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特点论文-金甜,汪翰英,张其德,韩树堂

辨证特点论文-金甜,汪翰英,张其德,韩树堂

导读:本文包含了辨证特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胃上皮内瘤变,中医证型,体质分型,分布规律

辨证特点论文文献综述

金甜,汪翰英,张其德,韩树堂[1](2019)在《胃上皮内瘤变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与中医辨证分型关系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胃上皮内瘤变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与体质类型及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收集患者年龄、性别、发病部位、病变大小、病理级别、萎缩情况、肠化情况、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情况,并根据诊断标准进行中医辨证分型。为了方便统计并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将患者年龄分为≤30岁、31~55岁、>55岁叁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病变部位、病变大小以术前或手术内镜报告为准,病变部位分为胃体、胃窦、胃底、贲门、多发五组,病变大小分为<0.5 cm、0.5~1 cm、>1 cm叁组。病理级别、萎缩情况、肠化情况、HP情况以术前或手术内镜报告为准,病理级别包括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ow-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LGIN)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GIN)两组,萎缩、肠化及HP情况根实际情况分为"阴性""阳性"两组。分别比较以上指标在不同中医辨证分型中的分布情况,判断其统计学差异性。同时对以上指标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进行配对分析。结果不同性别患者在辨证类型分布方面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男性患者以肝胃不和证、胃络瘀阻证为主,女性患者以脾胃气虚、胃热阴虚证为主。不同年龄段患者其中医辨证分析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0岁患者辨证类型以脾胃气虚证为主,30~55岁患者辨证类型以肝胃不和证、脾胃虚寒证及脾胃气虚证为主,>55岁患者则以胃络瘀阻证为主。不同病变部位的患者在中医辨证分型方面具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5)。胃体病变以脾胃气虚证为主,胃窦病变以肝胃不和证和胃络瘀阻证为主,胃底病变以脾胃气虚证和脾胃虚寒证为主,贲门病变以脾胃虚寒证和肝胃不和证为主,多发病变则以胃热阴虚证和胃络瘀阻证为主。萎缩和非萎缩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5),萎缩阳性的患者辨证以脾胃气虚证和脾胃虚寒证为主,萎缩阴性的患者辨证以肝胃不和证及胃络瘀阻证为主。相关性分析表明,胃上皮内瘤变患者其性别与发病部位呈显着相关性,年龄段与HP感染情况、辨证分型具有显着相关性,发病部位与性别、病变大小及HP感染情况具有显着相关性,萎缩情况与辨证分型具有显着相关性。结论胃上皮内瘤变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主要以脾胃气虚证、肝胃不和证和胃络瘀阻证为主。胃上皮内瘤变患者体质分型与年龄、病理类型相关,中医辨证分型与性别、年龄、病变部位、萎缩情况等因素相关。(本文来源于《环球中医药》期刊2019年11期)

张晓彤,高云逸,宋坪[2](2019)在《寻常型银屑病中医辨证特点概况及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银屑病为皮肤科具有代表性的难治性疾病。早在隋唐时期重视外感风、湿二邪,发展到近代以血分有热为主,然而血分之余,其脏腑、邪气、阴阳的病理变化使疾病趋于复杂化。从脏腑论治,肺燥可伤津、肺热可化毒;肝疏泄功能异常在患者情志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饮食不节或脾运不健致水谷精微供给失常而患病。从邪气停留论治,风为百病之长,必混杂他邪侵袭人体;燥湿相互夹杂,燥盛不能行水而夹湿,湿聚不能布津而化燥;热势盛或咽喉疾患可归咎于毒邪。从阴阳虚实论治,阴阳失衡能够使机体在形、用两个方面无力与邪气抗争。结合上述对病因病机的不同认识,综合在银屑病辨证论治方面的心得体会,提出玄府郁闭、阳气不足的病因病机,以及扶正祛邪的临证思路。(本文来源于《中医杂志》期刊2019年20期)

刘莹莹,赵永艳,陆兴玲,高学清,汪雪晴[3](2019)在《浅析中医妇科急症病辨证要点及诊察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医妇科急症,不同于内科急症,妇科急症病势危急多变,临床上分析发病的原因,辨别病变的部位,查明病理的特点,区分病情的轻重,才能正确指导救治措施。(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80期)

