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拓扑监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森林环境监测,无线传感网,簇首定位,分簇
拓扑监测论文文献综述
梅可[1](2018)在《森林环境监测中无线传感网分簇拓扑结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森林作为自然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有着重要的社会价值和自然价值。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对森林环境展开监测,有助于人们对森林资源的合理经营和宏观调控,推动森林价值最大化。无线传感器网络是通过大量无线传感器节点形成的自组织网络,具有低成本低功耗多功能的优点。无线传感网技术可应用于森林环境监测,但无线传感网整体能量有限且无法再充电的特性也限制了其在森林环境监测上的发展,因此,节能型森林环境监测无线传感网成了研究热点。本文参考实际森林环境的特性及监测需求,建立基于森林环境监测的无线传感网模型,采用簇首定位、分簇、路径规划叁种措施,深入探讨能量高效利用的无线传感网分簇拓扑结构。差分进化算法是一种种群优化算法,借鉴其强鲁棒性、适应性、易扩性等优点,在簇首定位方案中仿真研究差分进化算法控制参数、变异策略对优化性能的影响,求解出该方案下合理的控制参数组合值和变异策略;为进一步改善性能,且考虑到控制参数对算法性能影响较大,分别提出了基于模拟退火参数自适应差分进化的分簇方案和基于双混沌模拟退火参数自适应差分进化的路径规划方案,并仿真证明提出的改进型算法的优越性,延长了森林环境监测无线传感网的寿命周期。(本文来源于《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8-11-14)
吕丽萍[2](2018)在《基于小波神经网络的船舶物联网监测拓扑结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国际海事组织越来越重视船舶物联网的建设。通过借助电子方式在船上或者是岸上对海事信息数据进行收集、综合、显示,进而达到增强船舶到泊位的全程航行能力,全面优化船舶海上服务和抗风险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本文重点探讨了船舶物联网体系构建可行性,只有这样,才能够为智能船舶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以小波神经网络作为依托,对船舶物联网检测的拓扑结构进行设计,从而大大提高了其应用范围。(本文来源于《舰船科学技术》期刊2018年18期)
王洁松[3](2018)在《海上船舶物联网监测拓扑结构可靠性设计与优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物联网在船舶中的应用对船舶航行的安全、管理和运行效率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船舶物联网分布结构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九点基准监测面的监测系统拓扑结构,并对拓扑结构的参数进行量化分析。为解决簇头节点的失效问题,提出了冗余节点的策略,以船舶监测系统的可靠性为准则进行仿真试验,得出了船舶监测系统拓扑结构的最优参数。(本文来源于《舰船科学技术》期刊2018年06期)
高学江[4](2017)在《面向QoS保障的UWSN拓扑控制算法及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工业化、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水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在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WSNs)的应用背景及技术成熟的基础上,对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Underwate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UWSN)的研究已成为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UWSN蕴含着巨大的应用价值,其通过随机部署在叁维监测域的水下传感器节点完成信息的采集,并通过节点之间的相互协作传输数据。由于水声通信能耗大、传输时延高、环境恶劣、水流移动性、带宽窄等突出问题,针对UWSN相关算法理论研究是一项巨大的挑战。本文针对UWSN的环境特点及问题,从UWSN网络模型出发,研究水声通信的传播特性,然后在网络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水下环境的功率控制算法,更进一步地,针对水下多个优化目标,提出高效节能的水下网络拓扑控制算法,最后搭建应用平台原型,实现水质监测的基本功能。主要工作如下:1.针对水流移动性和水下声波扩散特征等问题,提出面向复杂环境的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模型,主要包括MCM(Meandering Current Mobility)节点受限移动模型、端到端时延模型和能耗模型。其中,MCM节点受限移动模型运用海洋动力学、流体力学等理论基础,结合MCM水流模型和节点锚定方式,提出一种符合实际应用的节点移动模型。端到端时延模型综合考虑移动性、声速方程、多径传播及传输成功率等因素,计算多径时延差,研究不同环境因子对端到端时延的影响。能耗模型结合噪声函数和传播损耗函数,可适用于所有水声通信网络。该网络模型综合考虑水下诸多复杂环境因素,适用范围广,为UWSN相关理论研究提供一个良好的仿真环境。