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参生物碱论文-王玲,张婷,钱大玮,朱振华,王春雪

苦参生物碱论文-王玲,张婷,钱大玮,朱振华,王春雪

导读:本文包含了苦参生物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辛味中药,挥发油,苦参,生物碱

苦参生物碱论文文献综述

王玲,张婷,钱大玮,朱振华,王春雪[1](2019)在《3种辛味中药挥发油对苦参生物碱类成分透皮吸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薄荷、苍术、蛇床子3种辛味药材挥发油对苦参喹诺里西啶类生物碱成分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采用立式改良型Franz扩散池,以离体SD大鼠腹部皮肤为透皮吸收屏障进行体外透皮实验,采用UPLC-TQ-MS测定透皮接收液中氧化苦参碱、氧化槐果碱、N-甲基金雀花碱、槐定碱、苦参碱、槐果碱6种喹诺里西啶类生物碱的含量,考察3种挥发油对苦参生物碱类成分透皮吸收的影响。不同质量分数(1%,3%,5%)的3种挥发油对苦参喹诺里西啶类生物碱成分均有透皮促渗作用,促透效果(以ER为指标):1%苍术油>1%蛇床子油>3%氮酮≈3%苍术油>5%苍术油>3%蛇床子油≈5%蛇床子油>3%薄荷油>5%薄荷油>1%薄荷油>空白。结果表明3种挥发油均可作为苦参喹诺里西啶类生物碱成分的促渗剂,为苦参生物碱类成分透皮吸收制剂的研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药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史晓玲[2](2018)在《叁种苦参生物碱对豌豆蚜神经生理生化指标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苦参生物碱是存在于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s L.)等槐属(Sophora)植物中水溶性生物碱的统称,包括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和槐定碱等,具有良好的医用和农用活性。在其害虫防治谱中,对蚜虫的活性较为优异。然而,目前为止,其杀虫机理并不清楚,极大地限制了该植物源农药的进一步开发及应用。鉴于此,本研究以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为供试昆虫,苦参碱(Matrine)、槐果碱(Sophocarpine)和野靛碱(Cytisine)为供试药剂,测定并比较3种生物碱对豌豆蚜神经系统几种相关酶系的影响,为揭示苦参碱的杀虫机理提供一定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苦参碱和槐果碱在LD_(75)剂量下处理豌豆蚜后,试虫表现出痉挛、麻痹、死亡等中毒症状,20~30 min后出现明显中毒症状。野靛碱处理后引起的中毒症状与苦参碱类似,但痉挛程度加剧,表现出强直性痉挛,之后随着时间推移,逐渐麻痹、死亡。(2)3种生物碱对乙酰胆碱酯酶(AchE)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活体条件下,抑制作用显着,表现出时间效应,但抑制率均小于35%,离体条件下,苦参碱和槐果碱对AchE无明显抑制作用,但野靛碱在1 mg/mL浓度下的抑制作用显着,抑制率达34.05%。(3)3种生物碱对乙酰胆碱(Ach)含量变化的影响不显着。(4)3种生物碱对Na~+,K~+-ATP酶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活体条件下,抑制作用显着,表现出时间效应,抑制强度为野靛碱>槐果碱>苦参碱。不同处理时间(10、20、30 h,下同)下,苦参碱的抑制率为14.86%、29.29%和33.81%,槐果碱的抑制率为22.58%、29.51%和36.74%,野靛碱的抑制率为20.50%、31.20%和46.83%。离体条件下,表现出浓度依赖性,野靛碱的抑制作用最强,0.01、0.1和1 mg/mL(下同)浓度下抑制率分别为25.56%、45.59%和62.73%;苦参碱次之,抑制率分别为16.42%、35.99%和48.41%;槐果碱抑制作用最弱,抑制率分别为17.20%、31.86%和39.29%。(5)3种生物碱对Ca~(2+),Mg~(2+)-ATP酶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活体条件下,表现出时间效应,抑制作用显着,抑制强度为野靛碱>苦参碱>槐果碱。不同处理时间下,苦参碱的抑制率为17.61%、25.49%和33.81%,槐果碱的抑制率为14.46%、22.06%和30.60%,野靛碱的抑制率为20.04%、38.76%和43.22%。离体条件下有显着抑制作用,表现出浓度依赖性,野靛碱不同浓度处理下的抑制率分别为22.72%、33.70%和50.87%;苦参碱为22.52%、31.28%和44.59%;槐果碱为22.52%、26.96%和47.11%。(6)3种生物碱对谷丙转氨酶(ALT)有一定抑制作用。活体条件下,表现出时间效应,抑制作用显着,不同处理时间下,苦参碱的抑制率为19.31%、30.03%和38.40%,槐果碱的抑制率为17.04%、26.31%和38.77%,野靛碱的抑制率为23.90%、26.87%和23.35%,但野靛碱的抑制率均小于30%。离体条件下,苦参碱和槐果碱对ALT有显着抑制作用,表现出浓度依赖性,不同浓度下的抑制率分别为26.21%、38.22%、50.74%和27.27%、37.40%、57.34%;野靛碱处理后,随着浓度的升高,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11.58%、20.85%和37.16%。(7)3种生物碱处理豌豆蚜10 h后,试虫体内的谷氨酸脱羧酶(GAD)活力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之后随着时间的增加,引起试虫体内GAD活力上升,苦参碱处理后的酶比活力分别是对照的1.22和1.11倍,槐果碱处理后的酶比活力分别为对照的1.20和1.18倍,野靛碱处理后的酶比活力分别为1.14和1.20倍。(8)3种生物碱处理豌豆蚜10 h后,引起试虫体内谷氨酸(Glu)含量大幅度升高,与对照相比,基本增加0.5~1倍。之后随着时间的增加,增加幅度减小,基本增加0.33~0.67倍。(9)3种生物碱处理豌豆蚜10 h后,引起试虫体内γ-氨基丁酸(GABA)含量大幅度升高,基本增加1~1.3倍;但20 h后野靛碱处理引起GABA的含量变化与对照无明显差异;处理30 h时,苦参碱和槐果碱与对照组相差不大,野靛碱引起GABA含量下降。上述结果表明,苦参碱对豌豆蚜的致毒作用与其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有关,其中GABA和Glu系统可能为其主要作用部位,而Na~+,K~+-ATP酶和Ca~(2+),Mg~(2+)-ATP酶也可能为其靶标之一;槐果碱与其影响较为类似,野靛碱与苦参碱总体类似,在个别指标上存在差异,说明其机理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叶嘉,张倩茹,张浩[3](2018)在《苦参生物碱对黄瓜幼苗灰霉病防治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黄瓜灰霉病病菌为供试菌,以新津春4号黄瓜幼苗为供试材料,研究不同浓度苦参生物碱溶液对2、4、6叶期黄瓜幼苗叶片的病情指数和相对防效。结果表明,苦参生物碱溶液对黄瓜幼苗灰霉病具有抑制作用,当苦参生物碱溶液用量为45 m L,苦参生物碱浓度分别为0.5%、0.5%、1.0%时,对2、4、6叶期黄瓜幼苗灰霉病的相对防效最大,分别为80.8%、87.9%、91.7%。1.0%苦参生物碱溶液对2、4、6叶期黄瓜幼苗灰霉病的相对防效分别在15、12、12 d后最大,分别为74.2%、80.2%、91.7%,对6叶期黄瓜幼苗灰霉病的防治效果最佳。(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8期)