徐慧媛[4](2019)在《史济招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辨证思路与用药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溃疡性结肠炎为消化系统难治病之一,具有病因复杂、病程较长、不易痊愈、容易复发的特点。史济招教授认为导致该病之内因源于肝、脾、肾脏腑功能失调;外因责之于饮食不节、湿邪伤脾、寒客大肠。急性期以大肠湿热为主证;缓解期以脾失健运、肝气犯脾、肾虚不固等证共存。治疗以清利大肠湿热、健脾运湿疏肝、温补肾阳止泻为法。(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期刊2019年09期)

赖勇辉,易浩,周颖燕,徐桢雄,何晓红[5](2019)在《从运气大司天视角探讨《辨证录·痹证门》的学术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陈士铎所处的年代运值厥阴风木大司天和少阳相火大在泉,与现阶段的大司天气候背景相同,因而其着作《辨证录·痹证门》对现代痹病流行特点、病因病机和治法的研究有重要指导意义。陈士铎在《辨证录·痹证门》中认为痹病病机在于气血亏虚为本、风痰作祟为标,治疗上独辟培土生金抑木之法,暗合运气大司天的气候背景。在治疗湿邪方面,陈士铎亦从脾肾两脏出发,但其论述新颖独到,发前人未发之旨。(本文来源于《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樊永平,仝延萍,王静文,赵天佑,杨涛[6](2019)在《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特点与辨证论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患者的临床特点、中医证型分布、病机及方药选择。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记录并分析106例CSDH患者的临床特点、中医证型分布、病机与辨证论治。结果 106例CSDH患者的男女比例为4∶1,平均年龄为(67. 34±1. 38)岁,其中69. 8%的患者发病前有明确头部外伤史,23. 6%的患者有抗凝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服用史,32. 1%的患者为钻孔引流术后血肿复发。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头部不适、肢体轻瘫、言语不利等。中医证候以血瘀兼见气虚、痰湿和肾虚为主。结论 CSDH以老年人多见,术后易复发,核心病机是血瘀水停,主要证型有气虚血瘀、痰瘀内阻和肾(阴)虚血瘀,基本治则是活血利水,基础方剂是桃红四物汤合抵当汤加益母草。(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期刊2019年07期)

邓舟,赵青,黄育华[7](2019)在《浅析清代名医叶天士诊治胁痛的辨证论治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叶天士是我国清代着名的医家,温病四大家之一,他创立了卫气营血的辨治思想。《临证指南医案》是记录其临床经验的一本医案专着,全面地展现了叶天士在温热病证以及各科杂病方面的诊疗经验,用药精炼,切中病机,充分反应了叶天士的学术思想和诊疗经验。在此医案中,胁痛一病共有23案,虽然病例不多,但充分体现了叶天士诊治胁痛的证论治特点。本文将就《临证指南医案》中"胁痛"的医案来浅析叶天士诊治胁痛的辩证论治特点,翼以弘扬其学术思想和诊疗经验,传承仁术。(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蔡晓蕾,游建勇,陈毅菁,苏志扬,杜丽君[8](2019)在《基于多元相关分析的《辨证录·血症门》辨证特点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陈士铎《辨证录·血症门》38个医案症状、病机、用药的整理和分析,来总结陈氏治疗血症的辨证特点;陈氏治疗血症,不以泄火止血,尤重滋肾壮水,将五行生克乘侮应用于脏腑辨证,补肾常兼补肺,善用熟地、麦冬并应用"隔脏治法"治疗血症,同时擅长根据病机使用特殊药,对临床治疗各种出血病症具有一定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现代中医药》期刊2019年03期)

