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古地磁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基性岩墙群,古地磁极,华北克拉通,加拿大地盾
古地磁极论文文献综述
侯贵廷,Henry,HALLS,Don,DAVIS,黄宝玲,杨默函[1](2009)在《华北基性岩墙群的古地磁极及其哥伦比亚超大陆重建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华北克拉通的中西部和东部发育的基性岩墙群获得叁个精确定年的实际古地磁极位置(VGPs)。华北克拉通中西部恒山GU岩墙的斜锆石U-Pb年龄为1769±3Ma,该岩墙的古地磁给出古地磁极位置在北纬36°,东经247°(dp=2,dm=4);华北克拉通东部DY岩墙的斜锆石U-Pb年龄为1620.8±6.9Ma,获得的古地磁极位置为北纬6.9°东经81.9°(dp=4.31,dm=6.09);东部另一条岩墙LW4的SHRIMP U-Pb年龄为1157±18Ma,获得的古地磁极位置为北纬27.1°东经162°(dp=15.8,dm=18.7)。通过将这叁个从基性岩墙获得的华北克拉通古地磁极位置与加拿大地盾的中元古代视极移曲线对比,在中元古代早期(1800~1600Ma),华北克拉通与加拿大地盾一起同属哥伦比亚超大陆,而在中元古代晚期(1600~1200Ma),华北克拉通与加拿大地盾分离,响应哥伦比亚超大陆的最终裂解事件。(本文来源于《岩石学报》期刊2009年03期)
裴军令,杨振宇,赵越[2](2006)在《华北中元古代杨庄组古地磁极及其构造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关于存在一个前Rodinia超大陆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虽然华北地块元古代地质演化研究近年来取得的重大进展为探讨华北地块的位置提供了重要制约,但是由于目前的古地磁数据之间存在较大矛盾,使得华北地块在早、中元古代的古地理位置及其与其他古大陆连接模式众说纷纭。华北早-中元古代标准剖面具有多年古生物研究成果、大量的同位素年龄和地球化学结果,较高分辨率地层单元已建立起来。约1.35Ga沉积的蓟县系杨庄组中部地层主要岩性为紫红、砖红和红、白相(本文来源于《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期刊2006-10-01)
郑国璋,岳乐平[3](2005)在《中国北方第四纪磁性地层记录的古地磁极倒转与气候变化耦合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古地磁学原理,分析了中国北方第四纪黄土、泥河湾盆地、黄海陆架磁性地层记录的古地磁极倒转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第四纪古地磁极倒转与气候变化有一定的耦合关系:Matuyama/Gauss极性界限、Brunhes/Matuyama极性界限与第四纪气候变冷期相对应,Matuyama负极性时中的正极性亚时及Brunhes正极性时中的负极性亚时与气候变暖期相一致。因而,第四纪古地磁极倒转可能是第四纪气候冷暖波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期刊2005年03期)
马醒华[4](2001)在《中国显生宙古地磁极移曲线的建立与地块运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科技成果简介: 1.华北地块的运动特征从现有寒武纪古地磁数据,可以推测华北地块寒武纪位于南半球亚热带地区,与这一时期华北广泛发育的滨海相红色碎屑沉积以及浅海相薄、厚层碳酸盐岩沉积岩相分析一致,大规模发育的厚层碳酸盐岩沉积,需要一个温暖的热带及亚热带气候,以及充分的生物和化学作用。早中奥陶世时(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科学院“九五”科技成果汇编》期刊2001-06-30)
顾心如[5](2000)在《根据会聚重磁化圆求剩磁方向、古磁极及古纬度的程度》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 Halls[1]提出的《根据会聚重磁化圆求剩磁方向的最小二乘法》的原理 ,据此编制了求剩磁方向、古磁极及古纬度的程序。这种方法可应用于需要求出诸会聚大圆的最佳交点的任何问题 ,因此除了古地磁学外 ,它还可应用于构造地质学、板块构造学以及天文学等方面(本文来源于《物探化探计算技术》期刊2000年01期)
吴汉宁[6](1998)在《再论确定造山带内构造单元古地磁极位置的可行性——秦岭二郎坪蛇绿岩片古地磁极位置及其构造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具比较典型蛇绿岩组合的秦岭二郎坪蛇绿岩片中成功地分离出特征剩磁分量。岩石磁学分析和构造分析表明特征剩磁分量方向代表了原生剩磁方向。从二郎坪蛇绿岩片中所得的极位置既不同于华北或扬子块体的极位置,也不同于丹凤群蛇绿岩古地磁极位置,表明它们分属不同的构造单元。二郎坪蛇绿岩片代表了早古生代早期的大洋岩石圈残片。部分样品较彻底的重磁化作用指示了一次规模大于而时间晚于蛇绿岩片构造就位的另一次构造热事件。研究结果表明,造山带内的构造古地磁研究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寸丹集——庆贺刘光鼎院士工作50周年学术论文集》期刊1998-12-01)
