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央银行信息交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央银行,信息交流,通货膨胀不确定性,Friedman-Ball假说
中央银行信息交流论文文献综述
高铂睿[1](2015)在《中央银行信息交流对通货膨胀不确定性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货币政策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各国中央银行逐渐认识到央行信息交流作为传统货币政策的补充,对于稳定通胀发挥出积极的作用。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宏观经济政策的密集出台为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保驾护航,但同时也可能引发由政策不确定性带来的经济不确定性。面对政策不确定性与经济不确定性的双重压力下,货币政策如何稳定通货膨胀预期,防通胀促增长,对我国央行是一项严峻的挑战。因此,在“新常态”的背景下,研究央行信息交流对于通胀不确定性的影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与学术价值,这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中央银行信息交流机制,制定更有效、更具前瞻性的信息交流策略,从而稳定通胀。本文在对中央银行信息交流与通货膨胀不确定性的内涵作理论界定之后,基于Friedman-Ball假说对中央银行信息交流对通货膨胀不确定性影响的理论机制进行了阐释。本文提出了中央银行信息交流影响通货膨胀不确定性的传导路径。在实证部分,通过提取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关于货币政策立场与货币政策交流的措辞,构建了中国2001年—2014年的中央银行信息交流指数,利用GARCH(1,1)模型估计了通货膨胀不确定性,对中央银行信息交流影响我国通货膨胀不确定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选取中央银行信息交流指数、通货膨胀不确定性、政策不确定性、通货膨胀水平与通货膨胀预期建立实证模型。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并建立VAR模型,同时利用脉冲响应函数、格兰杰因果检验与方法分解方法进一步挖掘各个变量之间的动态相关性。实证结果表明:在政策不确定性增加,从而触发通胀不确定性的市场条件下,央行信息交流可以稳定公众和市场预期,降低通胀水平,从而让通胀不确定性维持在较低的水平。最后本文对我国中央银行信息交流现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一些政策建议。鉴于我国央行货币交流机制还不完善,我国央行需要发挥货币政策交流的预期引导机制,提高货币政策交流的公开透明机制,培育货币政策交流的良性互动机制,建立一个更为透明、效率更高的政策调控机制。(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5-04-28)
沈倩[2](2009)在《中央银行透明度与信息交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研究中央银行透明度和信息交流政策的作用。通过建立一个总体概念框架,本文将中央银行透明度和信息交流两个不同概念联系起来,并对相关研究领域进行了简要分析。接下来本文运用计量模型分析了东亚和东南亚国家或地区的中央银行透明度现状,最后对我国中央银行透明度现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央行信息交流,作为沟通央行广义和狭义透明度的桥梁,通过左右市场预期的形成,对国民经济有着巨大的影响。这一影响机制,与问责制、可信性共同驱使央行选择更加公开透明。从经济角度来看,央行透明度是不是越高越好?虽然Van der Cruijsen & Eijffinger(2007)观察到一种普遍的趋势,即多数研究支持中央银行更加开放。但近期研究却表明央行可能会存在一个最优透明度,完全透明并非央行的明智选择。央行信息交流是提升央行透明度的主要途径。实证研究表明,有效的信息交流能够影响金融市场,帮助货币当局实现宏观经济目标(如稳定的低通货膨胀)。因此近些年来央行信息交流已逐渐成为中央银行调控宏观经济的主要工具。目前国内外学者针对央行透明度的实证分析主要以发达国家中央银行为研究对象,对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的亚洲国家地区鲜有涉及。本文对东亚及东南亚国家地区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1998年至2005年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的中央银行透明度有了显着的提高,与此相应平均通货膨胀率和通胀持久性均有所降低。特别是央行透明度与通胀率波动成显着的负相关关系,并且该结果具有稳健性,不随回归模型和样本的变化而变化。除此之外,本文对亚洲国家的初步检验结果支持央行最优透明度假说。最后,本文对我国人民银行透明度状况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一些政策建议。鉴于我国人民银行的透明度一直显着低于发达国家乃至亚洲地区的平均水平,我国有必要采取措施进一步提升央行的透明度水平,发挥通货膨胀预期管理机制的作用,建立一个更为透明、效率更高的政策调控框架。(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09-04-07)
中央银行信息交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研究中央银行透明度和信息交流政策的作用。通过建立一个总体概念框架,本文将中央银行透明度和信息交流两个不同概念联系起来,并对相关研究领域进行了简要分析。接下来本文运用计量模型分析了东亚和东南亚国家或地区的中央银行透明度现状,最后对我国中央银行透明度现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央行信息交流,作为沟通央行广义和狭义透明度的桥梁,通过左右市场预期的形成,对国民经济有着巨大的影响。这一影响机制,与问责制、可信性共同驱使央行选择更加公开透明。从经济角度来看,央行透明度是不是越高越好?虽然Van der Cruijsen & Eijffinger(2007)观察到一种普遍的趋势,即多数研究支持中央银行更加开放。但近期研究却表明央行可能会存在一个最优透明度,完全透明并非央行的明智选择。央行信息交流是提升央行透明度的主要途径。实证研究表明,有效的信息交流能够影响金融市场,帮助货币当局实现宏观经济目标(如稳定的低通货膨胀)。因此近些年来央行信息交流已逐渐成为中央银行调控宏观经济的主要工具。目前国内外学者针对央行透明度的实证分析主要以发达国家中央银行为研究对象,对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的亚洲国家地区鲜有涉及。本文对东亚及东南亚国家地区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1998年至2005年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的中央银行透明度有了显着的提高,与此相应平均通货膨胀率和通胀持久性均有所降低。特别是央行透明度与通胀率波动成显着的负相关关系,并且该结果具有稳健性,不随回归模型和样本的变化而变化。除此之外,本文对亚洲国家的初步检验结果支持央行最优透明度假说。最后,本文对我国人民银行透明度状况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一些政策建议。鉴于我国人民银行的透明度一直显着低于发达国家乃至亚洲地区的平均水平,我国有必要采取措施进一步提升央行的透明度水平,发挥通货膨胀预期管理机制的作用,建立一个更为透明、效率更高的政策调控框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央银行信息交流论文参考文献
[1].高铂睿.中央银行信息交流对通货膨胀不确定性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15
[2].沈倩.中央银行透明度与信息交流[D].山东大学.2009
标签:中央银行; 信息交流; 通货膨胀不确定性; Friedman-Ball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