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纶等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分析方法的新探索

氨纶等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分析方法的新探索

一、氨纶与其它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分析方法新探(论文文献综述)

林朝川,罗品连,林智新,沈晓玲,蔡远旭[1](2020)在《氢氧化钠法对聚酯纤维/氨纶混纺织物的定量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针对聚酯纤维/氨纶混纺织物的定量分析,目前常用的方法主要有手工拆分法、二甲基甲酰胺法和80%硫酸法3种。区别于前3种方法,尝试采用氢氧化钠溶液对聚酯纤维/氨纶混纺织物进行定量分析,认为在90~95℃的水浴条件下,采用质量分数为40%的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处理30min,聚酯纤维可完全溶解于强碱溶液中。该非标方法实验结果重现性好,操作安全简单,尤其解决了特殊织造产品——难以手工拆分出氨纶的聚酯纤维/氨纶混纺织物如蕾丝花边产品、经编产品、纬编产品等的定量分析问题。此外,对于深色样品,化学溶解法因染料因素存在、氨纶含量低,误差大。对比上述4种方法发现,氢氧化钠法与手工拆分法之间的实验误差值最小。

李泽[2](2019)在《服装质量检测与消费者认知差异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现阶段服装质量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整体上满足了人们的穿着要求,每个阶段都有其同时期需要解决的问题。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生产与销售国家,但我国却不是服装强国,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服装的质量,把服装行业做好做精,加速成为服装强国。在目前已经满足大部分人服装质量要求的背景下,继续深入挖掘还有待解决的服装质量问题。为获取需要改善的服装质量问题,一是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从消费者手中获取关于目前服装质量有待提高的意见,二是从检测机构获取服装检测经常不达标的项目,对这两方面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找出发力点并提出改善建议和方法。分析消费者的问卷调查数据得知,困扰消费者的主要问题是服装异味、色牢度、起毛起球;检测机构依据国家标准对市场流通或者主动送检的服装进行检测发现不合格数量最多的项目是产品标识、纤维含量、色牢度。为解决这些问题可参考较严格的童装、校服的标准和政策。国家政策对于童装以及校服更为重视,这些有效的法规政策应该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对比国内外服装标准的不同之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酌情采纳。提升服装质量不仅需要国家政策和国家标准的要求,最有效的措施就是科学技术。物理光谱检测法在织物纤维含量的检测上,相较于传统的化学检测方法更为环保、快速、对检测人员无害、无损样品,由于纤维含量物理检测方法建立数据库的工作量庞大阻碍了此技术的推广。通过对上海S公司的100款服装以及743款网购服装面料的纤维含量的统计,获得织物混纺比例与范围,结合国家标准对纤维含量的标识允差范围与织物纤维含量的混纺比例范围,缩小了测量范围,提出了一种减少建立数据库的工作量的方法,为物理检测方法在织物纤维含量定量检测的推广运用上减小了阻力。

张文君,朱庆芳,沈美华[3](2019)在《丙烯酸-聚丙烯腈合成纤维分析方法探讨》文中研究表明对丙烯酸-聚丙烯腈合成纤维混纺织物进行了定性分析。通过大量的溶解性试验研究,可以得出其在不同化学试剂中的质量损失修正系数d值,从而确定与其它纤维混纺织物的定量分析方法。此项研究结果可以为相关专业人士在进行该类混纺织物纤维定量分析时提供有效的试验研究依据。