武曦,张舒雯,蔡雨晴,马凯婷[4](2017)在《毛细管电泳法用于叁种苦参生物碱的分离》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通过优化流动相p H、流动相中有机相种类以及比例、分离电压等条件实现了槐果碱、氧化苦参碱以及苦参碱的有效分离。结果表明,本研究提出的方法具有更高的分离效率,在分离速度快的前提下,得到了可靠的实验结果。(本文来源于《长治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姚丽,易红,高慧敏,马蕙文,张继远[5](2016)在《野生与栽培苦参生物碱含量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比较苦参药材的野生品与栽培品在生物碱成分含量上的质量差异,对收集的22个栽培样本和17个野生样本,用HPLC同时测定了6种生物碱(氧化苦参碱、氧化槐果碱、槐定碱、N-甲基野靛碱、苦参碱、槐果碱)的含量,以独立样本t检验,辅以聚类分析(HCA)和主成分分析(PCA)方法进行评价。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野生品与栽培品在N-甲基野靛碱、苦参碱、槐果碱3种成分含量上有差异(苦参碱及槐果碱P<0.05,N-甲基野靛碱P<0.01),氧化苦参碱、氧化槐果碱、槐定碱野含量无差异,但组内差异均较大;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表明:野生品与栽培品在生物碱含量上无差异。故认为栽培品与野生品在生物碱含量方面无差异。(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药杂志》期刊2016年21期)

