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大学模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双元制大学,现状与趋势,高等教育
大学模式论文文献综述
蔡跃,祝孟琪,张建荣[1](2019)在《德国“双元制大学”模式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双元制大学"模式是德国高等教育中一种极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大学与企业深度合作进行高级人才培养的高等教育模式。学生以企业员工身份在企业内接受专业实践,又在大学里以学生的身份接受与专业有关的学术教育。在最近十年来,"双元制大学"模式彰显自身优势,在德国呈现出供需两旺的态势,获得了良好的发展,受到越来越多高中毕业生的青睐。"双元制大学"开创了高等教育领域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新途径,对推动我国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对十年来德国"双元制大学"的模式类型、课程现状、专业方向、学习时间、办学主体及各州"双元制大学"情况进行现状分析,并对"双元制大学"的趋势进行研究。(本文来源于《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郭励[2](2019)在《新型企业大学模式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代商业社会,企业的发展多呈指数型变化而非线性变化。这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出更高要求。企业大学作为一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形式近年来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接纳应用,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提出的新型企业大学模式是在传统企业大学模式基础上的优化升级,致力于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及业务发展提出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现代经济信息》期刊2019年22期)
徐桂云[3](2019)在《“政校企”共建菏泽健康养老社区大学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老龄化程度加剧、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与家政、养老人才的困乏,给菏泽健康养老社区大学办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办学理念、思路和办学方式均面临调整和转变。文章确立"政校企"叁位一体的办学模式的构想,强调以政府为主导、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高校发挥办学的中坚作用。叁方需要形成合力,优势互补,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体制、运营机制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确保政府、学校、企业等叁方合作运营顺畅,实现资源高效整合,从而切实发挥"大学"教育功能和作用。(本文来源于《继续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张继明[4](2019)在《构建中国特色大学模式的五个基本向度——习近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重要论述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要有效推进"双一流"建设,就必须在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中建立起中国特色大学模式,习近平总书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重要论述为此提供了重要启示。从本质上讲,中国大学模式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模式。构建中国特色大学模式,就要在大学制度改革范式上由"西化"回归"本土化",就要重塑基于国家与民族大义的大学价值观,就要在教育教学中坚持社会主义导向,就要坚守并创新党的大学领导机制,就要增强中国大学的国际参与能力和国际贡献力。这是目前探索中国特色大学模式的五个基本向度。(本文来源于《现代教育管理》期刊2019年07期)
许齐良[5](2019)在《德国双元制大学模式对高校推进产教融合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产教融合是国家对高等教育发展提出的重要任务。德国的双元制大学在产教融合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将职业教育中的"双元制"理念引入高等教育领域,让企业实践与学校教学交替进行,企业与学校深度合作、共同育人,能取得令人满意的良好成效。研究并学习德国双元制大学的育人理念和保障措施,对我国高校推进产教融合、完成国家提交的使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改革与开放》期刊2019年09期)
郭昭君[6](2019)在《“区块链+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发展新视角——基于沃尔夫区块链大学模式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区块链技术作为一项具有数据加密、时间戳、分布式共识等技术的集成运用,近年来在金融、数字资产等多领域的有效应用,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成为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沃尔夫大学(Woolf)作为世界上第一所区块链大学而受到人们的关注。针对我国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现状,沃尔夫大学在培养学生深度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破解在线教学困境以及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方面具有重要启示。(本文来源于《中国成人教育》期刊2019年03期)
高建辉[7](2018)在《关于构建全息式、一体化、创新型企业党校(大学)模式的思考与建议——以S集团企业党校(大学)模式构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正处于党建与企业经营融合期,政府系统正通过"党建+"等模式,深入推动党建与企业经营深度融合工作,以夯实党管国企的目标。本文通过企业党校与企业大学的全方位对比,寻求融合点,提出构建全息式、一体化、创新型企业党校(大学)模式的思路,为企业党校(大学)的发展定位、师资打造、课程体系、评估模式、品牌建设与输出提供了新的构思,同时为实现党建与企业经营深度融合提供参考思路。(本文来源于《智库时代》期刊2018年27期)