宋健彪[4](2019)在《纺织品除油效果评价方法研究》文中认为合成纤维含有大量的油剂对染色性能影响很大,为了防止织物出现难以去除的色花、色淀、硅油斑等疵病,保证染色效果,通常在染色前要选择合适的除油剂去除织物上的油剂,并对除油剂的除油效果进行评价。目前常用的除油效果评价方法是在织物上滴加黑机油等混合油剂,然后通过人眼观察判断除油前后油污的去除程度,用沾色灰色样卡进行评级,人为误差较大,结果不能量化,并且不能对原有织物上残留油剂的去除程度进行评价,局限性很大。本文以涤纶/氨纶混纺针织布作为研究对象,创新性的通过定量分析纺织品残留油剂的方法,进行除油效果评价,结果客观准确,能很好适用于纺织企业的应用评价中。本文首先对涤纶/氨纶混纺针织布的残留油剂进行定性分析。采用索氏提取法,用石油醚提取织物上的油剂,对提取效率进行了研究。运用红外光谱法、硅酸镁柱色谱分离法和表面活性剂鉴别法对提取物进行分析,确定提取物含有矿物油、二甲基硅油、阴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确定除油目标为与合成纤维结合牢固的矿物油和硅油。分别使用亨斯迈厂家的高效除油剂S1以及其他厂家的除油剂S2和S3进行除油处理,得到纺织品S1,S2和S3。实验结果显示,空白涤纶/氨纶混纺针织布的提取率为2.60%,精密度RSD%为2.52%,纺织品S1,S2和S3的提取率分别为1.26%,1.87%,1.74%。本文第三部分研究了纺织品提取物中矿物油的定量检测方法。以四氯化碳为洗脱剂,提取物溶液过硅酸镁极性吸附柱,再用红外光谱法,以波数为2930cm-1的吸光度检测矿物油含量,对实验方法进行了验证,得到矿物油的线性方程为y=0.0075x+0.0017,R=0.9998,线性范围为10mg/L100mg/L,精密度RSD%为2.23%,回收率为84.38%94.19%。实验结果显示,空白织物及纺织品S1,S2,S3的矿物油含量分别为1.07%,0.56%,0.65%,0.73%。除油剂S1对矿物油的去除效果最好。本文第四部分研究了纺织品中硅油含量的定量检测方法。采用二氧化硅重量法,通过浓硫酸和过氧化氢的高温消解方式使纺织品转变为澄清透明的溶液,硅油转变为二氧化硅,再过滤残留物,马弗炉高温灼烧,对实验方法进行了验证。方法精密度RSD%为1.22%,回收率为87.9%92.3%。实验结果显示,空白织物及纺织品S1,S2,S3的硅含量分别为0.26%,0.10%,0.17%和0.18%。除油剂S1对硅油的去除效果最好。

谢甲增[5](2019)在《裂解气质联用法测定混纺纤维中聚氨酯弹性纤维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聚氨酯弹性纤维是迄今为止伸长及弹性回复率最好的纤维,主要有聚醚型聚氨酯弹性纤维和聚酯型聚氨酯弹性纤维。纤维中混纺加入少量的聚氨酯弹性纤维可对纺织品的性能产生较大影响,如提高织物的尺寸稳定性,使纺织品具有较强的保形性等,因此混纺纤维中聚氨酯弹性纤维含量的准确测定非常重要。目前,聚氨酯弹性纤维含量测定方法的主要依据是国家标准GB/T 2910-2009《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20部分:聚氨酯弹性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二甲基乙酰胺法)》。该国家标准方法整个操作过程繁琐费时,若需鉴别需要采用其它行业标准方法提前分步进行。本文利用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PyGC/MS)技术,建立了一种对混纺纤维中聚氨酯弹性纤维鉴别和定量分析同时进行的方法。根据聚氨酯弹性纤维的特征裂解产物对混纺纤维中聚氨酯弹性纤维进行定量分析的同时,可利用裂解产物的特征性对混纺纤维中聚氨酯弹性纤维进行鉴别。论文研究了裂解温度、裂解时间的影响因素,绘制了标准工作关系曲线,考察了测试的重复性,对实样进行了定量分析。此外还对聚氨酯弹性纤维的热稳定性和热裂解机理进行了研究探索。结果表明,聚氨酯弹性纤维在裂解温度550℃、裂解时间30 s的条件下主要特征裂解产物是四氢呋喃和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可主要通过这两个特征裂解产物对混纺纤维中的聚氨酯弹性纤维进行鉴别,利用四氢呋喃这一特征裂解产物对混纺纤维中的聚氨酯弹性纤维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还表明,当裂解温度低时,聚氨酯弹性纤维裂解不完全,特征裂解色谱峰四氢呋喃的丰度不高;当裂解温度过高,聚氨酯弹性纤维特征裂解产物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会进一步裂解,而看不出主体成分;在裂解温度为550℃时,在总离子流图上特征裂解产物丰度较为明显。当裂解时间在30 s左右时,特征裂解产物四氢呋喃和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的峰面积达到最大值。在该裂解条件下,特征裂解产物四氢呋喃的峰面积与聚氨酯弹性纤维的浓度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90,相对标准偏差(RSD)<5.0%,实样分析结果与国家标准方法相比误差在4.0%8.0%。本文对聚氨酯弹性纤维的热稳定性做了研究,聚酯型聚氨酯弹性纤维的热分解活化能为45.48kJ/mol,聚醚型聚氨酯弹性纤维的热分解活化能为37.16 kJ/mol,研究表明,两者都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此外,还对热裂解机理做了探讨,聚氨酯弹性纤维主链上O-C的结合键要比C-C键能弱,很容易发生a位断裂,二异氰酸酯链节断裂后可能裂解出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单体,聚酯软链段主要裂解出环戊酮和四氢呋喃等裂解产物,聚醚软链段裂解出四氢呋喃和1,4-丁二醇等裂解产物。