黄琦,屈玟珊,高世军,马俊琳,刘龙元[6](2016)在《苦参生物碱和黄酮体外抑菌活性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苦参生物碱、黄酮及其单体(苦参碱、氧化苦参碱、苦参酮、槐属二氢黄酮G、5-methylKushenol C、叁叶豆紫檀苷和高丽槐素)对不同菌株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采用96孔板微量稀释法测定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薄层色谱-直接生物自显影法测定药物的抑菌检测限(LOD);纸片扩散法测定苦参黄酮单体的抑菌圈直径大小。结果苦参总生物碱、总黄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值范围分别为4.95~31.64 mg/m L和7.50~31.64 mg/m L,对大肠埃希菌的MIC值范围分别为1~4 mg/m L和1~4 mg/m L。苦参生物碱单体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LOD值均大于10μg;黄酮单体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LOD值为1.3~2.5μg,对大肠埃希菌的LOD值小于1.3μg。各黄酮单体中,槐属二氢黄酮G抑菌作用最强,其次是苦参酮和高丽槐素,叁叶豆紫檀苷无抑制作用。结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苦参总黄酮及单体的抑菌效果均优于苦参总生物碱及其单体。(本文来源于《广东药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张晓川[7](2016)在《苦参生物碱类成分抗弓形虫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弓形虫病是由刚地弓形虫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广泛,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和畜牧业的发展。虽然传统的弓形虫病治疗药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或杀灭弓形虫虫体,但同时也会对机体产生许多的毒副作用。本研究中,我们对叁种主要的苦参生物碱类活性成分的抗弓形虫作用效果进行了评估,希望能在植物药资源中找到具有抗弓形虫作用且较低毒性的活性成分,以期为弓形虫病的中药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我们充分利用体外细胞增殖实验和体内小鼠感染模型实验,对受试化合物的抗弓形虫作用及其对宿主的保护作用进行了评价。在体外实验中,我们利用CCK-8实验分析了受试药物的细胞毒性及其对弓形虫作用的选择性,通过显微图像直接观察药物治疗后感染细胞的形态变化,并通过台盼蓝染色实验检测各实验组的活细胞比例。在体内实验中,我们用弓形虫RH株感染白色雌性昆明小鼠来构建急性弓形虫感染动物模型,每日灌胃给药,4天后计数小鼠腹腔内弓形虫数目,分析小鼠肝脾指数,同时检测小鼠肝脏中ALT、AST、GSH和MDA的含量,并进一步观察小鼠15天内的死亡情况。结果:体外结果显示,受试药物对HeLa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与给药剂量有关,呈浓度依赖型,其中,氧化苦参碱和苦参碱抗弓形虫作用的选择性要明显优于槐果碱和螺旋霉素。氧化苦参碱和苦参碱不仅使细胞外弓形虫数量显着降低,同时也改善了被感染细胞的生长状态,增加了细胞的存活数量。体内结果显示,氧化苦参碱和苦参碱均能有效抑制小鼠腹腔内弓形虫的增殖,其治疗效果与高剂量下的螺旋霉素相当。而且,与螺旋霉素相比,两者能维持肝脏和脾脏正常的相对重量,能有效降低被感染小鼠血清内ALT和AST的含量,同时能修复因弓形虫感染所带来的肝脏GSH和MDA含量的变化。此外,经氧化苦参碱和苦参碱治疗后的小鼠存活率也优于螺旋霉素治疗组。结论:本次研究首次证明了氧化苦参碱和苦参碱在体内外具有低毒、高效的抗弓形虫活性,且相比于螺旋霉素,它们对弓形虫感染所引起的肝损伤均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氧化苦参碱和苦参碱有望成为新型弓形虫病治疗药物的候选药物。(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期刊2016-05-01)