Fabian,Dittrich,Carsten,Wolff,陈颖[8](2018)在《结合实践的高等教育——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科学大学的核心任务是把科学知识转化为应用,这主要是通过应用型高等教育来实现的。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特征是在高等教育中融入实践的元素并将其与职业实践结合起来。这一模式要求无论是在本科还是硕士阶段的教学都要有相应的教学计划。各个专业、各个模块和各种形式的教学也都要有相应的教学方案支持。通过多特蒙德应用科学大学的教学实例和经验阐述在高等教育中融入实践元素可以采用的方式和方法,着重介绍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及校企合作。(本文来源于《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段禹[9](2018)在《科学院大学现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历经千年的发展后,大学这一古老的社会组织在当代正朝着社会的轴心机构大步迈进,大概世界上还没有一种社会组织如大学这般古老而常新。如果要究其原因,大学制度的不竭生命力除了来自于学术自由、大学独立、追求卓越等一以贯之的大学精神,还来自于大学总能主动适应不同时期的社会变革,在不同的时期创生出不同类型的大学模式,从而使自身的合法性得到延续。科学院大学就是我国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大学模式,以中国科学院主办的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简称“中国社科大”)为代表。两所大学的成立使我国在自然科学研究领域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两大执牛耳者——中科院与社科院均建立起了完整的高等教育体系,这样的政府科研机构+大学的模式在世界上不说绝无仅有,至少也是相当罕见的。而国科大与中国社科大也因背靠中科院与社科院两座资源宝库,“科教融合”自然也就成了其最显着的身份标签。两校在诞生之初就获得了社会巨大的关注度,被媒体誉为“一出生就风华正茂”。同时,在国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的大潮中,两校的诞生也似乎为我国的高等教育界注入两管新鲜的血液,这不禁让人思考,科学院大学产生的背后究竟是何种力量在推动?两校的办学较之传统大学有何特色之处?两校在今后能够达到何种高度?可以为我国的高等教育带来哪些改变?从科学院大学产生的历史逻辑上看,作为两种在近代推动人类高深知识发展的主要机构,科学院产生于西方的科学体制化进程之中,而大学直到19世纪初才开始纳入科研功能。如今,西方国家的科学院与大学之间经过长时间的互相磨合,已经发展出一条互为补充、协作共赢的科教融合之路。反观我国的科学院与大学,因为特殊的历史原因,两者长期处于相对割裂的状态,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从这一点上说,科学院大学的产生是历史发展的使然。从科学院大学产生的现实动因上看,首先,在“科教融合”理念已发展成现代大学的标志性理念的情况下,成立科学院大学是我国对于这一理念的顺应。其次,成立科学院大学是为了满足国家对于领军人才的需求。再次,成立科学院大学也是我国科学院在当代寻求自身合法性的关键举措。最后,成立科学院大学还是我国立足于本土对于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发展新模式的重要探索。作为这种新型大学模式的践行者,国科大与中国社科大在办学特色上体现出巨大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体现为在办学理念与实践中对于科教融合理念的秉承,在人才培养设计上的本硕博一体化培养倾向,在课程安排上的“魔鬼训练”式难度,在办学视域上的深度国际化趋向,在学校的组织系统上的“一校多区”式校园分布体系。可以预见的是,作为一种全新的大学模式,科学院大学的办学之路注定会充满着各种挑战。这种挑战来自于科学院与大学之间所天然具有的异质性,来自于办学理念与实践之间的天然鸿沟,也来自于两校多校区办学的组织形态。同时,我国高校目前普遍存在的同质化建设的问题,以及科学院大学与我国高等教育既定发展秩序之间的不确定关系同样也威胁着科学院大学的办学前景。在对其办学的特色与挑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展望未来,科学院大学需要从五个方面着手以实现其办学目的:第一,科学院大学需要进一步健全自身的组织结构,从而真正完成从科研机构到大学的身份转变;第二,科学院大学需要协调好与其办学有关的各种外部利益,为学校的发展创设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第叁,科学院大学需要继续致力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争取打造出科教融合的国家级试验田;第四,科学院大学应立足自身优势,聚焦于建设前沿新兴学科,在与其他高校的竞争中发展自己的“不对称战力”;最后,科学院大学还应充分利用中科院以及社科院遍布全国的资源,抓住各地争相引进优质高等教育的机遇,力争建成类似于美国加州大学的多校区系统,从而开辟我国“双一流”建设的“第二条路径”。(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8-05-16)
崔延强,段禹[10](2018)在《科学院大学现象研究——一种新型大学模式的生成逻辑与发展前景》一文中研究指出科学院大学是我国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大学模式,以中国科学院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为代表。这种新型大学无论是在学校的组织形态上还是在人才培养模式中都体现出与传统大学不一样的特征。从生成逻辑上看,科学院大学的成立首先是对当代"科教融合"大潮的顺应,其次是为国家培养领军人才的关键举措,再次是我国科学院系统寻求自身合法性的积极探索,最后也是为了探索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模式。作为一种新生事物,科学院大学需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完善自身的制度与结构,同时协调好与外界各方的联系,通过多样化的办学创新打造出"科教融合"的国家级试验田,并聚焦于新兴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从而力争开辟出我国"双一流"建设的"第二种路径"。(本文来源于《教育发展研究》期刊2018年07期)
大学模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现代商业社会,企业的发展多呈指数型变化而非线性变化。这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出更高要求。企业大学作为一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形式近年来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接纳应用,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提出的新型企业大学模式是在传统企业大学模式基础上的优化升级,致力于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及业务发展提出新的思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学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1].蔡跃,祝孟琪,张建荣.德国“双元制大学”模式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
[2].郭励.新型企业大学模式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9
[3].徐桂云.“政校企”共建菏泽健康养老社区大学模式[J].继续教育研究.2019
[4].张继明.构建中国特色大学模式的五个基本向度——习近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重要论述的启示[J].现代教育管理.2019
[5].许齐良.德国双元制大学模式对高校推进产教融合的启示[J].改革与开放.2019
[6].郭昭君.“区块链+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发展新视角——基于沃尔夫区块链大学模式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9
[7].高建辉.关于构建全息式、一体化、创新型企业党校(大学)模式的思考与建议——以S集团企业党校(大学)模式构建为例[J].智库时代.2018
[8].Fabian,Dittrich,Carsten,Wolff,陈颖.结合实践的高等教育——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模式[J].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2018
[9].段禹.科学院大学现象研究[D].西南大学.2018
[10].崔延强,段禹.科学院大学现象研究——一种新型大学模式的生成逻辑与发展前景[J].教育发展研究.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