张晓芬[9](2019)在《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中医辨证治疗的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运用潜类别模型分析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的中医证候学分布特点,并运用循证学分析方法评价中医辨证治疗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临床疗效,通过了解目前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临床分型及循证学角度探讨临床治疗的疗效特点,为今后的临床研究和中医药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及实验设计共分为叁个部分:第一部分总结中西医治疗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研究进展;第二部分是基于潜类别分析卵巢储备功能减退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为临床进一步研究治疗做前期准备;第叁部分运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中医辨证治疗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临床疗效。1.临床研究:本研究以160例中西医诊断符合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为研究对象展开临床证候学问卷调查,运用潜类别分析法对其中医证候分布特点进行研究,结合文献回顾性调查、横断面调查两种调查方式,运用SAS软件的Proc LCA模块,借助潜变量类别分析技术,总结出卵巢储备功能减退中医证候分布特点。2.Meta分析:根据国际循证医学中心/Cochrane协作网工作手册标准,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全面检索从建库至今发表的国内文献库(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国外文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关于中医药治疗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临床研究文献,纳入内服中药及外治法治疗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及半随机对照试验。使用偏倚风险测量工具对纳入文献的质量进行评价。应用Review Manager5.1统计软件对纳入文献的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1.临床研究:160例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为肾虚肝郁证117例(73.1%)、肾阳虚证35例(21.9%)、肝肾阴虚证8例(5%)。2.Meta分析:针对不同数据库分别制定检索策略,共检索出中英文文献740篇,查重排除68篇文献,通过阅读题目、摘要,排除明显不符合要求的文献82篇,剩余506篇文献下载全文阅读进一步筛选,排除未标有“随机对照”、“半随机对照”或不符合本系统评价诊断、纳入及排除标准的文献488篇,最终纳入的18篇文献可分为中药对照西药激素及中药联合西药激素对照西药激素组治疗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或半随机对照试验(CCT),同时根据不同证型进行亚组分析;然后进行资料提取及文献质量评价。偏倚风险评估显示本研究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及报告质量普遍偏低,具有较高的偏倚风险。通过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得出以下结果:(1)促卵泡生成激素(FSH):中药对于改善促卵泡生成激素的效果优于西医激素类药物,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中药联合西药激素在改善促卵泡生成激素方面效果优于西药激素,且具有统计学意义。(2)雌二醇(E2):中药在改善雌二醇方面效果优于西医激素药物,且具有统计学差异;中药联合西药激素在改善E2方面:肾虚证MD=16.75,95%C1(10.43,23.07),P<0.00001,表明肾虚证的中西医结合在改善E2方面效果优于西药激素,且具有统计学差异;肝肾阴虚证MD=-4.72,95%C1(-14.72,5.28),P=0.36,表明肝肾阴虚证中中药结合西药激素与西医激素在改善E2方面的效果无统计学差异;气血虚弱证MD=-6.08,95%C1(-8.18,-3.98),P=0.20,表明气血虚证的中药结合西药激素与西医激素在改善E2方面的效果无统计学差异。(3)FSH/LH:中药对照西药激素对FSH/LH作用:肾虚血瘀证中1项研究显示中药在改善FSH/LH方面效果优于西药激素,且有统计学意义[MD=-0.16,95%C1(-0.30,-0.02)];1项研究显示在改善FSH/LH方面中药与西药激素的效果无统计学意义[MD=0.19,95%C1(-0.13,0.51)]。肾虚肝郁证中,1项研究显示在改善FSH/LH方面西药激素与中药的效果无统计学意义[MD=0.59,95%C1(-0.39,1.57)];1项研究显示西药激素在改善FSH/LH方面效果优于中药组,且有统计学意义[MD=0.27,95%C1(0.01,0.53)];1项研究显示在改善FSH/LH方面西药激素与中药的效果无统计学意义[MD=-0.24,95%Cl(-0.50,0.02)];1项研究显示在改善FSH/LH方面中药与西药激素的效果无统计学意义[MD=-0.27,95%C1(-0.69,0.15)];1项研究显示在改善FSH/LH方面中药与西药激素的效果无统计学意义[MD=-0.40,95%C1(-0.93,0.13)]。肾虚证显示在改善FSH/LH方面中药与西药激素的效果无统计学意义[MD=-0.10,95%C1(-1.24,1.04),P=0.86]。(4)抗苗勒管激素(AMH):中药对照西药激素对AMH作用:1项研究显示在改善AMH方面中药与西药激素的效果无统计学意义[MD=0.40,95%C1(-0.36,1.16)];1项研究显示中药在改善AMH方面优于西药激素,且具有统计学意义[MD=1.04,95%Cl(0.57,1.51)];1项研究显示在改善AMH方面中药与西药激素的效果无统计学意义[MD=-0.11,95%Cl(-0.87,0.65)]。中药联合激素类西药对照西药激素对AMH作用:纳入1项研究显示中药合并西药激素在改善AMH方面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激素,且有统计学意义。(5)中医证候疗效:中药对照西药激素的中医证候疗效,6个研究进行了中医证候疗效的评定:中药对照西药激素类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无统计学意义[RR=1.05,95%CI(0.95,1.17),Z=0.94(P=0.35)]。中药联合西药激素类对照西药激素类:中药联合西药激素类在改善中医证候疗效方面优于单纯运用西药激素,且有统计学意义[RR=1.53,95%CI(1.14,2.04),2=2.85(P=0.004)]。安全性评价显示:13项试验报告了不良事件的相关信息:3项试验报告未发生不良事件;其余研究均报告不同程度不良反应。并且存在发表性偏倚。[结论]:1.卵巢储备功能减退中医证候的潜类别变量模型,均与肾、肝的关系密切,尤以肝郁肾虚型占比最多,这一研究结论,与既往关于中医对卵巢储备功能减退认识的研究结论相一致。2.通过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药(联合西药激素)在改善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辨证论治进行中医药疗法在改善卵巢储备功能方面疗效较好,但其长期服用的安全性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当然,本研究纳入文献的质量较低,因此,需要大量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予以验证,提高其科学性及客观性。(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19-05-01)