2.针对水下声波通信存在的时延大、能耗高以及水流移动性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非合作博弈论的水下移动无线传感器网络功率控制算法(Non-cooperative Game Theory for Power and Rate Control of UMWSN,UM-NGPR)。该算法采用之前提出的面向复杂环境的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模型,考虑节点的移动性,以功率控制和传输速率为优化目标,并将优化问题转换为博弈问题,引入信干噪比和传输成功率,给出效用函数,并分别证明功率和传输速率的纳什均衡存在性和唯一性,最终,利用二元牛顿迭代法求得传输功率和传输速率的近似最优解。3.针对现有水下声波网络拓扑控制存在的网络能耗不均匀、时延大、传输成功率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个QoS目标的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拓扑控制算法(Ordinal Potential Game Theory for Topology Control Algorithm of UWSN,OPG-UTCA)。该算法以覆盖率、连通性、平均能耗、平均端到端时延和平均传输成功率为优化目标,将多目标优化问题映射成博弈问题,构建势博弈模型,证明其是序数势函数及纳什均衡的存在性,并采用二次博弈。首先所有节点参与一次博弈,网络达到纳什均衡状态后,根据效用函数值选择簇头,簇头为簇内效用函数值最大的节点,且簇头通信范围内无其它簇头,从而使簇头在网络中分布均匀。由于所有簇头是互不连通的,因此所有簇头参与二次博弈过程,建立连通关系,牺牲少数簇头节点的能耗以均衡整个网络的能耗。4.以实际应用需求为出发点,设计一个基于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水质多参数在线监测系统。在给出总体方案的设计架构的基础上,主要详细介绍水下传感器节点和浮标节点的软硬件设计,以及基于Android的水质监测手机终端的软件设计。其中,水下传感器节点负责采集水质数据,通过水声换能器将数据传至浮标节点,浮标节点再将接收的数据通过无线射频模块/GPRS模块上传至阿里云服务器并存入数据库。通过水质监测手机终端访问服务器数据库,实现查询实时数据及历史数据。本文将上述的算法进行仿真验证,实验结果证明了本文提出的算法的有效性,与同类算法相比,在网络能耗、端到端时延、传输成功率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另一方面,本文还对水质监测系统进行物理实验测试,结果显示,水质监测系统能够在水下环境中稳定工作,利用水声换能器传输数据,能满足水质多参数在线监测实际使用要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浙江理工大学》期刊2017-03-08)
沈燕[5](2016)在《基于物联网监测拓扑可靠性设计与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物联网监测系统具有较强的综合防范能力,通过传输网络、监控平台以及动态录像能够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在校车运营监管、仓储管理、城市交通管理等众多领域均得到广泛应用。网络拓扑控制是物联网监测系统研究中最为重要的技术之一,无线传感器的应用使得监测系统范围不断扩大,而基于物联网监测拓扑控制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已成为多数学者研究的重点。本文在物联网监测基础上对拓扑可靠性进行设计与优化研究,旨在为其应用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数码世界》期刊2016年11期)
陈红[6](2016)在《基于WSN的湿地水环境监测系统拓扑控制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消除LEACH算法由于簇头节点随机选取机制和单跳通信所造成的能量空洞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算法.该算法基于最佳簇头概率及节点剩余能量和通信距离优化了簇头选取机制,采用多跳传输方式降低了网络能量消耗.结合湿地水环境特点,对算法的实际性能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该改进算法在存活节点个数和能量均衡方面均优于原算法,存活节点个数是LEACH算法的4.6倍,剩余能量是LEACH算法的8.2倍,有效延长了湿地水环境监测网络的工作寿命.(本文来源于《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5期)
杨东,王妍[7](2016)在《面向交通流监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拓扑控制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介绍无线传感器网络及其在交通流监测中应用的基础上,针对部署在高速公路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对比分析了应用拓扑控制方法前后传感器节点平均传输半径的变化。统计结果显示,基于邻近图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拓扑控制方法对缓解节点能耗水平、提高交通流监测可靠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交通世界》期刊2016年22期)
