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论文-沈如婷,黄迎春,高学金,王新颖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论文-沈如婷,黄迎春,高学金,王新颖

导读:本文包含了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经胃,空肠造瘘管,家庭肠内营养支持,并发症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论文文献综述

沈如婷,黄迎春,高学金,王新颖[1](2019)在《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患者经胃/空肠造瘘管家庭肠内营养支持方案的实施》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SMAS)经胃/空肠造瘘管(PEG/J)行家庭肠内营养支持(HEN)患者的实施效果。方法对21例SMAS经治疗后病情稳定患者放置PEG/J管行肠内营养支持,由家庭营养支持小组行HEN方案,于HEN结束后通过人体测量及实验室检查等给予效果评价。结果经HEN治疗,21例SMAS患者全身营养状况改善、体质分析和血液营养指标均显着改善,上消化道造影提示梗阻解除,患者恢复正常饮食,HEN治疗108~235(148.19±31.24)d拔除PEG/J导管,结束HEN。2例患者分别在拔除PEG/J管8个月、10个月后SMAS复发,通过手术治疗后痊愈。结论 HEN方案的建立与实施对经PEG/J管行HEN治疗的SMAS患者具有积极意义,有助于改善患者全身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本文来源于《护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13期)

周春娟,范文[2](2019)在《1例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护理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yndrome)指的是因为各种不同的原因而导致的十二指肠水平部被压迫,使肠系膜上动脉和腹主动脉及脊柱之间引起的十二指肠近端梗阻的疾病,在临床治疗上又被称为十二指肠淤滞症。其最主要的临床症状就是在餐后出现反复的上腹部疼痛、饱胀、恶心等,还会伴有间断性的呕吐,在患者呈仰卧位和右侧卧位时,症状就会加重,而且还会造成营养不良和贫血等。本文将1例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患者进行术后的护理,现总结报告如下。(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51期)

刘钰城,祝大丽[3](2019)在《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合并胡桃夹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儿童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yndrome,SMAS)并胡桃夹综合征(nutcracker syndrome,NCS)的临床特点,分析误诊原因。方法对收治的一例儿童SMAS合并NCS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为14岁男性患儿,因反复腹痛4月,加重伴反复腰痛1月余入院。病初基层医院按急性消化道溃疡予间断抗感染、抑酸护胃治疗3月余,效果差。入我院后腹痛加重,伴左侧腰痛,查WBC:6.95×109L-1,血红蛋白:60g/L。全消化道造影(钡餐)示:十二指肠球部变形,球后明显狭窄伴有小龛影,造影通过不畅,十二指肠降段肠腔扩张,水平状可见笔杆样压迹,造影剂通过受阻,变换体位后造影剂可通过;超声示:肠系膜上动脉左侧内径较右侧内径增宽叁倍以上;腹部平片: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夹角53°。结论诊断为肠系膜压迫综合征并左肾静脉胡桃夹。该病较少见,病情隐匿,预后良好,及时行上消化道造影及超声检查,及早予内外科综合治疗是避免误诊误治的关键。(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42期)

鲁少贝[4](2019)在《腹腔镜治疗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策略与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和目的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yndrome,SMAS)是一种罕见的临床病症,其发病率低、病因繁杂,根本病因是十二指肠的第叁、四部分受到肠系膜上动脉或其分支压迫造成十二指肠通过不畅;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常表现为腹痛、腹胀、呕吐、纳差等众多胃肠道常见疾病的症状,误诊误治较常见。有人建议给予保守治疗,但保守治疗时间及效果仍没有定论;目前手术治疗多聚焦在单一手术方式效果的研究,对不同个体具体手术方式的选择并没有形成固定的标准,而且缺乏远期治疗效果的随访分析。我们针对不同病情的患者调整诊治方案,进行定期随访,结合病例资料,以探讨SMAS的诊断和腹腔镜治疗策略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8年6月连续收治的76名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诊断流程、手术方案、随访结果,总结出SMAS的诊断和腹腔镜治疗策略及疗效。结果76例(100%)患者最终均确诊,结合病例资料总结出诊断策略。所有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35例腹腔镜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平均手术时间148.4min(148.4±41.1),平均出血量40 ml(40±21.6),28例(80%)痊愈,术后恢复期平均5.1月(5.14±3.35),术后平均体重指数为21.1kg/m2(21.14±1.53);15例腹腔镜胃十二指肠双捷径吻合术中位手术时间250min(200min,275min),中位出血量50ml(30 ml,65 ml),11例(73.3%)痊愈,术后恢复期中位时间3月(2月,6月),术后中位体重指数为19.5kg/m2(19.1kg/m2,21.65kg/m2)。10例腹腔镜胃悬吊成形+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中位手术时间300min(275min,300min),中位出血量50ml(30 ml,65 ml),9例(90%)痊愈,术后恢复期中位时间1月(0月,1月),术后中位体重指数为18.95kg/m2(16kg/m2,20.2kg/m2)。16例腹腔镜胃空肠吻合术中位手术时间180min(150min,195min),中位出血量50ml(30ml,50ml),12例(75%)痊愈,术后恢复期中位时间4月(3月,5.5月),术后中位体重指数为21.3kg/m2(20.25kg/m2,21.95kg/m2)。76例患者术前术后体重指数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手术治疗可以增加患者体重,手术治疗效果满意;腹腔镜十二指肠空肠吻合组、腹腔镜胃十二指肠双捷径吻合组、腹腔镜胃悬吊成形+十二指肠空肠吻合组叁组间术前病史、胃下垂程度(距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恢复痊愈时间(术后恢复期)比较p值均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患者术前病史及胃下垂程度可以作为选择个体化手术方式的依据,胃悬吊成形+十二指肠空肠吻合组和胃十二指肠双捷径吻合组术后恢复期低于十二指肠空肠吻合组。结论以消化道造影检查为核心的诊断策略,能够加强临床医生对诊断方法的认识,有助于提高确诊率,以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为核心的手术治疗策略,能够缩短术后恢复期、改善预后,有助于提高治愈率,“双核心、双策略”的诊疗理念,为规范化诊疗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5-01)