孙旭东[6](2017)在《基于近红外光谱的混纺织物纤维含量检测研究》文中认为织物是我国主要的出口轻工业产品之一。织物作为生活必需品,其质量优劣与生产商、贸易双方、政府监管部门以及每个消费者的利益息息相关。纤维含量是评价织物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对织物洗涤和保养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是消费者选择织物的重要依据。几乎所有的国家(地区)都颁布了织物必须标注纤维种类和含量的法令或强制性标准。传统的化学溶解法,虽然检测结果准确,但存在耗时、效率低、有污染、危害操作人员身心健康等问题,随着织物送检数量逐年攀升,迫切需要发展快速高效的分析技术。近红外(near infrared,NIR)光谱技术,因其快速、无损、高效、绿色无污染等特点,已被尝试用于织物检测。本论文针对织物NIR光谱吸收弱、谱峰宽、特征峰重叠、微弱化学组分信息提取困难等问题,开展混纺织物纤维含量NIR光谱检测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混纺织物NIR光谱吸光度增强方案设计及验证。设计了基于透反射检测方式的混纺织物NIR光谱吸光度增强方案,研究了透反射光谱特性及其与棉聚酯混纺织物组成纤维的相关关系,分析了透反射和漫反射检测方式对混纺织物NIR平均吸光度光谱的影响。透反射检测方式下混纺织物NIR光谱平均吸光度提高了14.3%,且NIR光谱定量分析模型的检测精度略有提高,模型相关系数达到了0.991,交互验证均方根误差达到了2.65%。实验结果说明,透反射检测方式增强了棉聚酯混纺织物NIR光谱的吸光度。(2)织物厚度和孔隙对NIR光谱的影响分析及校正。分析了厚度、孔隙对混纺织物NIR光谱的影响,采用平滑降噪、多元散射校正、常规导数处理、小波近似求导等对混纺织物NIR光谱进行校正。采用NIR光谱定量分析模型检测精度评价校正效果,求导和多元散射校正减少了厚度和孔隙造成的NIR光谱基线漂移,且小波近似求导与多元散射校正组合的光谱校正效果最优,交互验证均方根误差从6.43%降低到5.28%。(3)织物纤维种类NIR光谱定性判别模型研究。建立了极限学习机结合NIR光谱的织物纤维种类定性判别模型,分析了不同参数对模型正确判别率的影响,并与簇类独立软模式模型、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模型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极限学习机模型优于其它两种模型,能正确识别6种实验用织物样品,且运算速度快。(4)混纺织物纤维含量NIR光谱定量分析模型研究。采用蒙特卡洛无信息变量消除法(Monte Carlo-uninformative variables elimination,MC-UVE)结合连续投影算法(successive projections algorithm,SPA)筛选出13个NIR光谱建模变量,分别建立了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 squares,PLS)、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east square support vector machine,LSSVM)三种定量分析模型。经比较,LSSVM模型的性能最佳,预测相关系数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99和2.0%。另外,采用LSSVM模型对新的棉聚酯混纺织物棉纤维含量进行预测,经95%置信水平的t检验,预测结果与国标方法无显着差异。实验结果说明,采用NIR光谱技术结合LSSVM模型预测棉聚酯混纺织物棉纤维含量是可行的。(5)混纺织物纤维含量NIR光谱定量分析平台设计。分析了光源强度、光谱仪性能、光源和探头布置结构对纤维含量NIR光谱定量分析精度的影响,设计了由光谱采集、计算、控制电路、定量分析软件组成的织物纤维含量NIR光谱定量分析平台。采用棉粘纤混纺织物进行了验证,模型预测相关系数为0.987,均方根误差为3.21%。综上所述,设计了织物NIR光谱吸光度增强方案,进行了织物厚度和孔隙对NIR光谱的影响校正研究,建立了定性判别、定量分析模型,设计了织物纤维含量NIR光谱定量分析平台,采用棉粘纤混纺织物进行了NIR光谱定量分析平台验证,为混纺织物纤维含量NIR光谱定量分析实践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刘志华[7](2017)在《纺织品常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测试方法简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简要介绍纺织品常用定性定量测试方法,重点介绍各种溶解法测试方法 ,并总结了测试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赵荣[8](2017)在《基于溶解法鉴别羊毛/蚕丝及多组分纤维混合物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羊毛/桑蚕丝的混纺面料因具有优良的吸湿性、保暖性、染色性及触觉效应,而成为高品质的服装面料。实际生产中往往会掺入其它的纤维来降低成本。国家标准中的硫酸法溶解羊毛/桑蚕丝在实际检测中准确性不高,另外,三组分的混纺鉴别难度相对较大且国家没有这方面统一的纤维含量测定标准。本文基于溶解法探讨羊毛/桑蚕丝定量分析的温度、时间、溶液浓度以及不同溶解试剂对结果的影响,发现羊毛/桑蚕丝用75%硫酸法溶解时,40℃情况下蚕丝溶解更干净,且缩短了溶解时间;而采用59.5%的硫酸法和甲酸-氯化锌法测得的实验结果与75%硫酸法相比,更接近实际值。另外,本文着重研究了羊毛/桑蚕丝分别与纤维素纤维、再生纤维素纤维、聚氨酯弹性纤维、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大豆蛋白复合纤维、聚丙烯腈纤维、柞蚕丝和聚丙烯纤维共9种纤维混纺时的溶解工艺,并对溶解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给实际的检测工作提供了经验参考。