马岚[8](2016)在《基于WSN的污水监测系统拓扑控制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是人类社会生存和进步不可替代的资源与保障。通过对城市污水快速高效的处理,不仅可以保障城市稳定持续地供水,也可以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循环利用,达到生态环保的目的。针对传统的污水监测系统存在花费造价高、自动化程度低、监测数据不能及时采集等缺陷,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的污水监测系统,并重点研究与改进网络拓扑控制算法。课题源于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对西安市第叁污水处理厂污水水质实施监测。在此监测系统中,高效优化的网络拓扑结构控制,既能有效减少传感器节点的能耗,也为监测网络MAC协议和路由协议效率的提高、时间同步和数据融合等方面的实现奠定基础。本文对多种经典拓扑控制算法进行分析对比,结合污水监测过程的性能要求,选择使用低功耗自适应算法(Low Energy Adaptive Clustering Hierarchy,LEACH)。针对LEACH算法在簇头数目的选择随经验确定、簇头节点等概率随机选举机制和单跳通信的数据传输方式叁个方面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最优簇头数目、能量和距离及多跳传输方式的改进LEACH算法。利用MATLAB软件,通过仿真实验分别从网络拓扑结构图、网络工作寿命和网络剩余能量叁个方面对LEACH算法和改进算法进行比较分析。仿真得到的结果表明:相较于LEACH算法,本文提出的改进算法对系统的拓扑结构进行了优化,使节点分簇更加均匀,延迟了死亡节点的出现时间,有效降低了网络节点的能量消耗,增加了污水监测系统的使用年限。(本文来源于《西安工业大学》期刊2016-05-29)
[9](2016)在《蓝拓扑:安全播出、融合运维、精准测量、天地空一体化监测》一文中研究指出蓝拓扑以"安全播出、融合运维、精准测量、天地空一体化监测"的理念参展CCBN2016。伴随着高清的增长、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应用、有线无线卫星融合一体化的发展以及中央无线覆盖工程的如火如荼,今年蓝拓扑的展位着重展出监测监管与测试测量全线产品与解决方案。其中包括:获得"CCBN2016产品创新优秀奖"的EMS综合监测仪,作为核心监测设备,EMS综合监测仪具备业界最高集成度,兼容9种信号监测模块,最大支持48路信号的同时监测,具(本文来源于《广播与电视技术》期刊2016年04期)
[10](2016)在《蓝拓扑EMS系列综合监测仪获“CCBN2016产品创新优秀奖”》一文中研究指出在CCBN2016产品创新奖评选活动中,蓝拓扑公司的拳头产品"EMS综合监测仪"从200余项参评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CCBN2016产品创新优秀奖"。蓝拓扑EMS系列综合监测仪是一款用于广播电视信号监测的嵌入式专用设备,作为核心监测设备,EMS综合监测仪具有高集成度、高可靠性、多种类型信号可混插等特点。它采用模块化设计,单台设备最大支持48路射频信号的实时解调、解扰、监测、压缩转码、组播输出。具备优异的运行稳定性与监测准确性,是安全播出监测运维工作中最坚实可靠的监测利器。(本文来源于《广播与电视技术》期刊2016年04期)
拓扑监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国际海事组织越来越重视船舶物联网的建设。通过借助电子方式在船上或者是岸上对海事信息数据进行收集、综合、显示,进而达到增强船舶到泊位的全程航行能力,全面优化船舶海上服务和抗风险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本文重点探讨了船舶物联网体系构建可行性,只有这样,才能够为智能船舶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以小波神经网络作为依托,对船舶物联网检测的拓扑结构进行设计,从而大大提高了其应用范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拓扑监测论文参考文献
[1].梅可.森林环境监测中无线传感网分簇拓扑结构设计[D].南京邮电大学.2018
[2].吕丽萍.基于小波神经网络的船舶物联网监测拓扑结构设计[J].舰船科学技术.2018
[3].王洁松.海上船舶物联网监测拓扑结构可靠性设计与优化分析[J].舰船科学技术.2018
[4].高学江.面向QoS保障的UWSN拓扑控制算法及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的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7
[5].沈燕.基于物联网监测拓扑可靠性设计与优化研究[J].数码世界.2016
[6].陈红.基于WSN的湿地水环境监测系统拓扑控制算法研究[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7].杨东,王妍.面向交通流监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拓扑控制方法[J].交通世界.2016
[8].马岚.基于WSN的污水监测系统拓扑控制算法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6
[9]..蓝拓扑:安全播出、融合运维、精准测量、天地空一体化监测[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6
[10]..蓝拓扑EMS系列综合监测仪获“CCBN2016产品创新优秀奖”[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