于晟[7](1998)在《“中国显生宙古地磁极移曲线的建立与地块运动研究”通过验收》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八五”重点项目“中国显生宙古地磁极移曲线的建立与地块运动研究”(批准号49334050)日前在北京通过专家验收。 该项目由年轻的地球物理学家朱日祥研究员主持。自1994年启动以来,在认真审视和分析已有古地磁资料的基础上,对华北、扬子和塔里木块体各地质时代的地层进行了岩石磁学和古地磁学综合研究,特别是对早古生代地层作了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一些为国际同行认可的实验结果。(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基金》期刊1998年02期)
P.L.McFadden,曲赞[8](1996)在《古地磁方向或古地磁极的相关组合》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根据m组古地磁方向或古地磁极数据,采用数学分析原理,提出了一种综合研究二者内在关系的简单方法。在我们所应用的m组数据中,数据量差别很大,每组的合成向量也未知。采用费歇尔分布的数值分析表明,若给出一组适当的平均值,即使这组数据的精度变化很大,也会获得极为可信的值R。该方法的主要优点是不必考虑是否每组数据本身能够摆脱长期变化的影响,即使涉及到数据中单一的VGP也不例外。例如,作者曾利用该方法确定出北美白垩纪时期的古地磁极。(本文来源于《地质科学译丛》期刊1996年03期)
吴汉宁,常承法,刘椿,钟大赉[9](1991)在《华北和华南块体古生代至中生代古地磁极移曲线与古纬度的分布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是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华北和华南块体古地磁研究工作的初步总结分析,和对笔者1990年古地磁极移曲线编制工作的补充和修正。在收集整理关于华北和华南块体古生代至中生代古地磁研究成果的基石出上,结合笔者的新成果,按照一定的规则选取部分数据,经统计分析计算,得到两大块体的古地磁极移曲线和古纬度分布变化,据此推导出两大块体的运动形式和北向运动的速率及规模,指出两块体拼合的时限。(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91年03期)
王金定[10](1991)在《河南省聚煤地区古地磁极位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古地磁指示物的标志及各种指示物所代表的古地理古气候环境。并以煤的沉积环境和聚煤特点,类比国外聚煤(取样测定D/H比值分析)的特征,与我国石炭纪、二迭纪的聚煤沉积环境对比。以华北地区河南为靶区对该区域石炭~二迭纪聚煤的沉积环境和古纬度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古地理、古气候条件沉积环境和成矿条件与古地磁极相处位置的关系,为研究聚煤区的成矿规律,从古地磁角度提出了笔者的认识和见解。(本文来源于《河南地质》期刊1991年01期)
古地磁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关于存在一个前Rodinia超大陆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虽然华北地块元古代地质演化研究近年来取得的重大进展为探讨华北地块的位置提供了重要制约,但是由于目前的古地磁数据之间存在较大矛盾,使得华北地块在早、中元古代的古地理位置及其与其他古大陆连接模式众说纷纭。华北早-中元古代标准剖面具有多年古生物研究成果、大量的同位素年龄和地球化学结果,较高分辨率地层单元已建立起来。约1.35Ga沉积的蓟县系杨庄组中部地层主要岩性为紫红、砖红和红、白相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古地磁极论文参考文献
[1].侯贵廷,Henry,HALLS,Don,DAVIS,黄宝玲,杨默函.华北基性岩墙群的古地磁极及其哥伦比亚超大陆重建意义[J].岩石学报.2009
[2].裴军令,杨振宇,赵越.华北中元古代杨庄组古地磁极及其构造意义[C].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2006
[3].郑国璋,岳乐平.中国北方第四纪磁性地层记录的古地磁极倒转与气候变化耦合关系[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05
[4].马醒华.中国显生宙古地磁极移曲线的建立与地块运动研究[C].中国地质科学院“九五”科技成果汇编.2001
[5].顾心如.根据会聚重磁化圆求剩磁方向、古磁极及古纬度的程度[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00
[6].吴汉宁.再论确定造山带内构造单元古地磁极位置的可行性——秦岭二郎坪蛇绿岩片古地磁极位置及其构造意义[C].寸丹集——庆贺刘光鼎院士工作50周年学术论文集.1998
[7].于晟.“中国显生宙古地磁极移曲线的建立与地块运动研究”通过验收[J].中国科学基金.1998
[8].P.L.McFadden,曲赞.古地磁方向或古地磁极的相关组合[J].地质科学译丛.1996
[9].吴汉宁,常承法,刘椿,钟大赉.华北和华南块体古生代至中生代古地磁极移曲线与古纬度的分布变化[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
[10].王金定.河南省聚煤地区古地磁极位置研究[J].河南地质.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