郭光振,郑少明,王绍平,施点望,林登光[9](2016)在《聚恶二唑纤维在纺织品中定量化学分析方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将该纤维与多种常见纤维进行定量混纺,依据目前定量化学分析通用的国家标准,采用化学溶解方法在不同试验条件下获得质量修正系数,确定出一系列化学定量分析方法。研究结论适用于检验机构在纤维成分检验工作中对聚恶二唑纤维的定量分析。

黄硕[10](2016)在《蚕蛹蛋白粘胶纤维的定性和定量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蚕蛹蛋白粘胶纤维是一种再生蛋白质纤维,其以优良的物理性能、舒适的服用性能和环境友好特性受到人们的青睐,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目前国内对蚕蛹蛋白粘胶纤维的定性定量检测方法研究探索较少,因此,建立对蚕蛹蛋白粘胶纤维定性定量检测方法,对规范市场,保护消费者权利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课题首先对蚕蛹蛋白粘胶纤维的定性鉴别特征进行了研究。通过燃烧法发现,其燃烧特征和纤维素纤维有较大相似性,同时也表现出微弱的蛋白质燃烧的特征;通过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蚕蛹蛋白粘胶纤维的纵横截面特征,发现其截面特征和粘胶纤维接近,而与棉、麻、羊毛、涤纶、锦纶、腈纶等的上述特征都不一致;通过研究蚕蛹蛋白粘胶纤维在部分化学试剂中的溶解性能,发现其对酸的作用更敏感,碱的作用也会导致纤维受到损伤。运用燃烧法、显微镜法以及溶解法等常规方法可以进行蚕蛹蛋白纤维与棉、麻、羊毛、涤纶、锦纶、腈纶等的定性鉴别;通过含氮呈色反应法、蛋白质含量法对蚕蛹蛋白粘胶纤维的组成成分进行了研究,发现其含有氮元素,保留了蚕蛹蛋白的蛋白质组分,并得到了蚕蛹蛋白粘胶纤维的蛋白质百分含量;通过对蚕蛹蛋白粘胶纤维红外光谱图分析发现,蚕蛹蛋白粘胶纤维由蛋白质部分和纤维素部分组成,蚕蛹蛋白粘胶纤维因有蛋白质的存在,在1550cm-1处有因酰胺基团-co-nh-引起的吸收峰,而粘胶纤维没有,在定性分析中可以此进行二者的区别。鉴于目前市场上有大豆蛋白纤维、牛奶蛋白改性聚丙烯腈纤维等再生蛋白质纤维的存在,课题进一步研究了蚕蛹蛋白纤维与其它两种再生蛋白质纤维的热性能情况,以此作为三者的定性辅助手段。通过热重分析和差式量热分析,三种纤维表现出不同的热性能情况,有利于三种纤维的鉴别比较。最后,本课题还利用液相色谱研究了蚕蛹蛋白粘胶纤维的氨基酸组成,发现其包含人体所需的几种必要氨基酸,由于不同蛋白质含有的氨基酸种类有一定差异,因此,此法可以用于多种蛋白纤维的定性分析,同时,也可用于识别通过后整理来假冒蚕蛹蛋白粘胶纤维的情况。通过多种方法的研究分析、比较,最终确立定性方法。在建立定性分析方法的基础上,课题确立了蚕蛹蛋白粘胶纤维与其他纤维混纺时的化学定量分析方法:蚕蛹蛋白粘胶纤维与聚酯纤维或羊毛混纺时,采用75%硫酸法进行定量分析;与棉、苎麻或亚麻混纺时,采用甲酸/氯化锌法进行定量分析;与羊毛或蚕丝等天然蛋白质纤维混纺时,采用碱性次氯酸钠法进行定量分析;80%甲酸法和20%盐酸法均能用于蚕蛹蛋白粘胶纤维与锦纶混纺产品的定量分析;与腈纶或氨纶混纺时,采用二甲基甲酰胺法;与大豆蛋白纤维混纺时,采用次氯酸钠/盐酸法;与牛奶蛋白改性聚丙烯腈纤维混纺时,采用次氯酸钠/硫氰酸钾法;确定定量分析方法的同时,本课题也得到了各定量过程中剩余纤维的质量修正系数。通过各种混纺试样的验证性试验表明,各定量分析方法准确可靠。但是,由于蚕蛹蛋白粘胶纤维中蛋白质含量的比例较低,当蚕蛹蛋白粘胶纤维与粘胶纤维混纺时,利用0.3mol/L次氯酸钠溶液定量分析法的精度有待进一步提高,需要进一步寻找更好的定量方法。

