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持股选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资本市场,找朋友,并购,证监会发审委,混合所有制,控股上市公司,同花顺,企业资产总额,公告日,国企改革
持股选择论文文献综述
杜雨萌[1](2019)在《国企混改借资本市场“找朋友” 年内409家上市国企参与并购》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中盐股份混改项目落地,到中国邮政集团表态加快推进中邮保险等子公司“引战”混改,再到国家电网集中推出包括特高压直流工程领域项目在内的12个重点混改项目引资,以及已获证监会发审委审核通过的京沪高铁IPO,今年以来,央企在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方面的力度正在持续(本文来源于《证券日报》期刊2019-11-26)
夏子航,李天钰,辛宇[2](2019)在《同群效应与企业产融结合策略选择——来自上市公司持股金融机构的实证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2006~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上市公司产融结合区域同群效应的存在性,以及同群效应下目标企业模仿学习的基准选择倾向。研究发现:企业产融结合具有明显的区域同群效应,并且产融结合的区域同群效应,主要存在于持股银行以及持股财务公司这两种融合模式;在模仿学习的标杆选取上,上市公司更倾向于模仿学习区域内规模较大企业的产融结合行为,但盈利能力未成为区域内企业选取产融结合仿效对象的基准之一,并且同群行为局限于相同产权属性企业之间;进一步发现,市场竞争以及市场化进程水平提升,均会加强上述同群效应。本文揭示了企业产融结合同群效应的存在性以及学习机制,同时为公司金融化现象提供了新的解释。(本文来源于《证券市场导报》期刊2019年06期)
郭建雄[3](2019)在《浅析“叁资”企业股权激励方式与持股平台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和吸引外商投资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不少"叁资"企业立足国内市场,跟随我国国民经济的脚步,积极寻求投资项目,为了调整企业发展战略以寻求长远发展、避免核心人员流失,主动邀请员工参与股权激励制度,并迫切希望在中国大陆地区进行股票证券市场融资。文章介绍了股权激励的基本内容与现实意义,比较了不同股权激励持股平台模式的优劣,并对"叁资"企业员工持股平台的选择提出了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市场》期刊2019年07期)
熊锦秋[4](2019)在《降低做市商持股风险的现实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市场流动性困境下,新叁板行情持续低迷,新叁板做市指数从2015年底1400点左右跌至目前的700点左右,做市商库存股大面积账面亏损,不少做市商在主动收缩业务,有的几乎放弃了新叁板做市业务。据统计,2017年有478起做市商退出为挂牌企业提供做市报价服务(本文来源于《上海证券报》期刊2019-01-16)
徐俊辉[5](2018)在《基于博弈模型的上市公司交叉持股伙伴选择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交叉持股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上市公司的战略选择,沙浩伟(2016)在研究交叉持股问题时,发现目前超过40%的上市公司之间存在交叉持股行为,同时交叉持股的规模也逐年增大。王育晓(2015)在研究联合投资伙伴选择时,发现风险投资机构会选择与其资源相似的企业进行联合。在资本市场中,上市公司作为一个大的生命集合体,上市公司之间的交叉持股行为被视为公司之间的合作行为,本文试图探讨上市公司在交叉持股伙伴选择时,是否存在某种倾向?上市公司在进行交叉持股伙伴选择时,是否会选择与自身相似的企业进行合作?在此问题的基础上,本文第五章结合博弈模型,探讨了上市公司交叉持股伙伴选择策略问题,从博弈论的视角分析为什么企业会选择与自身相似的企业进行交叉持股,而不是随机地选择交叉持股对象,对于此问题地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深一步地认识上市公司交叉持股行为。国内外对于交叉持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的叁个方面:第一,交叉持股的动因研究。第二,交叉持股对企业的影响。第叁,交叉持股其他相关问题,其中包含法律法规问题的研究。国内学者对于交叉持股的研究,更多的是集中在交叉持股行为产生的法律法规问题,相对而言实证的研究比较少。本文基于上市公司之间的交叉持股行为,从伙伴选择的角度入手,主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研究上市公司在进行交叉持股伙伴选择时存在的倾向,即企业是否会选择与自身相似的企业进行交叉持股。第二,在前一个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博弈模型,从博弈论的角度探讨企业为什么会选择与自身相似的企业进行交叉持股,而不是随机的选择交叉持股对象。