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安多地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现状,保护
安多地区论文文献综述
周绍举[1](2019)在《安多地区藏族唐卡艺术的发展现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一带一路的社会背景下,现当下安多地区唐卡艺术的发展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它在继承传统技法,体现本民族文化特征和内涵的基础上顺应时代的发展和需求,应努力寻求新的传承、保护、创新表现方式以适应新的文化结构。(本文来源于《中国文艺家》期刊2019年10期)
马保真,加次力[2](2019)在《迭部国际大力士中国公开赛和第四届安多地区“腊子口杯”则巴邀请赛暨第八届迭部腊子口红色文化旅游艺术节开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迭部讯( 马保真 加次力)7月10日,迭部县体育健身中心彩旗飘扬、热闹非凡。2019迭部国际大力士中国公开赛和第四届安多地区“腊子口杯”则巴邀请赛暨第八届迭部腊子口红色文化旅游艺术节在这里开幕。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宋亮宣布开幕。(本文来源于《甘南日报(汉文版)》期刊2019-07-11)
贠晓瑞,蔡志慧,何碧竹,郑孟林,焦存礼[3](2019)在《西藏安多地区早古生代及中生代造山记录:来自安多微陆块-南羌塘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安多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为拉萨地体、羌塘地体及安多微陆块的结合部位,是研究拉萨地体、羌塘地体起源以及特提斯造山过程的关键位置。我们对采自安多地区的前中生代基底岩石及侏罗系沉积岩样品进行了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安多花岗片麻岩中锆石同时记录了510~505Ma岩浆年龄以及187Ma变质年龄;187Ma的变质锆石与510~505Ma的岩浆锆石具有相似的Hf同位素模式年龄(1.7~1.5Ga),表明寒武纪花岗岩主要来源于古老地壳重熔。碎屑锆石年代学分析结果揭示了安多微陆块石英岩具有498~484Ma、800~1000Ma和1800~1950Ma的年龄峰值,与南羌塘地体及特提斯喜马拉雅碎屑锆石年龄分布特征相似,表明其在早古生代时位于冈瓦纳大陆北部印度陆块边缘。南羌塘坳陷东南部中侏罗世砂岩及钙质砂岩碎屑锆石年代学分析结果显示其具有182~171Ma、450~600Ma、800~1000Ma、1800~1950Ma及2400~2600Ma的年龄峰值,这种年龄分布特征与安多微陆块及南羌塘地体相似,而与拉萨地体不同,说明南羌塘坳陷东南部下-中侏罗统物源主要来自安多微陆块及南羌塘地体,在早-中侏罗世时安多微陆块与南羌塘地体已经发生了碰撞造山。(本文来源于《岩石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王海兵[4](2019)在《清朝前期安多地区社会治理体系的重构与转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平定罗卜藏丹津之乱后,安多地区卫所被裁汰或改制,府厅州县体制逐步建立,卫所的军事职能被营汛取代。随着军事镇戍的深入,清政府通过在安多地区编制盟旗、整顿寺庙、清查户口、额定税赋、设立千百户等措施,加强了对民族社会的控制。茶马贸易的制度变革也是清政府重构安多地区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清初官办茶马贸易的废弛,官茶走向商品化。总体而言,清政府在安多地区的统治措施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化解了该地区自明代中后期便存在的治理困局,并推动了治理体系的"内地化"转型。(本文来源于《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黄文敏,伍永秋,谭利华,潘美慧,杜世松[5](2018)在《西藏安多地区近千年风沙活动过程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青藏高原历史时期存在广泛的风沙活动,而关于高原中部历史时期的风沙活动的研究较少.本文选择高原中部安多地区柴荣(CR)风成沉积剖面,采用OSL测年方法建立剖面年代序列,以粒度为主要风沙活动代用指标,结合磁化率、碳酸钙、有机质指标,揭示安多地区近千年来风沙活动过程,探讨风沙活动对高原近千年几个气候特征时期的响应,结果表明,安多地区千年来风沙活动可划分为5个阶段:1)1310年以前约300a,风沙活动很弱,气候温暖湿润;2)1310—1660年为气候稳定的过渡阶段,风沙活动较弱,气候相对温暖湿润,其中1450—1570年风沙活动进一步减弱,出现小幅的升温;3)1660—1890年风沙活动强烈,气候寒冷干燥,其中1780—1860年为小冰期中的距今最近一次冷事件;4)1890—1940年风沙活动很弱,进入20世纪暖期的升温阶段;5)1940年至今,风沙活动再次加强,转为冷干的气候环境,但其寒冷程度不及小冰期.柴荣剖面风沙活动所记录近千年气候变化与高原文献记录较为一致,但反映的气候特征事件并不完整.中世纪暖期(持续到1310年)与高原中部、中北部和东北部湖泊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小冰期(1660—1890年)的起始时间比高原东北部、西部和中北部反映的晚200~300a,比高原中部的记录晚约150a.小冰期结束时间与整个高原记录一致,其中体现的冷事件与高原其他记录所指示的距今最近的一次冷事件时间相同.20世纪暖期的起始时间与高原其他记录的时间一致,1890—1940年的暖湿阶段和1940年以来的冷干阶段也与高原东北部、西部的研究结果相符.