二、氨纶与其它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分析方法新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氨纶与其它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分析方法新探(论文提纲范文)

(1)氢氧化钠法对聚酯纤维/氨纶混纺织物的定量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材料
        1.1.1 化学试剂
        1.1.2 试样
    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1.3 实验方法
        1.3.1 氢氧化钠法
        1.3.2 手工拆分法
        1.3.3 二甲基甲酰胺法
        1.3.4 80%硫酸法
2 实验结果与讨论
    2.1 溶解温度的影响
    2.2 氢氧化钠浓度的影响
    2.3 溶解时间的影响
    2.4 不同定量方法的影响
3 结论

(2)服装质量检测与消费者认知差异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
第2章 消费者问卷调查与检测机构数据
    2.1 消费者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2.1.1 两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
        2.1.2 单因素方差分析
        2.1.3 多因素方差分析
        2.1.4 偏相关分析
        2.1.5 重视程度评分
        2.1.6 满意度交互分析
    2.2 国家检测高发问题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消费者与检测机构关注点的差异
    3.1 消费者重视项目
        3.1.1 色牢度与起毛起球
        3.1.2 服装异味
    3.2 检测机构高发问题
        3.2.1 产品标识
        3.2.2 纤维含量
        3.2.3 洗涤色牢度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纤维含量光谱图数据库的优化
    4.1 拉曼光谱法
        4.1.1 拉曼光谱原理
        4.1.2 拉曼光谱在纤维检测领域的应用
    4.2 红外光谱法
        4.2.1 红外光谱法测试原理
        4.2.2 红外光谱在纤维检测领域的应用
    4.3 混纺织物的成因
    4.4 光谱数据库的建立
        4.4.1 结合纤维含量国标优化数据库
        4.4.2 光谱图数据库的优化
        4.4.3 纤维混纺比例范围法
        4.4.4 混纺织物混纺比范围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提高服装质量的标准与政策
    5.1 服装标准
        5.1.1 新英标修改背景与范围
        5.1.2 童装事故统计
        5.1.3 成衣设计和材料选择
        5.1.4 服装检测与归档
        5.1.5 英标的优点
    5.2 提高服装质量的相关政策
        5.2.1 校服质量管理背景
        5.2.2 落实责任,强化监管
        5.2.3 引导企业树立品牌意识
        5.2.4 建立企业诚信档案
        5.2.5 提升面料质量
    5.3 本章小结
结论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3)丙烯酸-聚丙烯腈合成纤维分析方法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试验
    1.1 试验材料
    1.2 仪器设备
    1.3 丙烯酸-聚丙烯腈合成纤维的定性分析
        1.3.1 显微镜观察法
        1.3.2 化学溶解法
        1.3.3 红外光谱法
    1.4 丙烯酸-聚丙烯腈合成纤维的溶解性能
    1.5 与其它纤维混纺产品的定量分析方法
        1.5.1 与棉、黏纤、莱赛尔纤维、莫代尔纤维混纺产品——70%硫酸法
        1.5.2 与氨纶混纺产品——二甲基甲酰胺法
        1.5.3 与聚酰胺纤维混纺产品——80%甲酸法
        1.5.4 与醋酯纤维混纺产品——丙酮法
        1.5.5 与三醋酯纤维混纺产品——二氯甲烷法
        1.5.6 与聚酯纤维混纺产品——三氯醋酸/三氯甲烷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试验方法准确性的验证
    2.2 试验方法重现性验证
        2.2.1 与氨纶混纺产品的定量分析
        2.2.2 与莱赛尔纤维混纺产品的定量分析
3 结论