谢梅萍,马静[5](2019)在《临床药师对一例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患者药学服务实践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医院药学模式开始发生转变,临床药师逐渐成为现代医院临床工作中不可或缺的角色。目前进行临床药学工作并没有固定模式可以遵循,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累积。现对1例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患者进行药学实践服务并建立药历,简述临床药师开展药学服务的过程和体会。1病例报告患者男,14岁,身高182cm,体质量44kg。因"间(本文来源于《社区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钱路创,沙洪存,洪晓明[6](2019)在《慢性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合并肠系膜漩涡状改变1例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compression syndrome,SMAS)又称良性十二指肠淤滞综合征、十二指肠麻痹、Wilkie病等,其解剖病理学基础系因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十二指肠水平部,引起十二指肠淤滞而间歇性发作上腹痛、饱胀感、恶心呕吐等上消化道症状~([1])。临床上以慢性SMAS较为常见,其临床表现以反复发作的上消化道梗阻为主。目前,对于SMAS的诊断与治疗尚无共识。近年来,随着诊断设备及技术的不断发展,该疾病的(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吴楚添,汤绍辉[7](2019)在《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诊疗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SMAS)是指某种原因使得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十二指肠水平部出现急、慢性的肠梗阻的表现。SMAS并非临床上的罕见疾病,且常因无特异的临床表现而漏诊,本文就SMAS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以及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提高对其认识水平。(本文来源于《海南医学》期刊2019年03期)

王贤明,肖青,郑国良[8](2018)在《中弓韧带压迫综合征并肝总动脉异常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患者男,37岁。因餐后腹痛、腹胀5+年来院就诊。超声检查:上腹部纵切面腹腔动脉起始段管腔狭窄,远端可见扩张。CDFI:腹腔动脉起始段血流加速,静息状态流速约346cm/s,吸气相恢复正常:161cm/s;呼气相增高:382cm/s。横切面腹腔动脉延续为脾动脉,未见肝总动脉;距肠系膜上动脉开口约10mm处见一分支动脉向右延续至肝脏(图1)。超声提示:MALS并肝总动脉异常起源于肠系膜上(本文来源于《中国超声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12期)

李金燕[9](2018)在《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超声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MAS)患者通常以餐后上腹部饱胀及疼痛,继而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就诊;临床医生往往需要根据病人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做出诊断。本文对我院收治的20例SMAS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该病的诊断价值。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文回顾分析2011年12月~2016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SMAS患者2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女17例,(本文来源于《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06期)

杨应彪[10](2018)在《早期肠内营养在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患者40例,采用早期肠内营养保守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40例患者十二指肠梗阻状况明显改善,体脂率增长明显,临床症状改善,肠系膜上动脉夹角增大明显。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在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显着。(本文来源于《中国社区医师》期刊2018年29期)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yndrome)指的是因为各种不同的原因而导致的十二指肠水平部被压迫,使肠系膜上动脉和腹主动脉及脊柱之间引起的十二指肠近端梗阻的疾病,在临床治疗上又被称为十二指肠淤滞症。其最主要的临床症状就是在餐后出现反复的上腹部疼痛、饱胀、恶心等,还会伴有间断性的呕吐,在患者呈仰卧位和右侧卧位时,症状就会加重,而且还会造成营养不良和贫血等。本文将1例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患者进行术后的护理,现总结报告如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论文参考文献

[1].沈如婷,黄迎春,高学金,王新颖.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患者经胃/空肠造瘘管家庭肠内营养支持方案的实施[J].护理学杂志.2019

[2].周春娟,范文.1例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3].刘钰城,祝大丽.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合并胡桃夹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4].鲁少贝.腹腔镜治疗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策略与疗效[D].郑州大学.2019

[5].谢梅萍,马静.临床药师对一例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患者药学服务实践体会[J].社区医学杂志.2019

[6].钱路创,沙洪存,洪晓明.慢性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合并肠系膜漩涡状改变1例报告[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9

[7].吴楚添,汤绍辉.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诊疗进展[J].海南医学.2019

[8].王贤明,肖青,郑国良.中弓韧带压迫综合征并肝总动脉异常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1例[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8

[9].李金燕.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超声诊断价值[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8

[10].杨应彪.早期肠内营养在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8

标签:;  ;  ;  ;  ;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论文-沈如婷,黄迎春,高学金,王新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