王英[10](2019)在《儿童过敏性紫癜中医辨证特点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中医辨证特点。方法选择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并有确切随访记录的12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特点、病程、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情况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儿风热伤络型11例(9. 2%),血热妄行型75例(62. 5%),气不摄血型15例(12. 5%),阴虚火旺型19例(15. 8%),各证型在肾损害出现时间上有明显的差异,P <0. 05;风热伤络型与血热妄行型患儿中皮肤型占比分别为36. 4%、32. 0%,气不摄血型患儿中腹型占比40. 0%,阴虚火旺型患儿中肾型占比42. 1%,不同证型之间,临床分型差异明显,P <0. 05;风热伤络证治愈率为81. 8%,血热妄行型治愈率为97. 3%,气不摄血型治愈率为84. 6%,阴虚火旺型治愈率为78. 9%,血热妄行型的治愈率显着高于其他3种证型,P <0. 05。结论对儿童过敏性紫癜采取中医辨证分型施治,更有利于把握病机演变趋势,及早进行对症治疗,以提高治愈率。(本文来源于《光明中医》期刊2019年07期)

辨证特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银屑病为皮肤科具有代表性的难治性疾病。早在隋唐时期重视外感风、湿二邪,发展到近代以血分有热为主,然而血分之余,其脏腑、邪气、阴阳的病理变化使疾病趋于复杂化。从脏腑论治,肺燥可伤津、肺热可化毒;肝疏泄功能异常在患者情志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饮食不节或脾运不健致水谷精微供给失常而患病。从邪气停留论治,风为百病之长,必混杂他邪侵袭人体;燥湿相互夹杂,燥盛不能行水而夹湿,湿聚不能布津而化燥;热势盛或咽喉疾患可归咎于毒邪。从阴阳虚实论治,阴阳失衡能够使机体在形、用两个方面无力与邪气抗争。结合上述对病因病机的不同认识,综合在银屑病辨证论治方面的心得体会,提出玄府郁闭、阳气不足的病因病机,以及扶正祛邪的临证思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辨证特点论文参考文献

[1].金甜,汪翰英,张其德,韩树堂.胃上皮内瘤变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与中医辨证分型关系初探[J].环球中医药.2019

[2].张晓彤,高云逸,宋坪.寻常型银屑病中医辨证特点概况及思考[J].中医杂志.2019

[3].刘莹莹,赵永艳,陆兴玲,高学清,汪雪晴.浅析中医妇科急症病辨证要点及诊察特点[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4].徐慧媛.史济招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辨证思路与用药特点[J].北京中医药.2019

[5].赖勇辉,易浩,周颖燕,徐桢雄,何晓红.从运气大司天视角探讨《辨证录·痹证门》的学术特点[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

[6].樊永平,仝延萍,王静文,赵天佑,杨涛.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特点与辨证论治[J].北京中医药.2019

[7].邓舟,赵青,黄育华.浅析清代名医叶天士诊治胁痛的辨证论治特点[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9

[8].蔡晓蕾,游建勇,陈毅菁,苏志扬,杜丽君.基于多元相关分析的《辨证录·血症门》辨证特点研究[J].现代中医药.2019

[9].张晓芬.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中医辨证治疗的Meta分析[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9

[10].王英.儿童过敏性紫癜中医辨证特点研究[J].光明中医.2019

标签:;  ;  ;  ;  

辨证特点论文-金甜,汪翰英,张其德,韩树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