刘迪依,何煜楠,俞超英,胡雅楠,洪越月[8](2016)在《苦参生物碱的提取、分离和鉴定教学实验的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原有教学实验中对苦参碱进行索式提取的溶剂以及蒸馏方式的改进提高苦参碱的提取产量。(本文来源于《安徽化工》期刊2016年02期)

张代玉,徐馨,周庆民,冯万宇,侯美如[9](2016)在《苦参生物碱提取物对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苦参生物碱提取物对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体外抗菌活性,试验采用浓度系列稀释法,应用苦参生物碱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无乳链球菌和停乳链球菌进行体外抗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苦参生物碱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无乳链球菌和停乳链球菌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2.50,3.13,1.56,0.78 mg/m L,最低杀菌浓度(MBC)分别为12.50,6.25,1.56,1.56 mg/m L。说明苦参生物碱提取物对引起奶牛乳房炎常见的4种致病菌均有良好的抑菌和杀菌效果,为防治奶牛乳房炎中药有效成分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16年02期)

李茹,陈蕊,李聪旭,丁贺,李玉杰[10](2015)在《正交试验优选苦参生物碱渗漉提取工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优选苦参生物碱渗漉的提取工艺,试验采用四因子叁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并比较了6种不同产地苦参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含量。结果表明:在乙醇用量为6倍、浸泡时间为24 h、渗漉速度为4 m L/min、苦参粒度为粗粉时,提取效果最好,且稳定可行;在此条件下提取,吉林产的苦参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含量最高,云南产的最低;与超声法、回流法比较,渗漉法能显着提高苦参生物碱的提取含量。(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15年21期)