(4)纺织品除油效果评价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纺织品及纺织助剂简述
        1.1.1 纺丝纺纱助剂
        1.1.2 前处理助剂
        1.1.3 印染助剂
        1.1.4 后整理助剂
    1.2 合成纤维
        1.2.1 涤纶
        1.2.2 锦纶
        1.2.3 腈纶
        1.2.4 氨纶
    1.3 合成纤维油剂
    1.4 纺织品除油剂及其应用
        1.4.1 纺织品除油剂
        1.4.2 纺织品除油剂的除油原理
        1.4.3 纺织品除油剂的开发设计
        1.4.4 纺织品除油剂的应用工艺
    1.5 纺织品除油效果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
    1.6 目前纺织品除油效果评价方法的不足
    1.7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1.8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1.9 论文创新点
第二章 纺织品油剂的提取和定性分析
    2.1 引言
    2.2 实验原理
    2.3 实验部分
        2.3.1 实验主要试剂与仪器
        2.3.2 纺织品油剂的提取
        2.3.3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定性分析
        2.3.4 表面活性剂类型的鉴别
        2.3.5 提取物柱色谱分离试验
    2.4 结果与讨论
        2.4.1 纺织品提取效率研究
        2.4.2 纺织品索氏提取精密度测试结果
        2.4.3 纺织品索氏提取测试结果
        2.4.4 纺织品提取物红外光谱分析
        2.4.5 纺织品提取物离子类型鉴别结果
        2.4.6 提取物柱分离组分红外光谱分析结果
    2.5 本章小结与创新性
        2.5.1 本章小结
        2.5.2 创新性
第三章 提取物中矿物油的定量分析
    3.1 引言
    3.2 实验原理
    3.3 实验部分
        3.3.1 实验仪器及试剂
        3.3.2 硅酸镁吸附柱的制备
        3.3.3 标准溶液的制备
        3.3.4 样品溶液的制备
        3.3.5 提取物中矿物油含量的测定
    3.4 结果与讨论
        3.4.1 四氯化碳溶剂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3.4.2 比色皿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3.4.3 硅酸镁吸附剂对矿物油检测的影响
        3.4.4 矿物油检测方法的线性范围
        3.4.5 精密度试验
        3.4.6 样品加标回收率试验
        3.4.7 纺织品矿物油含量检测结果
    3.5 本章小结与创新性
        3.5.1 本章小结
        3.5.2 创新性
第四章 纺织品中硅油的定量分析
    4.1 引言
    4.2 实验原理
    4.3 实验部分
        4.3.1 实验仪器及试剂
        4.3.2 二氧化硅重量分析法
    4.4 结果与讨论
        4.4.1 定量滤纸空白试验
        4.4.2 可溶性硫酸盐对检测的影响
        4.4.3 马弗炉灼烧时间
        4.4.4 残余物质红外光谱分析
        4.4.5 不同纤维纺织品消解情况对比
        4.4.6 精密度试验
        4.4.7 回收率试验
        4.4.8 样品测试结果
    4.5 本章小结与创新性
        4.5.1 本章小结
        4.5.2 创新性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5)裂解气质联用法测定混纺纤维中聚氨酯弹性纤维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聚氨酯弹性纤维简介
    1.3 混纺纤维的鉴别方法
        1.3.1 感官鉴别法
        1.3.2 显微镜法
        1.3.3 红外光谱法
        1.3.4 溶解法
    1.4 聚氨酯混纺纤维的定量分析现状
    1.5 热裂解技术
    1.6 裂解气相色谱法在纺织纤维中的应用
    1.7 研究意义与内容
        1.7.1 研究意义
        1.7.2 创新点
        1.7.3 研究内容
第二章 裂解气质联用法鉴别聚氨酯混纺纤维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仪器和材料
        2.2.2 仪器工作条件
        2.2.3 试验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聚氨酯弹性纤维的裂解特性
        2.3.2 混纺纤维中聚氨酯弹性纤维的鉴别
        2.3.2.1 全扫描模式鉴别混纺纤维中聚氨酯弹性纤维
        2.3.2.2 选择离子模式鉴别混纺纤维中聚氨酯弹性纤维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混纺纤维中聚氨酯弹性纤维的定量分析方法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仪器和材料
        3.2.2 仪器工作条件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样品预处理
        3.3.2 定量计算方法
        3.3.3 标准曲线
        3.3.4 重复性