(本文来源于《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王海兵[6](2018)在《东蒙古部落在安多地区的活动与明政府的应对》一文中研究指出明代中叶以降,东蒙古诸部陆续突破河西防线,进入安多地区,甘肃地方由"北虏南番"逐渐演变成"南北皆虏"的局面,明朝在安多地区的统治秩序也由此被打破。争取"番族"成了明、蒙双方在安多地区族际政治竞争的关键。明政府实施的以"招番"与"驱虏"为核心的整治措施,虽取得了明显成效,但难以从根本上改变安多地区蒙古与"西番"之间在经济、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密切联系。(本文来源于《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赞巴[7](2018)在《论安多地区部分藏药材识别不同观点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安多藏区是藏医药的发源地之一,藏医药从西藏系统的传入安多藏区后,结合本地区的特点,丰富和发展了藏医药学。本论文对安多藏医在药材识别方面不同于其他地区,并有自己特色的金莲花、掌叶橐吾花、柳兰叶风毛菊、山药、海浮石、尖齿糙苏、伞房马先蒿、白里金梅、橄榄、川楝子、栀子、枸杞、砂仁、杜仲、藏马兜铃、山奈、木贼、乌奴龙胆、甘遂、蛇床子、木藤参、五味子、枣槟榔、大鲵等五十二种中藏药材的性能、来源、临床使用情况等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调查研究。(本文来源于《甘肃中医药大学》期刊2018-03-01)
翟淑平[8](2018)在《《囊秀:安多地区一个藏族苯教寺院及其家族》读书研讨会实录》一文中研究指出编者的话:越来越多的具有人类学学术背景的学者开始研究藏学,而越来越多的藏学研究者也将人类学的学术理念、研究方法和手段引入他们所从事的藏学研究当中,在这样的学术视角下,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研究院的才让太教授和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费孝通中心)的王铭铭教授合作,成立了一个"藏学人类学阿坝研究课题组",并与阿坝州政府合作开展阿坝州嘉绒藏族地区的学术研究,试图为构建藏学人类学这么一个交叉学科做一些学术(本文来源于《青藏高原论坛》期刊2018年01期)
达瓦拉措,拉先加[9](2017)在《《安多地区佛法传播史略》译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成书于17世纪中叶的《安多地区佛法传播史略》,是一部记录藏传佛教尤其是格鲁派在安多藏区传播历史的早期文献,成为后期诸多安多教法史的重要资料来源。作者夏尔·噶丹嘉措是当时安多地区着名高僧,1630年任青海隆务寺住持,对格鲁派在河湟流域的传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到目前为止,这部重要的历史文献资料尚未受到学界的关注,文章首次尝试把这部珍贵的文献译为汉文,并对文中出现的寺院、地名、人名、年份等加注,为考查这段历史的研究者提供较为可靠的文献资料。(本文来源于《中国藏学》期刊2017年04期)
加次力,李鹏飞[10](2017)在《2017迭部国际大力士中国公开赛 第叁届安多地区“腊子口杯”则巴邀请赛暨第七届迭部腊子口红色文化旅游艺术节开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迭部讯( 加次力 李鹏飞)7月3日,2017迭部国际大力士中国公开赛、第叁届安多地区“腊子口杯”则巴邀请赛暨第七届迭部腊子口红色文化旅游艺术节在迭部开幕。州委书记俞成辉出席开幕式并宣布节会开幕,州委副书记王勇讲话。州上领导扎西(本文来源于《甘南日报(汉文版)》期刊2017-07-04)
安多地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报迭部讯( 马保真 加次力)7月10日,迭部县体育健身中心彩旗飘扬、热闹非凡。2019迭部国际大力士中国公开赛和第四届安多地区“腊子口杯”则巴邀请赛暨第八届迭部腊子口红色文化旅游艺术节在这里开幕。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宋亮宣布开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安多地区论文参考文献
[1].周绍举.安多地区藏族唐卡艺术的发展现状研究[J].中国文艺家.2019
[2].马保真,加次力.迭部国际大力士中国公开赛和第四届安多地区“腊子口杯”则巴邀请赛暨第八届迭部腊子口红色文化旅游艺术节开幕[N].甘南日报(汉文版).2019
[3].贠晓瑞,蔡志慧,何碧竹,郑孟林,焦存礼.西藏安多地区早古生代及中生代造山记录:来自安多微陆块-南羌塘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研究[J].岩石学报.2019
[4].王海兵.清朝前期安多地区社会治理体系的重构与转型[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5].黄文敏,伍永秋,谭利华,潘美慧,杜世松.西藏安多地区近千年风沙活动过程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6].王海兵.东蒙古部落在安多地区的活动与明政府的应对[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7].赞巴.论安多地区部分藏药材识别不同观点的研究[D].甘肃中医药大学.2018
[8].翟淑平.《囊秀:安多地区一个藏族苯教寺院及其家族》读书研讨会实录[J].青藏高原论坛.2018
[9].达瓦拉措,拉先加.《安多地区佛法传播史略》译考[J].中国藏学.2017
[10].加次力,李鹏飞.2017迭部国际大力士中国公开赛第叁届安多地区“腊子口杯”则巴邀请赛暨第七届迭部腊子口红色文化旅游艺术节开幕[N].甘南日报(汉文版).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