苦参生物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苦参生物碱是存在于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s L.)等槐属(Sophora)植物中水溶性生物碱的统称,包括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和槐定碱等,具有良好的医用和农用活性。在其害虫防治谱中,对蚜虫的活性较为优异。然而,目前为止,其杀虫机理并不清楚,极大地限制了该植物源农药的进一步开发及应用。鉴于此,本研究以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为供试昆虫,苦参碱(Matrine)、槐果碱(Sophocarpine)和野靛碱(Cytisine)为供试药剂,测定并比较3种生物碱对豌豆蚜神经系统几种相关酶系的影响,为揭示苦参碱的杀虫机理提供一定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苦参碱和槐果碱在LD_(75)剂量下处理豌豆蚜后,试虫表现出痉挛、麻痹、死亡等中毒症状,20~30 min后出现明显中毒症状。野靛碱处理后引起的中毒症状与苦参碱类似,但痉挛程度加剧,表现出强直性痉挛,之后随着时间推移,逐渐麻痹、死亡。(2)3种生物碱对乙酰胆碱酯酶(AchE)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活体条件下,抑制作用显着,表现出时间效应,但抑制率均小于35%,离体条件下,苦参碱和槐果碱对AchE无明显抑制作用,但野靛碱在1 mg/mL浓度下的抑制作用显着,抑制率达34.05%。(3)3种生物碱对乙酰胆碱(Ach)含量变化的影响不显着。(4)3种生物碱对Na~+,K~+-ATP酶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活体条件下,抑制作用显着,表现出时间效应,抑制强度为野靛碱>槐果碱>苦参碱。不同处理时间(10、20、30 h,下同)下,苦参碱的抑制率为14.86%、29.29%和33.81%,槐果碱的抑制率为22.58%、29.51%和36.74%,野靛碱的抑制率为20.50%、31.20%和46.83%。离体条件下,表现出浓度依赖性,野靛碱的抑制作用最强,0.01、0.1和1 mg/mL(下同)浓度下抑制率分别为25.56%、45.59%和62.73%;苦参碱次之,抑制率分别为16.42%、35.99%和48.41%;槐果碱抑制作用最弱,抑制率分别为17.20%、31.86%和39.29%。(5)3种生物碱对Ca~(2+),Mg~(2+)-ATP酶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活体条件下,表现出时间效应,抑制作用显着,抑制强度为野靛碱>苦参碱>槐果碱。不同处理时间下,苦参碱的抑制率为17.61%、25.49%和33.81%,槐果碱的抑制率为14.46%、22.06%和30.60%,野靛碱的抑制率为20.04%、38.76%和43.22%。离体条件下有显着抑制作用,表现出浓度依赖性,野靛碱不同浓度处理下的抑制率分别为22.72%、33.70%和50.87%;苦参碱为22.52%、31.28%和44.59%;槐果碱为22.52%、26.96%和47.11%。(6)3种生物碱对谷丙转氨酶(ALT)有一定抑制作用。活体条件下,表现出时间效应,抑制作用显着,不同处理时间下,苦参碱的抑制率为19.31%、30.03%和38.40%,槐果碱的抑制率为17.04%、26.31%和38.77%,野靛碱的抑制率为23.90%、26.87%和23.35%,但野靛碱的抑制率均小于30%。离体条件下,苦参碱和槐果碱对ALT有显着抑制作用,表现出浓度依赖性,不同浓度下的抑制率分别为26.21%、38.22%、50.74%和27.27%、37.40%、57.34%;野靛碱处理后,随着浓度的升高,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11.58%、20.85%和37.16%。(7)3种生物碱处理豌豆蚜10 h后,试虫体内的谷氨酸脱羧酶(GAD)活力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之后随着时间的增加,引起试虫体内GAD活力上升,苦参碱处理后的酶比活力分别是对照的1.22和1.11倍,槐果碱处理后的酶比活力分别为对照的1.20和1.18倍,野靛碱处理后的酶比活力分别为1.14和1.20倍。(8)3种生物碱处理豌豆蚜10 h后,引起试虫体内谷氨酸(Glu)含量大幅度升高,与对照相比,基本增加0.5~1倍。之后随着时间的增加,增加幅度减小,基本增加0.33~0.67倍。(9)3种生物碱处理豌豆蚜10 h后,引起试虫体内γ-氨基丁酸(GABA)含量大幅度升高,基本增加1~1.3倍;但20 h后野靛碱处理引起GABA的含量变化与对照无明显差异;处理30 h时,苦参碱和槐果碱与对照组相差不大,野靛碱引起GABA含量下降。上述结果表明,苦参碱对豌豆蚜的致毒作用与其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有关,其中GABA和Glu系统可能为其主要作用部位,而Na~+,K~+-ATP酶和Ca~(2+),Mg~(2+)-ATP酶也可能为其靶标之一;槐果碱与其影响较为类似,野靛碱与苦参碱总体类似,在个别指标上存在差异,说明其机理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苦参生物碱论文参考文献

[1].王玲,张婷,钱大玮,朱振华,王春雪.3种辛味中药挥发油对苦参生物碱类成分透皮吸收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19

[2].史晓玲.叁种苦参生物碱对豌豆蚜神经生理生化指标的比较[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

[3].叶嘉,张倩茹,张浩.苦参生物碱对黄瓜幼苗灰霉病防治效果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8

[4].武曦,张舒雯,蔡雨晴,马凯婷.毛细管电泳法用于叁种苦参生物碱的分离[J].长治学院学报.2017

[5].姚丽,易红,高慧敏,马蕙文,张继远.野生与栽培苦参生物碱含量的比较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6

[6].黄琦,屈玟珊,高世军,马俊琳,刘龙元.苦参生物碱和黄酮体外抑菌活性比较[J].广东药学院学报.2016

[7].张晓川.苦参生物碱类成分抗弓形虫作用的研究[D].延边大学.2016

[8].刘迪依,何煜楠,俞超英,胡雅楠,洪越月.苦参生物碱的提取、分离和鉴定教学实验的改进[J].安徽化工.2016

[9].张代玉,徐馨,周庆民,冯万宇,侯美如.苦参生物碱提取物对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

[10].李茹,陈蕊,李聪旭,丁贺,李玉杰.正交试验优选苦参生物碱渗漉提取工艺的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5

标签:;  ;  ;  ;  

苦参生物碱论文-王玲,张婷,钱大玮,朱振华,王春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