        3.3.5 实样检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聚氨酯弹性纤维的热裂解机理的探讨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仪器和材料
        4.2.2 仪器工作条件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热稳定性
        4.3.1.1 聚酯型聚氨酯弹性纤维的热稳定性
        4.3.1.2 聚醚型聚氨酯弹性纤维的热稳定性
        4.3.2 裂解条件的影响
        4.3.2.1 聚酯型聚氨酯弹性纤维裂解温度的影响
        4.3.2.2 聚醚型聚氨酯弹性纤维裂解温度的影响
        4.3.2.3 聚氨酯弹性纤维裂解时间的影响
        4.3.3 聚氨酯弹性纤维的热裂解机理的探讨
        4.3.3.1 聚酯型聚氨酯弹性纤维的热裂解机理探讨
        4.3.3.2 聚醚型聚氨酯弹性纤维的热裂解机理探讨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研究的结论及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6)基于近红外光谱的混纺织物纤维含量检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织物结构对近红外光谱影响的校正方法
        1.2.2 织物近红外光谱建模变量优化选择方法
        1.2.3 织物纤维种类近红外光谱定性判别模型
        1.2.4 织物纤维含量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模型
        1.2.5 织物纤维含量近红外光谱检测仪器
        1.2.6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总结
    1.3 研究内容及方案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混纺织物NIR光谱吸光度增强方案设计及验证
    2.1 引言
    2.2 混纺织物NIR光谱吸光度增强方案设计及光谱分析
        2.2.1 混纺织物NIR光谱吸光度增强方案设计
        2.2.2 混纺织物NIR透反射和漫反射光谱比较
        2.2.3 混纺织物NIR透反射光谱特征分析
    2.3 混纺织物NIR光谱吸光度增强方案实验验证
        2.3.1 混纺织物棉纤维含量真实值测量及模型评价
        2.3.2 混纺织物组成纤维与NIR光谱关联分析
        2.3.3 混纺织物棉纤维含量NIR光谱定量分析实验验证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织物厚度和孔隙对NIR光谱的影响分析及校正
    3.1 引言
    3.2 织物结构参数测量及其对NIR光谱的影响分析
        3.2.1 织物厚度和孔隙率测量
        3.2.2 织物NIR光谱响应特性分析
        3.2.3 织物厚度和孔隙对NIR光谱的影响分析
    3.3 织物厚度和孔隙对NIR光谱的影响校正
        3.3.1 织物NIR光谱平滑降噪校正处理
        3.3.2 织物NIR光谱多元散射校正处理
        3.3.3 织物NIR光谱常规导数校正处理
        3.3.4 织物NIR光谱小波近似求导校正处理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织物纤维种类NIR光谱定性判别模型研究
    4.1 引言
    4.2 织物NIR光谱特征分析及降维处理
        4.2.1 织物NIR光谱特征分析
        4.2.2 织物NIR光谱降噪及校正处理
        4.2.3 织物NIR光谱主成分降维处理
    4.3 织物纤维种类NIR光谱定性判别建模及预测
        4.3.1 织物纤维种类NIR光谱定性判别算法原理
        4.3.2 织物纤维种类NIR光谱定性判别模型建立
        4.3.3 织物纤维种类NIR光谱定性判别模型预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混纺织物纤维含量NIR光谱定量分析模型研究
    5.1 引言
    5.2 混纺织物棉纤维含量真实值测量及光谱分析
        5.2.1 混纺织物棉纤维含量真实值测量
        5.2.2 混纺织物NIR光谱特征分析
        5.2.3 混纺织物NIR光谱降噪及校正处理
    5.3 混纺织物棉纤维含量NIR光谱建模变量选择
        5.3.1 混纺织物NIR光谱建模变量选择算法原理
        5.3.2 混纺织物NIR无信息光谱变量消除处理
        5.3.3 混纺织物NIR光谱建模变量优化选择
    5.4 混纺织物棉纤维含量NIR光谱定量分析建模及预测
        5.4.1 混纺织物棉纤维含量NIR光谱定量分析算法原理
        5.4.2 混纺织物棉纤维含量NIR光谱定量分析建模
        5.4.3 混纺织物棉纤维含量NIR光谱定量分析模型预测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混纺织物纤维含量NIR光谱定量分析平台设计
    6.1 引言
    6.2 混纺织物纤维含量NIR光谱定量分析平台组成及工作原理
    6.3 混纺织物纤维含量NIR光谱定量分析平台设计
        6.3.1 光源强度对混纺织物纤维含量NIR光谱定量分析的影响分析
        6.3.2 光谱仪性能对混纺织物纤维含量NIR光谱定量分析的影响分析
        6.3.3 光源和探头布置结构对NIR光谱定量分析的影响分析
        6.3.4 混纺织物纤维含量NIR光谱定量分析平台扩展电路设计及软件开发
    6.4 混纺织物纤维含量NIR光谱定量分析平台实验验证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创新点
    7.2 结论
    7.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目录
致谢

