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婚龄论文-张瀮元

古代婚龄论文-张瀮元

导读:本文包含了古代婚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婚龄,古代婚龄制度,《婚姻法》法定婚龄

古代婚龄论文文献综述

张瀮元[1](2013)在《从古代婚龄制度谈对《婚姻法》中婚龄规定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古代十分注重法律对婚姻家庭关系的调整,包括对婚龄进行规定,出于人口、赋税摇役、家族观念的需要,古代一直推行早婚制度。《婚姻法》对法定婚龄的规定基于当时的国情,渐渐与我国发展现实相偏离,我们可以从对古代婚龄制度的考察中反思现行法定婚龄的规定。(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经济(中旬刊)》期刊2013年11期)

裴葭嘏[2](2009)在《中国古代婚龄立法问题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婚龄是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婚龄关系到人的身体素质和社会秩序,因此为历代统治者所重视。婚龄立法主要是通过诏令的形式规定,在我国封建时期,皇帝的诏令在一定程度上是等同于法律的,因此也足可以看出古代社会中婚龄的.重要性。本文以中国古代婚龄立法为研究对象,通过史料和现有的学术成果进行动态考察,以期待完整反应出中国古代婚龄的大致状况,从中归纳出古代婚龄的立法模式和特点,并找出婚龄立法与实践的统一与背离。通过客观的历史的评价古代婚龄,我们在承认它的局限性的同时也应意识到它是在符合当时特定的社会环境、民风习俗等基础上制定的,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贡献。值得指出的是,古代婚龄竟然与国外同时期甚至现代西方婚龄相暗合,这在某种程度上也能透视出古代婚龄立法的合理性。我国当代婚龄立法是在解放初期,人口大爆炸,土地和人口完全不成比例的时代背景下制定的,这与古代出于人口短缺,地多人少的社会现实制定的“早婚”政策可谓是异曲同工。“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古代婚龄制度对今天社会的因高婚龄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有着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09-04-01)

张涛[3](1991)在《古代婚龄漫谈》一文中研究指出婚龄是指可以结婚的年龄。由于人类婚姻是一种社会性行为,因而婚龄既要考虑到人的自然需要,更要受到婚姻社会性的制约,这就是说,婚龄要有利于个人的发展,也要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在古代宗法制度下,后者显得尤为重要。古代一般将婚龄分为定婚年龄和结婚年龄两种。大致说来,人们进入成年阶段,也就到了定婚年龄。周代开(本文来源于《文史知识》期刊1991年08期)

盛义[4](1990)在《中国古代婚龄考释》一文中研究指出有关中国古代婚龄的专题研究,至今仍不多见,有之,或失于简略,或忽于全面。然婚龄研究不仅对民俗学、历史学、社会学有重要价值,而且对移风易俗和人类生活本身都有着重要意义。下面,仅就搜集的有关材料,试作初步探讨。(本文来源于《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1990年03期)

翟宛华[5](1988)在《试论我国古代婚龄与人口》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口和土地是封建社会重要的政治经济基础。结婚年龄的早晚和人口的增长有着直接关系。我国古代地广人稀,统治者为了政治经济的需要,鼓励发展人口,提倡早婚早育。一般来看,先秦以前结婚较晚,汉代以后结婚年龄越来越早。早婚思想来源于封建社会的众民思想。本文通过历代的婚龄规定与人口变化说明早婚的危害及其根源。(本文来源于《兰州学刊》期刊1988年02期)

陶毅,张铭新[6](1986)在《我国古代婚龄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告诉我们,“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蕃衍”。这两种生产都是人类社会生存,延续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其中,人的生产依赖婚姻关系的缔结以及以此为基础的生理活动。因此,在国家形态之(本文来源于《法学评论》期刊1986年01期)

古代婚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婚龄是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婚龄关系到人的身体素质和社会秩序,因此为历代统治者所重视。婚龄立法主要是通过诏令的形式规定,在我国封建时期,皇帝的诏令在一定程度上是等同于法律的,因此也足可以看出古代社会中婚龄的.重要性。本文以中国古代婚龄立法为研究对象,通过史料和现有的学术成果进行动态考察,以期待完整反应出中国古代婚龄的大致状况,从中归纳出古代婚龄的立法模式和特点,并找出婚龄立法与实践的统一与背离。通过客观的历史的评价古代婚龄,我们在承认它的局限性的同时也应意识到它是在符合当时特定的社会环境、民风习俗等基础上制定的,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贡献。值得指出的是,古代婚龄竟然与国外同时期甚至现代西方婚龄相暗合,这在某种程度上也能透视出古代婚龄立法的合理性。我国当代婚龄立法是在解放初期,人口大爆炸,土地和人口完全不成比例的时代背景下制定的,这与古代出于人口短缺,地多人少的社会现实制定的“早婚”政策可谓是异曲同工。“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古代婚龄制度对今天社会的因高婚龄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有着借鉴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古代婚龄论文参考文献

[1].张瀮元.从古代婚龄制度谈对《婚姻法》中婚龄规定的思考[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3

[2].裴葭嘏.中国古代婚龄立法问题初探[D].苏州大学.2009

[3].张涛.古代婚龄漫谈[J].文史知识.1991

[4].盛义.中国古代婚龄考释[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

[5].翟宛华.试论我国古代婚龄与人口[J].兰州学刊.1988

[6].陶毅,张铭新.我国古代婚龄的考察[J].法学评论.1986

标签:;  ;  ;  

古代婚龄论文-张瀮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