第四章主要通过回归分析来研究上市公司交叉持股伙伴选择问题,本文的研究样本为沪深A股2017年半年报数据中存在交叉持股行为的上市公司,对数据进行筛选整理后得到884家上市公司。本文基于文献阅读法,选取出了十个具有代表性的财务指标,分别代表资产股权结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以及营运能力五个方面。而后本文采用logit回归方法对财务指标做差后进行回归分析,通过回归系数来研究上市公司交叉持股伙伴选择问题。通过回归分析发现:上市公司在进行交叉持股伙伴选择时,倾向于与自身在资产股权结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以及营运能力方面均相似的企业进行交叉持股。本文第五章在博弈模型的基础上,结合Doebeli(2004)对于博弈模型的研究方法,从博弈论的角度探讨上市公司交叉持股伙伴选择策略问题。首先,在博弈模型中建立1000家企业作为参与者,而后给定每个参与者一个规模,用于区分参与者之间的区别,并且赋予每个参与者一个策略,作为参与者行动的规则。企业会依据自己的策略选择交叉持股对象,选定交叉持股对象后,企业自身的收益会受到对方收益的影响,从而产生新的总收益。最后,模型中参与者通过与其他参与者总收益进行比较后,决定是否模仿对方的策略。在博弈模型中参与者可以选择策略一,或选择策略二,其中策略一代表企业会选择与自身相似的企业进行交叉持股,策略二代表企业随机选择交叉持股对象,对博弈模型的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随着博弈次数的增加,当交叉持股能够给自身带来正收益时,企业最终都会选择策略一,从而达到均衡状态,即企业都会选择与自身相似的企业进行交叉持股。当交叉持股给自身带来负向影响时,大部分企业总是偏向于策略二,即随机的选择交叉持股对象。(本文来源于《浙江财经大学》期刊2018-12-01)
王烨,孙慧倩,吴婷,王宁宁[6](2018)在《人力资本禀赋、市场化程度与员工持股计划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选取2014年7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期间已公布员工持股计划公司的数据,运用logistic二元选择模型,对人力资本禀赋、市场化程度与员工持股计划选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人力资本禀赋与是否选择员工持股计划呈显着正相关关系,人力资本禀赋越高,公司越倾向于实行员工持股计划。研究还发现,所处地区市场化程度越高,公司选择员工持股计划的可能性就越大,同时,市场化程度高会强化人力资本禀赋与员工持股计划选择之间正相关关系。文章研究结论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作为减少代理成本的手段,员工持股计划是人力资本禀赋较多的公司解决人力资本激励问题的一种可行的选择,同时,市场化程度对员工持股计划选择具有正相关影响,并且,市场化程度高对人力资本禀赋与员工持股计划选择之间正相关关系的强化效应为通过优化公司外部治理机制、进而降低代理成本提供了思路。(本文来源于《华东经济管理》期刊2018年12期)
邢雪[7](2018)在《众合科技员工持股计划的选择原因与效果评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众合科技为案例,分析了研发和业务周期长的高科技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特殊原因以及所带来的效果。众合科技主要是因为之前实施的股权激励未能成功解锁"补偿",另外员工持股计划实施门槛较低易于实现,在成功实施后会向市场传递积极的信号,具有一定的优势。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后短期的激励效果较弱,但存在长期激励效果。通过对众合科技案例的分析,本文得到了对同类公司、同类市场和准则制定者的一些启示。(本文来源于《国际商务财会》期刊2018年11期)
王垒,曲晶,刘新民[8](2018)在《选择偏好与介入治理:异质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双重股利政策的相互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双重股利政策视角,借助2009-2016年沪深A股主板上市公司数据,实证分析了异质机构投资者对双重股利政策的偏好选择及介入治理机理。研究表明,压力抵制型和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在投资时都会发挥"选择治理"的功能,选择发放高股利的企业进行持股投资,并且相对现金股利更加偏好股票股利。在低投资环境中,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更偏好股票股利,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相对偏好现金股利;在高投资环境中,压力抵制型和压力敏感型都更偏好股票股利,但综合来看二者都更偏好高投资机会、高股票股利投资组合的企业。