(7)纺织品常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测试方法简介(论文提纲范文)

1 纤维含量检测的意义
2 常用定性测试方法
    2.1 纤维鉴别试验的一般程序
    2.2 显微镜法试验步骤
    2.3 燃烧法试验步骤
    2.4 溶解法试验步骤
3 常用定量分析方法
    3.1 溶解法常用试剂的配制
    3.2 试验步骤
        3.2.1 拆分法试验步骤
        3.2.2 溶解法试验步骤
    3.3 常用溶解法试验的溶解方式
4 纤维含量测定时注意事项

(8)基于溶解法鉴别羊毛/蚕丝及多组分纤维混合物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提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纤维含量的鉴别
        1.1.1 纤维的含量和纤维含量鉴别
        1.1.2 纤维鉴别的意义和重要性
    1.2 纤维含量鉴别的方法与流程
        1.2.1 纤维含量鉴别的方法
        1.2.2 纤维含量鉴别的流程
    1.3 纤维鉴别的标准
    1.4 多组分纤维混纺产品鉴别方法
        1.4.1 羊毛和蚕丝的特点
        1.4.2 羊毛和蚕丝混纺的实际需求
        1.4.3 溶解法鉴别多组分纤维混纺产品研究进展
        1.4.4 溶解法鉴别羊毛/桑蚕丝混纺产品的研究现状
    1.5 本课题的提出和研究内容
第2章 溶解法鉴别羊毛/蚕丝混纺织物工艺探讨
    2.1 实验部分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设备
        2.1.3 实验方法
    2.2 实验结果与讨论
        2.2.1 硫酸法溶解羊毛/桑蚕丝的工艺探讨
        2.2.2 不同溶解方法对羊毛/桑蚕丝定量分析的探讨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羊毛/桑蚕丝多组分混纺纤维鉴别分析
    3.1 实验部分
        3.1.1 实验材料
        3.1.2 仪器设备
        3.1.3 三组分定量分析基本原理
        3.1.4 实验方法
    3.2 实验结果与讨论
        3.2.1 羊毛、桑蚕丝和其他纤维组分定性分析结果
        3.2.2 羊毛、桑蚕丝和纤维素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分析结果
        3.2.3 羊毛、桑蚕丝和再生纤维素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分析结果
        3.2.4 羊毛、桑蚕丝和聚氨酯弹性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分析结果
        3.2.5 羊毛、桑蚕丝和聚酯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分析结果
        3.2.6 羊毛、桑蚕丝和聚酰胺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分析结果
        3.2.7 羊毛、桑蚕丝和大豆蛋白复合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分析结果
        3.2.8 羊毛、桑蚕丝和聚丙烯腈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分析结果
        3.2.9 羊毛、桑蚕丝和柞蚕丝混纺产品定量分析结果
        3.2.10 羊毛、桑蚕丝和聚丙烯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分析结果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聚恶二唑纤维在纺织品中定量化学分析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试验
    2.1 试验试剂
    2.2 试样
    2.3 仪器
    2.4 试样的预处理
    2.5 质量修正系数的确定
    2.6 定量化学分析方法确定
    2.7 定量分析方法的验证
3 结论

(10)蚕蛹蛋白粘胶纤维的定性和定量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目的
    1.3 再生蛋白质纤维发展与蚕蛹应用
    1.4 蚕蛹蛋白粘胶纤维简介及制备工艺
    1.5 蚕蛹蛋白粘胶纤维的性能与应用研究现状
    1.6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与目标
第二章 定性试验部分
    2.1 试验试剂、设备和材料
    2.2 定性鉴别研究
    2.3 定性分析结果与讨论
第三章 蚕蛹蛋白粘胶纤维的定量分析
    3.1 试样预处理方法
    3.2 各种纤维混纺试样质量修正系数的确定
    3.3 各种纤维混纺试样的定量操作程序
    3.4 定量分析方法的结果验证
    3.5 定量分析结果与探讨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4.1 结论总结
    4.2 课题创新点
    4.3 研究不足之处与展望
参考文献目录
附录A 几种纤维的红外光谱图及特征峰
附录B 几种纤维的热解质量损失曲线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四、氨纶与其它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分析方法新探(论文参考文献)

  • [1]氢氧化钠法对聚酯纤维/氨纶混纺织物的定量分析研究[J]. 林朝川,罗品连,林智新,沈晓玲,蔡远旭. 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 2020(05)
  • [2]服装质量检测与消费者认知差异化研究[D]. 李泽. 河北科技大学, 2019(07)
  • [3]丙烯酸-聚丙烯腈合成纤维分析方法探讨[J]. 张文君,朱庆芳,沈美华. 纺织检测与标准, 2019(01)
  • [4]纺织品除油效果评价方法研究[D]. 宋健彪.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5]裂解气质联用法测定混纺纤维中聚氨酯弹性纤维的研究[D]. 谢甲增. 浙江理工大学, 2019(06)
  • [6]基于近红外光谱的混纺织物纤维含量检测研究[D]. 孙旭东. 东华大学, 2017(03)
  • [7]纺织品常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测试方法简介[J]. 刘志华. 山东纺织经济, 2017(09)
  • [8]基于溶解法鉴别羊毛/蚕丝及多组分纤维混合物的研究[D]. 赵荣. 苏州大学, 2017(04)
  • [9]聚恶二唑纤维在纺织品中定量化学分析方法[J]. 郭光振,郑少明,王绍平,施点望,林登光. 质量技术监督研究, 2016(05)
  • [10]蚕蛹蛋白粘胶纤维的定性和定量方法研究[D]. 黄硕. 东华大学, 2016(02)

标签:;  ;  ;  ;  

氨纶等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分析方法的新探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