终生学习的意识。因此在教学中不能单纯地传授数学知识,而应引导他们面对未来,学会学习,如学生阅读“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和“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时,要求学生学会分析.比较得出“有且只有”等价于“确定”这两个字。例题中遇到“同理可证”时,要动手写出证明过程,思考是否“同理可证”,有无错误。
二、数学教育的数学观
1.注重学法指导,实现学与教并重发展
充分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让教法服务于学法,使学法在教法中形成。在教学中,多给予点拨.启导.激励,使学生了解得出结论的过程,学会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如在“多边形内角和”教学中,不是先给出内角和公式,而是让学生先思考;从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作对角线,可得出几个三角形?五边形.六边形.n边形又是怎样的结果?最后再引导学生得出内角和公式。
2.注重智力开发,使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把握思维特征,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等创造性思维的能力。非智力因素是激发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条件,在数学教学中应对学生的动机.兴趣.情趣.意志.个性等非智力因素进行不断地培养和优化。
3.注重人格塑造,实现教学过程中的民主化发展塑造学生健全人格是时代赋予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在教学中应使学生逐步形成辨证.清晰.严密.深刻的思维品质,“运筹有章.计算有法.应用有方.论证有据”的思维方式,刻苦.机智.拼搏.创新的学习精神;以及追求真理.崇尚科学.向善审美的人文素质等。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应相互尊重,相互配合,共同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做到教学民主,教学相长。
4.注重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将数学知识以直观的形态逼真地再现给学生,实现动静结合,数形结合,繁简结合,虚实结合,特殊与一般结合,将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概念,揭示规律,提高教学效率。
三、数学教育的学生观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数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应尊重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内在自觉.自主性和独立的人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思维,亲自实践,增强自我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2.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每一个学生都有其独特个性,因此在教学中应研究每个学生的优势和发展方向,进行分类指导,分层施教,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以自由.和谐.充分的发展。使每个智力正常的学生都能取得进步和成功的喜悦,避免学生的个性.灵气.创造性遭到压抑磨损。
3.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重视运用数学概念.定理.公式.法则进行猜想.归纳.发现的过程,类比思维.迁移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的培养,挖掘数学内容中创新教育的内涵的功能,实现由侧重获取数学知识的教育,向增强创新能力的教育的转变。
数学教学的改革任重道远,笔者以上的体会比较肤浅,在今后的教学中,逐渐摸索,不断完善,以利于初中数学教学的改革,对数学教学成果的完美利用,巩固和提高初中数学的教育方式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