从异质机构投资者监督治理角度研究发现,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有利于改善企业的股利政策,发挥了积极的"介入治理"作用,表现在企业引入期和成长期阶段,会加强对股票股利而减弱对现金股利的治理效果,而在成熟期和衰退期会加强对现金股利而减弱股票股利的治理;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仅在成熟期改善了现金股利政策。最后,股票股利的改善可推动企业未来异质机构持股的增加,而仅压力抵制型机构持股的增加推动了长期现金股利的改善,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是改善上市公司"难分红"的内生动力。(本文来源于《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林建[9](2018)在《国有非上市企业员工持股策略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整体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大战略,员工持股实践已先后有过多形式、多层次的探索,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员工持股作为新时期探索国有企业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试点工作有望进一步铺开。新时期,国有非上市企业在探索员工持股问题上,要充分总结试点经验,深入剖析存在问题,把握好进一步深入探索的关键点,建立激励约束长效机制,配套建立风险防控体制机制,避免再走弯路,推动国有企业提质增效。(本文来源于《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何丽红,黄甘泉,张哲薇[10](2018)在《供应链交叉持股对制造商直销渠道选择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供应链交叉持股这一情形,通过对比分析直销渠道开通前后制造商和零售商分配后利润大小,给出制造商开通直销渠道的前提条件,并探讨交叉持股份额对制造商开通直销渠道的意愿及各自最优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制造商对零售商持股份额较大的情况下,制造商开通直销渠道的意愿较小,甚至于不愿意开通直销渠道,同时零售商也不希望制造商开通直销渠道;在零售商对制造商持股份额较大的情况下,虽然制造商开通直销渠道的意愿也很小,但零售商却比较希望制造商开通直销渠道。在单渠道和双渠道情境下,供应链中某一成员交叉持股份额的增加,都会促进对方净利润的增长,但通过利润的再分配,最终增加了自身分配后的利润,导致对方分配后利润下降。(本文来源于《管理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持股选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以2006~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上市公司产融结合区域同群效应的存在性,以及同群效应下目标企业模仿学习的基准选择倾向。研究发现:企业产融结合具有明显的区域同群效应,并且产融结合的区域同群效应,主要存在于持股银行以及持股财务公司这两种融合模式;在模仿学习的标杆选取上,上市公司更倾向于模仿学习区域内规模较大企业的产融结合行为,但盈利能力未成为区域内企业选取产融结合仿效对象的基准之一,并且同群行为局限于相同产权属性企业之间;进一步发现,市场竞争以及市场化进程水平提升,均会加强上述同群效应。本文揭示了企业产融结合同群效应的存在性以及学习机制,同时为公司金融化现象提供了新的解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持股选择论文参考文献
[1].杜雨萌.国企混改借资本市场“找朋友”年内409家上市国企参与并购[N].证券日报.2019
[2].夏子航,李天钰,辛宇.同群效应与企业产融结合策略选择——来自上市公司持股金融机构的实证证据[J].证券市场导报.2019
[3].郭建雄.浅析“叁资”企业股权激励方式与持股平台选择[J].中国市场.2019
[4].熊锦秋.降低做市商持股风险的现实选择[N].上海证券报.2019
[5].徐俊辉.基于博弈模型的上市公司交叉持股伙伴选择策略研究[D].浙江财经大学.2018
[6].王烨,孙慧倩,吴婷,王宁宁.人力资本禀赋、市场化程度与员工持股计划选择[J].华东经济管理.2018
[7].邢雪.众合科技员工持股计划的选择原因与效果评析[J].国际商务财会.2018
[8].王垒,曲晶,刘新民.选择偏好与介入治理:异质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双重股利政策的相互影响[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8
[9].林建.国有非上市企业员工持股策略选择[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10].何丽红,黄甘泉,张哲薇.供应链交叉持股对制造商直销渠道选择的影响[J].管理学报.2018
标签:资本市场; 找朋友; 并购; 证监会发审委; 混合所有制; 控股上市公司; 同花顺; 企业资产总额; 公告日; 国企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